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爆發期家長必知的護理知識!預防很關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有的幼兒園班裡有一半以上請假的,感冒發燒流鼻涕還有起皰疹的!每年4至7月和9至11月,是手足口病高發期,發病人群以5歲及以下兒童為主,同一兒童可因感染不同型腸道病毒而出現多次發病。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接觸患者口鼻分泌物、皰疹液、糞便,以及接觸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飲具等物品進行傳播。

在日常生活中,有家長反映:剛開始不知道孩子得了手足口病,結果還讓他和小朋友一起玩,結果傳染給了別的小朋友,造成了互相傳染。

如何判斷是否是手足口病?

早發現早治療!患兒通常以發熱、食欲不振、精神差和咽痛起病,1至2天後,出現口腔潰瘍,手掌、腳掌以及臀部出現紅色皮疹。

如果孩子出現上述症狀,家長們就要注意了。

不過,部分患兒可僅出現皮疹,而無發熱。

少數患兒會發展為重症病例,極少數也可出現死亡。

怎麼預防手足口病?

家長們對手足口病不必過度擔憂,其多數為自限性疾病,未經治療7至10天可自愈。

不過,患兒最好還是要去醫院進行退熱、鎮痛等對症治療。

家長和醫生還應密切關注患兒病情,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儘快就醫和加強救治:持續高熱、反覆嘔吐、嗜睡、易驚嚇或煩躁、手足抖動、軀幹共濟失調、突發性肢體無力、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

家庭護理方面,家長和兒童都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比如勤洗手,經常徹底清洗兒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

患兒在皮疹水泡乾涸前,不應上學或參加聚會活動,以避免傳播疾病。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急性傳染、病毒感染性疾病。

病原體為多種腸道病毒。

常見於3~10歲兒童,好發於夏秋季。

潛伏期3~10天,多以突發高熱開始,部分會升至39~41℃,伴頭痛、咽部不適等,咽部出現灰色小丘疹,24小時內發展為水皰和潰瘍。

皰疹性咽峽炎患病後不能獲得終身免疫,如果孩子去年患過本病,今年依然可以患病。

皰疹性咽峽炎的突出症狀是發熱、咽部有小丘疹進而引發咽痛。

大量臨床實驗證明:黃梔花口服液可以緩解三大症狀,具有三大功效:退熱、緩解咽痛、通便。

在退熱上,黃梔花口服液可有效降低IL-1(白介素-1),IL-6等致熱因子,顯著降低緩解肽和攝護腺素水平,進而緩解咽痛,另外通過調節腸道粘膜免疫功能改善大便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兒童丨手足口病、咽峽炎不必慌,可預防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物品而感染。好發於0—6歲的兒童,尤其是3歲以下,故幼兒園是預防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