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里約奧運會期間,劉國梁坐在台下「冷眼觀戰」,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吐槽他是「不懂球的胖子」。

有網友回復,「那胖子拿蒼蠅拍都能呼你們個11-0好嗎?!」

其實,劉國梁除了桌球獲獎履歷驚人,還很懂高爾夫球!在他的指導下,女兒劉宇婕在2017 U.S. Kids Golf世界錦標賽上獲得亞軍!

他說,這一切的初衷只是「為了以後我老了,還能和她有個共同愛好和話題」!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身邊湧現出了很多「用心陪伴孩子成長」的模範爸爸:

《羋月傳》中,敢愛敢恨的「義渠君」扮演者高雲翔,生活里,是個健身也要馱著「小酒窩」的「女兒奴」!

背著孩子去健身房,比肱二頭肌更「吸睛」!

當年的「快樂男聲」王櫟鑫,經歷過人生低谷,有了女兒之後,明顯朝著「段子手」的方向轉變,還幸福地自嘲「老二馬上出來,我的家庭地位又要下降一名」!

體操奧運冠軍李小鵬,微博上,幾乎都是和家人相處的日常,瑣碎又溫暖。

哦!怎麼能忘了賈乃亮呢?

「沒有爸爸帶的日子」!好好好,知道平時你帶孩子多一點!可是,咱別「黑」甜馨可以麼?

(被賈乃亮說成「蚌仙兒」的就是這張照片)

儘管這些明星爸爸有的細膩,有的逗比,但無一例外,他們的孩子感受到的,一定是一個「溫暖、有趣、有愛」的爸爸,他們在陪伴孩子中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不僅讓「喪偶式育兒」家庭里的爸爸們臉紅,連小編這樣的職場媽媽也自慚形穢。

沒錯!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息怒!此處為修辭手法)

小編理解的「拼爹」,是比拼父母的觀念、思維方式、為人處世……一個優秀的孩子,家境未必優渥,但一定充滿愛與尊重;父母未必學富五車,但一定通情達理。

換句話說,各方面健康積極的孩子首先要有正常的家庭生活,父母的有效陪伴和潛移默化的教導必不可少。

調查: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

我們先做一個小調查吧!

相信全職媽媽在這個調查里,是自信滿滿的,「我可是7×24小時在崗!」

不過,咱們仔細審個題哈!小編為什麼要說「你覺得」?

因為有一些「陪伴」,家長「身未動,心已遠」,「身在曹營心在漢」,只能算是「假性陪伴」(又叫「隱性失陪」、「物理陪伴」)。

舉例來說:

  • 孩子自己在爬行墊上玩,一旁照看的家長拿著手機或iPad打遊戲、看視頻、買東西。

  • 聽說某個玩具能開發潛能,也適合孩子月齡,二話不說買了回來!拆開包裝拿給孩子,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 周末,一家子去故宮旅遊,媽媽忙著拍照,爸爸不停接工作電話,沒有人給孩子講建築美學、歷史和典故。

  • 推著嬰兒車去小區里散步,家長邊走邊刷手機,全程和孩子幾乎沒有交流。

  • 洗衣、做飯、拖地,家務活兒永遠干不完!孩子哭哭啼啼跑來說「抱」,你一臉不耐煩,「整天都在家陪著你,怎麼又要抱」?

「有效陪伴」是什麼?

在研究家長是如何分配他們的時間,學者經常會區分兩種時間:一種是「睡前故事時間」,另一種是用以在生活中照料孩子的時間,即「換尿布時間」。

——《我們的孩子》([美]羅伯特•帕特南)

這是兩種比喻說法。

「睡前故事時間」,很顯然,就是我們所說的有效陪伴。

「換尿布時間」,絕大多數時候,是「假性陪伴」,但是,只要利用得當,也可以成為某種程度的「有效陪伴」。

比如,你是一言不發動作利索地給孩子換尿布,還是會充滿愛意地看著孩子,順便和他說說話,摸摸腿和肚子,為他做做撫觸按摩呢?

長期缺少有效陪伴,除了影響親子關係,孩子的發展也可能產生一系列問題:

  1. 出於補償心理,更加黏人了,「分離焦慮」現象嚴重;

  2. 缺少安全感,孤僻,易怒,情緒不穩定;

  3. 不擅長與人交往,社交能力弱;

  4. 缺少與家長的有效交流和互動,語言發展滯後……

那麼,如何才能實現「有效陪伴」呢?

利用好碎片時間!

「我是全職主婦。

我想,大家對我們有很多誤解。

我們每一天!都忙得飛起好麼?打掃衛生做輔食遛彎兒上早教課,一天下來,累到連話都不想說!」

「我是職場媽媽。

白天老人帶孩子,晚上回家緊趕慢趕接替老人,準備第二天的飯菜,還得給娃洗澡講故事哄睡,差不多22:00以後的時間才屬於自己。

「我是爸爸。

我也知道多陪孩子很重要!可是如果我不加班,下班回家不處理公務,就喪失了職場競爭力,到時候誰來養家?」

好好好!知道大家「說多了都是淚」!

所以才需要利用所有的零碎時間,向孩子表達愛意和關注啊!

我們為大家整理出了一些解決方案:

出門儀式:

每天出門前,面對面地擁抱孩子,跟孩子告別。

可以跟孩子允諾一些事情,讓他對接下來的一天都充滿期待

不過,允諾的事情必須要盡力實現。

午間休息視頻聊天:

午間休息時,不放抽出5~10分鐘來個視頻聊天吧,一解彼此的相思之苦。

(張亮錄製節目之餘,不忘視頻聊天,關心兒子的游泳課)

家庭晚餐:

米歇爾•歐巴馬曾在演講中提到,她的丈夫每天晚上都會和女兒們共進晚餐,並且耐心地回答孩子們的問題。

減少不必要的應酬吧!

研究表明,家庭晚餐是一個指標,從中可以看出父母在子女身上是否傾注了那種無形但意義重大的投資。

邀孩子一同參與:

我知道,有些全職媽媽是一邊背著孩子一邊做家務的,「為母則強」!

小編是職場媽媽,下班回家還需要料理家務,孩子一天沒見媽媽,使勁兒黏著小編,要求陪玩。

怎麼辦?

如果孩子恰好有一定的勞動能力,不妨為他們布置一些小任務,比如收拾自己的玩具、幫媽媽揀菜,讓他們有參與感,並感受到愛、關注與尊重,而不是「被冷漠地拒絕」。

向孩子解釋你的忙碌:

如果孩子鬧著家長陪他玩,而家長又確實沒有時間(比如在處理重要的工作),怎樣才不至於傷害孩子呢?

家長可以先停下手頭的工作,然後和孩子產生一些身體接觸(比如攬著孩子的腰,或讓他坐在你的腿上),花幾分鐘時間,溫柔地告訴孩子你是願意陪他玩的,但你現在需要一些時間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希望孩子能自己先玩一會兒,然後家長才能陪他玩兒。

專門陪伴要走心!

放下手機,是有效陪伴的重要前提!

有的家長,在周末會抽空帶孩子去商場、遊樂園、景區。

但是,如果家長以為,「在身邊」,就算是「陪伴」,那就大錯特錯了!

經常看到很多家長,在陪伴孩子時,全程都有強迫症似的,每三、五分鐘刷會兒朋友圈,任誰都會感受到你的「心不在焉」,遊玩的體驗也會大打折扣。

我們認為:專門陪伴一定要走心!

出去遊玩,做好準備工作:

這項「準備工作」並不是指奶瓶圍兜紙尿褲,而是要去的目的地,有哪些典故、特色,可以或打算為孩子傳遞什麼樣的信息。

同樣是去美術館,有的家長美其名曰「藝術薰陶」,卻帶著孩子走馬觀花;有的家長即便沒有藝術基礎,也會提前做好準備,哪怕是「現學現賣」,努力為孩子講解藝術作品背後的時代意義……

參與孩子的遊戲:

你有沒有發現:給孩子買了很多玩具,但是似乎孩子總是「喜新厭舊」,或者對他們的興趣並不大?也有一些教育專家認為:讓孩子自己去探索玩具的玩法吧!不要人為局限孩子的思維——導致「什麼玩具就只有什麼玩法」。

其實,讓孩子自己探索玩具的玩法,和家長參與孩子的遊戲,兩者並不衝突。

看過一位家長發的朋友圈:孩子怎麼也理解不了繪本上的「迷宮遊戲」,她把家裡的玩具嘩啦嘩啦全倒下來,在客廳搭建了一個迷宮,孩子興奮地玩了一整天!

也曾在公園裡,遇見一位父親陪孩子玩遙控汽車,汽車沖不上路牙子,父親耐心地和孩子尋找解決方案……

給孩子洗澡:

小編非常享受為孩子洗澡的過程:小小的浴室里,水汽氤氳,為小傢伙洗頭刷牙搓肥皂,看她玩小鴨子小水車不亦樂乎……

如果天不冷,不趕時間,為什麼要趕緊洗完?

把浴室弄得一團糟又如何?

這可是一天中難得放鬆的時刻啊!

親子閱讀: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認為,「把孩子抱在膝上(或懷裡),念繪本給他聽」,「以圖書為媒介,幫助大人和幼兒心靈相通,才是給幼兒看圖畫書的意義所在。

家長讀書給孩子聽,在孩子享受讀書樂趣的時候,講故事的人,是會和語言的樂趣、故事的樂趣一起留在孩子心中的。

親自哄睡:

「柳傳志的女兒」柳青,剛加入滴滴創業團隊時:每天晚上九點下班,回家哄小孩睡覺,十一點再帶領團隊在她家樓下開會。

孩子在媽媽哼唱「一閃一閃亮晶晶……」的溫柔中睡去,安定滿足,將會是若干年後最美好的回憶吧!

不過,有的家長在哄睡時,只想走個流程,表現得很不耐煩,「怎麼還不睡?我還一堆事情沒做呢!」

其實,有過哄睡經歷的人都會懂得:孩子對家長的情緒感知能力非常驚人!當家長焦慮著急時,孩子更不容易入睡;反之,家長從容放鬆,孩子也能很快安然入睡,獲得的安全感也就更多。

增加親膚接觸!

中國人一說起「親膚接觸」,總覺得「不夠含蓄」,「怪不好意思的」,比如這樣:

育學園、中國婦女兒童基金會、幫寶適聯合發起的《中國寶寶親膚接觸現狀調查》也發現:

八成家長不會每天與寶寶進行親膚接觸!

近32%的家長每天與寶寶的肌膚接觸不足1小時!

在與寶寶親膚接觸比較少(不足1小時)的原因方面,近50%的用戶是因為缺少對寶寶親膚接觸的關注。

人體五感(觸覺、聽覺、嗅覺、視覺、味覺)中,觸覺是最早發育的感覺,也是新生兒發育最完善的感覺。

因此,尤其對懵懂的小月齡寶寶來說,「親膚接觸」(親吻、擁抱等)是讓他們感受到父母愛意,體現「有效陪伴」最直接的方式。

以嬰兒撫觸為例,大量科學研究證實,它能為孩子帶來多項益處:

  • 親膚接觸,是令孩子全身放鬆的按摩能夠降低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的水平,並且釋放有助於改善睡眠質量的褪黑激素,讓寶寶安然入睡,減少哭鬧。

  • 撫觸能促進孩子的身體發育,增強肌肉力量和關節的靈活度,並且改善孩子的血液循環。

  • 在撫觸的過程中,家長通常會和孩子說話唱歌,使得孩子有機會在放鬆的狀態下,專注地聆聽和觀察,起到刺激視覺和聽覺發育的作用。

  • 除了促進身體健康外,撫觸會給孩子帶來輕鬆愉快的精神體驗,有助於孩子和家長之間建立更為親密的情感聯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進而獲得安全感,這對日後孩子獲得自信心、建立自尊心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你覺得文字描述得過於抽象玄妙,幫寶適呵護初感肌暖心視頻,細膩地描述了嬰幼兒敏銳的觸覺。

新生寶寶,最初用肌膚感知一切。

在懂得洗澡之前,就感覺到水的清新。

在學會抱抱之前,已經感受到柔軟和舒適。

撓痒痒,讓他咯咯笑。

大大的擁抱,令他安心。

他還沒看到,肌膚已經感覺到:

陽光的溫暖,和微風的舒爽。

在懂得言語之前,他已經感受到愛。

從第一次肌膚接觸開始,他就知道,你是媽媽……

(戳心小視頻,看完趕緊去抱抱孩子吧!)

小編說

你陪伴孩子時,都在做些什麼呢?

你覺得你的陪伴是「有效的」,還是「假性的」?

歡迎留言和我們探討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