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媒材 - 臺灣文化入口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又稱複合媒材,在視覺藝術領域中是指一種混合多種材料的創作形式,與多媒體藝術不同的地方,在於綜合媒材的作品一般是以傳統視覺藝術材料表現的創作為主,而不包含 ...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文化部
:::
回首頁|網站導覽
搜尋
EN
關於臺灣文化入口網
電影
關於電影工具箱關於我們臺灣電影簡史使用須知常見問題放映使用申請表下載區最新消息主題簡介2020策展專題:新電影的過渡:非寫實與魔幻2020策展專題:動物的隱喻2020策展專題:在路上──台灣公路電影2020策展專題:台語羅曼死青少年城市文化衝突性別文學歷史社會原住民環境西班牙語版「臺灣電影工具箱」影片列表導演列表片名列表年代列表檢索搜尋電影資料庫搜尋駐外單位放映行事曆
文學
關於文學工具箱關於我們認識臺灣文學史與臺灣文學主題簡介殖民地文學女性文學原住民文學同志文學底層文學宗教文學本土文學離散文學眷村文學現代主義飲食文學青少年成長地景文學閩客歌詩科幻與推理歷史敘事文學列表作家列表作品列表年代列表檢索搜尋文學資料庫
傳統表演藝術
關於傳統表演藝術工具箱關於傳統表演藝術工具箱臺灣傳統表演藝術淺介本網站著作權聲明相關連結主題簡介戲曲概說與欣賞劇種簡介京劇豫劇崑劇歌仔戲客家戲北管戲曲/亂彈戲梨園戲偶戲概說與欣賞劇種簡介掌中戲傀儡戲皮影戲音樂概說與欣賞劇種簡介國樂原住民音樂北管南管客家八音民俗雜技概說與欣賞劇種簡介雜技獅陣民俗藝陣傳統表演藝術列表團體列表作品列表種類列表檢索搜尋傳統表演藝術資料庫
美術
關於美術工具箱美術工具箱簡介臺灣美術相關策展專文相關連結媒材分類水墨與書法膠彩油彩與壓克力彩水彩版畫雕塑攝影綜合媒材陶藝裝置藝術新媒體藝術與錄像美術列表作品年代作者年代相關展覽檢索搜尋美術資料庫
相關資源
首頁
>臺灣文化入口網
>
美術
>
媒材分類
>
綜合媒材
綜合媒材
又稱複合媒材,在視覺藝術領域中是指一種混合多種材料的創作形式,與多媒體藝術不同的地方,在於綜合媒材的作品一般是以傳統視覺藝術材料表現的創作為主,而不包含影像、聲音等媒體元素混合其中。
(更多內容)
又稱複合媒材,在視覺藝術領域中是指一種混合多種材料的創作形式,與多媒體藝術不同的地方,在於綜合媒材的作品一般是以傳統視覺藝術材料表現的創作為主,而不包含影像、聲音等媒體元素混合其中。
作品
陳怡潔
(1980-)
TheRotatoryPortraits
〈TheRotatoryPortraits〉是藝術家2013年到蘇格蘭駐村時的創作作品。
藝術家回歸繪畫初衷,將同心圓的影像製作,以操作機具繪製的方式取代過去一直以來的電腦輸出製作方法,刻意凸顯其人...(更多內容)
陳怡潔
(1980-)
函數色彩-Beanotown
這些色彩符號的漫畫原型來自於藝術家到蘇格蘭駐村時,於當地經常在超市購買的《Beano》漫畫。
後來藝術家有機會接觸到出版Beano漫畫的出版社,看到該漫畫於七十五年間漫畫角色的演化和色彩性的變化,於是,...(更多內容)
黃贊倫
(1979-)
衍練David
2002年複製羊桃莉首度問世,科技的基因工程不再停留在機械主義,而進一步挑戰的生物倫理和人文主義。
2006年英國科技實驗室裡科學家成功地將兩種以上的生物基因組合成混種細胞,讓實驗室裡的老鼠長出了人類的...(更多內容)
黃贊倫
(1979-)
安妮Anne
〈安妮〉是黃贊倫所塑造出來的獸化仿生物,不同於早期賽伯格(Cyborg)型態結合人與機械組件,「安妮」是多種生物物種的混生物,集合了人體、鹿角、馬鬃、龜粄,口上並戴著維持呼吸機能的葉克膜,孱弱地喘氣。
...(更多內容)
何孟娟
(1977-)
我有無比的勇氣-溫良恭儉讓
〈我有無比的勇氣〉系列共有五件作品,各代表「溫、良、恭、儉、讓」,這五個字原來是孔子用來形容君子該有的特質和氣度,而何孟娟把它們拿來表徵現代新女性的美德形象,藝術家重新詮釋這五個字所代表的價值觀,這個...(更多內容)
邱昭財
(1977-)
疲軟世界–M16&AK47
《疲軟世界》是藝術家2009年開始發展的系列作品。
藝術家刻意選擇一些被世人賦予崇高意義的建築,或是象徵成功偉大、政治強權的物件及人物,製作成大型的發條玩具。
這個玩具在觀眾轉動發條後,原來高高在上充滿氣...(更多內容)
邱昭財
(1977-)
之間–誰
這個作品藉由切割並移動的景框,改變原來文字的意義結構,完整的文字為你、我、他,隨著景框左右滑動轉換位置,原來的文字變成片段而破碎,原先的可讀性變得無法辨識。
藝術家希望藉由觀者的操作,可以轉變作品的狀態...(更多內容)
饒加恩
(1976-)
30紋徽提案
〈30個紋飾提案〉是藝術家所研究的一系列關於新文化體的符號系統,新文化體意指在殖民主義及全球化發展下,在地文化所經歷的各種歷史事件,以及文化在外來文化的衝擊和影響下如何轉化或混雜性發展新的系統和內容。
...(更多內容)
高俊宏
(1973-)
小說-張正光
高俊宏今年開始以寫作的方式為自己這幾年來進行的藝術計畫與歷程作一個回顧的反思,並且深入書寫他所關注的臺灣及東亞近代史的發展。
《小說—張正光》是由藝術家在2013年所進行的《廢墟影像晶體計畫...(更多內容)
賴志盛
(1971-)
素描紙20121118
「繪畫的認知是在一個平面上去生產出另一個對象,或要創造出各種不同的事物才能讓我們領會到不同於我們眼前世界的藝術想像。
而「素描紙」翻轉這樣的概念:我素描紙!(我在素描紙上畫出素描紙自己。
)這裡頭...(更多內容)
陳浚豪
(1971-)
臨摹北宋燕文貴江山樓觀圖
〈臨摹北宋燕文貴江山樓觀圖〉是藝術家陳浚豪在2014年發表的個展「還我山河」中系列作品中的一件。
這個展的系列創作是藝術家有感於2012年的上海博物館六十年館慶,向美國大都會等美術館借展六十幾件中國於清...(更多內容)
陳浚豪
(1971-)
臨摹宋(傳)李相東籬秋色圖
陳浚豪的蚊釘山水系列,刻意擇選了臺北故宮名作,或是代表著中國山水畫文人傳統的畫作進行蚊釘山水的臨摹,此為藝術家以蚊釘代表的新美學形式對於「山水畫」藝術類型以及其所蘊含的「文人精神及思維」的一種反思和再...(更多內容)
陳浚豪
(1971-)
臨摹宋范寬臨流獨坐圖
2009年陳浚豪開始發展以木工裝潢常見的「蚊釘」及「釘槍」進行古畫的臨摹創作,藝術家表示當初是使用蚊釘,除了是木工製作經驗之外,也是因為當初為了想要以圖釘發展書墨系列,他重新向大學時期的書畫老師張光賓...(更多內容)
彭賢祥
(1968-)
遠村
千山萬水,遷徙於此地與彼地的流移敘事,與客家論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置身異鄉為客,層層疊疊的「異鄉」經驗,使得原鄉成為了超越真實地點的指涉。
而當代的客家人該如何看待此份「原鄉」遺產?多義的山水,隱身在...(更多內容)
劉時棟
(1970-)
土地倫理:放生
當烏龜被帶至臺灣最高峰玉山進行象徵性的「放生」時,劉時棟透過有趣的行為藝術,提醒了我們土地與環境保存的重要性。
思索在都市(文明)與自然(生態)之間可能的平衡關係,並嘗試為兩者間締造出必須的倫理敘事,發...(更多內容)
洪易
(1970-)
《青花狗》系列
「青花狗」的身上,融合了傳統民俗線條、山水留白的構圖與藝術家自創的繪畫語言,形塑出充滿趣味和張力的物體造型。
其中,臺灣本土文化豐沛多樣的審美資源,透過藝術家的巧思和大膽嘗試,成功地成為了新的客體,呈現...(更多內容)
方偉文
(1970-)
野野村No.1
1970年出生於汶萊,因為求學遷徙至臺灣。
身處臺灣,同為華人的方偉文,有著強烈的域外者的氣質。
這個島嶼一方面只是他流移過程的一個停駐點,同時卻也是他藉以開展藝術與生涯的立足之點,此種雙重性令他的創作具...(更多內容)
姚瑞中
(1969-)
獸身供養紀念碑
由觀念攝影與真實物件連結而成的裝置攝影作品,在金光閃閃的表象後,藝術家企圖對臺灣社會的消費迷思進行反省,並對普遍的拜金現象予以審美化的批判。
其中取景於臺灣各個真實地景的攝影圖像,有如實存、又有如虛構,...(更多內容)
彭賢祥
(1968-)
祥周公
〈童婆太〉、〈祥周公〉作為組件作品,借用了客家族群傳統的祖先畫像形式。
緊密的家族關係,以及深厚的血緣聯結,常是客家族群被賦予的核心特徵之一,並具體而微地凝結在慎終追遠此一傳統觀念上。
彭的作品卻傳達出了...(更多內容)
彭賢祥
(1968-)
童婆太
〈童婆太〉、〈祥周公〉作為組件作品,借用了客家族群傳統的祖先畫像形式。
緊密的家族關係,以及深厚的血緣聯結,常是客家族群被賦予的核心特徵之一,並具體而微地凝結在慎終追遠此一傳統觀念上。
彭的作品卻傳達出了...(更多內容)
彭賢祥
(1968-)
殤
原鄉情結常被描述為客家族群意識的關鍵內容,暗示著所謂族群身份的存在,有其本質化的根源,可供吾人循游回溯至起點:青綠山水間,彷彿存在列祖列宗的神靈與心跳。
彭的作品則與此種觀念展開了辯證與反思,究竟原鄉位...(更多內容)
洪東祿
(1968-)
安卓羅伊
〈安卓羅伊〉是洪東祿虛構出的人物,其中文姓名是英文詞彙的直譯,原意為「人型機器人」。
此一人型機器人,在洪所構築的數位虛擬世界中,擁有超越真實人類的能力,卻沒有肉身的束縛,無憂無慮、長相甜美,更能在不同...(更多內容)
洪東祿
(1968-)
覺
與〈安卓羅伊〉有著相似的關懷,〈覺〉一作中做蓮花指狀的手掌,表徵著對於人世變幻的哲學省思。
經歷過家人離去與「911」等事件衝擊後,洪東祿對於世事無常感受日深,而對於寧靜、無憂的世界愈發地追求。
而這個理...(更多內容)
洪東祿
(1968-)
水晶宮
深受電玩、動漫等文化影響的洪東祿,讓他所創造的充滿後現代意味的主角「小紅」,在超越真實世界的時空中,做盤腿跌狀,帶有宗教儀式的指涉。
而在那個自足的魔幻場域中,我們的主人翁馳騁著自己的想像,並化身為千千...(更多內容)
洪東祿
(1968-)
誕生
〈誕生〉一作,是洪東祿《涅槃》系列作品的一部分,講述的是其中的主角「A-may娃娃」小紅來到世界的過程。
這個世界是個脫離肉身的絕妙時空,沒有道德邊界的綁縛,亦無行為規範的拘鎖,唯運一心。
與之想對比於今...(更多內容)
蔡海如
(1967-)
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拾願與形塑
2007年我透過網路邀請母親們以自己的身體書寫行動參與此創作計畫,以眾人影像與鏡面/空間裝置,共同呈現對於「母親是否都是一樣的?」的真實提問與回應。
展覽計畫包含現場觀眾遊走端詳其間的身體與空間照映,並...(更多內容)
蔡海如
(1967-)
是二一嗎?
母親身份的走入生命,使蔡海如開始進行相關主題的創作。
從知曉懷孕那天起,女性的身體和心靈狀態逐漸產生微妙的轉變,從而使所謂性別的主體性也複雜了起來。
那個位於自我主體內的另一個生命,不僅令女性的自我知覺產...(更多內容)
李俊陽
(1967-)
《仙仙仙,福浪共開花》系列
受到草根文化的滋潤,李俊陽成功地將常民符號與當代視覺藝術的語境做出結合。
更關鍵的是,李將常民文化中特殊部份的邊緣特性,帶入與既存美學體系的關係之中,顛覆了所謂高/低、雅/俗的邊界:在繽紛的「常民」世界...(更多內容)
黃心健
(1966-)
皮相底層
在科技與互動藝術當中,觀者的角色與參與常扮演關鍵的、讓作品完成的角色。
在〈皮相底層〉中便是如此,當你我近身貼向那彷彿皮影臉孔的「窺看孔」時,將會發現裡頭隨著搬弄表情的正是自己。
喜怒悲歡、說學逗唱、憂樂...(更多內容)
徐瑞憲
(1966-)
夢想盒
甚麼是回憶的形狀?徐瑞憲的機械動力裝置,為我們做出了生動的詮釋,在一個指涉著夢想的四方型白盒上,有著一臺野狼125機車的「原始模型」:那是藝術家運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將真實的機車逐一部位分解後的模樣。
...(更多內容)
袁廣鳴
(1965-)
難眠的理由
透過錄影互動裝置,袁廣鳴尋思著存在與虛無的相關問題。
而〈難眠的理由〉則以聯結視覺、聲音、動態影像的類劇場形態,映現出對生存意義的探求,以及在某種可能的失重狀態下,所湧現的焦慮、不安情緒。
難眠、恍惚與夢...(更多內容)
劉世芬
(1964-)
斯芬克斯的臨床路徑
斯芬克斯是埃及神話中的擁有雙翅的獅身怪獸,具有雌雄兩種面貌,會攔住過路的人,向之詢問繆斯所教導的、有關生、老、病、死過程的謎語。
劉世芳借用此一神話寓言,並把自己的形象塑造成為此一探問的角色,牆面上的輸...(更多內容)
林明弘
(1964-)
枕頭七號+家
林明弘的作品借取了臺灣本土的花布形式,為之注入了新生命,流露出濃烈的土地情感與地域色彩。
當原本作為家居事物裝飾圖案的花布被放大置入公共空間時,原屬於私人空間的物件也有了新的涵意,成為連接不同情境的橋樑...(更多內容)
石晉華
(1964-)
走鉛筆的人
赤裸上身的男人,單純節奏的勞動,石晉華的身體便是他最核心的媒介。
經由彷彿宗教式的往復行動,石的作品蘊藏著深刻的生命體悟。
鉛筆就像你我,而前者在紙張上留下的痕跡,隱喻著一生。
當一支筆劃盡、磨滅,生命也到...(更多內容)
陳順築
(1963-2014)
風中的記憶:正月初三
家族圖像與個人生活照在陳順築的藝術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在他的作品中,記憶所殘存的影像,彷彿是通往過去的時光隧道。
而個人化的經驗,彷彿也透過影像的橋樑,與集體的共同經歷產生交流,不同觀者似可在其中找到...(更多內容)
王俊傑
(1963-)
HB-1750
永保青春似乎是人類共同的願望,為此經常不惜付出一切代價。
在王俊傑的作品中,〈HB-1750〉便是一種虛擬的禁藥,可讓人在服用後重新找回年輕的自己。
這樣的鋪陳自然是種藝術上的敘事,但卻指出在現代的消費文...(更多內容)
林鴻文
(1961-)
無題
創作者透過收集自然環境中的廢棄物的形式,如海漂使用的牡蠣棚架、廢竹等物件,將之轉化為有意義的藝術行動與呈現,不僅讓人們得以重新接近眼前眾多曾經為人們的勞動與生活所使用過的物件,從中體會到人與自然相互適...(更多內容)
林鴻文
(1961-)
無題
創作者透過收集自然環境中的廢棄物的形式,如海漂使用的牡蠣棚架、廢竹等物件,將之轉化為有意義的藝術行動與呈現,不僅讓人們得以重新接近眼前眾多曾經為人們的勞動與生活所使用過的物件,從中體會到人與自然相互適...(更多內容)
林鴻文
(1961-)
無題
創作者透過收集自然環境中的廢棄物的形式,如海漂使用的牡蠣棚架、廢竹等物件,將之轉化為有意義的藝術行動與呈現,不僅讓人們得以重新接近眼前眾多曾經為人們的勞動與生活所使用過的物件,從中體會到人與自然相互適...(更多內容)
陸先銘
(1959-)
浮生若夢
陸先銘的作品標題,多具有社會情境指涉的深刻寓意,尤其當作品以兩兩一組的形式對照呈現之時,人物與環境的關係,不僅是彼此存在狀態的反差式對比,並相互補充為一個完整的情境脈絡。
此組作品具有一種「肖像」的形態...(更多內容)
陸先銘
(1959-)
為歡幾何
陸先銘的作品標題,多具有社會情境指涉的深刻寓意,尤其當作品以兩兩一組的形式對照呈現之時,人物與環境的關係,不僅是彼此存在狀態的反差式對比,並相互補充為一個完整的情境脈絡。
此組作品具有一種「肖像」的形態...(更多內容)
陸先銘
(1959-)
近覻
〈遠眺〉中像外省人的老者,搭配「借疾用忍」、「一國三痔」,透過諧音的轉義,直指台海兩岸長期以來關於統獨、三通等複雜、糾結的問題,並隱射人物遙望故土、對返鄉殷切期盼的心理狀態。
〈近覷〉裏愁怒鬱卒的中年人...(更多內容)
陸先銘
(1959-)
遠眺
〈遠眺〉中像外省人的老者,搭配「借疾用忍」、「一國三痔」,透過諧音的轉義,直指台海兩岸長期以來關於統獨、三通等複雜、糾結的問題,並隱射人物遙望故土、對返鄉殷切期盼的心理狀態。
〈近覷〉裏愁怒鬱卒的中年人...(更多內容)
陸先銘
(1959-)
瀟灑走一回
城市繁華的大興大起,通常是由許多平凡人物的小哀小愁所換來的。
此作以都市中的現代化建設為主題,直接切入台灣高度都市化後的人文情境,顯影弱勢族群在繁華之後的真實生活情狀。
畫中龐大的高架橋以懾人的姿態鋪天蓋...(更多內容)
周邦玲
(1958-)
小寇樂劇場系列:先知夢三
本作是類似小劇場的三個場景,場景、人物、道具皆以帶些許灰調的無釉乳白為基底,用單色、簡單、無色彩擾動的沈靜造景突顯其劇場感。
像哲學先知的主角人物正在說理或沉思,但仔細觀察,他們腳下的舞台地板微微軟陷,...(更多內容)
周邦玲
(1958-)
愛的哲學訓練
此作右邊的方形造型物,以其突凸的金屬管件及鐵釘、伸展的手勢姿態,呈現一位指導者充滿教學熱誠的身體形像。
他身前的陶件宛如一顆心,往左邊延伸的大弧形,既像急切著付出的情緒表露,又像他鼓勵聽講者以凌雲之志向...(更多內容)
周邦玲
(1958-)
照花前後鏡之樂園猜想
周邦玲將她對語言、文學、戲劇之直覺,融入作品之命名,她的創作能量,亦來自對媒材本身及物件造型細膩又感性的深沉直覺。
作品中一白、一黑的兩隻眼睛正互相對看著,似乎試著想鏡照出彼此的心景,藝術家藉「以部分喻...(更多內容)
周邦玲
(1958-)
頂天英雄檔案
周邦玲作品中一再出現的身體形象,映射及反饋她對生命存在狀態的刨切與探索。
本作的關鍵能指,來自於人物頂著天的藍色小帽,以及他陷入平面之下的雙腳、宛如立於勁流漩渦的中流砥柱姿態。
但在此表象之外,亦存在著多...(更多內容)
周邦玲
(1958-)
計白當黑的精神守護
此作的文字命名及造型意象,皆存在文學閱讀的可能性。
周邦玲認為有靈生物皆重思考,並各有自己的價值判準及存在意義。
作品中立在懸崖邊似人似獸的生物,正陷入難以抉擇的長考之中。
後有代表邪惡勢力的骷髏頭的死亡威...(更多內容)
周邦玲
(1958-)
誠意正心王與后
王與后,原為分開的獨立作品,藝術家創作完成細細審視,發現兩者間連繫著若有似無的情感衝突,造型中亦存在強烈的對話張力,最後決定配組為一件作品。
王與后的身份,既是與生俱來的榮耀,也是無法輕易拋卻的責任與義...(更多內容)
吳瑪悧
(1957-)
新莊女人的故事
吳瑪悧運用了口述歷史的方法,訪問了幾位新莊地區長年在紡織廠工作的女性,將這些移民台北女性勞工的生命故事,以文字形式織入大片紫色織布裱貼於牆面,並藉由中間牆面的投影影像,揭開女性在父權體制家庭的桎梏、身...(更多內容)
吳瑪悧
(1957-)
看
女體一向是男性意淫與窺視的對象,而意淫與窺視的本身即存在男性與女性間在「位置」上的權力關係。
此作以現成物為媒材,在精緻的畫框上敷飾金箔,兩個取自女性內衣的圓形海綿墊,在冶豔的紅色絨布上分外引人注目。
如...(更多內容)
吳瑪悧
(1957-)
目擊者
從解嚴至1990年代前期,台灣每到選舉期間就有許多參選的政治候選人到廟宇斬雞頭立誓,這個儀式化行為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了尋求神明的見證以示清白或展現決心,但本質上卻是一種譁眾取寵、意圖愚民的政治表演。
此件...(更多內容)
吳瑪悧
(1957-)
新聞學
此件作品以攪碎的報紙為媒材,報紙上原本繪聲繪影、兼具意識型態內涵的文本及內容,因碎化分解而無法辨識,新聞失去了其權威性,因此改變了觀者與新聞之間的關係。
本作充滿了解構「新聞」的意圖,但被解構的其實不是...(更多內容)
張永村
(1957-)
水墨變法系列
張永村在1980年代以《水墨變法》系列,對傳統水墨的材質、技法、表現形式、空間形態展開大膽的突破與實驗。
他首先排除了固有技法的侷限,在長條宣紙上將潑墨筆法推衍到極致,以自由潑灑方式渲染出大塊抽象墨斑。
...(更多內容)
黃進河
(1956-)
道德水火
本作的造像,受到道教符咒的影響,但取法的對象卻非符咒本身龍飛鳳舞的表像形式,而是畫符者受到神識啟發的出神狀態。
黃進河的創作內容一向與他對人世百態的體驗有關,當代人對物質的強烈飢渴,造成永遠不滿足的無窮...(更多內容)
黃進河
(1956-)
陰生
黃進河對台灣文化特質的觀察與詮釋,總是帶著既肯定又批判的雙向視角。
本作以明麗的色彩、多變的符號來展現台灣人奔放的生命力與創造力,但亦以宗教符咒的鎮壓形式,表達對世俗生活慾望蔓延狀態的警醒與反思。
黃進河...(更多內容)
吳天章
(1956-)
同舟共濟
圖中四位主角正興奮、熱切的一起踩高蹺划龍舟,在吳天章所創造的故事情節中,他們因參加划龍舟賽而集體滅頂,這個災難則導因自前世的所做所為。
他們前世曾捕捉了一尾母娃娃鯊,在其死後仍不肯放生她肚中的38尾遺腹...(更多內容)
吳天章
(1956-)
永協同心
在吳天章所撰擬的勸戒懺文中,這對孿生兄弟前世是一對義結金蘭的好友,後來為了一位藝旦爭風吹醋而互相廝殺,斷手斷腳慘死街頭,此生再續前緣是要了結前世因緣。
藝術家為了突顯業障果報的必然性,以今世的先天殘缺來...(更多內容)
吳天章
(1956-)
春宵夢II
本作用俗麗的裝飾、閃亮的畫框、戲劇化的場景以及模特兒怪異的肢體動作,塑造出了一個情慾意味濃厚卻又充滿矯飾感的詭態影像。
吳天章曾直言,這種華麗、俗艷又「假假的」特質,來自於他對台灣文化中潛藏的不安定感的...(更多內容)
梅丁衍
(1954-)
子不語
由孔子所創立的儒家思想,數千年來一直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國共內戰後國民黨政府遷台,亦將孔子思想及其學說大規模地移植到台灣。
本作以跨出平面、在空間綿延的鬍鬚,象徵孔學從古至今的深遠影響力,但同時又以糾結、...(更多內容)
梅丁衍
(1954-)
給我抱抱
作品中的國旗抱枕,自創作後的每次展出皆「與時俱變」,藉由建交、斷交狀態的消長,影射台灣在國際社會缺席的主體與聲音。
扣合台灣自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僅能依靠邦交國在此國際場域發聲的壓抑地位,此作一方面反...(更多內容)
梅丁衍
(1954-)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此作以拼圖方式合成孫中山及毛澤東的攝影肖像,國父影像呼應台灣「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政治宣傳口號,毛澤東則對應大陸「解放台灣統一中國」的野心企圖。
梅丁衍以兩位歷史人物孰是本尊、孰為分身難以分說的弔詭與曖...(更多內容)
賴純純
(1953-)
所有的可能性包括在可能裡
存在與變化為生命與自然的本質。
「變化」就是「存在」的無限延續,存在的實質就是無限的變化。
─賴純純
此作以簡潔、大塊的幾何色面造型為主體,在開放性與變化性的原則下,可自由並排、重疊,並因應不同...(更多內容)
賴純純
(1953-)
存在與變化黑砂系列Y84003
此作在黯黑的抽象塊面中滲雜了異質性的沙,展現了藝術家此一時期對形、色、材質的探討,以及從繪畫轉向立體的思考脈絡。
她經由裝置的角度,引領觀者經由觀賞行為的視點移動,察覺到作品的「厚度」及空間變化的內涵。
...(更多內容)
楊茂林
(1953-)
MADEINTAIWAN‧標語篇VI
《MadeinTaiwan》系列,是楊茂林回應「台灣主體性」議題最具宣言式力度的作品。
此作以兩個並置的視窗創造對應的張力,他一方面以強勁的肌肉與拳頭來讚頌解嚴後激昂的人民力量,亦同時對政治的愚民本...(更多內容)
葉竹盛
(1946-)
海洋.生態4
〈海洋.生態4〉在直觀的視覺上或許較難意識到跟海洋的關聯性,但在深沉濃稠的背景中,作者選取簡化的視覺符號,給人近似飄動微生物狀態或生命秩序演化的視覺聯想,在靜觀自然奧秘中體會生命宛如蜉蝣般微渺,啟迪...(更多內容)
葉竹盛
(1946-)
褐色‧文字
〈褐色•文字〉一作中充滿表情豐富的線條,自由流動有如手寫的筆跡或出於潛意識的感性塗鴉。
大片暗紅的色面與畫面強烈的肌理及類似文字的符號,在視覺差異、對比的衝突中形成相互指涉的對應關係,結構出一...(更多內容)
陳水財
(1946-)
卡車之三
作品描繪往來穿梭、呼嘯於大街的各式載重車輛。
作者以一種恣意率性的筆調呈現主體形象,兼以顏料潑灑、滴流的空間處理,使題材本身與表現方式相互烘托,成功塑造出一種瀰漫著速度、震動、黏膩、混濁的環境樣態,鮮活...(更多內容)
陳水財
(1946-)
卡車之二
《卡車》系列是陳水財1980年代初期重要代表作品,以高明度的壓克力顏料,具象表現性的繪畫手法,描繪1980年代前後「工業高雄」的生活景況。
大型聯結車、貨櫃車、載重車成為都市化、工業化的代表圖示,呈...(更多內容)
洪根深
(1946-)
屹立
〈屹立〉一作,作者基本上已打破傳統水墨畫單一材質的定義與界限,更關心的是自我創作表現的滿足。
藝術家依然延續長期創作中的人形符號,紛亂騷動的肌理帶有強烈的視覺衝突感。
但作者以測量意味的理性線條,將躁動的...(更多內容)
洪根深
(1946-)
迷情之2
「人形」一直是洪根深作品中的重要符號,展現作者對人性議題的長期關注。
〈迷情之2〉藉由色彩與線條軟硬對比,以及硬邊色面與複雜的層次肌理,表現都會男女糾結矛盾的情感慾念,在形式上作者已超脫「水墨」的討論...(更多內容)
洪根深
(1946-)
黑色情結-21
1990年代,黑色成為高雄藝術家批判意識的代表色彩,特別對此工業城市汙濁、燥鬱、膠黏的環境與氛圍提出反省式的對應。
洪根深〈黑色情結-21〉以多種媒材混用交疊出雜沓的人形,以豐富變化的墨色、肌理,表達對...(更多內容)
李小鏡
(1945-)
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是李小鏡開始從事數位影像製作的初期作品,他首先嘗試從自己所熟悉的文化傳統中汲取靈感,將不同人物的肖像,混合十二生肖中的各種動物特徵,藉此呈現人迥異的性情與氣質。
作品以強烈「混種」又具文化意...(更多內容)
李錫奇
(1938-)
遠古的記憶9189
李錫奇的創作方式多變,無論材料的運用、繪畫技巧與畫面效果等技術上的巧妙運用,都能表現得有聲有色,除了形式的東西,其天馬行空的創新思維是支持他能多變風貌的創作泉源,雖然「變調」卻能一脈相承。
本幅作品是繼...(更多內容)
蕭明賢
(1936-)
形象B
蕭氏早期抽象畫擅以中國金石文字線條表現一種古樸的趣味,本幅作品也不例外,流暢的墨線自然而有節奏,兩側平塗黃色雖然耀眼,卻與主題融洽地結合,渾然天成,整幅作品既生動又和諧。
(更多內容)
蕭明賢
(1936-)
形象A
蕭明賢的創作一開始就以抽象形式表現「夢幻詩意」與「神秘意味」,他對傳統筆墨的趣味也是很早就嘗試,畫面糾結的墨線如草書般的騰空飛舞,流露出自然的韻律,也巧妙的將視覺與幻覺融合,畫面生動和諧,渾然天成。
(更多內容)
馮鍾睿
(1934-)
91-21
八○年代末期馮鍾睿在抽象構圖中加入書法,本幅作品是其運用書法系列創作的複合媒材作品,精心佈局、肌理細膩,嚴謹的態度,凝聚了一股遠離現實、追尋遙遠思古憂愁及中國傳統藝術純樸厚實的美感力量。
(更多內容)
莊喆
(1934-)
鐵壁
作者作品中的繪畫表現是以「抽象」統整畫面的結構,精準掌握不同色調的調合以及細部的紋理表現,透過多樣的自然融合與作者內在的感受,傳達出自然風景的情境,是一種「東方的抽象」,也是「西式的山水」。
(更多內容)
莊喆
(1934-)
87-46
將水溶性的壓克力顏料與油彩相互連結並陳,搭配強勁的線條呈現出獨特的書法性內涵與張力,以抽象形式表現畫面結構精準,在疏密轉折空間的調配中展現出另一種視覺感受,充分呈顯出一份特屬於東方人的內斂情感及混沌悠...(更多內容)
莊喆
(1934-)
從白天到夜晚
本幅作品雖屬莊喆早期的作品,但色彩是其作品中散發魅力的關鍵所在,這份魅力來自一種純樸、寧靜的美感,在大塊色面中綴以符號式的線條,給人樸素的趣味中卻帶著一份爽朗的美感。
(更多內容)
陸先銘
(1959-)
阿公的寓言
〈阿公的寓言〉創作於1996年,近似西方祭壇畫的連屏形式,羅列龐大的城市構造物與孤獨人身。
畫面中央冷冽的白光迎面而來,陸橋樑柱及放射的光影又遙指遠處的未知光源,形成前進與後退的兩股反向拉力。
被擠壓在右...(更多內容)
吳天章
(1956-)
戀戀紅塵
〈戀戀紅塵〉取材自導演侯孝賢1987年經典電影〈戀戀風塵〉的海報圖像。
吳天章以矯造的舞台場景及戲謔的人物作態,將原電影中詩意般的「視覺真實感」及濃烈的懷舊情愫,翻轉為一齣劇場版的模仿秀。
而電影所陳述那...(更多內容)
郭振昌
(1949-)
順風千里
長時間投注於民間企業經營,又曾深入臺灣常民藝術的調查研究,郭振昌對臺灣生活底層的文化活力以及社會躁動的現實狀態尤其關注。
作品總特意以圖像對比、拼貼營造視覺杆格,散發飽滿的視覺穿透力。
〈順風千里〉以極具...(更多內容)
李小鏡
(1945-)
夜生活
李小鏡的「肖像」作品製作過程,結合了精湛的攝影技術與複雜細膩的數位影像處理。
他往往預先研究受拍對象臉部與體態特徵後,再運用數位影像軟體順著特徵進行變形改造,如同探掘人心潛在原始野性並賦予視覺化形像。
所...(更多內容)
李錫奇
(1938-)
本位.新發之十四
《本位‧新發之十四》(2005),為2004年開始發展的《本位‧新發》漆畫系列作品之一,其形式較先前系列作品更大量擴張、延展。
作品不再只是在單一、個別的框架中思考,而是更直接地在展出的牆面上創作、生發...(更多內容)
廖修平
(1936-)
節慶之門
作者以版畫技法為基礎,對稱的結構和抽象形式為表現風格,而創作「門的記號」,探討人生的旅程,思索人與宇宙之間的相互關係。
其生活系列作品構圖採用安定的對稱形式,代表著傳統的中庸哲學思想,內容出現民間祭祀「...(更多內容)
回上一頁
:::關於臺灣文化入口網 l 電影 l 文學 l 傳統表演藝術 l 美術 l 相關資源 l 常見問題
Copyright©2013-2015MinistryofCultureAllRightsReserved.
Address:No.439ZhongpingRoad13Floor(SouthBuilding),XinzhuangDistrict,NewTaipeiCity,Taiwan(R.O.C.)
Tel:+886-2-8512-6000
作品快速搜尋
搜尋美術資料庫
作品、作者檢索
搜尋進階搜尋
作品年代
1930年以前
1931~1960
1961~1990
1991年以後
年代待考
Go
作者年代(作者出生年)
1900年以前
1901~1930
1931~1960
1961年以後
生卒年待考
Go
相關展覽
國美無雙I-館藏精品常設展
國美無雙II-館藏精品常設展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31~1940─二年級生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41~1950─三年級生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51~1960─四年級生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61~1970─五年級生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71~1980─六年級生
Go
延伸文章資訊
- 1綜合媒材 - 臺灣文化入口網
又稱複合媒材,在視覺藝術領域中是指一種混合多種材料的創作形式,與多媒體藝術不同的地方,在於綜合媒材的作品一般是以傳統視覺藝術材料表現的創作為主,而不包含 ...
- 2藝術治療工作坊:媒材應用與創作指引 - 博客來
書名:藝術治療工作坊:媒材應用與創作指引,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6001840,頁數:400,出版社:洪葉文化,作者:吳明富,徐玟玲,出版日期:2016/11/10, ...
- 3藝療學堂: 媒材在藝術治療中可以如何應用?
藝術療育師專長訓練-- 「媒材應用工作坊」後記文:澄清醫院臨床藝術治療師林政宜 藝術療育師(藝術治療師)對媒材的特性及可能引發的心理狀態有愈豐富的經驗,在與個案 ...
- 4[視覺藝術]-中華民國文化部
藝術媒材, Art Mediums. 壓克力畫, acrylic paintings. 書法, calligraphy. 國畫, Chinese paintings. 素描, drawings ...
- 5東西方繪畫與藝術的差異從何而來?往哪裡去?
(四)東西方媒材與技巧演進的不同 前面我們完整討論了東西方思想哲學、國家制度乃至於經濟發展的不同走向之後,這裡我們可以接著看看這樣的差異下透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