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濕疹總不好?長輩:3個小妙招,讓寶寶快樂成長!不服不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嬰兒濕疹是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屬於變態反應性(或稱為過敏性)疾病,至於確切的病因有時很難找到。
通常把嬰兒濕疹稱為「奶癬」。
奶癬皮損好發於顏面,多自兩頰開始,漸侵至額部、眉間、頭皮,反覆發作。
嚴重者可親延頸部、肩胛部、甚至遍及全身。
寶寶一旦出現濕疹症狀,媽媽便會感到措手無策,眼看寶寶臉頰紅得一片一片更是心痛。
除了及早請醫生診治外,市面上還有很多專治濕疹的濕疹膏,家長們要小心選擇,因為濕疹膏應用於不同症狀時,方法也不一樣,特別注意以下事項:
1) 尿疹
.用溫和的水,把寶寶的患處輕輕的洗乾淨之後,塗上適量的濕疹膏。
.尿癬時,需要特別注意清潔。
.汗疹時,治好之後,如果出汗多、還會有復發的機會。
所以,應該注意把汗擦乾淨,並經常更換內衣。
2) 汗疹、濕疹、奶癬
.不要用力擦,輕輕的將濕疹膏塗上去,或薄薄的將濕疹膏抹在紗布上,再貼於患處上。
3) 痕癢蟲咬
.不要撓,建議及早塗上適量的寶貝濕疹膏,可有效止痕。
.當癢得厲害,或腫得厲害時,可嘗試將濕疹膏先抹在紗布上,再貼在患處。
如何對付寶寶濕疹?護理需要有妙招!(長輩經驗)
1、提倡母乳餵養
奶粉餵養可能引起異性蛋白過敏,從而致使濕疹發生。
寶媽們在給寶寶添加輔食時,應該由少到多慢慢添加,慢慢觀察寶寶吃完食物後的反應,以便觀察室何種食物引起的過敏。
注意:如果寶寶出現了濕疹,母親在母乳餵養期間要忌吃魚、蝦、蟹、雞蛋,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蒜、蔥、辣椒等,以免刺激性物質進入乳汁,加劇寶寶的濕疹。
可以多吃豆製品,如豆漿、豆粥等清熱食物。
2、保持清潔
注意清潔、注意衛生、正常洗澡、補充益生菌、不可過熱等。
洗澡時間宜短不宜長,洗澡時不要過度揉擦,沐浴液、肥皂、護膚品選擇添加成分簡單、刺激性小的。
每個寶寶的情況不一樣,不要完全聽信別人的,要在掌握用藥原則的基礎上,細心觀察自家寶寶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
3、迴避過敏源
請不要忽視任何寶寶的飲食,很多看起來健康安全的食物,麵條、西紅柿雞蛋,甚至香蕉、梨等,都有過敏的寶寶。
過敏千差萬別,醫院的過敏源檢測只能是輔助,而且不可能羅列所有,最關鍵的是靠大人最細心的觀察和辨別!
如果不尋找過敏源,一味的外擦藥不可能根治濕疹的。
只要找出過敏源且堅決迴避,就能停止致敏,這是打敗濕疹最徹底的辦法!
在和濕疹戰鬥的過程中,家長能做的就是通過正規渠道獲得專業知識,通過科學的養護及必要的藥物來控制濕疹的發作,以減輕濕疹對寶寶生活質量和成長發育的影響。
在孩子出生以後,爸爸媽媽一定要多觀察一下寶寶,如果寶寶出現濕疹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治療。
寶媽須知:寶寶「濕疹」和「奶癬」
很多都遇到過這種情況,那就是寶寶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臉上或者身上長了些小紅疹子,有時候還連成片,也有人說這是「奶癬」不要緊,好好護理著就行了。那麼,嬰兒濕疹和奶癬是用一個病嗎?嬰兒濕疹、奶癬一個...
寶寶濕疹需重視,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父母要知道
育兒:寶寶濕疹需重視,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父母要知道嬰兒濕疹稱為「奶癬」。奶癬皮損好發於顏面,多自兩頰開始,漸侵至額部、眉間、頭皮,反覆發作。嚴重者可親延頸部、肩胛部、甚至遍及全身。寶媽自述:我家...
寶寶發生奶癬怎麼辦?嬰幼兒奶癬家庭護理!
奶癬是嬰兒濕疹的俗稱,是小兒最常見的皮膚病,好發於1~2個月嬰兒,也有少數5~6個月之後才發病的。2—4歲也是濕疹開始發作的高峰期。在患有濕疹的兒童中,約有30—50%的同時患有哮喘。
嬰兒濕疹(奶癬),過敏體質寶寶的第一場戰役
嬰兒濕疹俗稱奶癬,是2歲內寶寶的常見疾病,尤其是1歲內最為常見,約占80%。嬰兒有異常過敏體質,某些食物、溫度、紫外線、日光、動物羽毛、肥皂、寒冷、濕熱,或者接觸絲織品、人造纖維都能誘發濕疹。嬰...
秋季需要防嬰兒濕疹反覆
嬰兒濕疹是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屬於變態反應性(或稱為過敏性)疾病,至於確切的病因有時很難找到。通常把嬰兒濕疹稱為「奶癬」。秋冬季氣候比較乾燥,皮脂分泌減少,皮膚容易發乾,屏障功能降低,遇到...
嬰兒濕疹治療有什麼難?媽媽方法很簡單
嬰兒濕疹俗稱奶癬,是2歲內寶寶的常見疾病,尤以1歲內最多,約占80%。患兒有異常過敏體質。某些食物、溫度、紫外線、日光、動物羽毛、肥皂、寒冷、濕熱,或者接觸絲織品、人造纖維都能誘發濕疹。不僅要使...
寶寶奶癬怎麼辦之防過敏源
要是寶寶出現了奶癬,爸爸媽媽要做的事情就是及時找出過敏源,防止寶寶日後受到過敏源的刺激,加重奶癬。「奶癬」醫學用語叫做嬰兒濕疹,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很多人覺得奶癬是吃奶造成的,事實並非...
寶寶奶蘚怎麼辦? 五招幫寶寶對付奶蘚
摘要:奶癬是新生兒最常見的一種皮膚疾病,當然了奶癬並不是由於喝奶引起的。事實上奶癬就是醫學上所說的嬰兒濕疹,其發病與過敏,溫度,不當的餵養方式,便秘等因素都有著直接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