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追求完美可能摧毀自信?避免他過度焦慮,父母可以做這3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常常有人問我,家裏孩子太追求完美怎麼辦?有時候感覺ta在跟自己較勁,讓人看着挺心疼。

通常,我們會希望孩子追求完美,這樣他們會有自我驅動力去變得 ... 孩子追求完美可能摧毀自信?避免他過度焦慮,父母可以做這3件事 2021-02-18曾敏敏老師發表於育兒 關鍵詞:孩子,父母,女兒,之中,完美主義 常常有人問我,家裏孩子太追求完美怎麼辦?有時候感覺ta在跟自己較勁,讓人看着挺心疼。

通常,我們會希望孩子追求完美,這樣他們會有自我驅動力去變得更強。

但值得父母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擁有“不良型完美主義”則可能會損傷甚至摧毀孩子的自信。

比如《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傑西卡(JessicaGrose)就曾提到,女兒在不會說話的時候,就展現出了完美主義者的傾向。

女兒其實已經認得很多字了,除非確定自己的發音正確,否則她不會輕易說出那個詞語。

從某些方面來說,有完美主義傾向的孩子,是很多父母希望擁有的。

因爲這類型孩子自律、認真負責、渴望成功,對於父母來說相當省心。

然而,完美主義有時候是個相當沉重的包袱,高度自律背後帶來的可能是源源不斷的痛苦。

傑西卡回憶女兒每次數學考試後,都會不斷念叨自己唯一錯的一道題,而不是答對了的十幾道題。

一個錯誤在女兒眼裏,簡直就是災難般的存在,她對自己的苛刻要求幾乎達到了過分的地步,從而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極端的緊張和焦慮之中。

幸運的是,女兒上國小之後,碰到了一位很棒的老師。

在注意到女兒過度追求完美之後,這位老師每次都語重心長地告誡她,“人只有犯錯,才能進步。

” 傑西卡也試圖將同樣的道理灌輸給女兒,並遵循着一些教養專家傳授的技巧,但都沒有太大效果。

無奈之下,傑西卡帶着女兒,向一位專注於完美主義症研究的心理學家,以及一名教育專家進行了求助。

雙方交談之後,傑西卡也對完美主義有了深層次的瞭解。

約克大學兒童與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GordonFlett,數十年來一直從事完美主義相關議題的研究。

他認爲完美主義大多數是天生遺傳的,比如工作狂或吹毛求疵的父母,會養出同樣對自己嚴格要求的孩子,這些孩子大都在3、4歲就會顯現出完美主義的性格特徵。

但天生氣質,並不是唯一的成因。

從狹義的概念來看,完美主義可以分爲兩種類型:良好型完美主義和不良型完美主義,前者強調努力投入心力去嘗試,後者則會過度沉溺於自我批評、以及擔憂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有研究表明,過去的幾十年中,有25%至30%的美國青春期孩子具有不良型完美主義的症狀,或者努力追求不切實際的完美狀態。

GordonFlett博士認爲,父母對孩子的高度控制和介入,可能會讓孩子害怕犯任何一個小小的錯誤,他們接收到的訊息是“無論你怎麼做,你永遠都不夠好”。

這種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過度自我批評,並伴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加劇,有較高几率罹患焦慮症和抑鬱症。

此外,社會影響也會讓孩子陷入苛刻的自我要求之中,比如競爭激烈的求學環境、社交媒體對於成功的過度渲染等。

第一個跡象是,變得過於自卑。

他們不太去抱怨他人,但可能經常因爲小錯誤而責怪自己,這種對自己的怨恨很容易讓他們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說出“我真笨”“我太沒用了”“我什麼都做不好”“我討厭自己”等自我貶低的話。

第二個跡象是,難以克服自己所認定的失敗。

一旦他們對失敗的反應是持續性沮喪,短時間內可能無法收復好情緒、重新向前。

另外一個跡象是,迴避嘗試自己想做的新事物,好比嘗試一項新運動或者是將所做的事提高一個難度,他們都會下意識認爲這會令自己陷入麻煩之中。

最後一個跡象是,對成就缺乏滿足感,因爲他們很少將事情的成功與自己聯繫起來,相反一旦失敗,就會立刻歸責到自己身上。

不良型完美主義,既經常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又認爲自己要做到許多的“必須”和“不可以”,長久之下,往往容易造成自我貶低、焦慮和內疚,活在壓力和恐懼之中。

首先,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跟進,如果孩子只是偶爾展現出追求完美的性格特質,父母只要維持現狀就好了,不要想着介入改正他。

因爲孩子想把一件事做到極致,是他認真的表現,父母試圖跟他說沒關係、盡力就行,反而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受重視,或者大人對他沒有信心。

但如果孩子在追求完美的同時,還出現了焦慮現象,父母這時候就要介入了。

接下來,父母不要批評孩子的所作所爲,在友善的氛圍中,讓孩子願意敞開心扉聊聊,他追求的完美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境界。

孩子需要的不是評判,他只是需要父母的聆聽,真心誠意地聆聽。

孩子努力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並沒有什麼不對,但他們對完美的定義不同於普通人,竭盡全力和過度求好是兩回事,最後可以試着告訴他“無論對自己的要求有多高,沒有人真的可以做到盡善盡美。

” 面對完美,孩子需要多練習合理的自我察覺,嘗試放下對自己不近情理的過高要求。

父母可以講一些自己過去害怕做某事的經驗,或者直接在孩子面前犯一次錯誤,用機會教育告訴孩子,即便是大人也會犯錯,但父母不會因爲孩子犯錯就停止愛他,用這樣的方式減輕孩子對犯錯的恐懼。

0贊成 0反對 相關資訊 6個被世界各地禁止使用的兒童名字,瑞典不許孩子叫“宜家”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現如今,許多父母都想腦洞大開地給孩子取個與衆不同的好名字, 四個方面“使勁”管,或能收穫獨立情商高的孩子,家長們瞭解一下 相信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心得和要求。

當然,也正是因爲這些不同的教育理念,最終才成就 流水賬的2021年新年 春節,阿圓只放2天假,加上一夜的夜班出休,勉強可以算作是三天. 山東回不去,來去匆匆折騰的時間,實在 中國的幼稚園正在毀掉孩子 曾幾何時,我們小時候只有學前班(有些地區還沒有),快樂的幼兒階段都是在野地裏度過,自由而快樂,忽然 一個孩子好還是兩個孩子好?十年之後差距明顯,現在後悔來得及嗎 轉眼二胎政策已經好幾年了,人們也從最開始的拒絕到後來的接受,再到現在的積極響應,身邊選擇生二胎 推薦閱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