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SA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記錄編號:urn:lsid:nansa.biodiv.tw:observation:2037 ... E-Mail, [email protected]. 協同主持, 邵廣昭、張桂祥、羅文增、林幸助、宋克義、邱郁文、陳天任、 ...  記錄編號:urn:lsid:nansa.biodiv.tw:observation:2037 學名 Galaxaurafilamentosa  測站編號 2020  科名 Galaxauraceae  調查地點 海洋植物測站東北  個體數   緯度 10.3792  覆蓋率   經度 114.37042  體長   經緯度誤差  50M 生物量   深度上限 M 調查者 Hsing-JuhLin 林幸助 深度下限 M 調查方法 大型藻調查  高度上限 M 鑑定者 Hsing-JuhLin 林幸助 高度下限 M 調查日期 2013-11-2916:00:00      地點描述   計畫名稱 南沙太平島生物多樣性之調查計畫-海洋植物  執行期間 2013/9/6-2014/12/31  委託單位 內政部營建署  執行單位 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  主持人 林幸助 Hsing-JuhLin 地址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  E-Mail [email protected]  協同主持 邵廣昭、張桂祥、羅文增、林幸助、宋克義、邱郁文、陳天任、樊同雲、程一駿、彭鏡毅、張學文、許育誠  執行方法 本研究沿著太平島的周圍,共劃分島西南、南(碼頭東方)、東南(舊棧橋)、西北、北、東北,共6個採樣區域,分別進行海草床與大型藻類的調查。

1.海草床調查 先普查樣區內的各種海草,並採集各種海草完整植株作為標本。

另外以50×50cm大樣框(共分為25個小方格,每個10×10cm)於樣區內隨機丟擲,並將每個小方格中的覆蓋度定義為0~5種程度(0~5分別代表覆蓋度0%、<6.25%、6.25%~12.5%、12.5%~25%、25%~50%及50%~100%),最後平均25個小方格內的覆蓋度之中間值,即代表此大樣框中的覆蓋度,每個樣區10重複以上。

同時以鏟子挖取其中10×10cm範圍之海草生物量,並記錄各種海草植株密度與棲地樣貌。

海草樣本攜回實驗室後,洗淨固著於海草植株上之泥沙顆粒與附生生物,將海草以60℃恆溫烘箱烘48小時,最後秤其生物量(乾重),並計算海草單位面積生物量與植株密度。

另外,各樣區調查時用GPS紀錄海草分布邊界的經緯度,回實驗室後將其標示於google地圖上,接著使用繪圖軟體Image-ProPlusversion4.5繪製出海草床的分布範圍,並計算出太平島周圍海草床的分布面積。

2.大型藻調查 在樣區內隨機設置三條50m的穿越線,在穿越線上搜尋大型藻的種類並拍照,同時記錄大型藻生長的位置。

難以辨識的大型藻則採取樣本,以福馬林固定後保存,攜回實驗室鑑定。

  計畫摘要 為彰顯我國在南沙群島、太平島所擁有的主權及實質的管理,以及提昇我國在海洋科學研究上的能力及水準,並呼應馬總統劃設南沙群島海域為「國際海洋和平公園」的倡議,乃至於未來有可能規劃設置國家公園、禁漁區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等海洋保護區,實有必要先將太平島及中洲礁之陸域及周遭海域的現有動物、植物相,包括其物種名錄、時空分布、及生態習性等作定性及定量之調查研究紀錄、整理分析,除撰寫調查研究報告外,並建立一包含過去調查研究原始資料生態分布資料庫,供未來長期監測研究之比較。

特別是目前即將動工興建的新碼頭,在施工前及施工中對生態之影響可即時地蒐集背景資料,供未來監測了解其影響及恢復之參考。

此外並將彙編出版中英文對照之《南沙太平島生物多樣性》之圖集,製作約20分鐘介紹《探索南沙太平島生態》之高畫質影像,供國內外宣導使用。

這些成果除可彰顯我國在南沙之主權,以及在海洋生態方面科研之水準,及我國對海洋保育方面所作之努力外,亦能提供未來政府在南沙太平島及其周遭海域之資源進行開發、管理、保育、利用,以及研究與教育宣傳等各方面的重要參考資料。

  GetXMLwithDarwinCor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