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台演講會緊張、全身發抖?這其實是值得高興的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Oliver Lee、讀者太太. 你害怕上台做簡報嗎?一感覺到台下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就緊張到雙腿不斷顫抖,然後急速擴散到雙手,接著全身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時事現場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上架,夢想人生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 首頁 海外職場 職涯 上台演講會緊張、全身發抖?這其實是值得高興的事! OliverLee、讀者太太/國際領導力學院 2019/09/23 31968 PhotoCredit: 你害怕上台做簡報嗎?一感覺到台下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就緊張到雙腿不斷顫抖,然後急速擴散到雙手,接著全身發抖,連喉嚨也被鎖住,發不出聲音來嗎?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曾經被緊張襲擊,導致在台上做簡報時表現失常,沒有觀眾聽得懂你在說什麽,那麽我要恭喜你,因爲能感到緊張表示你即將要做一件非比尋常的事,一件必須讓你跳出舒適圈的事。

文:OliverLee、讀者太太 你害怕上台做簡報嗎?一感覺到台下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就緊張到雙腿不斷顫抖,然後急速擴散到雙手,接著全身發抖,連喉嚨也被鎖住,發不出聲音來嗎?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曾經被緊張襲擊,導致在台上做簡報時表現失常,沒有觀眾聽得懂你在說什麽,那麽我要恭喜你,因爲能感到緊張表示你即將要做一件非比尋常的事,一件必須讓你跳出舒適圈的事。

當然,即使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前提還是你必須要克服緊張,否則簡報做完了,卻沒人聽得懂你的內容,這樣的結果一定不是你想要的。

以我自身的經驗來說,擊敗緊張的最好方法就是「化緊張為興奮」。

人體在面對緊張與興奮時的反應十分類似,但是興奮對情緒的影響是正面,因為興奮感會刺激人的前瞻性,而且興奮感鼓勵情緒的外放,所以當你感到興奮時,你是在準備好要表演的狀態。

怎樣才能把緊張轉化為興奮? 以下分享5個幫助我克服緊張的訣竅,相信它們也會對你有效: 一、創造好的內容 想要營造興奮的感覺,你必須要先有自信,而自信其實是來自你的內容。

怎麽說呢?你可以是全世界最好的演講者,但如果你的內容很空泛,你的演說也不可能好到哪裡去。

所以,想要做個成功的簡報,花時間、下功夫打造好的內容是第一步。

這裡也分享撰寫內容的小撇步,像是包括幾個有啟發性的小故事、呈現一些很少人知道的驚人數據,或是在設計簡報時多花心思,讓觀眾在視覺上感到充滿創意。

不管你怎麽做,唯有在你對自己的內容滿意時,你才有可能擺脫緊張。

二、練習、練習、再練習 另一項培養自信的元素,是對自己有信心。

很多人以為自信是與生俱來的個人特質,但事實上,自信心是可以被培養出來的,而練習是培養自信心最好的方法。

你必須反覆練習你的簡報、熟悉你要講述的內容,當你將簡報記到滾瓜爛熟時,你自然能相信自己可以做好簡報,這就是為什麽我說自信心是可以被培養出來的。

每次我要做簡報前,我至少會從頭到尾預演30遍,無論是洗澡時自己說給自己聽、對著鏡子練習,或是在家人面前說給他們聽,我一次又一次地練習,目的就是保證我能牢牢記住內容,而且知道何時應該停頓,何時應該問觀眾問題。

透過這種反覆練習,我發現一項意外的收獲,就是當我預演的次數越多,我做簡報的技巧也真的越來越好,因為我在練習的過程中發現簡報中邏輯不通的地方,或是順序安排不妥當的問題,進而修改簡報內容,讓它變得成完美、更有說服力。

關鍵在於把自己訓練到讓自己都滿意,這樣你自然會有自信,所以在真正上場時,你才能把緊張的情緒轉化為興奮。

圖/Shutterstock 三、記得你的目的 記得某次我在未婚妻面前練習一個非常重要的簡報,內容是關於同理心。

我能感覺到自己很緊張,尤其是一想到我即將要在一群重量級的人物前做簡報,我就緊張得不得了。

就在這個時候,我的未婚妻問我:這個簡報的目的是什麽?為什麽你要做這個簡報? 記得當時我腦中一點空白,我無法回答她的問題⋯⋯ 是因為我想要在這群重要的人面前一戰成名嗎? 是因為我想要讓自己看起很厲害,讓觀眾對我說的話照單全收嗎? 是因為我覺得自己必須要這麽做,才能讓觀眾信服我嗎? 以上皆非!未婚妻提醒我,這個簡報的目的是讓觀眾理解同理心的重要性,我希望透過這個演說,讓觀眾了解同理心給我的啟發。

我做這個簡報的目的是解釋,不是表演。

當我一理解到這點,我的思緒瞬間豁然開朗,我的想法再也不是聚焦在自己身上,而是我即將要發表演說的那群觀眾。

這個體認十分重要,因為人之所以會緊張,往往是由於太過聚焦在自己身上,導致過分專注於自己在台上的表現。

我們不應該忘記我們之所以會站在台上的原因,是幫助我們的觀眾去了解一個道理、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是分享一個難得的人生體悟。

四、深呼吸 想像你坐在台下,準備被叫上台,你全身的神經都緊繃了起來,下一秒你甚至能感覺到身體正在顫抖…… 你會有這樣的反應,是因為你呼吸的頻率正在增加,你的心跳也在加速,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深呼吸,讓你的呼吸不再急促。

事實上你應該在輪到你上臺前的10分鐘前起開始深呼吸,試著用鼻子吸氣4秒,再用嘴巴吐氣5秒,反復這麽做一直到你上台為止。

深呼吸的好處有兩個:1.在生理上促使你的心跳回到正常的頻率,紓解因緊張而產生的人體反應;2.在心理上漸漸關閉被啟動的緊張模式,讓你回歸到正常模式。

我強力推薦深呼吸,想要消除緊張這是最迅速有效的方式。

五、和觀眾同步並且學習 以前我在做簡報時,常常一邊對著觀眾發表演說,腦子裡卻一邊在想著下一段我要說的內容,而我越是擔心我記不得接下來的內容,我越是容易忘記我要說什麽,所以結果就是我不但漏掉一大段我本來計劃要說的內容,連我本來正在說的部分也被草草帶過。

這是最糟糕的情況,不是嗎? 我從這些失敗的經驗中學到寶貴的一課,就是當你在台上做簡報時,請務必與你的觀眾同步。

聽起來很簡單,但當你緊張時這卻變得很難,因為你的思緒飄到很遠的地方,你必須將自己拉回現實。

該怎麽做呢?我的經驗是在你走上台後先別急著開口,花兩秒鐘的時間深呼吸,幫助自己回到現實與觀眾同步。

這麽做的好處是,你不但會比較放鬆,甚至還會開始享受在台上和觀眾互動的感覺,即便你和觀眾沒有一來一往的對話,由於你和觀眾是同步的,你能觀察到他們的反應,進而從這些互動中學習到他們對你的簡報的看法。

總結來說,緊張其實是一件好事,關鍵是你要把它轉化為興奮。

所以下次你要做簡報前,不妨試試看我說的5個方法:制作好的內容、多多練習、記得你的目的、深呼吸,並且與觀眾同步。

當你消除在眾人面前發表演說的緊張感,你會發現做簡報其實是件令人享受、且能帶來成就感的事。

執行編輯:張詠晴 核稿編輯:關卓琦 PhotoCredit:Shutterstock 學習 上台 演講 關聯閱讀 你見過這樣的瘋狂教授嗎?行銷學界的搖滾巨星──MicaelDahlén 從沒想過,我會站上亞馬遜年度開發者大會的舞台──AWSre:inventConference演講經驗分享(上) 作品推薦 工作做不完、壓力好大怎麼辦?──越是忙碌,越該「休息」 職場「快速通關」第一步:打開LinkedIn,聯繫5個你仰慕的人吧! 參考資料 TOP OliverLee、讀者太太/國際領導力學院 從英國職場出發,奧利佛•李與讀者太太帶你一起探索新世界的領導力。

奧利佛•李,跟着工作環遊世界的英國人。

2012年畢業於伯明翰大學,現任職於英格蘭中部一間行銷顧問公司,客戶來自全球各地。

和各大跨國企業高層一起工作的經驗,讓他成為研究「領導風格」的專家,並透過他的Leadershipblogger教育企業領導者如何藉由改變領導風格,創造更好的團隊-他深信快樂的團隊是打造成功的基礎,而好的領導者能將世界變得更好。

個人網站 英國人妻讀者太太MrsReader,土生土長台北人,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當過5年記者、2年汽車品牌公關,2011年與老公MrReader結婚後移居英國,任職行銷顧問公司客戶經理,同時為求職網站mit.Jobs、《30+BLOG》駐英國特約作家,撰寫關於職場与其他跨文化的社會觀察與現象解析。

更多介紹請參考:讀者太太在英國 看更多 上一篇 好的主管可遇不可求:英國主管給我的5點職場啟發 下一篇 美國赤裸的「教師危機」:為何她碩士畢業、16年教學經驗,卻得「賣血維生」?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換人說說看ExclusiveInterview 【專訪】31歲旅美小提琴家陳銳:IG圈粉25萬,顛覆古典音樂「太菁英」、「很無聊」等刻板印象 職涯Career 【英文簡報技巧101】第六堂課:千萬別小看「結尾」的力量 學習Learning 每當你學會一次「不害怕」,你的大腦都會跟著改變 職涯Career 紮實培訓從頭學起的中鋼駐日代表 新北市佳林職探中心開箱Tour|廣編企劃 熱門文章 1 「神秘」的中國快時尚品牌,為何在西方年輕人中引發熱潮?(BBCNews中文) 2 為什麼要取英文名字?──曾想以「中文名」闖天下的我,決定放棄了⋯⋯ 3 拒絕被貼標分類!專訪「建中郭雪芙」塗兆元:自信,就是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4 韓半島永遠的異鄉人:在韓出生長大,卻被韓國人要求「滾回中國」、「不要假裝台灣人」的韓國華僑 5 洗碗精成分天然,泡沫不必沖掉?──外國朋友洗碗不沖水,家人表示:從小吃到大,不都好好的? 6 防疫政策引發萬名司機抗爭,加拿大人怎麼看?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