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渭水「治警事件」相關作品為例〉報告大綱@ 台灣文學區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聞畫眉聲〉等。

2.蔡惠如:兩首〈滿庭芳〉。

3.蔣渭水:〈入獄日記〉、〈獄中隨筆〉等。

四、三家相關作品寫作特色的比較. (一)文體選擇. ­台灣文學區域一、前言(一)寫作緣起 ■一九二三年的「治警事件」是日治時期最受矚目、影響也最大的事件,而林   幼春、蔡惠如、蔣渭水等人的作品不但是抗日運動史的一頁鮮明記錄,更深   具文學價值,是臺灣文學史的寶貴資產。

 (二)本文「監獄文學」的界義及討論範圍之說明 1.界義:一般指寫作者因入獄服刑而產生的文學創作,而不論其身分與入獄原         由;本文則可說是屬於「政治文學」的一支,特指知識精英因政治案class="MsoNormal"style="MARGIN:0cm0cm0pt">         件而入獄服型所寫的文學作品。

  2.範圍:集中討論林幼春、蔡惠如、蔣渭水三人的作品(具代表性、特色各異)。

 二、三家生平、「治警事件」及其相關作品簡述(一)三家生平簡述 1.林幼春:傳統詩人,蛻變為文化啟蒙運動的重要領導者。

(p.489-490) 2.蔡惠如:葉榮鐘稱之「臺灣民族運動的鋪路人」。

(p.490-492) 3.蔣渭水:稱職地扮演著新時代啟蒙者的角色。

(p.492-494) (二)「治警事件」及三家相關作品簡述 1.治警事件:多次的議會請願運動不成,蔣渭水、蔡培火、陳逢源擔任代表前   往東京請願,引起臺灣總督府忌恨,於一九二三年十二月十六日清晨,在全   臺各地針對參加請願運動成員全面加以檢肅,牽連者達九十九人。

 2.三家相關作品簡述:   A.林幼春:相關詩作27首。

(p.497)   B.蔡惠如:古典詩17首,詞作共12題13首。

(p.498-500)   C.蔣渭水:古典詩文6篇,白話散文3篇。

(p.500) 三、三家相關作品內涵综論(一)刻劃家國大愛與昂然不屈的鬥志 1.林幼春:〈吾將行〉、「獄中十律」組詩的〈入獄〉、〈強飯〉、〈面會〉等。

   ■〈吾將行〉以密集的押韻形成急促的音節,充分傳達悲壯激昂的情感。

 2.蔡惠如:〈臺中監獄有感呈南強〉、〈獄中有感〉系列詩作;詞作〈渡江雲〉。

   ■〈獄中有感〉系列詩作,完整呈現昂然不悔的心聲。

 3.蔣渭水:〈入獄日記〉、〈入獄感想〉、〈獄中隨筆〉、〈快入來辭〉、〈春日集監           獄署序〉等。

   ■〈春日集監獄署序〉充分展現出豪邁的氣魄與清晰的自覺意識。

 (二)描寫同志情誼與民心支持 1.林幼春:〈二月廿八夜病院漫題〉之一:「眼看六翮投羅盡,爭忍孤雲自在飛」;          「獄中十律」之七〈懷人〉。

 2.蔡惠如:專為同志而寫的有〈東方齊著力:送獻堂總理東上〉、〈渡江雲:乙           丑春日下獄懷南北同志〉、〈金縷曲:幼春入院養病,故遲我十日下           獄,聞被當道催促,不容寬緩,賦此解慰〉等;〈意難忘〉則反映            當時民心對他們的支持。

 3.蔣渭水:〈送王君入監獄序〉、〈入獄日記〉反映溫馨的同志情誼;〈獄中隨筆〉           提到民眾的支持。

 (三)批判日本強權及媚日者之醜態 1.林幼春:〈詠史〉一首。

 2.蔡惠如:〈東方齊著力〉。

 3.蔣渭水:〈送王君入監獄序〉、〈入獄賦〉批判最為強烈。

 (四)描寫獄中生活:身心的錘鍊 1.描寫獄中一些極不人道的措施:   A.林幼春:〈強飯〉:「能食非人食,……,談笑對糠稃」。

   B.蔡惠如:〈獄中有感〉、〈金縷曲〉:「飽飯胡麻袪百病」。

   C.蔣渭水:〈獄中隨筆〉:「飯中多有枯腐變黑的飯粒,……,不得不硬著喉             強吞落去」。

 2.沉思冥想、鍛鍊心志:   A.林幼春:〈獄中聞畫眉〉、〈獄中感春賦落花詩以自遣〉、〈獄中寄內〉。

   B.蔡惠如:〈獄中有感〉組詩、〈滿庭芳〉、〈渡江雲〉。

     →獄中生涯是一生創作最多的時期,是其個人與臺灣文學史上意外收穫。

   C.蔣渭水:〈入獄日記〉、〈入獄感想〉、〈獄中隨筆〉、〈快入來辭〉。

     →兩度入獄使蔣渭水的思想得到武裝,也成為一生中寫作最多的時期。

 (五)抒發小我親情:思念與慰藉 ■抗日志士身陷囹圄,家人成為最大的牽掛。

 1.林幼春:〈獄中寄內〉、〈面會〉、〈通信〉、〈四月十五夜鐵窗下作〉、〈獄中          聞畫眉聲〉等。

 2.蔡惠如:兩首〈滿庭芳〉。

 3.蔣渭水:〈入獄日記〉、〈獄中隨筆〉等。

 四、三家相關作品寫作特色的比較(一)文體選擇 1.林幼春:公開發表的相關作品全屬古典詩,五律、七律尤其出色。

 2.蔡惠如:詩作特色是直率明朗,不事雕琢,而充滿豪邁之氣,缺點是往往失          之淺白,詩作不如詞作表現出色。

 3.蔣渭水:對中國古典文學相當精熟,仿古諸篇思想大有可觀,但缺少獨創性;          白話散文體創作是臺灣新文學開創期中重要成果。

 (二)語言風格 1.林幼春:或沈鬱蒼涼、或激昂慷慨、或傲骨嶙峋、或澄明平靜,或淒迷低切,           呈現多樣風貌。

 2.蔡惠如:兩大特徵:一是以豪邁奔放見長,較少見抑鬱傷感;其二是用語展           現時代新思潮,深具啟蒙意義。

 3.蔣渭水:明朗駿快,個性鮮明。

 (三)寫作技巧 1.林幼春:   A.想像力的運用:如〈四月十五夜鐵窗下作〉中「靈魂出竅,神遊太虛」。

   B.典故的掌握:如〈獄中寄內〉的「牛衣對泣」、「斷送老頭皮」。

   C.修改詩作的錘鍊功夫:如〈獄中十律〉原發表於《臺灣民報》者,與後來     收入《南強集》之定本,改動甚大,甚至有整首重作者。

 2.蔡惠如:詞優於詩:例〈瀟瀟雨:夜雨〉可謂曲盡其妙。

 3.蔣渭水:   A.仿古諸作:作者認為得失互見,但仍可稱道者不少,以〈春日集監獄署序〉、     〈牢舍銘〉表現較佳。

   B.白話散文:以平鋪直敘為主,不重詞采藻飾,實則運轉自如,意到筆隨。

 五、結語(一)林幼春、蔡惠如、蔣渭水的作品可說是臺灣近代「監獄文學的濫觴」,也     是日治時期監獄文學的代表作。

(二)三人的相關作品內涵可從大我的社會層面和小我的個人層面來觀察。

(三)從寫作類型觀察,三人創作的文體含蓋古典文學的詩、詞、文,及白話散     文體。

(四)三人相關作品的語言風格,各具特色,面目鮮明,並未流於單一化,也驚     得起藝術層面的檢驗。

避免了所謂「殖民地文學」的常見缺失。

 隨機文章許育嘉〈賴和漢詩修辭美學研究〉報告大綱第一章緒論 一、賴和相關研究文獻考察:專書(作品集、紀念文集、評論集)、論文(學位、                         期刊)。

二、研究動機:前人缺少對賴和漢詩修辭美學的相...廖振富〈日治時期臺灣「監獄文學」探析──以林幼春、蔡惠如、蔣渭水「治警事件」相關作品為例〉報告大綱一、前言(一)寫作緣起 ■一九二三年的「治警事件」是日治時期最受矚目、影響也最大的事件,而林   幼春、蔡惠如、蔣渭水等人的作品不但是抗日運動史的一頁鮮明記錄,更深   具文學價值,是臺...×輸入回應內容更多留言網友回饋回應:0切換至 電腦版Copyright©2016InternetServicebyXuite隨意窩切換至電腦版反應問題取消文章相簿影音旅遊帳號暱稱依相關度依日期顯示更多歡迎來到隨意窩Xuite開啟選單瀏覽服務或以關鍵字搜尋。

 瀏覽更多精彩內容切換至格主其他頻道或直接搜尋。

 快速便利分享工具提供多種分享方式傳遞內容資訊。

 更多推薦APP隨意遊與隨食記app僅支援ios裝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