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的孩子與暴力環境下的孩子有何區別——駁復旦教授怒批「別再給孩子讓步了,該打的時候就得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在頭條里看到這樣一篇文章,叫《復旦教授怒批:別再給孩子讓步了,該打的時候就得打,不然就是你毀了他的將來!》

這位叫「我的家園」的作者,說了這樣一段話「做為一名資深的教育者,在我二十幾年的教育過程中,接觸過很多的家長和孩子。

我發現,優秀的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離不開父母正確的教育方式,對孩子該打的時候就打,該說的時候就說,不給孩子留下更多叛逆的空間,不對孩子進行讓步,不讓孩子養成不良習慣,這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

因此,在孩子成長的階段,家長一定要重視對孩子的教育。

」同時引用了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在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的一段演講,認為中國傳統教育不能丟,打罵孩子是正確的,原文很長,只截取一部分。

首先,我不反對教育孩子,但是我認為應該採取正面管教的方式教育孩子,我們用事實說話:

一個朋友的孩子,4歲,男孩兒。

由於孩子從小媽媽自己帶,非常累,大齡產婦,生孩子後有些抑鬱,都可以理解。

我們大家都知道,孩子有「可怕的2歲」這樣一個階段,男孩兒又比較頑皮,這位媽媽採用的方式是非打即罵,因為她從小也是在嚴苛的環境中長大,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應該這樣教育。

孩子爸爸也同樣暴力。

現在這個孩子4歲了,變成什麼樣子了呢?我們最近一次聚會是上周六,這個孩子想玩我家孩子手裡的玩具,伸手就搶,搶玩具應該是2歲左右孩子的特點,因為他們不會表達。

媽媽批評他,不能搶玩具,這個孩子張口就咬了媽媽。

我頓時覺得很尷尬,於是勸說女兒把玩具讓給小哥哥玩兒。

女兒很懂事,就把玩具送到那個孩子手裡,可是小哥哥並不領情,直接把玩具摔到地上。

我很無語,這個孩子暴力傾向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高興時推小朋友,打小朋友,發怒時也是這樣,可能這個孩子根本不會用語言表達情緒,因為父母從沒有教過他如何正確表達。

這個孩子已經發展到媽媽一說話他就反對,有些像青春期的叛逆了。

我的女兒同樣4歲,在2歲時,也開始有些小叛逆,而我們採用的是正面管教方式,就是共情孩子,讓她先發泄情緒,等她平靜下來,再去說服教育。

當然,她也有怎樣勸說都無效的情況,那父母就是要溫柔的堅持,耐心地多等一會兒,最嚴重的一次,我也只是把她關在屋子裡讓她哭了一會兒,可以說沒有打罵過她。

在平等、尊重和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自然懂得什麼是愛。

比起前面朋友家的「小哥哥」,我女兒看起來懂事得多。

心理學家賴佩霞老師在北京衛視《我是演說家》節目裡有過一場演講,她回憶起自己的母親時說「你滿口是愛,卻面目猙獰」,原生態家庭給她第一段婚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使得她根本不會正確表達,總是猙獰地去愛,最終導致婚姻失敗。

後來她學習了心理學,知道了自己因為原生態家庭走了多少彎路,所以她一直在宣傳正面管教孩子。

尹建莉老師曾經說過,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今年的多位高考狀元也說過,他們都是在尊重和平等的家庭中長大,好像沒有哪位狀元是被鞭打出來的,至少今年的沒有,而他們的父母都是用正向的引導和以身作則的方式在激勵孩子。

聰明的父母應該是孩子的榜樣!

(圖片摘自「我的家園」該篇文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並非一句對不起就沒事了

我都已經說對不起了,你還想要怎麼樣?最近,我的一名學生到了一所學校去當實習老師,回來後,她很感慨地和我分享:現在的孩子很難教。我問她為什麼?原因是:有一個學生,做了錯事後,很快就道了歉。但當她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