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國家隊的挑戰】3個月產能增8.5倍幕後祕辛 - 報導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口罩國家隊產能飆升,若疫情趨緩,過剩的口罩怎麼辦? ... 延伸閱讀:〈COVID-19襲台83天,台灣防疫政策有哪些改變和轉向──完整呈現疫情中心說明及 ...
贊助深度×開放×非營利贊助訂閱深度×開放×非營利贊助訂閱深度×開放×非營利評論專題攝影多媒體議題世紀之疫──新型冠狀病毒風暴【口罩國家隊的挑戰】3個月產能增8.5倍幕後祕辛:台灣怎麼做到?產業升級可能嗎?國防部官兵協助口罩包裝作業。
(攝影/楊子磊)政經.產業生活.醫藥4/26/2020文字嚴文廷攝影楊子磊王容慧陳曉威設計黃禹禛共同採訪/柯皓翔產業防災經濟COVID-19公衛政經.產業生活.醫藥4/26/2020文字嚴文廷攝影楊子磊王容慧陳曉威設計黃禹禛共同採訪/柯皓翔產業防災經濟COVID-19公衛政經.產業生活.醫藥4/26/2020文字嚴文廷攝影楊子磊王容慧陳曉威設計黃禹禛共同採訪/柯皓翔產業防災經濟COVID-19公衛口罩,不僅是台灣此次對抗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的關鍵武器,更意外打開「Taiwan」的國際能見度,口罩國家隊亦成國人團結抗疫最大的共榮與共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1月31日起徵用一般醫用口罩與外科手術口罩,當時台灣口罩日產能是188萬片;3個月來,92條國家隊的生產線與口罩廠舊產能合計日產已達1,600萬片、足足提升8.5倍,朝向總統蔡英文所稱日產2,000萬片的目標邁進。
2月1日成軍的口罩國家隊,3個月來日夜趕工過程驚險,直到3月2日產量僅僅只有820萬片、落後行政院設定的目標,當時卡關的關鍵是什麼?而92條口罩國家隊生產線,疫情過後會否成為「蚊子機」?國家隊下半場的作戰計畫又是什麼?《報導者》解析幕後轉折及口罩產業未來布署。
「現在疫情嚴峻,口罩不可能過剩,但如果像SARS一樣,疫情突然結束,那我們工廠裡面過剩的產能該怎麼辦?」截至4月27日,口罩國家隊日產能已成功站穩1,600萬片,不僅國人的實名制3.0已可以14天拿9片,掛著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的口罩貨櫃,更陸續運抵美國、歐洲、加勒比海地區及新南向國家,展開1,600萬片的口罩人道救援,「TaiwanCanHelp」意外為台灣在外交拉出亮點。
66家口罩工廠組成的國家隊,雖然接受國家徵召全力支援防疫任務,但原本每日產量就有188萬片,24小時不中斷全力生產,經濟部生產線又加開60條生產業,等同每日產量多出600萬片,當下即有口罩廠老闆不客氣地提出,「未來若口罩過剩怎麼辦?」事實上,這不只是業者的憂慮;如何把產能提升變成產業升級、讓短期的防疫任務轉化為長期的經濟發展?也是行政部門無法迴避的挑戰。
下半場3大戰略:疫情後如何消化口罩產能?Fill1口罩國家隊的產能會過剩嗎?經濟部次長林全能透露,已規劃從三個面向「超前部署」。
(攝影/王容慧)口罩國家隊每日產量在4月底已站上1,600萬片大關,日前總統蔡英文希望口罩國家隊可以達到2,000萬片目標,肩負生產重任的工業局與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以下簡稱紡織所)密集開會盤點原料與產能,行政院給指令很清楚:產能全開、口罩多一片是一片。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接受《報導者》訪問時坦言,目前算是上半場結束,所有口罩國家隊成員打了一場好球,但下半場除了持續維持好成績之外,得開始思考,如果疫情結束,那我們這麼大的口罩產能該怎麼辦?林全能透露,目前經濟部規劃從三個面向「超前部署」:1.精算戰備存量,優先採購國家隊產品與衛福部協調,將訂出戰備存量的標準:依據目前國內醫療體系的量能,以及從SARS、禽流感、H1N1的經驗,到這次COVID-19,到底需要多少「口罩與防護裝備的戰備存量」?並優先採購口罩國家隊的產品,確保未來疫情結束後,口罩生產有第一道出口。
2.每年進口4億醫療用口罩,全面改用MIT製造「藏兵於民」,與衛福部一起盤點,國內醫療體系平時需要多少的口罩需求,粗略試算每年至少需要進口4億個口罩,加上全國所有研究機構,需要的口罩數量平均分配到每日產量,至少需要200萬片,將透過跨部會協調,鼓勵這些機構優先採用MIT的口罩。
醫療院所與研究機構將是穩定需求的第二道出口。
3.籌組外銷國家隊打國際盃,突破韓國原料配方林全能指出,這次口罩外交獲得國際上的肯定,台灣防疫物資的良好品質也被國際看到,已經有口罩國家隊成員接到國際詢問合作的機會,幾個大廠更是開始展開全球市場布局,未來不排除與工具機公會一樣,籌組國家隊一起到國際市場上打團體戰。
而且不只口罩廠,包括防護衣、不織布等「機能布」都要一起走出台灣。
尤其是這次國家隊製造的口罩中最關鍵材料「熔噴不織布」,透過電暈靜電充電,熔噴布帶靜電可讓過濾效果從37%提升至96%。
而熔噴的材料「PP聚丙烯」,因為含有獨家配方,之前都只能進口韓國原料,這次台塑已經成功試做類似產品,並進入產線製作,讓口罩從頭到尾都是MIT。
上半場驚險幕後:口罩產能曾三度卡關,牽動政策從內需走向外銷,口罩國家隊下半場的「國際賽」挑戰甚巨。
事實上,國家隊2月成軍後,外界一直看到的是口罩國家隊不斷催出產能,搭配實名制讓台灣的口罩仍能供應國內所需外,還陸續捐出1,600萬片援助其他國家,打出漂亮的一仗。
但這一役,其實從開始就毫不輕鬆。
《報導者》訪談經濟部、工業局、紡織所、原料廠與口罩廠發現,3月至今,曾經三度卡關,3月2日時僅勉強達到每日820萬片,距離行政院喊出目標日產1,000萬片大關還有200萬片差距,進度大幅落後。
根據工業局的公開數據,1月底宣布口罩國家隊成軍,新建60條生產線,1個月完成出貨與裝機,可以增加600萬片口罩,加上原本國內產能每日11小時運轉可以生產188萬片,改為24小時不間斷後,增加至400萬片,理論上應該能2月底就該達到千萬片。
但實際上進度落後,行政院推出口罩實名制2.0時,成人只能7天3片、而不是後來的14天9片,就是卡在產量仍未衝上千萬大關。
因此行政院2月底時加碼,由經濟部再增加9,000萬元預算增購30條生產線(註)之後額外再增購2條產線專門生產綁帶式口罩。
,也讓口罩國家隊產線增至目前的92條。
經濟部官員透露,希望透過新增產線的方式讓產量快一點衝上來,當時每天產能的250萬片專門提供給全國醫院以及地方診所,其他還有學校、公務機關以及產業使用,剩餘真正能提供給口罩實名制僅520萬片。
口罩要不要戴、怎麼賣,防疫政策「技術性」配合Fill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流行病預測小組召集人陳為堅說,有SARS前車之鑑,這次決策者很早就注意到可能有口罩荒,也在防疫的口罩宣導上分階段,「因為你如果不分階段,宣導要民眾戴、但民眾買不到啊!」(攝影/陳曉威)指揮中心的口罩配戴宣導與政策,除了與疫情進展連動外,也「技術性」配合國內量產能量。
1月底,指揮中心專家仍在呼籲,「健康人不必戴口罩」,公衛專家、副總統陳建仁1月30日也在自己Facebook宣導,正常人沒有呼吸道症狀、發燒,不一定要戴口罩。
2月7日衛福部網站也發布訊息,在捷運、公車等大眾運輸工具不必戴口罩,指出口罩使用三時機:看病、陪病、探病的時候要戴。
當時口罩一片難求,民眾瘋狂搶購囤積。
2月6日第一代口罩實名制推出,每張健保卡7天內買2片、3月5日轉為7天3片。
3月30日,全世界都被列入三級旅遊警示,台灣出現4例不明原因感染的土本病例。
與此同時,口罩國家隊的產能逐步追上,4月4日,指揮中心宣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應全面戴口罩,違者且不聽勸最高可罰1萬5,000元,4月9日起口罩實名制3.0推出,每14天領9片。
(延伸閱讀:〈COVID-19襲台83天,台灣防疫政策有哪些改變和轉向──完整呈現疫情中心說明及專家解析〉)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陳為堅分析,2003年SARS時期,台灣就曾爆發口罩搶購潮,也因有此沉痛經驗,這次疫情中,決策者很早就注意到可能有口罩荒,政府也在防疫的口罩宣導上分階段,「因為你如果不分階段,宣導要民眾戴、但民眾買不到啊!」陳為堅為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流行病預測小組召集人,他指出,台大公衛學院也有教授已著手進行口罩政策與防疫效果的研究,「如只採用確診個案隔離、搭配高危險者及生病者戴口罩,等口罩供應穩定後再逐步擴充戴口罩對象;或是不要求戴口罩,只要求洗手和隔離,是否對疫情變化有實際影響?這樣的研究國外幾乎不做,因為國外過去不太使用口罩當防疫工具。
」台灣則可以由政策與研究結合的方向著手。
關卡1:口罩廠增產未如預期口罩國家隊曾遇三大產量落後關卡,主管機關如何適時提出應解之道,驚險化解危機?2月3日的經濟部,聚集超過30家廠商,從口罩的工具機業者、口罩原料廠、口罩製造廠全數齊聚,分成3間會議室,同時展開馬拉松式討論,如何組成「口罩國家隊」,不只經濟部幕僚來回穿梭、經濟部長沈榮津輪流主持,根據去開會的口罩業者透露:「邊吃便當邊開會,從早開到晚沒有休息,逐一確認每一個環節與產能,結束後就是各自帶數字回工廠達成任務。
」雖然有人抱怨目標數字太高標、很不合理,但沒有一家廠商拍桌閃人、不願意加入。
其實工業局從1月31日起隨即開始詢問口罩廠能增產多少數量?結果連續問4天,從廠商口中得到的答案每天都不一樣,2月3日的馬拉松式會議中,當場決定每一家的增產標準值,以每片2.5元價格收購,超出標準值每片再加0.5元激勵獎金。
但根據工業局統計,一週後僅5、6家達標,距離每日400萬片還有很大差距。
工業局與紡織所試圖探究原因,原來不少口罩廠都還在消化過去的訂單,甚至有些已經開立信用狀,預計要到2月10日才能完全消化完畢。
調降獎金門檻,激勵口罩廠達標經濟部先發出公告,接獲國外銀行開立信用狀或預收貸款,可以向經濟部國貿局申請專案核准後輸出,除此之外的醫療用口罩都禁止出口,讓業者死了這條心。
擔任口罩國家隊總產能總指揮的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產品部主任黃博雄指出,光用政策手段阻止廠商消化訂單緩不濟急,得想辦法解決,除了柔性勸說外,必須有更誘人的手段,因此在2月時調整增產標準值。
黃博雄說明,因此當時與工業局討論後,3月初決定不提高激勵獎金,而是讓領到獎金的門檻下降,變得容易達標,從日產18萬片調降至9萬片,抓住業者想多生產增加收入的心理。
但評估標準值不能憑空想像。
紡織所派出30幾人進駐口罩廠,實際盤點廠房、產線、一天輪幾班、老手生手比例等,整理進行分析,重新計算每一家最高產能。
黃博雄透露,這數字不是拿來當天花板,而是用來比對徵用的口罩廠有無盡力。
Fill1與口罩國家隊同型的機台,正以每分鐘120片全速生產。
(攝影/楊子磊)關卡2:週末假日產量如墜機線直線下滑進入3月份,好不容易讓週一到週五的產量穩定達到400萬片,但統計時清楚地看到週六與週日產能明顯下滑,週六未達400萬片,週日甚至不到300萬片。
黃博雄形容,報表上的走勢,週一到週五穩定在高峰,週六下滑,週日宛如墜機般直線落下,每天向經濟部與行政院報告時都備感壓力,這問題足足持續了半個月。
黃博雄指出,不穩定的產能是一大隱憂,畢竟當時增產後,各家口罩廠幾乎都已逼出最大能量,扣除逐漸加入的國家隊機台產能,每日400萬片幾乎是極限,短時間內很難再增加,而週六週日2天頓時就少了快200萬片,其他時間再怎麼加班還是無法補上缺口,提升假日產能成了當務之急。
考量加班成本,加碼發假日激勵金工業局經過不斷的開會檢討,3月初提出「激勵金再加碼」構想。
工業局民生化工組長洪輝嵩表示,計算勞力成本,假日加班是平日的3倍,加碼激勵金不能低於這個比例,考量後訂出只要假日產量達標,最高每片再加碼0.5元,希望藉此讓週六與週日也能站穩400萬片大關。
根據工業局發給口罩廠的公文,3月中實施的假日加碼激勵金,只要產量達到標準值的7成,每片給0.7元、8成是0.8元,9成是0.9元,最高就是加碼至每片1元。
舉例來說,A廠標準值是10萬片,但週日生產12萬片,除了每片2.5元的收購價可以拿到30萬元,額外增加1元獎勵金,就是12萬元,合計42萬元。
而且為了讓口罩廠不分平日與假日,改以30天的平均值來計算,激勵業者每一天都捨不得浪費,因此進入3月下旬後,徵用的66家口罩廠都逐漸邁入穩定期。
關卡3:國家隊機台上線時間一再推遲除了口罩廠既有生產線外,行政院1月底宣布要採購60條生產線,直接分配到各個口罩廠,沈榮津宣布要在1個月內完成,簡直是不可能任務──依照原本速度,4到5天才能組裝一台口罩機,兩家廠商長宏機械與權和機械要在1個月完成60台,等於是1天就要完成1台,因此向外求援、由工具機業者跳下來幫忙,但還是晚了一點,3月初才全部出貨。
出貨後,才正要開始面對問題。
黃博雄坦言,2月與3月是最痛苦的兩個月,工具機業者可以幫忙打造機台,但從出貨到口罩廠,組裝、測試、調機,最後才能生產,這個過程需要資深技師細心調校,一下子要裝60台,師傅根本不夠用。
統計口罩國家隊的機台,調校到可以順利生產,平均需要4個工作天,最差的狀況需要1週。
換言之,雖然經濟部公布3月5日就完成60台出廠,其實有部分機台推遲到3月中旬才真正全速加入產線。
再增購32條生產線、LINE號召民間裝機好手口罩國家隊主要生產的是一般醫療用口罩。
上線量產時程延後,確定無法順利在3月就達到日產千萬,行政院立即宣布要增購30條生產線;而最後數字是32條,則是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要求,加開2條專門製造「綁帶式外科口罩」生產線,提供給手術室的第一線醫護人員。
除了增購口罩機台外,黃博雄透露,發現不少隱藏在民間的好手,分布在不同的口罩廠或機具廠,可以快速調校機台,而且積極度很高,因此透過LINE群組召集這些人,以遠距的方式先幫部分口罩廠解決基本問題,真的不行才親自到現場。
這招確實加快不少調校速度,所以後來再裝32台時,速度比前一個月快很多。
為什麼手術室一定要用綁帶式口罩?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顧芳瑜說明,耳掛式口罩戴久耳朵會不舒服,對進手術房的護理人員來說,一站都是好幾個小時,雙手都在開刀根本沒辦法調整耳掛鬆緊帶,因此從以前醫學院時期,只有手術室配發綁帶式口罩。
中山醫學大學職業安全衛生學系副教授賴全裕分析,耳掛式口罩通常戴個幾小時耳朵後方就會有點紅腫產生不適感,綁帶式口罩主要是綁在頭顱上,這個位置的皮膚比耳朵後方更能承受壓力,長時間配戴比較舒適。
此外,綁帶式口罩的密合度會比耳掛式好,比較不容易漏氣,很多醫生即使戴眼鏡也不會起霧,鬆緊也能透過蝴蝶結來調整,因此從手術室需要戴口罩開始,綁帶式一直都是外科手術的配備。
甚至有些醫師面對高傳染性的病人時,會在手術時先配戴N95口罩、外面再戴上外科口罩,這時可以調整鬆緊的綁帶式就很好用,可以調整舒適度,而外科口罩最外層的防潑水特性,也能在手術中避免執刀醫師接觸到可能噴濺到臉上的血液。
放眼未來:台灣口罩如何進軍世界?3個危機時刻驚險渡過,不僅帶領台灣民眾逐漸脫離搶不到口罩的恐慌感、能以台灣口罩救援國際為榮,更提升了口罩國家隊的凝聚力與使命感。
Fill1Fill1Fill1Fill1Fill1Fill1Fill1Fill1Fill1Fill1Fill117口罩國家隊的製程步驟:1.紡黏不織布、熔噴不織布與纖維不織布(由上而下)疊合。
(攝影/楊子磊)4月中旬前往紡織所採訪黃博雄時,他特別帶我們參觀「口罩國家隊戰情中心」,即時彙整目前所有口罩廠生產量,並對92台國家隊機台進行編碼,加上口罩廠原有的產能,每天都即時更新數字,當時口罩產量已經站穩日產1,500萬大關。
17年前的SARS風暴,黃博雄被派駐在其中一家徵用口罩廠,清楚記得那時汲取的寶貴經驗:「只有掌握原料精準分配,就能製造出最大量的口罩」;如今17年過去,黃博雄在此次抗疫中擔任產量總指揮重任,而當年一起負責徵用口罩的黃輝嵩,已經是工業局民生化工組組長負責所有口罩國家隊製造的政策擬定,當年學到的經驗,這次都「超前部署」用上,尤其是掌握原料,更是其中主因。
用溝通取代禁止,和廠商「談」出好成績世界都在搶口罩原料,熔噴不織布的出口價格是政府收購價的10倍,甚至還有更高的價碼,台灣的熔噴布大廠可以外銷賺更多錢,但為什麼他們選擇先留在國內?林全能揭曉答案,「我們答應不禁止他們出口,」而是透過協商,請託廠商先滿足國家隊需求,其餘能多生產多少,歡迎出口賺外匯,「有時候溝通會比禁止好用。
」經濟部在這次的防疫物資整備上,大大提升曝光度。
林全能談起這段日子,他坦言,當年SARS時間很短,但其實很多口罩徵用制度都已經規劃,疫情卻突然結束,大家沒有感受到防疫物資是否有成功配給;這次COVID-19已經3個月,還沒看到盡頭,才讓大家真正感受到,原來傾全國之力生產口罩這麼重要,這是幸也是不幸。
林全能認為,台灣很小,廠商各個都很有實力,只是總是少了一點團隊戰力,「這次真的很不一樣,口罩國家隊從成軍到真正衝出產能,其實經歷不少關卡,但你會發現,這次沒有聽到什麼抱怨,經濟部與工業局利用口罩使用者付費,所獲得的收入直接回饋給國家隊成員,激勵他們的員工除了在防疫大旗下奮戰,也能真正在待遇上獲益。
」目標:出口MIT口罩產線,做到一條龍服務下半場的國際戰,台灣口罩要如何進軍世界?紡織所發現,從最上游的熔噴機、紡黏機到下游的口罩機,國際上僅有少數國家可以做到系統整合;黃博雄透露,當台灣口罩從頭到尾都能MIT後,就能做到一條龍式的服務,例如某個國家想要建置200萬片的產線,台灣口罩國家隊可以全方位輸出,包括原料、硬體、系統整合與人員訓練,一次到位。
黃博雄強調,挑戰國際盃並不容易,但這次台灣以國家隊打響名號後,加上石化產業也加入團隊,成功調出不遜於韓國PP聚丙烯的原料配方,補足最後一塊拼圖,有點類似便利商店的概念,只要國際上想要建置口罩產業或買口罩,都會知道要來找台灣口罩國家隊。
索引下半場3大戰略:疫情後如何消化口罩產能?上半場驚險幕後:口罩產能曾三度卡關,牽動政策關卡1:口罩廠增產未如預期關卡2:週末假日產量如墜機線直線下滑關卡3:國家隊機台上線時間一再推遲放眼未來:台灣口罩如何進軍世界?政經.產業生活.醫藥4/26/2020文字嚴文廷攝影楊子磊王容慧陳曉威設計黃禹禛共同採訪/柯皓翔產業防災經濟COVID-19公衛用行動支持報導者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您的支持將有助於《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促進多元進步的社會對話。
請與我們一起前進,共同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贊助我們本文依CC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影像罩住疾病的2公克之重:MadeInTaiwan口罩,是這樣送到你手上的在台灣對抗COVID-19的第101天,《報導者》以影像記錄一片口罩誕生的過程,向這次防疫火線上的每一個口罩無名英雄致意。
2020/4/28影像罩住疾病的2公克之重:MadeInTaiwan口罩,是這樣送到你手上的2020/4/28多媒體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發展瞬息萬變,《報導者》串接即時更新的病例資料庫,以多媒體地圖、圖表解釋疫情最新發展,更看見台灣本土防疫和科研進展。
2021/6/11多媒體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2021/6/11生活.醫藥【不斷更新】武漢肺炎大事記:從全球到台灣,疫情如何發展?美總統川普也確診,這場武漢肺炎疫情可能牽動全球局勢演變。
《報導者》以倒敘方式,用文字記錄從台灣至世界各國疫情每一個重要紀實,包括病例、邊境管制政策與科研發展等,不斷即時更新中。
2021/11/17生活.醫藥【不斷更新】武漢肺炎大事記:從全球到台灣,疫情如何發展?2021/11/17生活.醫藥關於武漢肺炎: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10個關鍵知識近日中國爆發「武漢肺炎」疫情,各國深怕重演SARS危機,防疫已刻不容緩,關於「武漢肺炎」你了解多少?它會人傳人嗎?2020/1/20生活.醫藥關於武漢肺炎: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10個關鍵知識2020/1/20生活.醫藥「2019新型冠狀病毒」恐不會像SARS快閃,有潛力發展成有效的新興傳染病新型冠狀病毒重症率及致死率雖比SARS低,但也更有機會在人體存活,發展成有效的「新興傳染疾病」,像流感一樣年年來,防疫恐須有長期抗戰的準備。
2020/1/21生活.醫藥「2019新型冠狀病毒」恐不會像SARS快閃,有潛力發展成有效的新興傳染病2020/1/21評論【投書】SARS殷鑑不遠,別讓業績導向的醫療體系成為「看不見的病毒」「醫院的業績導向」是造成SARS風暴中專業警覺降低的主因之一。
面對武漢肺炎疫情,我們改革完成了嗎?2020/1/31評論【投書】SARS殷鑑不遠,別讓業績導向的醫療體系成為「看不見的病毒」2020/1/31載入更多文章《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與社會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
關於我們New作者群New聯絡我們New加入我們New常見問題New隱私政策New捐款徵信New許可協議New基金會新聞New影響力報告New訂閱電子報NewPodcast節目列表New報導者開放實驗室New品牌設計規範New贊助我們Copyright©2021TheReporter.
延伸文章資訊
- 1台灣口罩奇蹟:這80家公司「齊力一心」拚出日產1000萬片
對比之下,台灣每一位民眾皆能定期買到平價的醫用口罩,實屬「大確 ... 全面剖析口罩國家隊的組成,最上游的工具機國家隊,第一批至少有15家廠商和 ...
- 2台灣2020口罩之戰:總人口2300萬日產量挑戰1000萬 - BBC
BBC中文通過梳理台灣口罩政策,以及通過口罩廠商的說法,解析口罩荒如何發生?人口僅有2300多萬的台灣,口罩產量又將如何做到全球第二。
- 3台灣口罩「生產」廠商清單 - 隨手記錄
台灣口罩「生產」廠商清單 · 威欣利實業有限公司(林口) · 康那香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口寮廠(台南) · 台灣康匠製造股份有限公司(鶯歌) · 中國衛生材料生產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彰化) ...
- 4防疫物資廠商名單
帽罩、口罩. 5 世筌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02-29201928. 護目鏡、口罩、鞋套、袖套、隔離衣. 6 召寶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02-86606202. 口罩、洗手液、乾洗手機、. 7 台灣...
- 5【口罩國家隊的挑戰】3個月產能增8.5倍幕後祕辛 - 報導者
口罩國家隊產能飆升,若疫情趨緩,過剩的口罩怎麼辦? ... 延伸閱讀:〈COVID-19襲台83天,台灣防疫政策有哪些改變和轉向──完整呈現疫情中心說明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