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當著孩子的面脫衣服、上廁所不關門……後果不堪設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錄製「拜託了媽媽」節目時,崔醫生講了一件他接診過的事兒:一個媽媽,帶著3歲寶寶來就診。

寶寶穿的開襠褲。

崔醫生要檢查寶寶腹部,需要把褲腰往下拽拽。


誰知,可愛的寶貝一把死死抓住褲腰,撅著小嘴兒,稚嫩的,卻又非常嚴肅認真的說:「不能扒褲子!小雞雞不能給別人看!」

崔醫生問媽媽:「你是不是告訴過孩子,不能讓人扒自己褲子」。

媽媽堅定的點頭:「對,我就是這麼教育他的」。

崔醫生哭笑不得的說:「那你為什麼要給他穿開襠褲呢?」

很多父母意識到了對孩子性教育、安全教育的重要,也越來越早的灌輸給孩子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的方法。

可媽媽們腦子裡雖然有這根弦兒,但日常做事兒,可是大相逕庭!

平時忽略這些事兒

再多的性教育都白搭

☟☟☟

當著孩子的面,換衣服

一朋友,是個大大咧咧的單親媽媽,閨女6歲多。

周末,媽媽帶女兒和朋友們聚會,住在外面。

媽媽和朋友在客廳喝茶,另外幾個大人,帶著孩子們在屋裡玩。

這姑娘玩累了,居然旁若無人的脫掉了所有上衣,正要脫褲子……

這一動作,嚇傻了周圍的家長,幾個男孩子也盯著姑娘好奇的看。

旁邊家長讓這姑娘趕緊先把衣服穿整齊,問她脫衣服幹嘛?姑娘輕答了仨字兒:「睡覺啊」!

原來,平時只有媽媽和孩子在家,又是女兒,媽媽太隨意,脫衣服、換衣服什麼的,毫不避諱孩子。

6年多了,一直是這樣。

媽媽這樣做,會讓孩子覺得,脫衣服、換衣服這件事兒,就跟吃飯一樣正常,沒什麼可避諱的!孩子腦子裡壓根就沒有什麼叫隱私部位,要怎麼保護隱私部位的意識。

其實不管你家是兒子還是閨女,父母都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兒換衣服。

換衣服是件私密的事兒,在換衣服前要告訴孩子:「媽媽現在要換衣服了,我要關一小會兒門」。

從小讓孩子有意識,脫衣服、換衣服,只能關起門來做,不能讓別人看到!

這將避免未來很多危險和麻煩,聽說,真有女孩兒,因為沒有防範意識,當著男同學的面換衣服,結果被男同學性侵的!

和異性孩子,一起洗澡

這個問題讓我聯想到了幾年前發生在美國的一起家庭悲劇:

一名華裔的單親父親獨自撫養女兒,父代母職為女兒操持著一切,包括洗澡,一直到女孩十歲,父親從未意識到有何不妥。

一天,學校的老師無意中問女孩:「在家中誰幫助你洗澡?」女孩回答說是「爸爸」。

結果學校報警,當地兒童福利局介入,最終法庭判決這名女孩不能和父親一起生活,要將女孩帶走送到寄養家庭里。

可能有人覺得美國簡直太不近人情、小題大做。

在中國,給異性孩子洗澡,或和異性孩子共浴,也許是件很平常的事兒。

但,寶寶2歲開始,就逐漸有了性別意識,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慢慢再知道男孩和女孩有什麼不一樣。

所以:

1.寶寶2歲後,就別再讓異性父母給洗澡了,讓孩子意識到「男女有別」

2.異性父母,最好不要和孩子共浴,尤其是淋浴(想像一下,你和寶寶站著淋浴時,孩子的高度剛好能看到你的什麼部位)

但同性父母是可以和孩子共浴的,既能幫助孩子了解身體部位,也是對孩子的性別尊重。

有了性別尊嚴,才會更加愛護自己的身體。

3.別帶異性寶寶進公共浴室或異性衛生間,是對寶寶性別意識的保護,更是對別人的尊重。

上廁所,不關門

媽媽上廁所的時候,都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這麼說絕對不誇張!

很多媽媽習慣上廁所的時候,開著門,隨時觀察寶寶的狀況,時刻準備著寶寶一聲呼喚,提溜起褲子衝出去。

甚至還有媽媽,抱著寶寶上廁所……

這些狀況,很多時候是情非得已,誰不想安安靜靜的獨自在廁所消停一會兒呢?確實可以理解。

但怕就怕在「習慣成自然」!孩子在慢慢長大,但家長開著門上廁所的習慣忘了改了!

更可怕的是,孩子也會認為,開著門上廁所是理所當然的事,自此也養成了不關門的習慣,既不文明,又安全。

習慣了在家裡上廁所不關門,將來在學校、在工作單位、在自己新的家庭,都有可能上廁所不關門!太容易被壞人偷窺或侵犯了。

給孩子穿開襠褲,露著屁股

正如崔醫生說的那樣,既然意識到要給寶寶儘早做性教育,告訴孩子不能讓任何人扒你褲子,那怎麼還能給孩子穿著開襠褲?是掩耳盜鈴嗎?還是形式主義?

這樣的教育,孩子不能真的能意識到「哪裡是自己的隱私部位」「我該怎麼保護隱私部位」「褲子不能扒,那為什麼屁股可以露在外面」……

而且,1歲半左右,寶寶有了性別意識,更會充滿好奇和探索慾望,如果看到異性裸露的私處,會感到很好奇,男寶女寶之間就會開始相互觀察,甚至去動一動彼此的私處。

另一種情況是,男寶寶露出的私處,常會成為成人調侃、玩笑的部位,更加不利於孩子對性別的認知。

對孩子關於性的提問遮遮掩掩

2歲多,孩子的性別意識萌芽,對於自己的身體,父母的身體,會很好奇。

喜歡看、喜歡摸、喜歡問。

但有些爸媽回答起來不是哄騙孩子、就是敷衍了事,要麼就是遮遮掩掩,自己先害羞起來。

這只會讓孩子對性更加的好奇,越是不明白,越要去探索,弄個究竟。

所以,對於孩子關於性的任何提問,比如小一點的寶寶可能會問:「為什麼媽媽有咪咪,爸爸沒有」,或指著爸爸下體鼓鼓的地方問:「這是什麼?」……

大點的寶寶可能會問:「為什麼班裡的女生都是蹲著尿尿,而男生是站著尿尿」或追問媽媽:「我是怎麼來的」……

別覺得給孩子解釋這些問題會難為情,遮遮掩掩的回答,不如大大方方的給孩子科學的解釋。

可以溫和、有技巧的,提前給孩子打好預防針,和孩子看關於身體、性別的繪本,或小動畫,就不會被問個措手不及、尷尬不已了。

比如《小雞雞的故事》《乳房的故事》,這些經典的性教育繪本都可以和寶寶讀起來。

關於「我是怎麼來的」這個幾乎所有爸媽都被問道、難倒的問題,推薦一部動畫短片,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小威向前沖》。

這種性教育啟蒙,既溫和、又容易被孩子理解。

讓孩子在路邊隨意大小便或當眾換紙尿褲

這個問題我們說過不止一次。

成年人總是以為孩子小,不懂事,但其實孩子1歲左右就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並且希望能夠被父母尊重,其中更包括對如廁和私處的尊重,即便TA才剛剛出生,即便TA是你孩子,也有權得到尊重。

允許孩子在路邊大小便,不僅是養成惡習的問題,孩子會覺得當眾暴露小雞雞、小屁屁是沒大礙的事情,孩子就不會有意識的去保護私密部位。

當眾換紙尿褲也一樣。

教會孩子保護隱私、愛護身體的前提,是尊重。

不能因為孩子小,就做出這些侵犯孩子隱私的事兒。

讓孩子在隨時暴露自己隱私的習慣下,談再多的自我保護、做再多的性教育工作,都是紙上談兵,因為家長平時根本就沒有在保護寶寶的隱私部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兒子3歲以後,媽媽的這些行為一定不能做

一般來說,小孩子3歲以後就會開始有性別意識。在國外,當孩子3歲開始,就會教育孩子性別區分,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教育。其實帶寶寶出去玩經常碰到這樣有趣的事情,比如帶兒子去公園玩耍,如果路上見到了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