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與聖經 - 聖經考古.聖地考古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久,波斯王古列(Cyrus,西元前580~529)成功地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大帝國,疆域從印度直到北非。

以色列地被波斯人統治超過兩百年,直到西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波斯 ... 以色列人於青銅時代的晚期出現巴勒斯坦地。

西元前1200年左右,當古近東各強國開始衰微之時,以色列人開始興盛,持續了六百多年,直到巴比倫人於西元前586年摧毀耶路撒冷為止。

此期間所發生的很多重要事件,都記載在聖經裏。

以色列人首先是鬆散的鄉村社會,後來建立了一個王國,其中心就是首都耶路撒冷;而耶路撒冷的中心,則是聖殿。

然而,王國建立不久,以色列就因繼承權之爭而一分為二:北邊的以色列國和南邊的猶大國。

西元前722年,以色列國被亞述人毀滅。

一百三十年後,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派大軍征討反叛的猶大國,造成耶路撒冷全城被毀,聖殿付之一炬,大部分居民被巴比倫人俘虜的結局。

西元前539年,巴比倫落入波斯王古列之手。

之後不久,古列王許可被擄的以色列人返回故土,重建聖殿。

猶大遂改稱為「猶大省」,成為波斯國的一個行省,直到西元前332年又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

以色列國和猶大國 鐵器時代晚期/第一聖殿時期西元前1000~586年 以色列人從一散居在撒瑪利亞和猶大丘陵地帶的偏遠弱小民族,發展成為一個王國。

在聖經中,這個時期的開頭,是大衛和所羅門王的「黃金時代」。

然而在所羅門死後,王國分成了兩部分:北方以撒瑪利亞為首都的以色列國,和南方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猶大國。

以色列國領土比猶大國廣,並且土地肥沃富饒,且與各國通商廣泛,所以也更國際化。

相比之下,猶大國比較地方性,四百多年中僅由大衛王室統治。

在整個鐵器時代晚期或第一聖殿時期內,兩個王國時而友好,時而敵對。

他們是首次統治聖地的獨立君主國,只是有時受外邦帝國的轄制。

證明大衛存在的「但丘石碑」 但丘石碑(TelDanStele)是一塊獨特的亞蘭文碑文殘片,來自紀念亞蘭王哈薛(Hazael)戰勝的石碑,稱「但丘石碑」,是在聖經以外關於大衛王朝最早的記載。

在這段碑文裏,亞蘭王炫耀功績,說自己殺死了以色列王約蘭和「大衛家」的王(猶大王)亞哈謝。

這記載與列王記中的內容不符,那裏提到約蘭和亞哈謝是被耶戶所殺,然後耶戶自立為以色列國的王(王下九)。

哈薛的碑文與聖經經文的差異,反映出不同歷史作者對事件不同角度的寫法。

哈薛的碑文是用亞蘭文寫的,字體與古希伯來文相似。

古希伯來文一直使用,直到約二千六百年前巴比倫人摧毀耶路撒冷城並流放其居民為止。

請注意這裏的字體與第二聖殿時期烏西雅碑文上方形希伯來文字母之間的差別。

猶大王烏西雅也有考古的證據。

烏西雅在西元前八世紀登基,以他的建築工程聞名。

他死時因患麻瘋而不得入葬皇家陵墓。

在他死後約七百年的第二聖殿時期,耶路撒冷擴張,烏西雅的墳墓不得不移到新的城界之外,並在新葬地另豎墓誌銘作為標誌。

以色列宮殿 鐵器時代晚期/第一聖殿時期 西元前1000~586年 巨大的宮殿、聖殿、公共建築和防禦工事,展現了以色列國和猶大國的力量和財富。

沒有高超的工藝技術和組織能力,這些建築不可能完成。

這些宏偉的建築深受腓尼基建築風格的影響,結合了上好的石工和精細的建築裝潢技術。

以色列亞哈王時期夏瑣城的城防大門,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

這城門原是雙閘門,但只有右側的門保存了下來。

門是由精細雕鑿的石頭建成的,飾有一對雕刻柱頂,支撐著巨大的門楣。

兩個柱頂取意於棕櫚樹圖案,這是古近東藝術中普遍象徵豐饒的圖案,也是以色列和猶大建築的一個標誌。

同時期的聖殿模型,也以巨大的柱頂來裝飾聖殿的正面。

在拉瑪特拉哈(RamatRahel)猶大宮殿的窗欄中,也有風格相同的小柱頂。

這些柱頂上有古近東通用的精雕象牙嵌飾,上面刻畫一個女人在同樣的窗欄後面向外張望,由此顯出其裝飾的功能。

象牙雕刻 匠人也為裝飾宮殿內部的細節費盡心機。

在以色列國的首都撒瑪利亞,象牙雕被用於裝飾王座房間牆壁和木製傢俱。

在申言者阿摩司看來,這些「象牙床」代表以色列王室貴族的腐敗與墮落(摩六4)。

印章與聖經 王室宮廷負責管理國家的經濟、軍事和外交。

聖經記載了許多重要的職稱,例如「王室管家」、「經學家」和「書記」等。

這些職位在王室的近親家族中由父子相傳,例如在猶大國連續服事三位君王的沙番(Shaphan)家族和亞革波(Achbor)家族。

還有許多其他官員的名字出現在聖經或出土印章上,其中有些印章或印記還印證了聖經中的名字或職位。

古時的印章就像今天的簽名一樣,代表擁有權,或用來簽署文件。

在一些出土的官方窖藏中,發現了許多印章。

最重要的是在耶路撒冷大衛城所發現的,裏面約有五十個圖章印記,印證了聖經中許多名字和職位,與猶大最後一位王西底家與申言者耶利米的故事生動對應。

考古學家艾拉特‧馬扎爾(EilatMazar,1956~)在也許是大衛宮殿第一聖殿時期的土層裏發現了一枚印章,上面寫著「示利米雅的兒子猶甲」,另一枚印章與此相距不遠,上面寫著「巴施戶珥的兒子基大利」,這兩個人在耶利米書中一同被提及(耶三八1)。

在西底家王時期,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準備攻打耶路撒冷前,兩人因不滿申言者耶利米勸以色列人投降迦勒底人的勸告,而將耶利米投入坑中。

祭壇、香壇 在別是巴丘(TelBeersheba)出土了一個獻牲祭的壇,可能是來自一個未保存下來的猶大神殿。

這個壇飾有四個角,是用平滑切割的石頭砌成,似乎違背了聖經中用不加雕鑿石頭砌壇的誡命(出二十25)。

我們從聖經的描述得知,尋求庇護的逃亡者為了得到保護,會抓住這樣的壇角。

較小的四角壇,在聖地到處都有發現,包括家中、聖祠、和工廠。

這些壇是為了獻香,這是當時常見的宗教禮儀。

亞拉得(Arad)的聖所和別是巴的祭壇都在古時被拆,這可能是發生在希西家王的時期。

音樂敬拜 聖經記載,以色列人長久的傳統,就是用音樂和歌舞來表達歡樂和對神的感謝,並為宗教禮儀營造氣氛。

例如,利未人會用唱歌和演奏樂器如豎琴、鼓、笛子等,來伴隨他們在聖殿的服事。

儘管大多關於音樂的重要發現都不出於以色列人的遺跡,由此還是可看出音樂在當代的功能。

在亞實突(Asdod),出土了一個用於獻食物或香的儀式桌,上面刻畫著一個樂團,其中兩個人吹笛子,一個人奏銅鈸,一個人彈七弦琴,一個人打鈴鼓。

在樂師們上方,羅列著三隻動物,可能代表祭品。

打鈴鼓的樂師雕像尤其常見,證明鈴鼓在敬拜和各樣儀式中,是重要的角色。

鄰國之爭 鐵器時代晚期/第一聖殿時期 西元前1000~586年 以色列和猶大國的周邊有獨立的國家和城邦。

東北是亞蘭人(Aramean)的諸王國,北部沿海是腓尼基人(Phoenician)的城邦;亞捫人、摩押人和以東人的國度盤踞在約旦河東岸,而非利士人則佔據著南部沿海平原的眾城市。

隨著此地區各國力量的此消彼長,以色列和猶大國與這些鄰國間的邊界也不斷更動。

以色列人與鄰國的關係,主要記載在聖經裏。

以色列人並非總是與鄰國敵對。

有時他們與其它國家組成聯軍,來對抗共同的敵人,如亞述人。

有時以色列人與鄰國關係親密到一個地步,甚至以聯姻建立起政治聯盟。

在以色列國東北方,亞蘭人形成了一系列的王國,其中最突出的是亞蘭-大馬色(Aram-Damascus),在聖經中被描述為以色列的死對頭。

在亞蘭人基述(Geshur)王國的首都伯塞大城門附近出土了一塊浮雕石板,上面刻著一位帶刀的牛頭人物,可能是象徵掌管下雨的大神哈大德(Hadad),或是掌管河水上漲的月亮神,也有可能是二者的結合。

以色列和猶大國的東部,過了約旦河後,是亞捫人、摩押人和以東人的地界。

這些王國中最北邊的兩個,亞捫和摩押,長年受以色列統治。

但摩押似乎曾短暫脫離以色列的統治,因為在約旦出土了西元前九世紀摩押王米沙(Mesha)所立的米沙石碑(MeshaStele),上面提到了摩押的獨立與定都底本(Dibon)的事蹟。

然而,亞捫和摩押是在亞述人征服聖地之後,才興盛起來。

他們雖然當時又淪為附庸國,卻享受相對的獨立性,甚至擴張了他們的領土。

在聖經記載中,佔據南部海岸平原的非利士人,在被大衛王征服之後,就不再以強權身份出現。

但考古證據證明,他們此後仍舊具有影響力。

西元前七世紀,非利士人受亞述帝國統治,卻因享有亞述強有力的經濟後盾,反而繁榮起來。

然而他們與猶大的命運相似,於西元前約600年被巴比倫征服並毀滅。

在耶路撒冷的一座墓穴中有一項驚人的發現,就是這個動盪年代所遺留下來兩個銀製的護身符。

這符上面刻著古希伯來文,被卷成小卷,由於寫作的鐵筆尖細如髮,文字解讀起來非常困難,唯有下端的文字看出是聖經民數記六章二十四至二十六節的一個版本:「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願耶和華善待你,賜恩給你;願耶和華向你施恩,賜你平安。

』這套禮詞,稱作「祭司的祝禱」,已逐漸成為猶太人禮拜的一部分。

這兩個護身符是目前記錄聖經文字最古老的實物,比死海古卷還要早約四百年。

拉吉之戰 西元前701年 西元前701年,亞述王西拿基立(Sennacherib)同他軍隊來到,猶大準備面臨最嚴酷的時刻。

在猶大第二大城市拉吉(Lachish),出土了這場戰爭鮮活的見證。

尼尼微城西拿基立王宮一個廳的牆壁上,刻滿了浮雕作裝飾。

這浮雕逼真地再現了亞述軍隊圍困、征服拉吉的場景,也突顯出這場勝利對亞述人的重要意義。

浮雕的左面,亞述人借助攻城坡道、沖車進攻拉吉。

對面城牆上,猶大國人的箭頭、火把、彈石則如雨般散落敵陣中。

浮雕中間,亞述人把俘虜釘在杆上,搶走掠物,猶大國人一家家走向流放之地。

浮雕的右面,西拿基立王檢閱俘虜佇列和戰利品。

題刻寫著:「亞述王西拿基立乃世界之王,坐在尼米杜寶座上,檢閱拉吉的戰利品從他面前經過。

」攻下拉吉之後,亞述的暴行於耶路撒冷的城牆下嘎然而止。

軍隊撤走了,西拿基立也打道回府,原因至今不明。

按聖經記載,這是耶和華的神跡: 「希西家向耶和華禱告,說,坐在二基路伯中間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阿,惟獨你是地上萬國的神,你曾創造諸天與地。

耶和華阿,求你側耳而聽;耶和華阿,求你睜眼而看;要聽西拿基立打發使者來辱罵活神的一切話。

耶和華阿,亞述諸王果真使列國和列國之地變為荒涼,將列國的神像都扔在火裏,因為它們本不是神,乃是人手所造的,是木頭和石頭的,所以被滅絕。

耶和華我們的神阿,現在求你救我們脫離亞述王的手,使地上萬國都知道,惟獨你是耶和華。

…所以,耶和華論亞述王如此說,他必不得來到這城,也不在這裏射箭;不得拿盾牌到城前,也不築壘攻城。

他從那條路來,必從那條路回去,必不得進入這城;這是耶和華說的。

我為自己的緣故,又為我僕人大衛的緣故,必保護拯救這城。

耶和華的使者出去,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清早有人起來一看,都是死屍了。

亞述王西拿基立就拔營回去,住在尼尼微。

一日在他的神尼斯洛廟裏叩拜,他兒子亞得米勒和沙利色用刀殺了他,就逃到阿拉臘地。

他兒子以撒哈頓接續他作王」(賽三七15~20,36~38)。

古列圓柱詔書 波斯時代 西元前539~332年 西元前539年,巴比倫陷落於波斯大軍之手。

不久,波斯王古列(Cyrus,西元前580~529)成功地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大帝國,疆域從印度直到北非。

以色列地被波斯人統治超過兩百年,直到西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波斯為止。

波斯人給轄地很大的宗教自由和政治自治權。

西元前538年,波斯王古列允許被擄的猶大人民回到本土,重建耶路撒冷的聖殿。

耶路撒冷又一次成為猶太民族的政治、社會和宗教中心。

1879年,古列圓柱在美索不達米亞(現今的伊拉克/伊朗)出土,圓柱上的文字是亞甲文楔形文字(Akkadiancuneiformscript),共有四十五行。

大部分段落為歌頌古列王,有些是敘述古列王征服巴比倫城的事蹟和向巴比倫之神的禱告。

最重要的是,銘文還敘述古列王釋放巴比倫城被擄的人民,讓他們返回自己的家鄉去敬拜自己的神。

部分銘文刻著:「我是古列,宇宙的王、偉大的王、大能的王、巴比倫的王、蘇美爾和阿卡德的王、天下四方的王…我把以往居於那地的神明送回底格里斯河彼岸。

雖然他們的聖所早已陷於荒涼,我卻為他們設立永久的居所。

我還召集所有這些神明的子民,使他們歸回原居地。

」古列圓柱的銘文證明了聖經的記載。

在此之前二百年,耶和華已在預言裏指名宣告古列會攻陷巴比倫,並釋放耶和華的子民重返故土。

「耶和華如此說,為巴比倫所定的七十年滿了以後,我要眷顧你們,向你們堅立我美善的話,將你們帶回這地方。

」(耶二五12) 「波斯王古列元年,耶和華為要成就祂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就激動波斯王古列的靈,使他通告全國,下詔書說,波斯王古列如此說,耶和華天上的神已將地上萬國賜給我,又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祂建造殿宇。

你們中間凡作祂子民的,可以上猶大的耶路撒冷,建造在耶路撒冷之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殿;(祂是神;)願這人的神與他同在。

」(拉一1~3) 聖經考古.聖地考古展 自訂 註冊 登入 複製短網址 回報此內容 管理訂閱   載入迴響中...   發表迴響… 電子郵件(必要) 名稱(必要) 網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