孩子被打,請一定要告訴他「打回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不傷人是一種教養,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是一種氣場。
1
曾經看過一個新聞:
一個叫小姚的孩子在英語培訓班做遊戲的時候,對著一個小男孩的頭踢了兩腳,老師沒有及時阻止,正好被男孩的媽媽看到了。
據說,男孩已經不是第一次被小姚打了,這位媽媽也不止一次跟老師提過,但老師總覺得「小孩子之間打打鬧鬧很正常」,沒當回事。
於是這一次,男孩的媽媽選擇拉著他的手打向小姚,教育孩子「打回去」。
小姚的爸爸表示,孩子只是鬧著玩,並沒有惡意,指責這位媽媽為什麼不跟大人溝通,要當眾讓孩子打回去呢?
這件事在網上引發熱議,網友幾乎一邊倒地支持這位媽媽。
當眾拉著孩子去打另一個孩子,這種做法確實有些不妥,但告訴孩子「必要的時候,學會保護自己」卻沒有錯。
我們總是以為小孩子之間有點小摩擦、小衝突很正常,是他們獨特的交往方式,也是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經歷的,家長沒有必要過多地介入。
於是我們總是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
可對於那個受欺負的孩子,我們也應該告訴他:如果有人欺負你,大聲地告訴他「不可以」,如果他還繼續動手,那麼披好你的鎧甲,勇敢地「打回去」。
不要冷得凍傷別人,也不要暖得燙傷自己。
2
小時候,父母總是教我們吃虧是福,凡事要忍。
可是,有些事情如果當時不反擊,真的會留下童年陰影。
作家柏邦妮曾經分享過自己小時候被欺負的經歷。
她說,讀小學的時候,有一次體育課,一個男生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用一個籃球砸到她的頭上,她沒有勇敢地反擊。
從那天起,那個男生和他的小團體每節體育課都欺負她。
她再次軟弱地選擇了不上體育課來逃避。
孩子的世界同樣存在「馬太效應」,即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越是隱忍,越是沉默,就越會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後來,情況嚴重到她連中學、大學的體育課也不敢上,在別人面前做運動都會感到羞恥。
多年後,當別人不小心提起這段往事,她依然嚎啕大哭。
她說:比起一時的肉體疼痛和心靈屈辱,更可怕的是,我會帶著這個屈辱的回憶一直活下去,直到我變成一個真正軟弱的人,變成一個每到一個新環境,都會自帶「我好欺負」烙印的人。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一定要告訴那個小小的自己:打回去!向那個欺負自己的男生證明,也向那個小小的自己證明:我不是一個軟弱的人。
不傷人是一種教養,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是一種氣場。
我們需要教養,更需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氣場。
電影《美國狙擊手》中,在男主角小的時候,看到弟弟被人欺負,毫不客氣地選擇了打回去。
父親告訴他:
世界上的人可分為三類:羊、狼和牧羊犬。
有些人認為邪惡是不存在的,當邪惡降臨時,他們不懂得保護自己,這些人屬於羊。
然後,掠食者出現了,他們使用暴力,掠奪弱者,這些人是狼。
還有一類人,他們擁有強大的攻擊力和保護羊群的天性,他們是稀有的、能和狼對抗的人,這類人是牧羊犬。
我們家裡不需要羊。
如果你變成狼,我會揍扁你。
我希望你們是牧羊犬,保護好自己。
如果有人要打你,或者欺負你的弟弟,我允許你盡全力去解決它!
3
心理學家李雪在《當我遇見一個人》中寫道:童年是經歷各種自發體驗的過程,既有溫暖的支持理解,也有激烈的口角衝突,嬉笑怒罵構成童年百態。
衝突是生命歷程中必然的體驗之一,是孩子生命張力的體現,孩子會在衝突中學會調節情緒、表達自己,學會更好地與別人相處,與世界相處。
反擊,是孩子的一種生存方式
演員廖凡曾經在被問及「孩子被打了要不要打回去」時,選擇讓孩子打回去。
他直言,在小孩子的世界裡,選擇反擊是一種生存方式和解決之道。
老公曾跟我講過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老公小時候是個小胖子,總是會被班裡的三四個男生嘲笑和欺負,內心極其自卑,晚上常常會做噩夢。
他期待著自己能像大雄一樣有哆啦A夢幫幫他,但一直沒有那麼幸運。
他告訴父母,父母說男孩子打打鬧鬧很正常,凡事忍一忍就過了。
他告訴老師,老師讓那幾個男生跟他道了歉,但事情並沒有解決,反而愈演愈烈。
後來有一天,坐在後排的男生趁他不注意又把凳子撤了,害他一屁股坐在地上,摔得生疼。
就在全班同學像往常一樣哈哈大笑的時候,他決定反擊,衝上和那個男生打了一架。
從那以後,班裡再也沒人欺負他了。
他開始變得自信,跟同學之間的關係反而變得友好,還跟曾經欺負他的同學成為了好哥們兒。
如今,老公常常教育女兒要跟同學友好相處,但是受欺負了不要總是忍,要學會求助,必要的時候要學會「打回去」保護自己。
不是要打贏,而是要表明自己的態度。
告訴別人:我不愛動手,不代表我可以被隨意欺負,也不代表我沒有能力保護自己。
告訴自己:我不是一個軟弱的人。
相信孩子,擁有反擊的智慧
我們也常常會擔心,倘若告訴孩子打回去,孩子會不會失了分寸?會不會無形中讓孩子學會「以暴制暴」的解決方式?
孩子的世界如同成人世界的縮影,他們會在互動中學習如何跟別人交流,面對一些小衝突,他們遠比我們想像的智慧和寬容。
對方是跟我開玩笑還是想跟我親近,抑或是真的想欺負我?孩子有自己的判斷。
如果真受了欺負,是求助父母還是自己打回去,打哪裡,用多大的力氣,孩子也有自己的智慧。
有一次我帶女兒在遊樂場玩得不亦樂乎,突然一個小男孩跑過來要搶她手中的小鴨子玩具。
女兒不給他,他就啪地一巴掌打在女兒臉上。
看著被自己捧在手心裡的女兒受了那麼大委屈,心中的怒火蹭蹭地往上冒。
沒想到女兒搶在我前面,果斷地回踢了男孩一腳。
孩子有自己的智慧,沒有打男孩的臉、頭等容易受傷的地方,是因為我之前曾告訴過她:必要的時候可以還擊,但不要故意傷害他人。
你的還擊是在告訴他:「我不是好欺負的」。
近些年總有「校園暴力」「性侵」的事件曝出,我也曾擔心過女兒不能保護好自己。
但那天看著平時柔弱的她,在受到欺負後能果斷而智慧地回擊,內心真的很欣慰。
家長適度引導,無需事事斤斤計較
《接納孩子》一書中寫道:
「衝突」是孩子學會社會規則的寶貴機會。
父母可以利用這些機會,以示範和引導的手段,讓孩子鍛鍊表達自己、體貼對方、解決問題、致謝致歉、友好相處等方面的能力。
在這種時刻,父母應該以孩子的感受為主,不要斤斤計較自己的孩子是否「受欺負」了,更不要跟對方家長較真兒。
2017年4月,在杭州永旺夢樂城的兒童遊樂區,一個4歲左右的小女孩在玩滑梯的時候不小心踩到了一個1歲多的小男孩。
男孩自己並沒有太大的反應,但男孩的媽媽情緒激動地要求小女孩給兒子道歉,小女孩嚇地往媽媽懷裡鑽。
站在一旁的男孩也被媽媽發飆咆哮的樣子嚇得哇哇大哭。
媽媽的強勢干預,反而將矛盾擴大,讓事情越變越糟。
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寫道:
如果家長不在人際交往上斤斤計較,孩子自然學會豁達;如果家長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勇敢而得體地解決爭端,孩子也能習得這方面的智慧。
告訴孩子:懂得保護自己,也要保持善良
繪本《膽小鬼威利》中,威利是一個善良但又有點膽小和自卑的小猩猩,習慣性地跟別人說「對不起」,即使那不是他的錯。
街頭的小混混欺負他,他也會一邊挨打一邊跟人家說「對不起」,被嘲笑為「膽小鬼」。
威利內心痛苦極了,期待著自己變得強大。
後來,威利吃營養大餐、慢跑、學拳擊、健身,慢慢變得越來越強壯,在街頭看到小混混欺負同伴時,也會挺身而出。
變得強壯的威利保護了自己,也保護了別人,越來越喜歡自己了。
但在不小心撞到路燈的時候,他依然會呆萌的說一聲「對不起」,內心依舊善良。
孩子,即使你變得強大,也記得依然保持善良。
正如電影《奇蹟男孩》中的一句台詞寫道:如果要在正確和善良中做出選擇,必須選擇善良。
孩子,如果有人打你,請用自己的方式勇敢地回擊,保護好自己,告訴自己也告訴對方:「我不是一個軟弱的人」。
面對這個不完美的世界,願你做一隻「內心柔軟而有原則、身披鎧甲而有溫度」的牧羊犬。
保護好自己,不進一寸,也不失一毫。
如果你的孩子被打了,你會不會教Ta打回去呢?
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 你真的教育對了嗎?
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被欺負的情況,性格強硬的會主動出擊,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性格柔弱一點的,則只有忍氣吞聲,回到家裡與家長哭訴。不管是哪一種,都有利有弊,為了幫助各位家長避免自家...
孩子「被打」不還手,我要拿這麼懦弱的孩子怎麼辦 ?
相信很多媽媽在生活中遇到過自己的孩子被別的孩子打了後,只是站在那哭這樣的事;有些媽媽會嚷嚷著」你給我打回去啊「這樣的話,結果孩子就是像沒聽見一樣繼續的哭顯得特別懦弱,這時媽媽們會不知道該如何繼續...
孩子被打,叫孩子打回去的家長,從來沒考慮這些嗎?
據說孩子被打了,大多數家長都會讓孩子直接打回去!小時候,弟弟的性格相對軟弱,經常被一些大孩子欺負。父親對我們姐弟的教育就是:「在外面千萬不要欺負人,但也絕不能被人欺負。別人打你一下你要還他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