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讀|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孩子的學習會造成障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點擊上方即可收聽本期朗讀音頻

文 / 北京市海淀區萬泉小學

8月13日至8月24日,中國網教育頻道將開啟《平穩度過一年級》系列伴讀節目,希望能夠在開學之際,為一年級小豆包提供具體細緻的指導,願小小朗讀者純凈的聲音能夠緩解家長們的擔憂,幫助一年級小朋友平穩度過一年級。

在幼兒園,以遊戲活動為主,可是到一年級就不同了,從以遊戲活動為主變成了以學習為主,有些孩子會感覺不太適應,甚至上課不太專心聽講,這是家長最頭疼的地方。

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極有可能對孩子的學習造成障礙。

家長送孩子上學,在校門口總是一遍遍叮囑孩子認真聽講,孩子也是頻頻點頭。

但是到了課堂上,孩子是否能夠做到,就成了未知數。

這裡給家長們提醒一下,事實上,一年級孩子對認真聽的認識是模糊的。

在學校里,老師對於認真聽講的要求是具體的、可操作的、細化的。

一年級老師要求孩子:聽的時候眼睛要注視著老師;看黑板,要聽清老師或發言的同學的說的每一句話,腦子裡不想其他事;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不插嘴。

手要放在後面,不擺弄東西。

在多年的課題研究和教學實踐中,我們卻發現:目前大多數家長在培養孩子傾聽習慣方面,還不夠重視。

孩子們表現出的問題常常是,當別人還沒有說完,他就迫不及待地搶著發表自己的意見;自己回答完問題後就不聽別人的意見或建議;集體教學中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沒有聽老師或同學的發言等。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孩子傾聽能力較差呢?

一是家長不重視傾聽能力的培養。

許多家長認為傾聽的能力幾乎是天生的,不需要培養,每每遇到孩子插嘴或不專心傾聽就訓斥、責備孩子。

訓斥、責備容易使孩子失去傾聽的慾望和興趣。

還有一種極端的表現就是成人以孩子為中心,認為插話等是孩子自信、能幹的表現,往往過分順著孩子的意思,以致孩子越發不會傾聽。

二是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的局限。

受年齡特點的局限,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比較弱,在傾聽別人說話時缺乏耐心,在聽的過程中難免會做小動作、東張西望等。

特別是有些孩子聰明活潑,表現欲特彆強烈,在集體活動中常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打斷其他孩子的發言。

所以孩子有時候根本沒聽清楚別人的話或聽得不完整。

三是家長的消極榜樣的作用。

家長的言行舉止不可避免地對孩子產生影響。

有些家長在和別人交往時、和孩子交談時就不會傾聽,因此,孩子在無形中習得了不良行為。

培養孩子的傾聽習慣,家長可以從3個方面著手。

多和孩子交談。

孩子的思維具有直觀性,最喜歡「鸚鵡學舌」。

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傾聽別人說話的習慣。

在家中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孩子們都喜歡看動畫片。

家長可抓住時機與孩子交流:「你聽到了什麼?」有時孩子漏看了一集或一部分,家長就及時向孩子轉述,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孩子傾聽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

因為要聽得清楚、說得明白,必須仔細觀察。

鼓勵孩子良好傾聽的行為。

在日常交往中,只要孩子能認真聽對方講話,不打斷,不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耐心地聽完、聽懂對方的話,家長就可以表揚他,讓孩子在鼓勵中養成傾聽的好習慣。

-朗讀者-

萬泉小學6年級7班 | 高佳怡

座右銘:有容乃大。

徵集朗讀者

如果您喜歡朗讀,願意為大家分享有價值的文章,歡迎自薦。

也許您就是我們的下一個朗讀者哦!詳情戳左圖,參與報名。

點擊閱讀原文,跳轉至徵集頁面!

小編推薦

本期編輯 | 劉昌 張昀竹

中國網教育頻道出品

本文選自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研究成果《平穩度過一年級》,中國婦女出版社。

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如果分享內容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果你的嘴不停,你可能什麼也學不會

嗨,小夥伴們,皮皮魯回來了!今天我們要說的好習慣是:傾聽是好習慣。皮皮魯先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傾聽」吧:傾聽不是簡單地用耳朵來聽,它也是一門藝術。傾聽不僅僅是要用耳朵來聽說話者的言辭,還需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