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是人生第八苦即五陰熾盛苦嗎?請聽印光大師開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佛說「衆生皆苦」,又雲人生有「八苦」,那麼佛門的人生八大苦,到底是指什麼呢?「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這就是佛教宣揚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你知道什麼是人生第八苦即五陰熾盛苦嗎?請聽印光大師開示 2020-11-23耀如樂園 你知道什麼是人生第八苦即五陰熾盛苦嗎?請聽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開示】所言信者,須信娑婆實實是苦,極樂實實是樂。

娑婆之苦,無量無邊。

總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謂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

此八種苦,貴極一時,賤至乞丐,各皆有之。

前七種,是過去世所感之果,諦思自知,不須詳說,說則太費筆墨。

第八五陰熾盛苦,乃現在起心動念,及動作云為,乃未來得苦之因。

因果牽連,相續不斷。

從劫至劫,莫能解脫。

五陰者,即色、受、想、行、識也。

色,即所感業報之身。

受、想、行、識,即觸境所起幻妄之心。

由此幻妄身心等法,於六塵境,起惑造業,如火熾然,不能止息,故名熾盛也。

又「陰」者,蓋覆義,音義與「蔭」同。

由此五法,蓋覆真性,不能顯現。

如濃雲蔽日,雖杲日光輝,了無所損,而由雲蔽故,不蒙其照。

凡夫未斷惑業,被此五法障蔽,性天慧日,不能顯現,亦復如是。

(摘自《印光大師全集》)【略解】信解行證是學佛的基本次第,由於衆生處在無明狀態,處在四種顛倒中,很難理解佛所揭示的人生與宇宙真相,所以相信佛說的話並不容易。

所謂信者,就是相信娑婆世界實實在在是苦,極樂世界實實在在是樂。

娑婆世界之苦,無量無邊,總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謂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

此八種苦,貴至帝王將相,賤至貧民乞丐,各皆有之。

前七種苦,是過去世所作的善惡業力所感之果,仔細思考自己都會知道,都能感覺到。

第八五陰熾盛苦不容易感覺到,也不好理解,乃是現在起心動念,及因此產生的各種行爲,乃是未來得苦之因。

因果牽連,相續不斷,從劫至劫,莫能解脫。

所謂五陰者,即色、受、想、行、識。

色,即所感業報之身。

受、想、行、識,即觸境所起幻妄之心。

由此幻妄身心等法,六根於六塵境,起惑造業,如火熾然,不能止息,故名熾盛。

另外「陰」者,有蓋覆的含義,音義與「蔭」同。

由此色受想行識五法,蓋覆真心本性,使我們的真心本性不能顯現。

如濃雲蔽日,雖然說杲日光輝了無所損,而由於陰雲覆蓋,不蒙其照。

我們凡夫未斷惑業,被此五陰之法障蔽,使真心本性的昊天慧日,不能顯現,亦復如是。

相關焦點 極樂樂,娑婆苦丨印光大師永懷錄連載188 八苦的意思,所謂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這八種苦,無論貴賤,人人都有。

前七種苦是過去世業力感得的果報,第八種五陰熾盛苦,是指現在的起心動念、言語行爲,是未來得苦的因,因果牽連,相續不斷,永遠不能解脫。

所謂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

色,就是我們所感得的業報身;受、想、行、識,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接觸外境所生的幻妄心。

印光大師:諸佛以八苦爲師,成無上道,是苦爲成佛之本 印光大師:諸佛以八苦爲師,成無上道,是苦爲成佛之本佛說我們衆生有四種顛倒即無常常倒、苦樂顛倒、無我我倒、不淨淨倒。

學習佛法是從深刻認識人生的本質是八苦開始,人生八苦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及五蘊熾盛苦。

八觸的現象,感覺不舒服,這是「五陰熾盛苦」應該怎樣對治? 「五陰熾盛苦」,人可分爲身與心兩方面來說,色身由地、水、火、風四大組成,屬於色法;心理有受、想、行、識的作用,屬於心法。

色、受、想、行、識合稱五蘊,也就是五陰。

五陰熾盛苦是指生理、心理的變化過程中所產生的苦惱。

學習禪修,初開始用功,身心慢慢由粗至細,由染至淨,就會產生動、癢、冷、暖、輕、重、滑、澀等八觸的現象,感覺不舒服,這也是一種五陰熾盛。

知道嗎?無始以來我們都處在四顛倒中,若想醒來,聽印光大師開示 你知道嗎?無始劫以來我們都處在四顛倒中,若想醒來,聽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開示】市井習氣,出家若不真修,更甚於俗。

若欲遠離,先須了知世間一切諸法,悉皆是苦,是空,是無常,是無我,是不淨。

(摘自《印光大師全集》) 【耀如樂園略解】我們若能對四種顛倒有所認識,就有可能產生出離心,出離苦海心,出離煩惱心,出離輪迴心。

四種顛倒是苦樂顛倒、無常常倒、無我我倒及不淨淨倒。

佛教「人生有八苦」,道出人生哲理,你知道有幾苦? 人生在世總會有苦有樂,有人能夠看清這個世界,人生樂大於苦;有人對於世界還一知半解,苦樂參半;有人一生碌碌無爲,人生全都是煩心苦事。

佛教曾經就總結出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很好的解釋了人生的苦,每一苦都值得讓人思考,那麼你知道有哪些嗎?又有那些使我們正在經歷的呢? 佛說「衆生皆苦」,都有什麼苦?佛門的人生八大苦,分別都是什麼 佛說「衆生皆苦」,又雲人生有「八苦」,那麼佛門的人生八大苦,到底是指什麼呢?「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這就是佛教宣揚的人生八苦,可謂每一苦都催人淚下。

但有一句話叫做「不是冤家不聚頭」,和這些在一起豈不是痛苦嗎? 佛教:人生是苦,別誤解其本意 佛說人生是苦,苦是有缺陷,不永久,沒有徹底的意思。

人生十二苦我們都知道人生八苦是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再加上愁、悲、憂、惱四苦可謂是十二苦,一切苦惱源於無常,我們只有接受命運給予我們的苦難,自己卻無法改變或者徹底的根除! 佛法的根源,人生的真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10 四諦」爲什麼被奉爲一切佛法的根源,它開示了什麼人生的真諦?又是否能夠解決人生中的苦難和疑惑呢?四諦是佛陀體悟的苦、集、滅、道四個真理:人本質是苦,苦的原因、滅苦方法、涅槃目的。

苦有三層次:苦苦,壞苦,行苦(分別總結爲:搞不定,太多變苦,不確定苦)。

苦有八個門類(種類),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

第八苦是對前面七個苦作的打包總結。

佛教中說的人生八苦是哪八苦?最後一苦許多人不記得,但是卻最苦 但是佛教作爲我國古代三大學派(儒教、道教、佛教)之一,卻是真正僅僅的哲學教,從印度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捨棄王子之位,在菩提樹下領悟出了人生真諦之後。

佛教就以慈、以悲、以出世等爲教義。

衍生了很多具有人生哲理的思考。

八苦到底是哪八苦,怎麼來的,有多苦。

可能人人都了解一二而且能稱會道。

我們爲什麼會覺得人生苦,怎麼才能讓自己由苦轉樂? 而長大後,工作,生活,成家,賺錢......反正一路走來,總有這樣那樣的事讓你停不下腳步。

坐下來靜靜思考的時候,細數下來,一輩子沒有幾件讓自己一想起來就眼角泛起笑紋的事。

後來,讀了佛經,慢慢對人生有了點點認識。

《法華經·譬喻品》:「三界無安,猶如火宅,衆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

」這幾句話是形容我們娑婆世界的。

人世間的苦又是什麼呢? 佛說人有三苦,除此之外再無苦,那三苦是什麼苦? 佛說人有三苦,有苦苦、有壞苦、有行苦,這三種苦。

什麼叫「苦苦」?佛家常講的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這是六道凡夫欲界裡沒有法子避免的。

我們有個身,身它就有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你不能避免。

中國乃至全球爆發的疫情還讓你貪戀娑婆世界嗎?聽印光大師開示 中國乃至全球爆發的疫情還讓你貪戀娑婆世界嗎?聽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開示】夫人宿世果種善根,且無論爲學求道,可爲出世大事之前茅。

即貪瞋癡等煩惱惑業,疾病顛連種種惡報,皆可以作出生死入佛法之因緣。

顧其人之能自反與否耳。

不能自反,且無論碌碌庸人,爲世教之所拘。

人生究竟有多苦?來了解下 很多病苦都由心生,可見擁有一個健康的心靈使之提升靈魂是多麼的重要…人生八苦之死苦:人不論是什麼原因的死亡,其過程是痛苦的,人的神經系統開始急劇衰亡期間伴隨急劇的紊亂,這時候想動動不了,即便是感覺手指、眼球等在自我意識下有所動作可實際不然,然後伴隨著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的急劇衰亡,此時會感到周圍看自己的人越來越模糊 世間萬物什麼最苦?是地獄最苦嗎? 弟子問:世間什麼物最苦?地獄最苦?師父答:一切皆苦,不僅僅地獄苦。

佛說世間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五陰熾盛苦。

其實這八苦就囊括了世間的一切苦,人間有人間的苦,地獄有地獄的苦,天道衆生也有天道衆生的煩惱,只要沒有了生死,就都還有煩惱,有煩惱就有苦。

什麼最苦呢?應該來講都是最苦,人間也有種種地獄的景象呀?所有一切的苦,都是互相關聯互相影的,沒有生苦,就沒有老病死苦,沒有愛別離,就沒有怨憎會,一切苦的根源就是五陰,色受想行識,遮蓋了衆生的本性,貪嗔癡慢疑隨之而起,苦也隨之而產生。

佛陀開示「人生是苦」的真實義含義 凡是一種境界,我們接觸的時候,生起一種不合自己意趣的感受,引起苦痛憂慮,如以這個意思來說苦,說人都是苦的,是不夠的,爲什麼呢?因爲人生也有很多快樂事情,聽到不悅耳的聲音固然討厭,可是聽了美妙的音調,不就是歡喜嗎!身體有病,家境困苦,親人別離,當言是痛苦,然而身體健康,經濟富裕,合家團圓,不是很快樂嗎! 極樂世界沒有苦,那樂的境界是怎樣的? 問:極樂世界無有衆苦但受諸樂之境界如何則翻娑婆之七苦,以成七樂。

既得往生,則蓮華化生,無有生苦。

純童男相,壽等虛空,身無災變,老病死等,名尚不聞,況有其實。

追隨聖衆,親侍彌陀,水鳥樹林,皆演法者,隨已根性,由聞而證,親尚了不可得,何況有怨?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樓閣堂舍,皆是七寶所成,不假人力,唯是化作,則翻娑婆之七苦,以成七樂。

至於身則有大神通,有大威力。

昌臻法師珍貴的念佛開示:我們念佛求生淨土不能發什麼願? 昌臻法師:我們修淨土宗不能發什麼願?修學淨土法門,信與願是決定往生的關鍵條件。

淨土宗祖師蕅益大師說得非常透徹:「我們往生極樂世界與否,全都是由信願之有無。

」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裡面說:「如此信已,則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穢,而自心穢,理應厭離;極樂即自心所感之淨,而自心淨,理就欣求。

」可見,我們相信了西方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還不行,我們還要發願以求生西方淨土。

清代的淨土宗祖師省庵大師說:「入道要門,發心爲首。

修行急務,立願居先。

願立則衆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

」 印光大師:以肉食爲家常飯,只圖悅口,不思動物之苦,可不哀哉! 【印光大師開示】一切衆生,一念心性,與三世諸佛,了無二致。

但以迷而未悟,故長劫輪迴於六道之中,永無底止。

雖則人天善道,較三途惡道,苦樂懸殊。

然皆隨善惡業力,常相輪轉。

則善道不足恃,惡道誠可怖。

豈可不培植善因,妄造惡業。

恃己之強,陵彼之弱。

不念佛的人太苦(印光法師文鈔) 青年僧人大醒法師計劃閉關自修,找到大師說:「我感覺所參學的不合自己所需,希望以閱讀藏經爲主,以朝暮二時念佛加持爲輔,閉關修行,請求師父開示。

」大師首先贊成他的願望,但指出,目前閱讀藏經還沒有這個必要,倒是念佛最爲要緊:「一個真正修行的佛弟子,若不以求生西方爲目的,簡直就是自尋煩惱,甘願墮三塗啊!」大醒不以爲然,爭辯道:「青年時代不多多閱讀經藏,將來拿什麼學識去感化世人? 佛法菁華|定慧師兄和你分享:傳說中的生老病死、愛別離等苦 《瑜伽師地論》中介紹了一百一十種苦,這裡就不詳細列舉了,有興趣的同修可以前往檢閱。

下面我們看看,比較常用的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此八苦。

如果將八苦和三苦做一個比對,八苦中前七苦是苦苦。

五陰熾盛苦中的五陰即是五蘊,色受想行識這五蘊裡面包括三種受:苦受、樂受及舍受。

因此五陰熾盛苦包含了苦苦、壞苦及行苦三苦在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