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師父「廣論」第一輪開示:修三苦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苦是什麼呢?就是苦苦,樂苦以及行苦。
這麼一個一樣,第一個是樂苦。
樂苦它舉個譬喻,就像 ...
這是小小魚的部落格希望在這裡紀錄與分享自己學習廣論的心得,並能與班上各位同修及所有對廣論發心學習之善知識進行廣論義理與佛法探討,希望能營造一正面、和諧且如理如法的討論空間,並引發熱烈討論與迴響。
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1009241800日常師父「廣論」第一輪開示:修三苦?菩堤道次第廣論研討日常師父「廣論」第一輪開示:修三苦
◎科判
「戊二」:於共中士道次修心
「己一」:正修意樂
「庚二」:發此之方便
「辛一」:由於苦集諦門中思惟
「壬一」:思惟苦諦生死過患
「癸二」:正修苦諦
「子一」:思惟生死總苦
「丑三」:修三苦
1 原文第166頁第04行開始至167頁第03行止
2 錄音檔位置:71B(12分45秒)至72A(10分00秒)
◎師父開示文字稿字體顏色標註說明:
1.綠色字體部份為師父契合廣論原文意旨之白話解說
2.紅色與黑色字體部份為師父精妙之修行體驗足以補充說明廣論原文,且足供修習廣論之人引為教誡並精勤思惟以獲得定解者。
紅色部份尤為最精要之開示。
MP3檔71B(12分45秒)
【◎第三修三苦者。
謂譬如極熱或瘡或癰,若於其上灑以冷水,似為安樂,於生死中所有樂受,若壞滅時,還起眾苦,故名壞苦。
】
三苦是什麼呢?就是苦苦,樂苦以及行苦。
這麼一個一樣,第一個是樂苦。
樂苦它舉個譬喻,就像極熱或瘡或癰,那個生了瘡,那個地方燙得要命,難受得要命,然後呢上面弄一點水,涼一下,就好像是安樂。
我們生死當中所受的這個所謂快樂,也就是這個。
其實這個本身並不是快樂,壞滅的時候呢還要受種種的痛苦,這個癰跟瘡灑一點涼水覺得安樂,然後呢這個瘡破的時候,絕大的痛苦,所以這個二個是壞苦,快樂是一無可取。
真正可怕的不是苦,苦的事情還用佛來講嗎?真正我們要了解的是快樂,我們明明是苦的,我們看不見,不但看不見,上了它當還要種種受大苦惱,所以一定要經過佛菩薩告訴我們,從此不再受你騙了,所以趕快以前做的非法的事情,積聚的事情趕快丟掉,趕快捨掉了以後供養三寶、迴向,那自己趁有暇之身,不可靠的可以得到堅實的法財,這個是我們要了解的道理。
至於這個身體亦是如此,不要貪眼前的一點點這種壞苦、這個樂受,趕快現在就努力去懺悔認真修習,那可以得到堅實的金剛不壞之身。
【此復非唯其受,即此相應,餘心心所及為所緣諸有漏境,皆是壞苦。
】
通常我們講這個樂,就是一種感受,要曉得不但這個感受,就是這個感受相應的其他的心心所。
譬如說你得到了一個快樂的東西,然後你心裡面跟它相應的這種念頭,都是屬於這一方面的,凡是有漏的這種境界都是壞苦,這一點我們要了解。
換句話說它從這個樂的感受上面所產生的種種的境界,我們都應該知道。
所以因為要點享受的快樂,所以積聚了財物,所有的朋友,所有的事業,種種的無非從這個上面牽牽連連,牽出去的,你了解了這一點,那牽牽連連的事情都一刀切斷,根本都從這個上頭,都從這個上頭來的。
下面:
MP3檔71B(16分10秒)
【又如熱癰逼切,觸熱水等變異觸時,起極楚痛。
如是當知苦受,隨纔生起,便能觸惱或身或心故名苦苦。
】
這樣,那麼進一步講苦苦,苦苦是什麼呢?還是講這個熱的這個癱,癰就是身上生了大瘡,生了大瘡,這個是非常厲害的,這個瘡本身是痛苦極了,然後呢或者觸惱,本來已經痛苦了,你碰到一下,這樣痛苦,然後破了以後更是絕端的痛苦,這個苦受本身就是這樣,苦受才一生起你就受不了,身上心上這個就是苦。
【譬如腎痛,此復如前,非唯其受。
】
那麼,這個同樣的,就是我們裡邊的腎痛、肚子痛,或者是通常情況之下,我們不曉得你們有沒有結石那個痛苦。
我曾經以前看見過一個,我一個老師,他有那個結石,到後來結石那個痛苦的,我還有一個朋友,我看見了,他平常的時候不痛,它一旦痛起來的話,那簡直是,一個好好的人,忽然之間痛了,就是我洛杉磯蓮社的那個朋友,他那一天痛,痛的,一痛痛了一個鐘頭,那個頭上的汗,那我們旁邊的人一點辦法都沒有,那他的太太她女兒他的親戚朋友,我們說趕快送到醫院,他們說沒有用,前面已經在台灣的時候,送過幾次醫院,看了醫生,一點用場都沒有。
就是硬是就在那裡地上直滾、直弄,滿頭是汗,旁邊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所以我們現在說不怕不怕,我說實在是我們愚痴沒有看見,看見了沒有一個人不怕的。
我這兩天腳底按摩,那個說實在是,算不了什麼,可是到那個時候痛的時候,實在是難受,我們不要說不怕,所以我一直建議你們不要說不怕,你們最好自己試試,你們就曉得自己怕不怕。
佛看得最清楚,所以你們眾生愚痴。
如果你們像我這樣看見那個真正痛苦的話,沒有一個人例外,都像葦蘆一樣,就像什麼?就像一根繩子一樣,你一放手就癱下來了,假定你們真正看到那個苦的行相的話,沒有一個人例外癱在地下爬都爬不起來了。
這麼個嚴重法,這個痛苦的事情。
所以它說譬如腎痛,這個的確我所看見的最痛的事情。
我看見過好幾次,這個痛苦的事情,有一次在醫院裡也是一樣,我有一次緊急的送到那個急診室,就旁邊後來來了一個人,一個女的,就喊,那個聲音之悽慘,那個醫生就在旁邊,那個醫生就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那個病根沒找到,就是沒有辦法。
所以這個世間,後來我看看經說這種痛苦比起地獄裡面的,那地獄裡如果感得這樣,遠比天堂還要高,還要好。
這種事情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所以我們不要說不怕,我們要多去思惟,趁現在我們的那個腦筋好好的時候,我們該忙的是忙這些事情。
那麼這個同樣的不單是受,還有其他的相應的心、心所等等,我們也應該了解。
為什麼?當你想到這些的話,你會策發大厭離,拼命努力,關於這個樂受呢,你一想到這個苦,你就不再受它騙,當快樂的事情你不再受它騙,然後呢你不被騙了,第一個。
第二個你想到痛苦的時候,拼命推你上去,那個時候當然只有一條修行的路。
下面還有一個,但是有的時候既不快樂也不苦,怎麼辦?還有一個辦法,說
【又如熱癰,俱未觸會二觸之時,有漏捨受,為諸粗重之所隨逐,故名行苦。
】
同樣的就像那個瘡一樣,那個時候雖然沒有碰到前面二樣東西,對不起,這是有漏的,它繼續的向前,眼前暫時碰不到,一塊兒這二樣都跟著來了,所以叫行苦。
所以總之一句話,不管眼前受的是苦、樂或者不苦不樂,最後的根結就是這個樣。
【此亦如前,非唯其受,】
同樣的是它心、心所法都是這樣。
【此由先業煩惱自在而轉,故名為苦,】
為什麼?因為這個東西是一切都是我們宿生以前,現在以前的煩惱跟業兩樣東西輾轉引伸推演,既然是由這個東西輾轉引伸推演,一直有這個東西,所以除了你修有力的對治,現在擋住以外,它永遠這樣。
說到這裡我們立刻可以體會一下等流的狀態,就是當這個境界現起的時候,的的確確我們沒有辦法,當你認得沒有辦法,那已經好的,你已經曉得沒有辦法,你已經認得它了,真正可憐的我們不認識它,我們總覺得自己好像很有道理,平常為什麼我們聽了這個經了以後,心裡面漠然沒有感受?就是我們根本就不認識我們的真實狀態在無明當中,所以聽了模模糊糊的,這個是我們必定要了解的一個現象。
等到你一旦聽懂了,你凡是碰到哪裡,你自然會有驚心動魄之感。
真的你這個心,就是這個樣,跟法不相應,跟法不相應是什麼呢?就是在煩惱當中。
所以我們現在一切時處,都在這個煩惱當中。
前面是煩惱而來,後面又跟煩惱而去,儘管我們在那兒聽經,你聽經了以後,覺得蠻好,聽完了以後呢,它也就跟著去了。
你聽經尚且是如此,還有其他呢,你能作得了主嗎?所以這個業成熟的時候是一點用場都沒有,一點辦法都沒有,這是我們要了解的。
所以這個苦的特質就在這裡,註定你,你沒有修對治超出來之前,永遠脫不出這個狀態,故名為苦。
【及為能發後煩惱種,所隨逐故,名為遍行粗重所隨。
】
不但眼前是這樣,而且呢它還會引發後面的煩惱種,種就是它繼續不斷的增長,一直跟著你,所以叫遍行。
這個遍行,在任何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地,只要在三界之內,沒有一個例外,醒著也是如此,睡覺也是如此,你糊塗的時候也是如此,你聰明的時候也是如此。
我唸書可以唸得很好,對不起,沒有用;我就不管它,不管它也沒有用;你睡著了,睡著了也沒有用,他在任何情況之下,這個東西一直跟著你,只要它跟著你,那後面這些都會來了。
【如是若起樂受貪欲增長,】
快樂的增長你的貪。
【若起苦受瞋恚增長,】
苦的瞋恚增長,你不願意。
【苦樂俱非隨粗重身,則於無常執為常等,愚痴增長,】
假定說既不苦又不樂,你還覺得無所謂,於是你心裡面覺得這樣蠻安樂而過,於無常執為常等,不僅僅是單單執無常執常,下面的所有的顛倒都跟著來了,愚痴增長。
所以只要你不認識,乃至於認識了又不對治,永遠增長了三毒。
就是這樣,所以這個真正的道理我們要懂得,當你真正的懂得了這個以後,然後還不夠,要用對治去思惟。
【其中貪欲能感當來於五趣中生等眾苦,瞋於現法起憂慼等,於後法中感惡趣苦,】
這樣。
貪,因為你貪著,所有的結生最主要的,主要的就是這個,你貪,然後呢眾苦。
瞋不但是將來苦,眼前就苦,眼前苦將來還要一定感得惡趣苦。
【癡於前二所感二苦隨逐不捨,】
癡,因為癡,所以前面這個貪瞋永遠跟著它。
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應該:
【故於樂受,應觀為苦滅除貪欲。
】
這個是我們的根本,當快樂的事情起來了,趕快說大騙子,你趕快不要上它當,趕快停止!
MP3檔71B(26分10秒)
【於諸苦受,應作是思,此蘊即是眾苦因緣,】
那麼對於這個苦受要曉得,這個蘊本身,就是眾苦的因緣。
為什麼這地方特別說這一點?就是說它真正最重要推動我們的苦諦。
所以從這個苦諦上面想到,我們本來這個身體,我們整個的這個東西,就是眾苦的因緣,所以它這個,我們平常常常說五蘊熾盛,說了半天,道理說了半天,根本都沒有把握住。
它這個五蘊熾盛的根本,就從這個地方你認得,你只要這個東西存在,只要那個心念存在,只要這個身體存在,對不起,永遠在生死當中,永遠在痛苦當中。
所以你才會產生什麼?說火燒頭燃尚可遮止,無常盛火應速除滅。
你一旦有了這個認識以後,什麼事情都可以放得下的,不去管它,你趕快這個要解決它,佛世的時候的羅漢沒有一個例外的,所以以後的大德們,你看禪宗的這個大德,什麼時候死不知道,生死心切,要找到根本,他哪有一分鐘可以放下來?這是我們現在修行的根本。
你有了這個,戒從這個地方持起,佛從這個地方念起,禪從這個地方參起,教也是告訴你認得這個東西,沒有一個例外。
你把這個建立起來了,那個時候你才進一步談得到學密,所以現在我們不必談其他的,先看看這個認得已否?不認得停在這個地方,不必忙,做好了下面自然有。
所以說
【苦從此生,猶如毒箭,滅除瞋恚。
】
不要對他瞋惱。
【於諸捨受,應觀無常銷滅為性,滅除愚癡。
不於三受為三毒因,】
當任何一個境界現起的時候,你不要引生三毒。
【此如瑜伽師地及攝決擇意趣而說。
】
它告訴我們這樣,這一點我停在這個地方,這一段還有深刻的意義。
請翻到菩提道次第廣論一六七,一百六十七頁,昨天我們把三苦也講完了,這個苦分成功八苦、六苦、三苦。
說苦的內涵是一樣的,總之是苦,那麼它站在不同的角度來說明,實際上所謂不同的角度,就是不同的類型,這個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各人所對在三界之內,各人所面臨的一個問題,那麼用這個不同的類型來說的話,所以總有使我們當下能夠感觸得到,從這個感觸得到,然後呢再深入觀察,徹底了解整個三界之內的真實行相,然後呢了解了這個真實行相,緊跟著找到它的根本何在。
MP3檔71B(30分00秒)
MP3檔72A(00分00秒)
那緊跟著找到他的根本何在,這個就是它最主要的意趣。
你找到了根本,然後呢再從根本上面去拔除,否則我們現在有很多學佛的人,都是這樣,覺得佛法是好的,要修的,那為什麼好?不知道,如何去修也不知道,所以遺留很多漏洞,在這種狀態當中,總在這個枝末上面轉,雖然最後也能夠轉到,可是中間浪費是不曉得是無量劫,長者是這樣,在這個時候是受太多的苦。
所以現在從前面這樣的一步一步各方面分析探討,最後找到了,這個原因是在哪裡?在這裡。
現在我們看那個文。
第一行。
【如負重擔,隨其重擔當負幾久,便有爾許不樂,取蘊重擔亦爾,】
他真正這個苦諦的根本在那裡,就在那個五取蘊,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的身心,簡單來說就是說平常我們講的這個我,任何一個人他那個人他自己的主體,就像挑了一個幾百斤的重擔一樣,只要他那個擔子還在身上沒有卸下來,對不起,那個痛苦一直在,那個快樂永遠沒有辦法解決,所以說取蘊重擔亦爾,這一句話我們要注意。
【乃至執持爾時受苦。
】
只要你沒有對治把它徹底的解決,那個時候就是執持。
這個執持是心裡面無始以來的習氣,不知不覺當中一直在這上頭,所以叫我執、法執。
平常我們都這麼說,可是我執是什麼?不知道。
法執是什麼?不知道。
那這種狀態當中你認得兩個名字,對於我們解決這個真實問題,眼前並沒有用場,而這個苦惱卻是眼前逼在這個地方,所以你必定要從這兩個名詞上面找到名詞所指的內涵何在,找到了這個內涵,那個時候你才可以把它拿掉。
所以說這個執持,那就是這兩個名詞所代表的實際的意義,只要它還在執著著,那時候一定受苦。
那麼為什麼?
【以此蘊中有苦煩惱粗重安住,故為行苦。
】
在這個蘊當中,就是這個苦的根本是煩惱粗重的,就在這個裡頭。
這個叫做行苦。
眼前雖然沒現出來,但是它隨時一直在向前不停的;既然不停的話,並不安住在眼前,好像不苦那個階段,不是真的不苦,這是好像沒有受大苦,但是一直推動的話,它隨時遇到緣,苦行就馬上顯發出來,而這個緣也就是我們無量劫以來集的不曉得多多少少,這個是我們要了解的。
所以真正講的苦的種種,最後我們要認識的,就是認識說原來就在這個上頭,這個是我們生死大痛苦的重擔,所以要對治的就在這個地方。
關於這一點你不認識的話,那所有的佛法無根本,沒有建立處。
【既有此已,雖於現在苦受未生,然其無間由種種門能起眾苦,】
只要蘊在,因為蘊在,所以煩惱的粗重就安住在這個上頭,在這種狀態,現在雖然沒有生苦,但是無間─不停的,讓那個不同的門,於種種的緣,內外的等等那苦就起來了。
【故此行苦,遍一切苦及是所餘二苦根本,故應於此多修厭離。
】
這就是我們最後歸結到應該了解的,這個苦是偏一切處的,實際上在我們感受,卻偏偏感受不到。
我們平常一直講苦,從來不注意佛告訴我們真正的苦諦的苦,要找到根本卻是在這個地方,這個就是我們平常感受不到的。
所以說這個如果你感受不到的,所謂佛法始終最多就是人天乘,而人天乘我們另外一個名字來說它叫做三世怨,你願意做那個三世怨的事情嗎?這一點我們特別了解、特別注意。
尤其是平常我們太多人修學佛法,說是佛法好的,好在哪裡?不一定知道。
要修行如何修行?從什麼地方開始?說世間是苦,苦在那裡?說這個生老病死是。
如果說這種事情還要人家來告訴你的話,我們實在太笨,不要說一個動物它碰見這種痛苦,它也曉得避免,而我們做為一個人,難道要懂得就懂得了這一些嗎?這個是它根本所在,我們務必在這個地方應該注意。
那麼現在呢,了解到了,不是了解就行,前面一再說、一再說,這個認識,理論上雖然如此,但是呢眼前的感受上面是你很難體會到的,所以你必定要思惟、多思惟;修習多修習,一直等到內心生起相應的量,那時候你會生起大厭離,那就對了,所以修學佛法它第一個根本─厭離心,必定從這裡出來。
等到你一旦這個厭離心生起來了以後,那個時候哪怕生到天上,因為你深深了解這個行苦的自性還沒有解脫,所以說智者視善趣等同那洛迦,真正有智慧能夠如理了解世間真相,這真相是苦諦的,這種人把天上面的這種快樂,看的像地獄一樣,原因就在這裡,因為這是行蘊自性,只要那個取蘊還在,問題沒有解決。
最後再說一遍,這問題的關鍵不但是了解,而要怎麼樣去內心感受到,這是個大學問。
如果你沒有辦法真正的感受到,單單了解的話,那又是個三世怨,就變成世間很聰明的那些人。
所以最近漸漸的、慢慢的我們開始說懺悔或者什麼等等,就有不同的同學,就產生不同的感受。
而這種產生感受的實際上都是什麼?那都是他能夠如理去做的人。
經上面一再告訴我們,雖然你懂得很多,但是你放逸而轉,不相應沒有用;反過來你雖然知道的很少,你做了,馬上就會得到好處。
這地方我們不要誤解,既然如此,我們不要懂得很多,不是,你如法的懂得一點馬上得到好處,你能夠懂得更多,好處更多。
你把了解的如法行持,跟它相應,體會它真正的好處,那麼這個是大概我們已經有一個認識了,下面又特別的說明,關於壞苦。
樂受這件事情,這是我們最難破的,假定這個破掉了,下面的問題就比較容易。
看文。
MP3檔72A(10分00秒)
黃郁棻/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益西彭措堪布廣論講授:業餘差...|日誌首頁|日常師父「廣論」第一輪開示:修...上一篇益西彭措堪布廣論講授:業餘差別(續二)...下一篇日常師父「廣論」第一輪開示:修三苦(續一)...回應
cfyu8989'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關鍵字
加我為好友日誌相簿影音
我的相簿
cfyu8989's新文章毗婆舍那27-25介紹勝義諦毗婆舍那27-23辨析無為法無諦實毗婆舍那27-24介紹世俗諦毗婆舍那27-22顯現如幻之理與略述緣起毗婆舍那27-21介紹諸法如幻毗婆舍那27-20探討分別知如何假立境毗婆舍那27-19介紹七相正理毗婆舍那27-18介紹二相與五相正理毗婆舍那27-17探究我與蘊體的關係毗婆舍那27-16深入探討我執與我念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延伸文章資訊
- 1中士道- 思惟苦諦 - 《菩提道次第廣論》淺釋(二)
第二、正修苦分二:①思惟生死總苦,②思惟別苦。初中分三:①思惟八苦,②思惟六苦,③思惟三苦。今初﹞. 總苦的特徵是只要在生死輪迴當中,不管在哪一道,都有這些苦 ...
- 2全球廣論I 20131025-26
- 3廣論消文168 故此行苦遍一切苦,及是所餘二苦根本
廣論消文168 第166頁第4行-167頁第3行益西彭措堪布 廣論講授:思惟三苦◎ 廣論科判 **原文小小魚部落格「丑三」:思惟三苦第三,修三苦者。
- 4日常師父「廣論」第一輪開示:修三苦 - 隨意窩
三苦是什麼呢?就是苦苦,樂苦以及行苦。這麼一個一樣,第一個是樂苦。樂苦它舉個譬喻,就像 ...
- 5思惟苦諦P.155 - 福智全球資訊網
菩提道次第廣論 ·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六中士道 ... 三思惟三苦。 今初 ... 苦者.謂已顯說欲乏等四.等字攝四.共為八種。此八種苦.是薄伽梵於多經中.明苦諦時數所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