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國父母是怎樣教出有教養、有禮貌的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看到這個標題,你是不是會問,米粒媽,你也太崇洋媚外了,為啥美國父母能把孩子教育得有禮貌,中國家長也一樣可以呀!
其實我不是這個意思。
寫這篇文章是因為上周末,米粒媽的親生閨蜜Rebecca回國探親。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她已經定居紐約12年了,從當年青澀的女大學生,變成了一兒一女倆娃媽,紐約的幾家便利店店主,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我倆在咖啡館聊天的時候,她的一雙兒女(兒子3歲,女兒5歲),安安靜靜地在一邊自己玩、看書、畫畫兒。
用iPad看動畫片的時候,不用提醒,就雙雙戴上耳機,不影響周圍的人。
上了一盤點心,倆孩子對服務員說謝謝,然後自然而然地遞給媽媽先吃,自己才開動。
我的天!啥情況!這倆孩子是天使麼?
如果帶了米粒來(周末米粒爸帶他去上冰球課了),他估計是上躥下跳,追跑打鬧,不到半小時就吵著要回家了。
因為閨蜜一直帶著孩子在美國生活嘛,自然受美國育兒理念的耳濡目染,我正好問問她,美國育兒理念跟中國有啥不一樣的地方。
Rebecca說,她覺得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隔代育兒。
在美國,不管是白人還是華人家庭,基本都沒有老人幫忙帶娃,必須媽媽親自上陣。
美國老人非常瀟洒,退休後很多都搬去了佛羅里達養老,天天坐遊輪啊、環遊世界啊,幾個月見不了孫輩一次。
爸媽教育孩子,沒有老人做「擋箭牌」。
國內呢,如果不是媽媽親自帶,又不放心保姆,就只有老人幫忙帶了。
老人帶娃受苦受累,功不可沒,但畢竟隔輩親,比父母直接帶更寵溺些。
我閨蜜說,她家倆娃,一見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馬上「熊」多了,眼瞅著大變樣兒。
她一教育孩子,姥姥就上來攔著,說「你小時候,還不如他呢!」這殺手鐧一出,她的各種教育方法就瞬間失效。
Rebecca說,另一個很重要的事兒就是同齡人的影響。
她剛回國,她一個特別好的大學同學,帶兒子去她家做客。
她跟同學在客廳聊天,她同學的兒子,在小屋跟她家孩子玩。
聊到一半,只聽「咚」的一聲,估計哪個孩子磕著了。
Rebecca屏氣凝神,沒聽見哭聲,估計不嚴重,就想繼續聊。
她同學跑進屋,她兒子(這會兒已經磕了半分鐘了)看到媽媽來了,趕緊放下玩具,準備開腔大哭。
Rebecca說,這不沒啥事嘛,看見媽媽才開始哭啊?同學兒子被「揭穿」了,恨恨地跟Rebecca喊:「你滾開!」
沒一會兒,Rebecca三歲多的小兒子也學會了,跟媽媽說「你滾開!」,被Rebecca拎到角落就給了一巴掌。
她說,這同齡人影響力真大,往上學得慢,往下學可快了。
。
。
Rebecca還說,其實都是學校教得好!美國的學校和幼兒園天天教禮儀。
美國幼兒園大量強調,要孩子把thank you(謝謝)、please(請)、sorry(對不起)、excuse me(勞駕/打擾了)掛在嘴上,老師、家長對孩子說話也都是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習慣。
美國家庭一般兩三個孩子,家長也從小教sharing(分享)、taking turns(輪流來)、helping(幫助別人)這樣的概念(要不就真亂了套了!)
Rebecca朋友圈,美國學校的禮儀海報:
上周,Rebecca跟女兒、姥爺一起過馬路。
姥爺一看是紅燈,也沒車,就想直接過馬路,Rebecca一把攔住她爸,說:「爸,你怎麼闖紅燈啊!萬一來個車呢!」
最逗的是,她女兒特認真地跟她說:「你怎麼能這麼跟你爸說話啊!太沒禮貌了!」旁邊的人都逗樂了。
這,就是學校教育的力量。
其實米粒媽總結啊,除了Rebecca提到的這些,還有幾個重要的原因,比如「區別對待」。
像咱們有娃的家庭,或多或少,孩子都有些特權。
比如買的高級水果啊,有機蔬菜啊,只給孩子吃;比如自己吃快壞了的香蕉,給孩子吃最好的;比如吃的掉地上了,扔了覺得可惜,就自己吃掉,久而久之,孩子只要掉了東西,就指著地上的吃的喊,「媽媽吃」。
我們剛回國的時候,米粒姥姥也經常這樣,超市里很貴的有機藍莓,只捨得買給米粒吃。
後來,我怕這樣的特殊待遇會讓米粒覺得,自己比其他家庭成員重要,就特意跟米粒姥姥「約法三章」:如果捨不得買,就不買。
否則,就大家一起吃。
不能給米粒同學搞特殊。
我想,得讓米粒從小就知道,他不是家裡的皇帝,更不是宇宙的核心。
他和我們一樣,是家裡平等的一份子。
還有一點,米粒媽覺得,是美國孩子「社會化」得特別早。
美國不是沒有老人帶娃麼,如果媽媽是職場媽媽怎麼辦呢?寶寶出生沒多久就可以送去daycare(日托中心),很像咱們小時候去過的「託兒所」。
一般幾個月、1歲左右就可以送去daycare,最早甚至2個禮拜的嬰兒就可以送(每家daycare規定也不太一樣哈)。
中國現在普遍取消了大院裡的託兒所,3歲才送去幼兒園,之前其實「社會化」程度比較低。
兄弟姐妹又少,所以更容易以自我為中心。
美國孩子,1歲,甚至2周就被送去daycare,家裡也有兄弟姐妹,更早學習秩序和規則。
再加上daycare和幼兒園也在教禮儀,孩子就更容易彬彬有禮。
總結完畢,客觀的說,在中國,獨自帶娃,不需要老人幫忙的家庭確實非常少;像美國那種daycare也非常少見;但是我大天朝可是禮儀之邦啊,我們帶孩子堅決不能輸給歪果仁,是吧。
或許你在朋友圈讀過這樣的文章《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沒人告訴你,你家孩子沒有教養》《孩子,我允許你沒出息,但是不許你沒教養》……是的,孩子的教養,體現的是父母的格局。
身為父母,給孩子留下幾套學區房,不如教給孩子立足於社會的規則——教養。
孩子那些壞毛病都是老人慣的?這個鍋不該老人背!看完默默流淚
幾個同事在午休時候聊些家常理短小妮說:「我家孩子被我婆婆慣得不像樣啦,自理能力太差了,都上幼兒園了,出門都不走路,讓奶奶又背又抱,穿衣吃飯全都包攬,孩子到了幼兒園沒有了奶奶照顧不適應,經常哭著不...
孩子那些壞毛病都是老人慣的?這個鍋不該老人背!看完默默流淚
幾個同事在午休時候聊些家常理短小妮說:「我家孩子被我婆婆慣得不像樣啦,自理能力太差了,都上幼兒園了,出門都不走路,讓奶奶又背又抱,穿衣吃飯全都包攬,孩子到了幼兒園沒有了奶奶照顧不適應,經常哭著不...
當嚴厲媽媽遇上「隔輩疼」老人
文/小愛在真人秀節目《媽媽是超人》中,單親媽媽董潔首次直面離婚陰影,帶上兒子頂頂參加節目,為大家呈現出她與自己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日常。董潔是一個外表柔柔弱弱,內心卻十分剛強的女子。在教育孩子的問題...
老人這樣帶孩子,還怎麼會有婆媳問題?
以往,大家對老人帶娃基本都持吐槽的態度,甚至有姐妹哭訴:我真的好想我婆婆回老家去……我想,有這樣想法的姐妹,或許是婆媳關係有點兒問題,又或者是完全不認可老人帶娃的方式。
如何解決隔代教育的衝突?
有調查數據顯示,如今隔代養育的比例占到50%以上。隔代教養的問題是新時期年輕父母不得不面對的一個課題。一方面,隔代教育有著天然的優勢,祖輩對孩子有愛心,教育孩子有經驗,關鍵是有時間。另一方面,隔...
二胎該由誰來帶孩子?你如何看待「隔代教養」?
國家「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執行,這意味著將有更多的家庭邁入「二孩時代」。 但是,二寶誰來帶成了爸媽需要直面的問題,你覺得有了二寶的家庭誰是帶娃的主力軍?孩子有誰來帶比較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