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是親罵是愛?這種傳統教育方式即將被淘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中國的傳統教育觀念里,打罵孩子似乎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

大人如何管教自家的孩子,是大人的專屬權利,外人無權插手過問。

老一輩的說法到現在還是流傳甚廣,比如不打不成材、棍棒之下出孝子講的就是這個理兒,也讓人默認了父母「教訓」兒女是天經地義的事。

在這樣的一個觀念下,打罵孩子幾乎是司空見慣,甚至於我們時不時還會看到不少社會新聞,帶著顯目的標題,比如虐童、體罰之類,引人公憤的同時卻又令人對此無可奈何。

相比之下,美國人的做法幾乎是完全相反。

前兩年比較火的一部電視劇《婚姻時差》中,一對華人夫婦帶著兒子移民到加拿大,有一個場景是因為兒子比較頑皮,媽媽對兒子有輕度的打罵行為,被鄰居告發後,年輕夫婦因此惹上官司,差一點失去兒子的監護權。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

經查詢發現,《紐約時報》曾報導過一個案例,紐約市皇后區一位華裔婦女因為8歲的兒子沒有做作業,用掃把打他,孩子身上留下了傷痕。

第二天,學校老師向紐約市兒童服務管理局舉報了這個情況,當天晚上,警察來到她家,把她的3個孩子一起帶走,送交兒童收養機構。

這位華裔母親不僅要忍受和孩子分離的痛苦,還要花錢請律師幫助她到法庭上索回孩子的撫養權。

幸運的是,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逐漸提高,國人教育素質也越來越高,加上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兩個孩子,對孩子也很寶貴,打罵孩子的現象越來越少了。

而過激的懲罰孩子的現象也受到了大眾一致的表態。

比如當新聞爆出家長打罵孩子或學校體罰孩子的事件時,大家的觀點更多是一致地對這類行為表示了批判以及不認可

那麼,怎樣的管教方式既可以糾正孩子的行為,又不需要進行打罵之類的懲罰呢?

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博士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正面管教育兒理念。

正面管教講述的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簡.尼爾森博士認為,「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並在其著作中講述了多種方法,關於如何運用正面管教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

小編目前也正在努力參悟中,有機會將和大家一同分享。

愛孩子的父母需要科學的支持,負責任的父母需要專業的學習。

沒有天生就會當父母的人,但如果你還是只懂通過懲罰來教育孩子,那就說明你真的需要學習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話題 | 不打不成器?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

導讀中國有兩句老話叫「不打不成器」和「棍棒之下出孝子」。似乎我國傳統的教育手段離不開「打」字。的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有各種各樣讓父母氣憤難耐,甚至束手無策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就認...

當你忍不住要動手打孩子時,進來看看

當孩子調皮搗蛋時,爸爸媽媽到底該不該打罵孩子呢?幾乎所有教育專家都反對打罵的教育方式,但是根據實際調查,有超過半數以上的父母會用打罵或者體罰的方式管教,其原因或者是他們從小是在打罵的教育中長大的...

為什麼打罵都沒用?我們孩子應這樣教

有時寶寶令我們抓狂,真的很想動手打他,以為這樣寶寶會聽話,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無論孩子多大,無論他做錯了什麼事情。我們在管教孩子時都不能動手打孩子,動手打孩子只會讓他學會生氣的時候做出暴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