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小孩如何玩轉繪本?(2歲以內繪本推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是樂媽在《南方都市報》親子「閱讀」版塊發表的一篇文章。

關於2歲以內孩子的親子共讀。

很多媽媽希望從他人經驗中得到答案,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不可能有統一的經驗,你只能是從別人的經驗經歷中受到啟發而已。

文章一發,就有朋友對我說:《月亮,晚上好》這本書真心不覺得好啊!書與人的相遇是一種緣份,樂樂喜歡的書,你的孩子未必喜歡,你只需要去尋找你的孩子喜歡的書,對嗎?

有的媽媽惆悵:我的孩子不愛讀繪本,怎麼辦?

我的回答是:不愛看書,就玩別的去吧。

給你和孩子一點時間,慢慢來。

「樂樂,要洗澡睡覺了,十點之前上床可以講兩個故事。

一聽到這句話,無論樂樂在玩什麼,都會馬上一躍而起,向浴缸奔去。

這是我晚上慣用的伎倆,因為我知道,晚上聽爸爸媽媽講兩個故事再睡覺,是他最最珍愛的保留節目。

樂樂快5歲了,已經有四年多的「故事齡」。

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曾經說過,「我相信在三歲到五六歲之間,就已經了解了「書的樂趣」的孩子,終身都會書不離手。

進入書中世界的通行證,應該在孩子能夠自己閱讀之前就準備好,並由大人親手交給他們。

我不確定,樂樂是否已經拿到了「書中世界的通行證」。

我唯一確定的是,我們共享了親子共讀的溫暖時光,這是他一生受用的財富。

閱讀,從遊戲從卡片開始

很多新手媽媽常常會問,我的孩子七八個月了,應該給他(她)看什麼繪本呢?

作為過來人,我很理解媽媽們的焦慮:生怕錯過了孩子的敏感期,生怕孩子錯過了培養閱讀習慣的最佳時機。

其實,孩子在未滿一歲時,最重要的是家人的陪伴,母親用溫柔的聲音念一首兒歌,唱一首搖籃曲,才是孩子最需要的語言體驗。

樂樂七八個月時,開始接觸「書」。

其實對小小孩而言,書和積木、小汽車、動物玩具沒有區別,玩具可以往嘴裡塞,海邊的泥可以往嘴裡塞,書當然也可以往嘴裡塞。

大學同學給了我們幾本舊的布書,我把它們和玩具放在一起,樂樂不時也會拿起來玩。

其中有一本布書,講的是小熊和兔子的故事。

兔子來找小熊玩,「咚咚咚」,小熊在家嗎?小熊不在家,小熊出去玩了。

其實他根本無法理解故事裡簡單的邏輯,他最感興趣的就是,媽媽模仿故事中的小兔子,「咚咚咚」地敲門,每次聽到這裡,他總是笑得花枝招展。

樂樂對於書的認識就從「咚咚咚」的敲門遊戲開始了。

他不再把書往嘴裡塞,開始煞有其事地有事沒事亂翻書。

當時我也不懂得如何為孩子選書,買了一套「啟蒙大卡」,全套六冊,樂樂當時正在呀呀學語階段,發出各式怪異的聲音。

六個月開媽,樂樂開始坐在餐椅上吃東西,開始瘋狂地愛上《動物樂園》、《水果蔬菜》這兩冊卡片書,每次吃飯時,都會讓媽媽或者外婆讀。

那時他還不會說話,拿起卡片書,放在我們的面前,重重地一指,發出「唔」的聲音,意思是「讀」。

(當然,吃飯讀書,這是一個壞習慣)。

不過,當時我們都「乖乖就範」了。

外婆說起當時的「慘狀」,還「怨聲載道」:每頓飯都要讀一個小時的兒歌,讀到口水都幹了,他還鍥而不捨地讓你讀下去。

那套卡片,其實沒有什麼特別,就是一張簡單的動物真實圖片,上面寫著「斑馬」兩個字,旁邊再配一首關於斑馬的兒歌:「小斑馬,小學校,黑白鉛筆買兩套,老師叫他畫圖畫,他在身上畫道道。

就是這套不起眼的卡片書,伴隨了樂樂差不多半年的時間。

等到一歲兩個月,他開始會說詞語,能說出大多數動物的名稱;一歲四個月,開始能說句子,這些兒歌幾乎是脫口而出的,因為他在未學會說話時,這些動物、水果、蔬菜和兒歌的名稱,已經爛熟於心了(現在早就忘記了)。

樂樂的外婆每每說起這件讀書的「苦差」,總是邊訴苦邊得意著。

後來看了松居直的書《幸福的種子》,我發現自己當時「歪打正著」,也沒犯太無知的錯誤。

他寫道:「一開始給幼兒看的圖畫書,主要是幫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掌握、確認「事物」的本質。

通過圖畫書上的畫,孩子可以清楚地認識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是用真實的事物,來確認在圖畫書中所看到的。

《月亮,晚上好》

樂樂的第一本繪本

樂樂一歲之前,我們對繪本的了解非常少。

樂樂的第一本繪本,是來自早教中心的生日禮物《月亮,晚上好》。

這是一本樂樂讀了幾十遍的書。

準確地說,是我們給他讀了幾十遍的書。

《月亮,晚上好》日本繪本大家林明子的作品。

封面深藍色的夜空下,一張圓圓的金黃色的月亮的臉。

眉眼低垂,像在沉睡,又像在思考,臉頰上還有兩處陰影,就像寶寶紅撲撲的臉蛋。

沉靜、安祥、天真。

封底的月亮,則俏皮地伸出了舌頭,究竟,期間發生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林明子,最善於從孩子的角度觀察事物,強烈而簡潔的對比色,寥寥幾筆卻意味深長的畫面,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心。

為什麼這本書會讓1歲多的孩子著迷?它的文字,本身就是一首簡潔的,充滿故事的書。

1歲三個月的樂樂,開始能說話了,正處於命名的爆炸期。

這本簡潔的書成為他成長的一個里程碑,這個說法真的不為過。

那時的他,已經能說一些單字,又喜歡指著卡片書,一個個地指圖認物,已經建立起基本的物的概念。

這時,他的需求不再是簡單的物的概念,他開始需要有邏輯的故事。

《月亮,晚上好》的出現,正是時候。

月亮細膩的表情變化,她和烏雲之間藏貓貓的遊戲,正是孩子所喜歡的遊戲。

這個故事畫面極其簡單:月亮、屋頂、貓、烏雲、黑夜,五個畫面元素,構成一個有趣的故事。

簡單,正是這個時候的孩子所需要的,他需要簡單的邏輯,把已經認識的事物串聯起來。

這個階段的孩子,不需要太多的書,只需要重複、重複,再重複。

我輕輕地把他抱在懷裡,指著書上的畫面,用緩慢而溫柔的語氣開始念:

「晚上了。

哎呀!天好黑、好黑喲!」

畫面一片藍黑,作者只是用藍線勾勒出屋頂和層頂上的貓的線條,還有一線亮光,來自躲在屋子後面的黃黃的月亮。

朗讀時,我故意放慢節奏,強調「好黑」、「好黑」。

曾經看過孫瑞雪《愛與自由》的爸爸媽媽,可能會記得她引用的蒙特梭利的一句話:上課時,老師說話要簡明扼要,「一句廢話也不要說」,因為你的話會打擾兒童的注意力,影響他建立概念。

讀故事也是如此,故事本身是有一定的語言邏輯的,經典的繪本作品,文與圖之間渾然一體。

我們只需要沿著作者的筆觸,有節奏地念出來就可以了,沒必要加入自己零散隨意的解釋,更沒有必要邊看邊問問題,擾亂孩子的思緒。

話說回來,這個圓圓的俏皮的月亮,真的教會了樂樂很多東西:什麼是月亮,什麼是天黑,什麼是屋頂,「晚上好」,還有,「被」字句。

那段時間,樂樂常常指著天空說:月亮被烏雲遮住了;太陽被烏雲遮住了……什麼東西不見了,他就說「被烏雲遮住了」,烏雲儼然成了一個「壞寶寶」。

一歲半的某個清晨,樂樂醒來躺在床上和我聊天,突然撩動著我剛剛燙好的頭髮,溫柔地說:「媽媽的頭髮好像彎月亮。

」我一愣,這不就是生活中的詩意嗎?

親子共讀,不是為了攀比,不是為了炫耀,不是贏在起跑線了,只是為了這一刻的美好。

有一天,他或許會與爸爸媽媽漸行漸遠,但是在他的內心深處會有一個角落,深藏著愛的記憶。

書是玩具,書是遊戲

找一套書和孩子一起玩

樂樂十個月開始對啟蒙卡片瘋狂著迷。

但在十三四個月時,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他對卡片全然沒有興趣了。

那因那段時間,他開始對走路著迷,對我從宜家買來的動物指偶開始感興趣。

反反覆復地練習,對我們買回來的繪本也沒什麼興趣。

15個月時,樂樂突然又對《月亮,晚上好》和《連在一起》情有獨鍾。

《連在一起》的作者三浦太郎,曾經這樣描述這本書的誕生過程:孩子出生幾個月了,就是不笑。

「有一天,我摸著她粉嫩的臉頰,無意中臉靠到她的臉上,並說了一句『連在一起』了,她卻『咯咯咯』地笑出了她還不太熟練的笑聲。

原來這樣寶寶就笑了,我喜出望外。

從那天起,『連在一起』就成了我們家的口號。

〈連在一起〉是一本在育兒過程中誕生的書。

它巧妙地運用一些簡單的動物:金魚、鴨子、大象、猴子連在一起的畫面,激起孩子的興趣,再過度到孩子與爸爸的「連接」:媽媽和寶寶連在一起了。

還有爸爸,也連在一起了。

世間萬物,就這麼簡單地連接在一直,愛開始生長。

在我們家裡,〈連在一起〉也成了我們和樂樂的保留節目,讀完書,我和樂樂爸爸、樂樂就會開心地把臉貼在一起,擁抱著,開心在宣告「我們連在一起了」。

這時,樂樂也像三浦太郎的女兒一樣,「咯咯咯」地笑起來。

他愛的不是這本書,而是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光。

把繪本的故事「演」出來,是孩子最喜歡的讀繪本的方式。

我通常的做法是,先讀一遍故事,再和孩子「演」一遍。

例如很多媽媽都非常推崇的〈小熊寶寶繪本〉,很多故事都可以「演」。

幼幼繪本里的文字、句型一般都比較簡單,適合孩子反覆練習、模仿。

《誰哭了?》一冊中,

嗚嗚——哇哇——

小老鼠哭了。

小老鼠,你怎麼了?

我摔倒了。

不過,我不再哭了,

我不是小寶寶了。

小老鼠,真棒!

這個基本的結構和句型,貫穿於全書,只是後面的主角又變成了小兔子,小貓,小豬。

在讀這個繪本時,我就會把主角置換成樂樂,跟他開個小玩笑。

畢竟,哭是小寶寶經常做的事情,他臉一紅,一邊演,一邊笑,設身處地想一想,動不動哭對不對呢?慢慢地對「哭」有了新的理解,不再是一個「愛哭鬼」了。

有了這一份體驗,我開始感覺到,孩子早期最喜歡的書,一定是和親子遊戲相關的。

於是,我也會有意識地去尋找「好玩」的書。

例如「嬰兒遊戲繪本」,這是日本繪本畫家木村裕一的作品。

其中〈我吃啦〉和〈藏貓貓〉都是樂樂的摯愛。

「香牛奶,熱乎乎。

小貓咪咪吹一吹,呼——

(翻一翻)我喝啦!」

邊讀邊玩,那段時間,小貓咪咪、小狗球球、小鳥皮皮、小女孩優優、小怪獸,都成了樂樂的最好的夥伴。

「啊嗚,一口全吃掉」,成了我們和樂樂反覆玩的親子遊戲。

在孩子的眼中,書是好玩的,是夥伴,而不是有些父母憂心忡忡的對象。

我們的父母天天在我們的耳邊說:「一定要好好念書」、「不讀書,沒前途」,他們會為我們小時候能夠念多少唐詩,認多少字而沾沾自喜。

如果今天我們只是把唐詩、識字卡置換為「洋氣」的繪本,內心想贏的心不變:養成閱讀的習慣,提升作文的水平。

這可能是另一種「填鴨式的教育」的開始。

正如前文所述,親子共讀,親子的快樂時光,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繪本並不神秘,它只是適合孩子閱讀的圖畫書而已。

爸爸媽媽以繪本為媒介,將生動的語言、有趣的畫面,通過溫暖的聲音傳遞給孩子,繪本強化並拓展了孩子對語言的體驗。

讀繪本,與未來的學習生活並不絕對相關。

有的孩子在6歲之前,並不喜歡繪本,他的注意力可能在積木、汽車、武器上,這也沒有什麼不正常。

我想對初為人父人母的爸爸媽媽說一句:

不愛看「書」?那就玩別的去吧。

放輕鬆,給你的孩子一點時間,慢慢來。

其他推薦:

動物繪本,

構築愛與幻想的王國

從一歲半到兩歲,孩子的語言能力提升了,理解力也提高了。

可以適當地根據他的興趣,選擇故事複雜一點的繪本。

沒有必要要求孩子對每一頁都感興趣,跟著孩子的感覺走。

樂樂是個動物迷,所以在他一歲半到兩歲時,我們會根據他的興趣,挑選一些畫面不太複雜,關於動物與人之前相處的有趣的繪本給他看。

樂樂是個動物痴迷者,家裡收藏了上百個動物模型,沒事把動物請出來,排排隊,編編故事,是他最喜歡的遊戲之一。

我們家裡,關於動物的繪本,也是他的心愛之物,每一本都翻到爛。

《老虎來喝下午茶》是樂樂一歲多的時候,很喜歡的一本書。

封面那個目光柔和的大老虎,和女孩索菲親切地坐在一起喝下午茶,吃蛋糕,長長的尾巴甩出來,亦動亦靜。

看到封面的那一刻,我的心也被震住了:原來老虎也可以如此溫柔,原來故事可以這樣寫。

我的童年從來沒有出現過有趣的繪本,印象中的圖畫書可能就是《紅樓夢》和岳飛、三國的、還有女排姑娘的小人書。

到了小學,馬上進入應試教育,從來沒有人試圖去保護我的想像力,我也不知道,原來繪本原來是個如此精彩的世界,原來既定的很多觀念在繪本中都會被一一顛覆。

成人眼裡可怕兇惡的獅子、老虎、恐龍,在繪本中都變成了溫柔、可愛,甚至有一點點小幽默的玩伴。

孩子與動物之前,演繹出一個個奇特的故事,這些正是孩子最樂於聽到的故事。

你看,這天下午,索菲正在如媽媽在家裡喝茶。

「叮咚」,門鈴響了。

誰呢?索菲開門一看,不是爸爸、不是送牛奶的人,也不是雜貨店的男孩,原來是只毛茸茸的、帶著條紋的大老虎。

老虎說:「我餓壞了,可以和你們一起喝下午茶嗎?」媽媽說:「當然可以,快進來吧。

」於是,就發生了後面的故事,老虎吃光了家裡所有的食物,還有水龍頭裡的水,然後離開了。

索菲和媽媽平靜而自然地接受了這一切,第二天早上,他們去買東西,還買了一大罐虎糧,以備老虎再來喝下午茶。

愛、寬容、禮貌,與動物平等相處之道,就這樣自然地傳遞給了孩子,無須解釋任何大道理。

大學時讀過一本書《人道主義的僭妄》,提醒時刻「以人為本」的地球人,不要忘記了與大自然的和平共處。

如果我們的孩子從小通過故事,耳濡目染與大自然平等相處之道,對大自然心存敬畏,和諧怎會是一件難事?

像這樣有趣的繪本還有很多,例如:那隻執意要「吃一個小孩」的小小鱷魚,被一個頑皮的小孩抓起尾巴撓痒痒,一邊撓還一邊說:「胳肢!胳肢!」(《我想吃一個小孩》)還有看起來可怕的霸王龍,卻被甲龍寶寶莫名其妙地認作了爸爸,挑起他內心最溫柔的情感,成了一個「好爸爸」(《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還有那個宣洩怒氣的小男孩麥克斯,在幻想中成了野獸之王,指揮一群俏皮的野獸群魔亂舞(《野獸出沒的地方》)。

最後推薦一本樂樂在一歲半時超愛的繪本,這不是故事,名叫《世界動物地圖》,精美的畫風,讓樂樂足足迷了半年,從此對動物如數家珍。

本文提到的繪本:

《小白系列》作者:(法)弗盧里 (法)布瓦納爾 譯者:梅思繁 四川少兒出版社

《小熊寶寶繪本》[日]佐佐木洋子 連環畫出版社

《米菲系列》(迪克·布魯納叢書)人民郵電出版社

《嬰兒遊戲繪本》[日] 木村裕一 接力出版社

《幼幼成長圖畫書》(包括《月亮,晚上好》、《連在一起》等)[日]林明子等著,少年兒童出版社

《考拉寶寶系列》[法]納帝雅•貝爾凱納 (NadiaBerkane)、亞力克斯•納斯姆編著,少年兒童出版社

《小兔絲絲(全5冊):最適合媽媽與女兒共讀的圖畫書》曼迪•斯坦利 (Mandy Stanley) 著,明天出版社

《母雞蘿絲去散步》 佩特·哈群斯著 明天出版社

《老虎來喝下午茶》 【英】朱迪絲.克爾 編繪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 【日】宮西達也

《我想吃一個小孩》 【法】西爾維娜.多尼奧

《野獸出沒的地方》 【美】莫里斯.桑達克

《世界動物地圖》【法】埃希克·馬蒂維 班傑明·修和熱雷米·格拉邦未來出版社

【本文為樂媽胡屏原創,如需轉載,請標明作者及出處(即公眾號廣州親子樂)】

更多育兒親子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guangzhou51play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2—3歲孩子推薦看的20本世界經典繪本

2 —3歲年齡段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漸萌芽,已經明白書是一種「特殊」的玩具,不在撕書、咬書、把書搬來搬去。這個階段他們記憶力超強,唐詩、三字經啥的,給 啥背啥。開始有了符號、文字概念,喜歡重複的故...

0~3歲親子閱讀,怎麼讀?

閱讀是一件有趣的、美妙的、浪漫的、可以觸及靈魂的事情。每個孩子生來就有閱讀的天賦,為人父母者要做的便是引導孩子從小與書為伴,成為熱忱的終身閱讀者,幫助他們在閱讀中獲得成長的力量、真善美的滋養,養...

2—3歲孩子必看的20本世界經典繪本

2 —3歲年齡段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漸萌芽,已經明白書是一種「特殊」的玩具,不在撕書、咬書、把書搬來搬去。這個階段他們記憶力超強,唐詩、三字經啥的,給 啥背啥。開始有了符號、文字概念,喜歡重複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