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人深省:倍受追捧的教育實為垃圾教育?這3點家長現在知道不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還記得之前在網上看到的一個案例:
一家人一起出去在一家火鍋店用餐,大人都在位子上用餐,只有一個小孩在走道里跑來跑去,從這頭跑到那頭,又從那頭跑到這頭。
大人們都沒有制止,沒有勸說,孩子的媽媽慢悠悠地跟在後面。
可能在家長眼裡,小孩子活波可愛,生性好動,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大人無需多加規則的約束,索性就讓孩子釋放自己的天性。
可是這樣,悲劇就發生了:在跑到牆角轉彎處的時候,恰好撞上了端菜的服務員,服務員手上是一鍋滾燙的烤魚,孩子的額頭剛好貼到滾燙的烤魚鍋上,多處被燙傷。
孩子的父母在未經過任何鑑定,也沒有任何法律程序的情況下,向該店索取39萬賠償,而對於孩子和父母的責任甩得一乾二淨。
一.釋放天性被稱為「垃圾教育」
現在很多家長都提倡釋放孩子的天性,順應孩子的天性發展,殊不知就是這種被很多家長奉為家庭教育的聖經,倍受家長追捧的「釋放天性」式的教育方式,最終成為了殘害孩子的罪魁禍首,甚至被外國人稱為垃圾教育。
「釋放天性」決不是像很多家長定義的那樣:家長完全撒手不管,小孩要做什麼就做什麼,不管對錯,不管規則約束,不管安全禁區,不管是否對孩子有利,絕非如此。
這種教育方式把孩子捧上了天,把釋放孩子的「天性」當做必然、當做合法、當做理所應當。
當然,最後的結果是,孩子沒長成父母想要的樣子,變得越發熊、野蠻、沒教養、沒規矩。
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其實可以採取「放羊式」的方式,在讓孩子有一定的既定的自由空間的基礎上,但又不要漠不關心,家長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教導,引導,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讓孩子在既定的規則下釋放天性,讓孩子在不違反一切道德,安全禁區的情況下,釋放自己的天性。
在規則內外達到一個動態的平衡,而這個是需要家長去判定的:畢竟孩子年齡尚小,對於是非的界限,還不能分得很清楚。
二.最無力的教育是「放養」
這些年,放養被很多家長捧上了天,孩子要快樂、要自由、要釋放他們最完美的天性、要讓他們獨立自由地成長。
看上去很美,實際卻糟糕得透頂。
很多父母根本不是「放養」,他們眼中的放養,其實是放棄、是放縱,最後成了犯戒、甚至犯法。
《不平等的童年》一書中寫道:至少在一定範圍內,美國精英階層普遍實行協作培養,大致可以理解為「圈養」,而工人階級和貧民實行的育兒方式才是順其自然的成長,也就是我們說的「放養」。
被捧上天的「放養」,不過是美國底層人民無奈的選擇罷了,就像大部分的中國人一樣,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金錢去教育他們的孩子。
背後而且更嚴峻的現實是:放養出來的孩子,根本沒有實力同精英家庭的孩子相競爭,放養的代價可能是,孩子將永遠失去上升的通道。
三.不能越過「界」
教育學者丁琳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前段時間,她家裡來了一位美國客人——一位三年級的小姑娘。
像所有的小孩子一樣,小姑娘對糖果沒有絲毫的抵抗力,吃完第一顆,還想吃第二顆。
她問媽媽,是否可以。
媽媽很明確地說,不可以。
小姑娘只好平靜地接受。
很多人都喜歡講國外的教育多麼自由、多麼先進、多麼地尊重孩子的意願,卻有意無意忽略掉了,這自由的前面,還有一條清晰可見的邊界,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堅決不能做。
任何時候,家長都得讓孩子明白:自由的前提就是界限,自由的前提就是自律。
沒有界,沒有自律,根本談不上自由。
「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任何時候,家長都不要對孩子過於放縱,否則背後的代價,將是難以承受的。
「放養」「釋放天性」和家長的合理約束,合理規約,永遠不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