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會傳染嗎?症狀有哪些?急診科醫師:一天腹瀉超過8 次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腸胃炎病毒是指造成腸胃炎的病毒,有諾羅病毒、輪狀病毒、腺病毒等;腸胃炎的症狀為肚子痛、拉肚子、嘔吐、發燒。

一般我們講到腸病毒就是指腸病毒感染, ... Skiptocontent 近一年多以來,因為新冠疫情,大家戴口罩、噴酒精的習慣能有效防禦呼吸道病毒傳染,但另一種天冷常見的消化道感染疾病「病毒性腸胃炎」也需嚴加慎防。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2/21-2/27)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3萬8462人次,連續兩週的人次都是上升的現象,往年春節連假後腹瀉就診人次會上升,全國近四週(第5至8週)共接獲87起腹瀉群聚通報,其中有97%為諾羅病毒。

腹瀉、嘔吐超過8次要多補充電解質 腸胃炎常見的症狀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燒。

症狀嚴重程度依受感染者身體狀況而有不同,孩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的症狀較嚴重,多數成年人的症狀在3~5 天內就會緩解,不過仍需要注意水分和電解質的補充。

若症狀輕微,可以只補充水分,但當腹瀉或嘔吐的次數一天超過8次,屬於中度或重度的腸胃炎,電解質的流失就會很嚴重,會造成脫水,有時可能也會出現抽筋、心律不整、腎臟衰竭等較嚴重的併發症。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急診科醫師吳昌騰說:「要補充電解質可至藥局購買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液(或脫水補充液),或是暫時用市面上的運動飲料來代替。

」 「無套膜」的腸胃炎病毒要濕洗手才有用 病毒有分「有套膜」和「無套膜」病毒,像是新冠肺炎、流感病毒都屬於有套膜的病毒,透過酒精消毒可以破壞套膜,讓病毒失去活性,而像是諾羅病毒、輪狀病毒、腺病毒等腸胃炎病毒和腸病毒均屬於無套膜病毒,透過酒精無法殺死,需要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次氯酸鈉)、次氯酸水、二氧化氯等消毒劑,才能達到消毒的效果。

「腸胃炎病毒」跟「腸病毒」不同 腸胃炎病毒是指造成腸胃炎的病毒,有諾羅病毒、輪狀病毒、腺病毒等;腸胃炎的症狀為肚子痛、拉肚子、嘔吐、發燒。

一般我們講到腸病毒就是指腸病毒感染,腸病毒約有60幾種,感染的症狀以手足口病為主,身體會出現小水泡、發燒。

如果出現嘔吐症狀,要小心是腸病毒重症。

而另一種對抗無套膜病毒的方法,是使用肥皂跟清水洗手,肥皂和清水可以將大部分的病毒沖掉,大幅降低甚至是消除病毒傳播的機率。

11月到隔年3月是部分病毒性腸胃炎的活躍期 每年的冬天到隔年的春天是部分病毒性腸胃炎的活躍時期,像是諾羅病毒、輪狀病毒及星狀病毒會在一年當中較冷的月份發生,而腺病毒則是一整年都會發生。

病毒型腸胃炎主要是透過糞口途徑傳播,也就是病毒從病人的糞便出發,中間經過不同種的傳染途徑,傳播到另一個人的口腔內,常見途徑有3種。

與病人分享食物、飲水、碗筷。

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

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

若腸胃炎的症狀持續數日或病情更嚴重應盡快找醫師診治,且照顧者在與病人接觸時也要特別小心,需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良好衛生習慣,降低感染風險,保障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文/莊筱彤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Heho微動畫】腸胃炎可以吃什麼?把握這3原則不再為肚子帶來負擔! 腸胃炎吃什麼?除了粥還有其他選擇! 腹瀉患者飆高/嘔吐物清理也有學門!孩子得諾羅病毒家長清理小心被傳染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變異株更像感冒2022-04-012.COVID-19/收到細胞簡訊怎麼辦?與確診者足跡重疊後該快篩嗎?2022-04-063.整理包/今本土飆增551例!新北確診數最多,各縣市足跡一次看2022-04-124.COVID-19/東部花蓮疫情也燒不停!全台最新足跡一次看2022-04-115.整理包/快篩試劑買哪個廠牌?陽性怎麼辦?什麼時候該用快篩?2022-04-10 影音健康 【OL悄悄話】第三劑疫苗一定要打嗎?打哪個廠牌好?未來還要打第四劑嗎?2022-01-25【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27歲被宣告肺腺癌第四期!選對基因篩檢、治療策略兩個月腫瘤就消失2022-02-07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標籤不節食減肥 乳酸菌 伸展操 優格 免疫力 可可 味噌 咖啡 咖啡因 基礎代謝 奇異果 家庭主婦 循環 心血管 懶人瘦身 打掃 抗發炎 按摩 掰掰袖 核心運動 淋巴 深蹲 清洗 清潔 清潔劑 減肥 減重 瘦小腹 瘦腿 瘦身 瘦身操 發酵食品 納豆 肌肉鍛鍊 肝病 肝硬化 肥胖 膳食纖維 膽固醇 運動 醋 降血壓 非酒精性脂肪肝 食慾 黑巧克力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人體地圖 人體地圖 腦神經 心血管 骨骼、關節 腸胃 腎臟、泌尿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中醫師說 牙醫說 藥師說 護理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新冠肺炎專區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百年大疫專題 糖尿病專區 糖尿病專區 糖友必知 預防保養 專家科研 飲食與運動 更多醫學專區 視力保健診療室 心血管專區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睡眠專區 小手術大困擾 流感疫苗專區 美豬開放爭議 未來醫學專區 急診室直擊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治療癌症 認識癌症 協助資源 康復調理 抗癌新知 預防癌症 抗癌故事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健康管理 健康小幫手 營養查詢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健康特刊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親子生活 孕前到產後 教育學習 COVID-19疫苗專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