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如果你生了弟弟妹妹,我就把他掐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媽媽,如果你給我生了弟弟或者妹妹,我就把他/她掐死!」

你沒聽錯,這句話出自一個孩子之口,是一個4歲的孩子。

聽到這句話的人,都會詫異,為什麼一個天真可愛的孩子會說出這麼冷酷無情的話呢?

其實,這些老大「虐待」老二的事情在新聞上也很常見,印象深刻的那個視頻中,老大抱著剛出生不久的老二,開始看似溫柔,一分鐘後故意把手中的新生兒翻到在床上。

看得真讓人緊張,那麼脆弱的新生兒,哪經得起這麼折騰。

還有,老大在大人背後把老二的手臂擰得青一塊紫一塊,用牙齒咬老二的鼻子,用剪刀剪老二的衣服……這些恐怖事件也很多見。

似乎,老二的到來讓老大一下子變成了冷酷無情,令人髮指的小孩了。

此外,伴隨著老二到來的故事還不止這些。

有了弟弟妹妹後,原本乖巧的老大,可能突然變得行為「怪異」了,有些行為讓爸爸媽媽氣得跺腳又無可奈何。

比如,非跟大人反著來,讓刷牙不刷,讓吃飯不吃,每件事都要讓媽媽大聲訓斥,數123才勉強去做。

終於去吃飯了,但是可能吃著好好的,突然一屁股坐在地上,把爸爸媽媽弄得莫名其妙,又是一通訓斥。

還有可能成為「人來瘋」,當家裡大人都在逗弟弟或妹妹玩時,老大會想盡辦法搗亂,插話,惡作劇。

其實,二寶能出生就已經不錯了,爸爸媽媽準備生二寶的時候,大寶這一關也是很難通過的。

這樣的新聞也很多,比如那個小女孩威脅爸媽說如果生弟弟或妹妹,她就跳樓,這和文章開頭的威脅如出一轍。

嚇得爸媽都不敢生了。

個體心理學認為,我們想要理解兒童某一特定行為,就必須了解其整體的生活史,不了解行為中隱含的生活背景就無法理解他所做的事。

所以,當一個孩子的行為開始變壞,或出現了新的令人不快的現象時,我們不僅應當注意這種行為開始出現的時間,還應當注意它產生的原因。

那麼對於以上列舉的老大的怪異行為,原因是什麼呢?是老二的到來嗎?其實這個答案不完全正確。

個體心理學又強調,兒童獲得印象的強度和方式,並不取決於客觀的事實或情況,比如有了弟弟或妹妹,而取決於兒童看待和判斷事實或情境的方式。

因為決定行為的是人們對事實的看法,而並非事實本身。

所以,如果老大認為有弟弟妹妹這件事會對自己在家裡的地位造成威脅,他們就會變得像上文中描述的一樣不可理喻。

反之,如果他認為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並不會減少,還多了一個小玩伴時,他也就不會有這些反常舉動了。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前一種情況太多,後一種太少,這並不能都怪孩子,父母的責任很大,你可以回想下,一家人在逗小寶寶笑,在親吻小寶,在享受朋友鄰居對可愛寶寶的讚美時,是否忘記了在一旁旁觀的大寶。

大寶會覺得父母不會向以前那麼愛自己了,弟弟妹妹搶走了父母的愛和全家人的注意力,那種從全家人的小皇帝「淪落」到到旁觀者的失落感,會讓他用反抗父母的要求進行發泄,用各種怪異行為來博取父母的注意力,哪怕是訓斥也可以。

如果爸媽沒有意識到內在原因,就會覺得大寶真的越來越沒以前可愛,還是那個軟綿綿的小寶寶最可愛,不自覺地表現出對小寶的偏愛,這就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怎麼辦呢?從根源解決——改變大寶對有弟弟妹妹這件事的認識,讓他覺得這不會讓父母對自己的愛減少。

怎麼改變?用行動!

1

不要冷落大寶,給他足夠的愛和重視。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想要孩子內心建立起十足的安全感,父母就要對孩子保持持續穩定的關愛。

也許你會說,都是我的孩子,我怎麼可能有了小寶就不愛大寶了,但是你的無意識的行為,在孩子眼裡,就是忽視。

龍應台寫過一篇文章,描述的了她在生完二寶以後的故事。

她發現在她生完二寶後來看望她的朋友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有過二寶的,一類是沒有二寶甚至沒有生過孩子的。

第一類朋友來看望是這樣的:帶著兩份禮物,一進客廳,就問:「老大呢?」,老大看到禮物,眼睛一亮,朋友蹲下來,遞過禮物,說:「今天是來看新寶寶的,可是安安是老大,安安更重要,我先給你禮物,然後才去看弟弟,你同意嗎?」老大愉快地同意了。

過程中,友人對新生寶寶不時發出讚美,「小東西真是美極了。

」但在臨走時,仍然不忘親親老大,然後大聲對媽媽說:「我覺得還是老大比較漂亮,你說呢?」而第二類朋友是這樣的,一進門就問:「寶寶在哪裡?」直接忽視給他們開門的老大,當然也只帶了一份禮物,然後不停對小寶寶發出讚美,直到離開,也沒有注意到客廳里還有另外一個她本來認識的孩子。

2

用交流的方式,讓大寶知道爸媽是愛你的

可以找個機會,與大寶好好說說話,讓他享受暫時獨占爸媽的快樂。

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帶著大寶好好回憶一下了,比如:「現在的新衣服都是買給誰的?」「對啊,是買給你的,弟弟都是穿你以前的舊衣服。

」「爸爸媽媽晚上講故事,都是給誰講的啊?」「誰可以用爸爸的天文望遠鏡看月亮?」「每周看兒童電影,爸媽是帶誰去的啊?」別忘了,最後再總結一下,讓孩子知道,有些事情六歲的人可以做,有些事情兩歲的人可以做,爸媽對你們的要求不一樣,並不是對你們的愛不一樣。

3

公正評判,不要總是讓大的讓著小的

當兩個孩子發生衝突時,許多家長尤其是老人會不問事情原委,直接批評大寶不懂得禮讓小寶。

「大的要讓著小的」,這一傳統觀念在我們的父輩那裡很盛行,但是如果我們總是對大寶這樣講,大寶肯定會覺得很委屈。

比如,有時候小的會有意無意地破壞老大費半天工夫做好的樂高作品,老大就很生氣地凶小的,小的一般就會到父母這裡來哭訴。

而這時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批評老大,不僅不能減少兩個孩子之間的衝突,反而可能增加更多潛在衝突。

因為當老大感到父母總是偏袒弟弟妹妹時,就會增加對弟弟妹妹的敵意;而對小的而言,當他覺得父母可以充當他的保護傘時,就可能學會用「告狀」等方法來「要挾」老大,而沒有機會學習用恰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4

讓老大嘗到當哥哥姐姐的滿足感

多創造機會讓老大感受到作為哥哥姐姐的價值,讓他感到滿足甚至自豪。

比如像上面講到的搶玩具,只有一個玩具怎麼辦,媽媽可以讓老大教小的玩,老大可能開始不屑於帶小不點玩,但是如果每次媽媽在老大教會小的以後,都能及時給予老大讚揚,可能老大就會偷著樂呢。

其實,方法有很多,我只是從以上幾個方面提供一些思路,具體的方法,各位爸爸媽媽還需要根據自家寶寶的性格,特點來決定。

根本目的就是改變大寶對有弟弟妹妹這件事的認識,讓他們知道爸爸媽媽依然很愛你。

最後,想分享一段話,龍應台的一篇文章中,有段話,我讀後很是觸動,也許和本文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依然想和大家分享:

飛飛(老二)出世,我開始了解什麼叫命運。

從同一個子宮出來,出來的一刻就是兩個不同個性的人。

安安(老大)吸允時窮凶極「餓」,飛飛卻慢條斯理。

因為是第一個孩子,曾經獨占父母的愛和整個世界而後又被迫學習分享,安安的人生態度是緊張的、易怒的、敏感的;也因為是老大,他是個成熟而有主見的人,帶領著小的。

而飛飛,既然從不曾嘗過獨占的滋味,既然一生下來就得和別人分享一切,他遂有個「隨你給我什麼」的好脾氣;他輕鬆,快樂,四肢發達而頭腦簡單,他沒有老大的包袱。

他因此更輕易得到別人的愛,別人大量的愛又使他更輕鬆、快樂、隨意、簡單。

這就是命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化解大寶壞情緒的7個聰明方法

隨著家中第一名孩子漸漸成熟,爸爸媽媽在卸下帶養新生兒的壓力之餘,也可能開始萌生再添一胎的念頭。雖然替孩子添伴是美意,但家中大寶看見新成員的到來,心中情緒卻複雜得很,面對寶貝矛盾的情緒及表現,聰明...

家有二寶,如何「一碗水端平」 ?

鹿 媽 有 話 說很多家庭都說多生一個好,大寶有伴,家裡熱鬧。生二胎不僅需要考慮經濟基礎,還得考慮養育問題。生了二娃後,作為父母的你,能否端平一碗水,兩個都愛不偏心嗎?

有了二寶後,你最不應該跟大寶說的五句話

家有倆寶,經常會被人問到的一個問題是:「你家大寶欺負二寶嗎?」或者委婉一點的說法:「哥哥一定很愛護妹妹吧?」「兄妹倆一定相親相愛吧?」對於這個問題,有時候還真是覺得不好回答,好像現實更為錯綜複雜...

二胎時代,你做好「升級」的準備了嗎?

了解孩子成長的關鍵期,關注公號『TOPKID早教說 』自從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之後,許多家庭都迎來了第二個寶寶,或是進入準備迎接的狀態。家有二寶的爸爸媽媽可能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二寶還在肚子

二寶出生之後,老大好像越來越不聽話了

阿朴接到的不少諮詢電話中,家長說孩子最近在家惹不得,特別愛發脾氣愛哭,而且不聽話總和大人對著幹;或者在學校、幼兒園注意力不集中,也很少和別的小朋友玩耍……好像從弟弟妹妹出生後,這種情況就變得特別...

家有二寶,別讓小寶 「催熟」大寶

前幾天,微信上一位家有兩寶的媽媽發來一個問題,文字如下: 有了妹妹後,姐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了。她也很疼妹妹,幫我一起照顧妹妹。她的不乖不是體現在這些,怎麼說呢,就像今天一樣,她往別人晾在外面曬的...

有二胎後,媽媽還愛我嗎?

隨著二胎時代的到來,大多數家中最小的孩子都是集萬千寵愛與一身,那爸爸媽媽們該如何去愛老大,讓老大不那麼嫉妒小寶、快樂成長呢?

二胎家庭,兩個孩子如何愛?

記者謝冰林「女兒的新年願望竟然是把2歲的弟弟送人。」近日,二胎媽媽「布丁」在網上發帖,拋出了自己的煩惱:自打有了老二,老大開始鬧情緒,常常把「爸爸媽媽都不愛我了,把弟弟丟出去」這樣的話掛在嘴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