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連手機都放不起,還指望孩子變成神童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為家長,可以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小孩盯著一隻昂貴的懷表半天不吃飯,還嘗試拆開來看看,並且還真的拆開來了。

2、小孩偷偷地從冰箱裡拿著兩隻雞蛋,相互碰撞,雞蛋碎了,並且曬了一地。

3、小孩子每天要求爸爸媽媽不要看手機了,陪著讀書講故事,不講就哭鬧不停。

4、小孩子提問為什麼天黑了?為什麼沒有電了?為什麼時間藏在手錶里呢……當提出這些問題,家長隨便回應了一句然後是不是敷衍過去?

5、如果小孩子嘗試用左手來吃飯,你是不是一定要讓他用右手吃飯?如果小孩子玩水玩大米的時候,家長是不是很厲害地訓斥?

6、如果孩子在家裡的牆上亂寫亂畫,你是不是很生氣,而且要教訓起來?

7、小孩子是不是經常反駁你的意見,而你覺得他是淘氣包,非常不聽話,非常不乖?

8、當孩子要哭鬧,要去嘗試的時候,你總是以不聽話不給買什麼東西而立即制止小孩的糾纏?

9、當孩子說發現一個秘密,很想與大人分享,可是家長沒有給時間,而且態度惡劣,制止說出秘密?

10、如果孩子用麵粉加上顏料做成橡皮泥,結果都發霉了,讓孩子檢驗了自己的想法,發現了新的奧秘,結果你是不是很生氣孩子所做的事情?

當孩子堅持做了以上的事情,家長反而不高興,甚至家長就是那樣子,通過呵斥、命令、鞭打、勒令、威脅等手段來壓制孩子的好奇心,抹滅孩子的想像力,制止孩子的探索力,嚴重地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試問,孩子的初心是不是被殺死了?

第一問題,那是愛因斯坦小時候的故事,其他某些問題都是根據傑出名人小時候改編的。

神童小時候都是很普通的,並沒有表現出跟常人不同的之處,但是也會有例外,那就是很多神童會背誦多少唐詩宋詞,熟讀國學經典,還會計算多少數學題目,寫出很多不錯的文章,甚至還會通過表演贏得觀眾,通過電視節目大秀成年人的技能……這些都不是重要的,因為神童並非一出生就是神童,有點天賦是可喜的,但是培養不好那就變成可惜了!

神童都被學齡前家庭教育扼殺了,在上學的時候被教育模式化了,出來的都是一個模具人才,整體如一,沒什麼特點。

實際上,真正需要關注的不是小孩子在小時候的表現,而是更多的需要家長如何引導,去呵護他的好奇心、想像力和世界打交道的能力,當他們去探索的時候,大人需要做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盡情享受與世界的樂趣。

新聞雲,6歲開始研究軟體,8歲自主研發雲計算平台,14歲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錄取……近日,有媒體這樣報導了山東萊陽市第二實驗中學初四學生李向楠的事跡,引髮網絡熱議,李向楠也因此被冠以「神童」的稱號。

但是很快,各方的質疑也隨之而來。

11日晚,萊陽市教育體育局在微博上發布調查處理情況:因核實不嚴,導致12月1日發布的「萊陽第二實驗中學李某某與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成功簽約」為失實消息。

(12月12日 成都商報)

有評論指出,中國的「神童饑渴症」由來已久,民間崇拜「神童」,是因為從古代的科舉制度到現代的中、高考加分政策,都在鼓勵兒童利用「早慧」特徵走快捷通道進入利益群體,官方崇拜「神童」,則是父母官們彰顯「地域文化優勢」、「區域教育環境」的政績心理作祟。

學者王曉漁在上世紀80年代,曾使用「球籍焦慮」和「時間焦慮」來詮釋「神童少年班」的泛濫,「中國落後於西方多少多少年」是這兩種焦慮的產生根源。

近幾年「神童」傳說有絕跡的傾向,除了大人們寄托在孩子身上的虛榮心有所轉移這個因素外,還因為公眾對於智力見識與努力、環境與教育等有了更客觀的認知———某個孩子在特定領域優於其他孩子可以理解,但這個世界「神童」是極為罕見的。

本能地拒絕相信「神童」的存在,才會端正教育態度,培養出真正的優秀人才。

根據機率論來說,人類的智力也是呈現正態分布的規律,大多數人都是普通無常的,小部分是愚蠢的,還有一部分真的是比較聰明的,如果聰明的孩子落到自己家裡那只是一種小確幸,好的種子也需要好的土壤來栽培,不是嗎?

所以,作為家長,別幻想自己家的孩子是什麼天才,會認幾百字熟讀一些唐詩,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會編程也不是什麼高大上的事情,抱著平常心就行,因為大多數的孩子都是普普通通的,只有按照一個普通人的標準去看待那就正常的,最糟糕的是拔苗助長,甚至將自己未竟夢想讓孩子去繼承發熱,比如有的家長小時候因為各種原因成不了鋼琴家的夢想,於是不斷地強迫不感興趣的孩子去練習鋼琴,期待成為第二個朗朗,這未免不是有點過了,世界只有一個朗朗,每個孩子的成長節奏湊不一樣的,更是獨一無二的,不要想著別人有怎麼樣的成就,自己的孩子也模仿別人的路數,複製別人的人生路往往收穫的是痛苦。

如果還不太死心,那麼按照一些資料,告訴你高智商寶寶「小神童」的20個特徵:

1、在傾聽、觀察或做事時,精神高度集中,以至聽不見別人的說話或忘了吃飯等。

如〝哦,我沒聽見你叫我吃飯。

2、異常的活躍、難以安靜。

例如他會說:〝我正在思考問題,我不能坐下。

3、說話時喜歡用比喻,而且比喻又很別致。

如〝我覺得自己像一條即將變成蝴蝶的毛毛蟲。

4、有向權威思想挑戰的傾向。

如〝為什麼書上說的都對呢?〞

5、有追根究底的傾向。

如〝媽媽,我查看了所有的參考書,也看了電視的特別節目,而且問過老師,可我還是不知道上帝在哪裡!〞

6、觀察事物很仔細。

如〝嗨,這隻蜈蚣只有41條腿。

7、渴望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別人。

8、即使在閒暇的時間也不放棄創造性活動。

如他會說〝休息時,我做了樣東西。

9、把兩個毫無關係的東西聯繫起來。

如〝嘿,媽媽,你的新帽子簡直像個飛碟。

10、堅持把自己的某種想法付諸實施。

11、對各種事情表現出好奇,並渴望了解它們。

如〝我就是想知道從這個院子的房頂上看出去是什麼樣子的,所以我就爬上了房頂。

12、自發地運用實驗檢驗自己的想法。

如〝我以為麵粉加顏料就能做成橡皮泥,結果都發霉了。

13、有做各種試驗的習慣。

如〝我往洗鳥池裡放過清潔劑,可是沒有一隻鳥來洗。

今天我想試試泡沫洗衣粉。

14、忠實於真理並強烈地探求真理。

15、有獨立的行為。

如〝讓我一個人想一會兒可以嗎?〞

16、敢於提出新觀點。

如:〝我覺得應該允許兒童投票表決。

17、不易分散注意力。

如〝我還不能出去,我必須等我的試驗做完了才能和你出去。

18、善於獲得物體間的新組合。

如〝就用線和鉛筆做圓規吧。

19、具有敏銳的觀察力的提出問題的能力。

如〝雪融化後,白色到哪兒去了呢?〞

20、有尋求變通辦法和探究新的可能性的傾向。

如〝這隻舊皮鞋可以做個花盆。

如果孩子有以上的舉動,那你就好好去呵護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