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這6個小妙招,可減少寶寶尿床的情況!試過的人都說很有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人認為尿床不是一種病,認為孩子是玩累了,晚上喝水多了或者認為孩子做夢懶不想起床,並且長期照顧小孩疲憊不堪而責備和打罵小孩,然而實際上尿床主要是由於排尿的神經中樞功能不健全以及對有關神經支配不靈而引起的。

孩子3歲以前尿床大多數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長大會慢慢變好。

對膀胱的反應是一個隨著年齡漸漸發育成熟的生理過程,一般來說,孩子要在兩歲之後才出現,至少要到5歲時發育完全。

3歲以前對反應正處於發育過程中,當生理過程建立並發育成熟後,膀胱充滿刺激就會改變腦電波,使從深睡眠狀態變成淺睡眠狀態,不繼續的刺激導致覺醒。

因此,正常孩子即使在睡眠中也不會發生尿床 。

遺尿症患兒,發育遲緩或發生障礙,孩子在膀胱充滿時,不能把膀胱充滿的刺激這一信號像正常人一樣傳遞給大腦,使膀胱充滿到一定限度後逼尿肌產生收縮,而孩子卻沒有醒來,出現尿床。

要怎麼改善孩子尿床情況?

1、養成睡前上廁所的習慣:在睡前的兩個小時內,儘量不要讓孩子喝水,並且逐漸養成睡前上廁所的習慣。

2、睡前別讓孩子太興奮:每天讓孩子按時睡覺,睡覺之前不應該做劇烈運動或著是太興奮的遊戲,不適合看令人興奮的電視。

3、白天別讓孩子太累:生活要規律,白天不能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最好孩子能睡個午覺,防止夜裡睡得太沉,有尿時不容易醒來,也不容易被父母喊醒。

4、學會夜裡排尿:在晚上容易發生尿床的時期,家長可以提前預定半小時鬧鐘,及時喊醒孩子起來排尿,久而久之養成了習慣,也就減少尿床的次數。

5、訓練孩子的膀胱功能:督促孩子白天多喝水,並儘量延長兩次排尿的間隔時間,促使尿量增多,訓練孩子適當地憋尿,提高膀胱控制力和收縮能力。

通過家長鼓勵有時撒尿有時斷開,提高膀胱括約肌的控制能力。

6、孩子尿床,多些寬容,尿床的孩子會感到害羞,害怕,自卑。

如果父母不顧及孩子的自尊心,用打罵,威脅等方法來懲罰的尿床行為,會使孩子更加緊張,委屈,更會導致惡性循環,所以父母應該鼓勵和幫助孩子治好這個病,而不是責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5招輕鬆幫孩子度過尿床期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您的孩子是不是也有跟小湯姆這樣類似的經歷呢?您是不是也正在為孩子的尿床問題而苦惱呢?其實呀,孩子的尿床現象是一個非常非常普遍的兒童發展發育過程中都可能遇到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