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工作效率大師教你:事情再多照樣做好的搞定5步驟- 商周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書名:搞定!工作效率大師教你:事情再多照樣做好的搞定5步驟。

介紹:《TIME》盛譽為「商業心理自助類十年來最權威書籍」500大企業惠普、微軟、NIKE搶修課程全球狂 ... 首頁 圖書 商業管理 搞定!工作效率大師教你:事情再多照樣做好的搞定5步驟 預覽內容 立即試閱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16/10/6 定價:420元 規格:平裝 現在優惠價 75折 315元 加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下次買 本書介紹 本書目錄 推薦文 《TIME》盛譽為「商業心理自助類十年來最權威書籍」500大企業惠普、微軟、NIKE搶修課程全球狂銷200萬冊,發行超過30國語言亞馬遜書店排行榜/時間管理類Top1 《富比士》讚譽:全美前五大高階經理人教練─大衛‧艾倫公開GTD「搞定5步驟」,幫助你實踐無壓力、高效能的工作管理技巧! 事業有成、家庭和諧、滿足個人志趣,幾乎是每個人的願望,但在資訊充斥、瞬息萬變的環境中,該如何達成?你需要清空腦袋、保持思緒清明,才能享有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實現更遠大的目標。

「最不會利用時間的人,最愛抱怨時間不夠!」  追求速度與效率必然產生壓力嗎?答案是否定的。

大衛‧艾倫研究發現:工作效率和「放鬆能力」有直接關係!只有心思澄靜、思緒分明,才能讓事情有條理、創意無窮盡。

作者將其思想建立為一套既有助於放鬆,又能掌握所有事的「搞定5步驟」,讓每個人都能建立適合自己的管理系統,凡事有計畫進行、身心妥善,便可以在加速時減低摩擦,高效時降低阻力。

◎創造高效的「搞定5步驟」<捕捉:善用工具取代腦袋>用收件匣、筆記本、APP或錄音機等各種工具,不分大小輕重、個人或工作,收集所有待辦事項,便能大量釋放大腦造成的心理壓力。

  <理清:決策雜事的最適處理>針對每件收集到的事試問:這需要採取任何行動嗎?依可行動、不可行動分為:立即執行(2分鐘內可完成)、委派他人、延後執行或立即丟棄、留作參考資料、列入未來再考慮項目;迅速決定事情所屬的地方。

  <整理:讓事情井然有序>將理清後的項目歸類到行動清單、專案清單等各種能作為備忘提示的工具中,對不需執行但有價值的資訊則建立個人參考資料庫,讓事情透過外部工具各就各位,大腦專注發揮思考判斷與創造力。

  <回顧:定期檢視每個項目>定期檢視各種清單,確保每項任務都在掌控之中、持續推動進展,甚至進一步發現啟動擱置已久的夢想的機會,大膽挑戰新事物。

  <執行:全心採取實際行動>考量自己的條件限制(情境、可用時間、精力)、事情格局(例行瑣事或人生目標?)與任務性質(突發狀況或已排定事項?),再依「直覺」決定當下應採取的適當行動。

  這是一本從核心原則到致勝秘訣──超級詳細的「時間管理」工具書,不僅能改變工作習慣,也能改變面對工作的方式。

只要照著步驟,絕對能幫助你有效達成理想目標!  ◎本書特色1.時間管理領域中,內外功兼具的最佳工具書本書涵蓋大衛‧艾倫的哲思理念、成千上萬名使用者實際經驗,與認知科學的研究支持驗證,卻轉化為簡單而實際的方法、鉅細靡遺地說明,帶領讀者按部就班建立個人化的「搞定」管理系統。

  2.內容具「模組式架構」,讀者可視需求彈性運用作者針對「搞定」系統的每個環節、步驟,均提供諸多可獨立使用的實踐方法,學會多少技巧就能發揮多少功效,完整融會貫通更能發揮加乘效果。

例如光是「2分鐘定律」(指可在2分鐘內完成的事,就在收到時立刻執行),就幫助無數未採用整套「搞定」模式的人,提升意想不到的極佳效率。

3.案例與建議極為實際,絕非唱高調卻難做到決定處理事情的優先順序,按傳統的「由上往下」(從目標願景到具體行動)沒有錯;但當底層已經混亂失控時,「由下往上」(從現行行動去探究目標願景)更有效:管理好眼前小事,便能朝向大事邁進。

  4.不只是「給你時間」,而是要給你「更美好的人生」作者的目標是幫助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遠離壓力及焦慮,期望讓人們能「心境如水」地適度應對所有事:並非不為外物所動,而是面臨任何狀況都能恰當回應,自由安排好該做的事,進一步按照所追求的目標而活。

  ◎名人推薦電腦玩物站長Esor知名企業簡報教練王永福筆記女王林珮玲Ada臺灣電子商務創業聯誼會理事長鄭緯筌VistaCheng臺灣首位GTD課程講師張永錫ICF國際認證資深教練陳朝益「大人學」、「專案管理生活思維」網站平台聯合創辦人姚詩豪、張國洋職場專欄作家、廣播主持人謝文憲──高效達人好評推薦 「學習如何有效處理事情,並不是要變成更忙碌的人,也不是要變成工作狂,而是可以用更放鬆、更優雅的態度,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日子。

如果你也想體會什麼是全力以赴地工作、放鬆自在地生活,相信你也會跟我一樣,從本書得到一些感動或啟發!」─王永福,知名企業簡報教練  「閱讀了編輯寄來的《搞定》修訂版書稿時,我又有發現新大陸的感覺。

內容不只保有舊版的精華,還加入了這十多年間,人們生活因數位工具興起而做的改變,更符合現代人操作使用。

」─林珮玲Ada,筆記女王  「不論在台灣還是美國,我曾遇過多位優秀的企業經理人私下都是『搞定』的實踐者。

他們工作繁重卻效率驚人,生活緊湊卻能兼顧平衡。

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對自己的時間擁有絕對的主導權,比一般人掌控自己的錢包還要謹慎!」─姚詩豪,「大人學」、「專案管理生活思維」網站平台聯合創辦人  「強烈建議大家仔細閱讀這本經典之書,讓你的個人時間管理及生活規畫可以更加進步。

畢竟說到底,時間是每個人都最公平的資源。

能善用時間的人,就能更有效率地做出成果,達成不一樣的成就。

」─張國洋,「大人學」、「專案管理生活思維」網站平台聯合創辦人  「我身兼兩岸企管講師、職場專欄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人、新創事業共同創辦人、夢想餐廳投資者、家庭重要成員……多重角色,讓我游刃有餘、有效運轉時間的新時代重要技術,都在《搞定》這本書裡!」─謝文憲,職場專欄作家、廣播主持人  「我最近正在讀大衛‧艾倫的《搞定》一探究竟。

我也一直在接受一位名為偉恩‧派伯的GTD專業講師的指導。

」──小勞勃‧道尼,於《GQStyle》 「《搞定》描繪了一種可以輕鬆且確實幫助庸碌的人們奪回生活品質主導權的方式。

它可以幫助你變得更加成功。

更重要的是,還能幫助你活得更快樂!」——馬歇爾?葛,史密斯《UP學》作者 「我是一個虔誠的、正牌的、GTD真正的信徒。

我在15年前就迷上了GTD,這套方法不僅提高了我的工作成效,也讓我的幸福感更加提升。

然而,讓我同樣感到驚訝的是,GTD已經在世界各地深深扎根了!」—丹尼爾‧品克,《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作者 有效管理時間課程+《搞定!》一書,原價999元,商周專屬貴賓價600元時間:11/18(五)19:00-20:30地點:商周書房(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二段141號4樓)報名請洽https://goo.gl/0zZWYr 【推薦序】3讀《搞定》的3次人生突圍--Esor【推薦序】完成你想做的事情,完美你想過人生!--王永福【推薦序】問題不在手帳,在系統!--林珮玲【推薦序】「投資理時」的最佳操作手冊--姚詩豪【推薦序】提升個人效率的關鍵在「遺忘」--張國洋【推薦序】「搞定」所有事,「搞定」幸福--鄭緯筌【推薦序】可行、彈性且真誠的最佳工具書--詹姆斯‧法洛斯【導 讀】舊雨新知一同快速「搞定」的指引--張永錫 新版簡介歡迎來到「搞定」  第1篇 搞定的技巧第1章 新時代要用新方法第2章 掌握生活主導權:精通工作流程的5步驟第3章 有創造力地執行專案:做計畫的5階段  第2篇 實踐無壓力提升工作效率第4章 準備著手:設定時間、空間與工具第5章 捕捉:收集雜事第6章 理清:清空收件匣第7章 整理:設定正確的儲存工具第8章 回顧:更新系統,保持最佳功能性第9章 執行:做出最佳行動決策第10章掌控專案滴水不漏  第3篇 關鍵原則的力量第11章 養成捕捉習慣的力量第12章 決策下一步行動的力量第13章 專注於預期結果的力量第14章 「搞定」模式與認知科學第15章 「搞定」精進之道  結語附錄:詞彙表 有效管理時間課程+《搞定!》一書,原價999元,商周專屬貴賓價600元時間:11/18(五)19:00-20:30地點:商周書房(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二段141號4樓)報名請洽https://goo.gl/0zZWYr 推薦序| 3讀《搞定》的3次人生突圍文/Esor(電腦玩物站長) 如果不算偶爾翻閱的次數,我自己認真閱讀《搞定》(GettingThingsDone)原書大概有3次,每一次因為深入閱讀這本書,都幫我在人生困境上完成突圍的勝利。

第1次閱讀是在我因為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不當,最終無法順利從研究所畢業時,那時指導教授給了我一個建議:「你應該要找一個方法,解決你想追求完美但又容易拖延的性格。

」 當時我因為自己的重大挫敗,也真的開始認真去看網路上的各種自我管理方法,於是認識了GTD(GettingThingsDone的縮寫,以下簡稱為「搞定」)這個觀念,便找了《搞定》的原文書來閱讀,老實說第1次讀的時候,沒能把整本書都讀完,但光是讀了前半部,就幫我找出了自己長久以來的問題:有理想性,但缺乏計畫力,於是遇到比較大型的專案時,沒有有效的方法來控管專案,以達到自己想要的成果。

而《搞定》的前半部,正好從觀念與原則上,提出了「實現目標」該有的技術,不久之後,我在出版社寫了自己第一本書,主題是關於如何架設部落格,全書的字數或許比一本論文要求的還多,但這一次我有計畫地完成了。

第2次閱讀時,我慢慢寫部落格寫出成績,又開始在出版社工作,那時候腦袋裡不斷出現好多想做的事情、好多靈感、好多企畫,手上常常同時好幾個專案一起進行,把自己搞得暈頭轉向。

於是我再次重拾《搞定》來閱讀,這一次認真把後半部也讀完,用「搞定」的方法來改造自己的工作流程,於是慢慢地不同專案都能同時進行且步上軌道、可以同時搞定部落格的經營與我的正職工作,到現在很多讀者都還很訝異我如何每天維持寫作與工作的進度? 其實這得益於「搞定」的方法很多,最大的關鍵在於讓我專注在下一步行動,利用有限時間保持每天的進度,但不會焦慮,也不被瑣事干擾,於是看起來就像是很高效率一樣。

第3次閱讀則是在我準備結婚的那一年,在那一年裡,出版社的工作量沒有改變,我也希望自己繼續維持寫部落格的習慣,而且那一年又要寫一本後來成為我最暢銷著作的Evernote筆記術專書,然後還要籌備婚禮、蜜月旅行與新居的所有細節,我忽然覺得人生的所有任務都擠在同一時間出現了。

然而,即使在這麼忙碌的情況下,我忽然覺得自己應該再讀一次《搞定》,於是我偷著許多空檔時間,從頭讀一遍,而經歷過了前面幾次的人生歷練,第3次閱讀時,我發現這不只是一部教我時間管理方法的工具書,其實也是一本人生管理原則指南,尤其當面臨真正龐大、重要的選擇時,我應該怎麼用智慧做出關鍵選擇。

原來「搞定」,不只是要搞定外在的任務,而是要搞定自己的內心、搞定人生的價值,卸下「完成」的壓力,享受「開始做」的樂趣,當壓力去除,自然進入高效狀態。

這就是我3次讀《搞定》,以及我的3次人生突圍,我想下一次我又遇到不同人生困境時,一定還會想再次拿起這本書來讀吧!  推薦序| 完成你想做的事情,完美你想過的人生! 文/王永福(知名企業簡報教練) 靜下來,想一想你腦中有多少待辦事項?10件?20件?30件???還是100件? 工作上可能有個企畫書要寫、8封電子郵件未回、上次答應小李幫他介紹的客戶還沒處理。

還有小朋友下週要做的勞作、別忘了太太交代今天要帶瓶醬油回去,而且下個月家族旅行的飯店還沒訂。

哦??還有!自己年初訂下的個人成長目標,也還沒找好要上哪門課。

對了,書桌也亂了快大半年了,應該整理一下了。

這時忽然手機又震動了一下,原來是長官的信,又傳來一件新的工作??。

就因為我們的生活總是多線進行,在家庭、工作、個人、團體、短期、長期等不同角色間持續切換,所以我們才需要學習「搞定」,協助我們以系統化又有效的方法,完成想要完成的工作,這就是本書最大的核心!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做事方法,對我而言,專注在一件工作是很容易的事,朋友常笑稱我是單CPU腦袋,一次只能專注處理一件事情。

雖然完成關鍵事項後,會有明顯的工作成果,但其他事情常因此被延遲而忽略!身邊也有朋友是待辦事項管理達人,總是可以同時進行多項工作,待辦事項滿滿一堆,無時無刻不是非常忙碌。

「忙得沒有時間思考」是最貼切的寫照。

當然還有更多的人,只是憑著感覺做事,沒有任何系統化的方法(那您真的很需要這本書!)。

其實不同的方法都各有優缺點。

有空的時候,我經常在想:有沒有更平衡、更有效的方法,來處理身邊每天發生的這些事?讓我能更有效率,但是又能更自在、更放鬆? 本書一開始就教大家:什麼是「全力以赴,心無旁騖」的境界。

有幾次我曾經歷過這種聚精會神、感受不到時間流逝的感覺。

在這種狀態下工作效率極高,工作成果也非常驚人。

書上一步一步說明:如何透過「捕捉」、「理清」、「整理」、「回顧」、「執行」這5個步驟,釋放大腦的思緒,讓我們能聚焦在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情上,並達到「心境如水」的狀態。

我一面看書,一面就想動手處理已經亂了很久的書桌!(再回頭看一眼混亂的桌子!)驚訝的是:作者也了解我們的問題,在書中教大家如何開始啟動「搞定」計畫。

書上有些名人話語,像是「任何識字的人都無法成功將閣樓清掃乾淨」,很多建議都讓人會心一笑,又很有道理。

邊看邊想、邊想邊做,這是一本能帶您動手執行的好書! 回到根本,學習如何有效處理事情,並不是要變成更忙碌的人,也不是要變成工作狂,而是可以用更放鬆、更優雅的態度,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日子。

如果你也想體會什麼是全力以赴地工作、放鬆自在地生活,相信你也會跟我一樣,從本書得到一些感動或啟發!{DS} 導讀| 舊雨新知一同快速「搞定」文/張永錫(台灣首位GTD課程講師)  這是一本充滿魅力的書,因為這本書可以幫助你完成大量工作,而且工作及生活的壓力卻能越來越低。

這是真的。

作者大衛‧艾倫累積了35年的時間管理實務經驗,在本書用近20萬字的扎實內容,細細討論一般人在生活及工作中會遇到的失控、壓力、分心及被動。

藉由學習「搞定」(GettingThingsDone;GTD),你能夠逐漸達到掌控、放鬆、專注及有意義的投入,讓生活及工作更加高效,為自己及組織創造更高的價值。

為了幫助大家快速理解本書內容,在此精要說明這15章的最核心概念。

第1篇:第1章到第3章 介紹「搞定」最基礎的概念,藉由橫向思考及縱向思考5步驟,達到「心境如水」(mindlikewater)的境界。

第1章:說明身為知識工作者對於「工作」(work)應有的概念。

例如:捕捉雜事、清空大腦、決定下一步行動、橫向思考與縱向思考等,幫助我們「心境如水」,面對人生大小挑戰。

第2章:橫向思考5步驟簡述,藉由細讀本章即可掌握本書精髓。

介紹掌控工作及生活的「捕捉」、「理清」、「整理」、「回顧」及「執行」5個步驟。

若您覺得需要延伸閱讀,從第5章到第9章有更多詳細的內容。

第3章:介紹「自然計畫模式」(縱向思考),並引用實例說明下列5個階段:定義目標及原則、辨識願景與預期結果、進行腦力激盪、整理,以及決策下一步行動。

  第2篇:第4章到第10章詳細探討「搞定」的方法論、相關工具設定、「捕捉、理清、整理、回顧、執行」5步驟的實踐方式,並闡述專案管理的方法。

第4章:詳細解說設定個人工作管理系統與個人參考資料庫的方法,以及相關注意事項。

第5章:「搞定」第1個步驟是「捕捉」,目的是把所有引起你注意力的事情,全都收集起來,包含外在實體物品及大腦中的雜事,將所有雜事進行大掃除、放入合適的收件匣中。

第6章:「搞定」第2個步驟是「理清」,也就是對捕捉到收件匣的雜事決定下一步行動,並放置到合適的地方;可行動的事情分為「立刻執行」、「委派他人」、「延遲處理」3個地方放置;不能採取行動的事情,可分成「丟棄」、「參考資料」、「孵化事項」3個地方;超過一個行動才能完成的事情,則屬於「專案」。

第7章:「搞定」第3個步驟是「整理」,當雜事「理清」成行動,需要清單、檔案夾來管理行動的提示及參考資料時,本章詳細說明如何架構清單系統(包含行動清單、行事曆、專案清單等清單)及建立參考資料系統的方法。

第8章:「搞定」第4個步驟是「回顧」,每週花1∼2小時做好每週檢視,讓整個系統符合「收集及理清」、「持續更新」及「發揮創造力」3個條件,每週檢視是「搞定」成功的重要關鍵。

第9章:在「搞定」最後步驟的「執行」階段,有3個評估方法,幫助選擇最適合現在執行的行動,首先是4項限制條件(情境、時間、精力及優先順序),接著是6種專注高度(horizonsoffocus),最後是工作的3種類別(three-foldnatureofwork)。

第10章:討論計畫專案的方法及各種工具。

  第3篇:第11章到第15章講述維護「搞定」系統的3個重要原則,並探索認知科學與「搞定」的關係,以及未來「搞定」的精進之路。

第11章:很多人會對做不完的事情感到內疚,卻不知道如果養成捕捉的習慣,而且對承諾要做的事情「重新協議」,就能減輕許多內心的壓力。

第12章:本章提到一個有趣的命題:「為什麼越聰明的人越容易拖延?」在抽絲剝繭的探討中,讓人體會到管理好「下一步行動」的重要。

第13章:本章講述將個人原來的行為模式,轉換成以「預期結果」及「下一步行動」為導向,對個人甚至是企業的幫助。

第14章:介紹「搞定」和認知科學的關係,包含分散式認知、心流理論、實行意願、心理資本等,讓「搞定」和認知理論層面的結合更深。

第15章:介紹「搞定」精進之路,分成精通基礎原理、建立人生管理綜合系統,以及享有專注、方向和創造力3大階段。

從大腦清空開始、逐步提升,讓我們面對大小事情處之泰然又不失高雅(elegantequanimity),這是一種多層次的能力,需要終身學習不斷完善。

附錄:術語表:列出「搞定」理論53個重要專有名詞的定義,讓讀者更容易理解本書論述。

論後的改變,最近一位在深圳工作的台商朋友和我分享他學習「搞定」後的3個心得:首先,他開始在桌面放置實體收件匣(參見第5章),整理工作時的各種紙張及物品,辦公更有效率。

第二,他修正了行動清單類別(參見第7章),增加了「等待清單」、「@深圳宿舍」、「@台灣家」,他會寫下回台灣時可以陪孩子做的事情。

第三,用每週檢視的11個步驟(參見第8章的226∼229頁),每週一次檢視系統,尤其是清空大腦及最後大膽展現創意的步驟,對他幫助很大。

朋友說,他因此更能高效工作,而且壓力大幅降低。

一方面,我為他的學習及實踐結果感到高興;另一方面,我也相信閱讀本書的你,一樣可以做到高效工作、從容以對。

 加油。

{DS} (摘錄1)第1章 新時代要用新方法承諾:武術家的「一切就緒」狀態 深思一下,如果你無論何時都能全面掌握自己的狀態,可能會呈現何種樣貌?心靈完全澄明,任何事都不會牽絆你。

可以心無旁騖、隨心所欲全心投入當下的狀態又是怎樣?這種境界是可能達成的。

從容駕馭一切、花最少的力氣完成有意義的事,兼顧生活與工作各個層面……,這是可能實現的。

置身在複雜的世界中,仍然可以體驗到武術家「心境如水」(mindlikewater),以及頂尖運動員所謂的「化境」(zone,或譯為「忘我」、「身心合一」)狀態。

事實上,你可能曾體驗過這種狀態。

「心境如水」是一種工作、行動處於頭腦清楚,建設性想法層出不窮的狀態。

每個人都可以「心境如水」,想有效處理二十一世紀複雜的生活,大家對這種境界的需求會日益增強。

任何人若希望在工作與生活中維持平衡、持續獲得正向的成果,就需要「心境如水」的境界。

世界級的美國划船運動員奎格‧蘭伯特(CraigLambert)曾在著作《水上的心境》(MindoverWater)中描述這種感覺: 划船運動員會用一個詞來形容流暢狀態:擺盪(swing)。

……回想一下盪鞦韆這件單純的樂事:輕鬆來回的動作,動力全來自鞦韆本身。

鞦韆會帶著我們擺盪,我們不必用力、腿伸直與回勾就能讓自己盪得更高,但盪高的主因來自地心引力。

與其說是我們在盪鞦韆,倒不如說我們被盪了起來。

同理,當船載著人,是船身帶著我們移動更快:船兒就像輕鬆哼著歌,在航道上快速自然地前進。

我們的任務只是與船身合作,不要為了加快速度而使勁划水,讓船反而減速。

過度用力反而會讓船速度更慢。

有些人為了躋身貴族階級竭力攀高結貴,這只會證明他們並不夠格,因為貴族根本不必如此費力,一出生就已是這個位階。

擺盪(swing)正是處在這個「位階」狀態。

  「無論是擦亮窗戶或嘗試寫出傑作,漫不經心必然活不出真實生命。

」──娜迪亞‧布蘭傑「心境如水」的比喻 空手道用「心境如水」的意象來解釋一切就緒的狀態。

想像將小石子丟向平靜無波的池塘,池水的反應是什麼?答案是:會依石子投入的力道與質量,反應出相對應的漣漪,最後水面再度回復平靜。

池水不會反應過度或不足。

水就是水,只是展現水的本質。

可以淹沒一切,本身卻不會被淹沒。

時時平靜無波,卻又不會不耐煩;可以被迫改變流向,但又百折不撓。

懂了嗎? 空手道出拳的力道是來自速度,而非肌肉;在揮擊最後階段所展現的「爆發力」就是力道的來源。

這就是塊頭小的人也可以學會徒手劈開木板與磚頭的原因:不需靠厚皮老繭或蠻力,只要懂得借助速度形成的一股猛勁即可。

不過,當肌肉緊繃速度就會減慢,因此在高階武術訓練中,平衡與放鬆是教學與要求重點。

清除雜念並敞開心胸、適當反應是關鍵所在。

會造成你反應過度或反應不足的事情都會反過來控制你,這種事情反覆發生。

當你回覆電子郵件、回應某個特定行動,以及應對小孩或老闆時,沒有拿捏好分寸,就會導致無法達到預期成效。

大多數人對事情不是過度關注,就是太不專注,就只是因為他們沒能拿捏好「心境如水」的心態。

  你能在必要時刻進入「高效狀態」嗎?回想一下上次進入「高效狀態」的經歷,你可能會覺得一切如在股掌,絲毫不感到緊張,全神貫注在工作中,時間彷彿消失了(怎麼已經是午餐時間?),而且覺得工作起來充滿了意義。

你想再度體驗這種感覺嗎? 萬一你與這種狀態背道而馳,覺得無法掌控情勢、壓力大、無法專注、厭煩與受困時,你有辦法再進入「高效狀態」嗎?這正是本書的宗旨,「搞定」(GettingThingsDone,GTD)是套能大幅改善生活品質的方法,告訴你該如何再次回歸到「心境如水」的境界,將你的大腦才智發揮得淋漓盡致。

很多人面臨一種挑戰,當他們掉出高效狀態時,缺乏一個可以判定的「參考點」,讓他們知道已經不在高效狀態了。

其實大多數人長久以來都活在壓力緊繃狀態下,不曉得日子可以活得截然不同──也就是說,可以用另一種更具建設性的高效狀態,管理自己的世界。

希望本書可以激發你控管壓力的能力,知道你可以隨時降低工作壓力。

  「將心倒空,隨時接納一切,為萬物敞開。

」──鈴木俊隆{DS}(摘錄2)第2章 掌握生活主導權:精通工作流程的5步驟  想要游刃有餘地管理工作,請務必將「工作流程的5步驟」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

人們在面對生活、工作與隨之而來的事務時,都會經歷這5個步驟。

也就是說,不管是在廚房或公司,若想妥善掌握事務的變化,都得精通工作流程的5步驟。

每個步驟各有最佳實務做法與工具,而且必須與其他步驟融成一體,才能在繁務中創造出美妙的高效狀態。

不是變得「有組織條理」或懂得「設定優先順序」而已。

雖然那樣也很好,但卻是施行5步驟所得的結果,而非施行辦法。

採用我稱之為「整體協作發揮」的流程,會創造出比想像中更有成效也更具挑戰性的結果。

  5個步驟包括:(一)「捕捉」(capture)吸引我們注意力的事項。

(二)「理清」(clarify)每件事的意義與下一步行動。

(三)「整理」(organize)上述結果,提出可行動的選項。

(四)「檢視」(reflect)選項清單,接著做出抉擇。

(五)「執行」(engage)決定的行動。

這構成了人們生活橫向的管理,隨時隨地整合向前邁進時必須考慮的所有事項。

  「要確切知道何謂自由,唯有在生活的主要任務中尋求其原則,亦即在訓練自身反應與學習掌控所處環境的過程中探求。

」──沃爾特‧李普曼  上述5個步驟並非空談胡說,而是為了享有高效行動、讓事在掌控之中必須做的事情。

假設你打算煮一頓晚餐宴請朋友,但回家看到廚房一團亂,會怎麼處理?首先,找出放錯地方的物品(捕捉),決定該保留或丟棄(理清),再將各種東西歸位,例如:放回冰箱、丟垃圾桶或收到水槽(整理),然後查閱食譜,檢查自己擁有的食材和器具(檢視),最後是將奶油放到鍋裡加熱融化,開始烹煮(執行)。

這套方法的原則相當簡單明瞭,甚至一般人多已如此處理工作。

不過,大多數人在每個步驟都仍有大幅改善的空間,尤其5個步驟間的連結往往很薄弱,但這卻是造就優質工作管理的關鍵。

因此,每個步驟必須無縫接軌,以一致的標準維持。

在事務繁雜的生活與工作中,大部分人按自己的意思操作上述方法,可能已體會到嚴重效率不彰,周遭增生的環境壓力更是打擊了本來就較脆弱的部分。

即使是在閱讀本書的當下,各種無所不在又瞬息萬變的資訊,更是不斷增加生活與工作的複雜度。

如果只是整理雜亂的廚房可能還沒什麼,但再加上漏水添亂,就會演變成大麻煩。

此外,不小心遺漏的電子郵件、未追蹤進度的任務,或逃避抉擇的事項,也會讓混亂的情況加劇。

因為大量息息相關的事情不會越來越少,進來的速度也不會慢下來,所以若沒做好「工作流程管理」就會陷入險境。

多數人主要的弱點在於(1)「捕捉」的能力。

例如「要做某事」的承諾只停留在腦袋裡,隨之產生的「有點想做」與「應該要做」的念頭多得不得了,卻很少記錄下來。

很多人就算收集了很多想法,卻沒有(2)確實「理清」其意義,與決定該採取的行動(如果必要的話)。

因此,這些人任隨意列下的清單散落各處,比如將會議筆記與含糊的待辦事項寫在便利貼上,黏貼於冰箱或電腦螢幕上,或者利用數位裝置上的「任務」功能記錄全部事項,而不是具體做法,導致最後麻木無感。

這些清單可能不僅無法紓解壓力,反而還會製造更多負擔。

有些人是當下有對雜事做出恰當的決定,卻沒有發揮其價值,只因為缺乏(3)有效「整理」結果。

例如某人決定告訴老闆某件事,但只記在自己的大腦裡,於是當要用到時,就無法適當取用。

還有些人很擅於整理、很有條理,但是(4)不夠持續「檢視」內容,無法總是有系統地處理事情。

例如即使擁有可利用的清單、計畫與形形色色的檢查清單(透過收集、理清與整理所建立的),但沒有跟進或加以善用。

很多人不常看自己的行事曆,導致無法隨時跟進事件、趕上截止期限,最後在緊要關頭中慌亂受害。

最後,如果前述任何一個環節沒做好,就很可能無法在最佳的時間點(5)「執行」選定的行動。

人們大多會因為「期待」(而非「信賴」),選擇先做剛發生或最吸引自己注意的事;還有正事沒做、「沒時間」參與某些重要活動,就會有種事情老是揮之不去的感覺。

此外,無壓高效工作的精髓在於自由不受限地做有意義的事,否則痛苦也會不斷產生。

這工作流程的5步驟可以靈活變化,而且必須有良好的技巧與工具才能發揮到淋漓盡致。

在日常生活中,將這些步驟打散進行會有相當助益(即使不是絕對必要)。

有時候我只需要收集接到的事情,還不必決定該如何處置;有時候我可能只要處理會議筆記,或者剛剛出完差回來,必須整理路上收集與處理過的事情,或者需要檢閱工作清單。

很顯然,我大多時候是在做必須完成的事情。

很多人無法做到「井井有條」的主要原因,就是試圖一次完成5個步驟。

大多數人羅列清單時,會試圖按優先順序寫下「重要的事」,卻沒有提出具體行動。

然而,如果你認定助理的生日「不是重要事項」,因此不必立即決定該做些什麼,這項「開放式迴路」(openloops)就會成為阻力,讓你無法完全清楚、高效地聚焦於真正重要的事。

{DS} (摘錄3)第6章 理清:清空收件匣決定好下一步行動時 下一步行動務必是具體行為。

這些行動必須是具體、可見的行為。

許多人認為寫下「訂定會議時程」幾個字,就等於確認好下一步行動了;然而並不是,因為那完全沒有提到任何具體行為。

該如何安排會議?可以用電話或電子郵件來確認;該聯絡誰?請做出明確的決定。

現在不決定,之後還是得做出決定。

這個步驟的目的在於,讓人們確實完成這些事項必經的思考過程。

若沒有決定能推動進展的下一步具體行動,每次想起這件模糊的事項時,都會產生心理上的落差,進而開始抗拒回想這件事,導致事情延宕、停滯不前。

而一旦決定好所需的下一步行動後,接下來有3個選擇:?●立刻執行(如果該動作可以在2分鐘內完成)。

●委派他人(若自己並非執行該動作的最佳人選)。

?●延後執行(將該事項及行動放入整理系統中,列為之後再進行的事項)。

立刻執行(doit)若下一步行動能在2分鐘或更短的時間內完成,請在從收件匣中拿起時就立刻執行。

若一封電子郵件只要30秒就能讀完,並迅速回覆「是/否/其他」給寄件人,那就馬上做吧!若能在1∼2分鐘內就大致瀏覽過、判斷是否感興趣的商品型錄,請趕快翻閱,然後根據型錄內容決定要丟掉、轉寄或收入參考資料;若某件事的下一步行動是聽取某人的簡短留言,那麼請趕快拿起電話吧! 就算某件事的優先順序並不高,但若想要執行這件事,就馬上做吧!2分鐘定律的目的是,若儲存及追蹤某件事要花的時間,比「立即處理」還多的話,或許初次接觸到這件事時就立刻完成會更有效率。

換言之,就是所謂的效率臨界點。

若某件事沒有重要到必須完成,那就丟了吧!若很重要、也需要在某個時間點前完成的話,「效率」就是應該好好思考的因素。

很多人發現,養成2分鐘定律的習慣,能對工作效率產生極大影響。

一位大型軟體公司的副總裁曾告訴我,2分鐘定律讓他每天多了1小時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他是那種一天會收到300封電子郵件的高科技產業高級主管;他收到的電子郵件大多是來自於他的下屬,需要他注意到某件事、提供意見或表示同意,然後工作才能繼續進行。

然而,由於這些內容並非他個人關注的主要議題,所以信件會被留在收件匣中以待後續處理。

累積了上千封電子郵件之後,他就必須耗費一整個週末來加班、試圖趕上進度。

假如他才26歲、體力豐沛、充滿幹勁,那或許還沒問題,但他不僅已經30多歲,而且孩子們也都還小,再也不能承受加班整個週末的瘋狂行為了。

當我指導他時,他便一一加工好當時還放在收件匣裡的800封電子郵件,結果發現,其中有一大部分可以直接刪除、一些需要存起來作為參考資料,另外還有很多則可以在2分鐘內迅速回覆。

一年後再追蹤,我發現他依然處於極佳狀態,再也不會讓電子郵件多到超出螢幕的範圍。

他表示,自己大幅縮短回信時間的情況,甚至改變了部門的特性,現在他的員工都覺得他是鐵打的! 這是一個頗為戲劇化的實際案例,也顯示基本加工動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對個人而言,待處理的事務數量與接收速度都在增長的時候。

? 2分鐘其實只是一個參考方向。

若有很長的空檔來加工收件匣,也可以將每樣事項的效率臨界點增加為5∼10分鐘。

如果需要迅速看過所有累積的事項,才能判斷該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來運用時間,就將時間縮短至1分鐘、甚至30秒,好讓自己能更快瀏覽過每件事。

在嘗試摸索、熟悉這個過程時,實際測量花了多少時間在處理那些事是個不錯的方法。

大部份我指導過的人都對於「2分鐘實際上到底是多久」感到困惑,導致大幅低估某些行動可能需要的時間。

例如,有項行動是留言給某人,但打過去時是本人接聽而非轉接語音信箱,通常這通電話所需時間就會超過2分鐘。

對於2分鐘內就可以完成的行動,不太需要進行追蹤。

但若執行了一個行動,卻無法因此一口氣完成專案,就需要理清該專案所需的下一步行動,並用相同的標準來管理。

舉例來說,如果你想?更換印表機的墨水匣,卻發現沒有新的墨水匣了,因此決定需採取的下一步行動就是取得墨水匣(如上網訂購印表機墨水匣),以及恰當地選擇該執行、委派或延遲處理。

好好遵循2分鐘定律,就能看見清理收件匣時的驚人效率。

許多人都驚訝於自己居然能採取這麼多2分鐘行動,而且通常還是出現在處理眼下最緊急的那些專案。

此外,這個定律也適用於一些非常細微、已經延誤太久又一直干擾專注力的未完成事項,其成果絕對令人非常驚喜。

2分鐘定律已成為許多人試圖掌管好數量龐大的電子郵件的救星。

在電子郵件往來頻繁的情況下,至少有30%可行動的電子郵件能在2分鐘以內完成回覆(假設打字速度不算太慢的話)。

對於正在執行清理電子郵件的人而言,堅守本定律將能大幅改善個人工作效率生態系統中的反應速度。

當我跟學員一起清理他的電子郵件庫存時,總是會遇到許多能快速採取行動的時刻,這些行動不但可以推動許多方面的進度,也能突破不少瓶頸。

? 話雖如此,但也不要成為2分鐘定律的奴隸,花上一整天的時間進行2分鐘的行動。

這項定律主要適用於執行剛收到的新事項,例如加工收件匣、在辦公室或家裡與人互動,或單純在走廊上面臨岔路的時候。

因為若這件事在出現的當下沒有立刻執行、之後還是必須處理,那就得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去捕捉、理清與追蹤,才能避免這件事占據大腦。

一起買優惠組合 開口問,全世界都會幫你:人生、職場必修的求助溝通學 定價360元 75折/ 270元 搞定!工作效率大師教你:事情再多照樣做好的搞定5步驟 定價420元 75折/ 315元 聯購價 585元 加入購物車 大腦什麼都記得住!用更少的力氣記住更多的東西,四屆記憶冠軍親授的「超效率無極限記憶術」 定價380元 75折/ 285元 搞定!工作效率大師教你:事情再多照樣做好的搞定5步驟 定價420元 75折/ 315元 聯購價 600元 加入購物車 搞定【青少年入門圖解版】:未來最需要的人生管理工具,專注力、思考力、學習力一次升級 定價380元 75折/ 285元 搞定!工作效率大師教你:事情再多照樣做好的搞定5步驟 定價420元 75折/ 315元 聯購價 600元 加入購物車 您可能有興趣 7大市場力量:商業策略的基礎 定價420元 79折/ 332元 ETF實戰週記:樂活大叔的52個叮嚀 定價380元 79折/ 300元 圖解中國App商業模式:60個最熱門App,趕上社群、電商、支付、娛樂、生活……全方位商機! 定價420元 79折/ 332元 疫後零售大趨勢:零售未來學家的關鍵報告,線上、實體零售業如何站穩腳跟,布局未來? 定價380元 79折/ 300元 商業模式大全:早稻田商學院教授,圖解63個世界級企業保證獲利模式 定價520元 79折/ 411元 玩提案 定價380元 79折/ 300元 有效管理時間課程+《搞定!》一書,原價999元,商周專屬貴賓價600元時間:11/18(五)19:00-20:30地點:商周書房(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二段141號4樓)報名請洽https://goo.gl/0zZWYr 推薦序| 3讀《搞定》的3次人生突圍文/Esor(電腦玩物站長) 如果不算偶爾翻閱的次數,我自己認真閱讀《搞定》(GettingThingsDone)原書大概有3次,每一次因為深入閱讀這本書,都幫我在人生困境上完成突圍的勝利。

第1次閱讀是在我因為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不當,最終無法順利從研究所畢業時,那時指導教授給了我一個建議:「你應該要找一個方法,解決你想追求完美但又容易拖延的性格。

」 當時我因為自己的重大挫敗,也真的開始認真去看網路上的各種自我管理方法,於是認識了GTD(GettingThingsDone的縮寫,以下簡稱為「搞定」)這個觀念,便找了《搞定》的原文書來閱讀,老實說第1次讀的時候,沒能把整本書都讀完,但光是讀了前半部,就幫我找出了自己長久以來的問題:有理想性,但缺乏計畫力,於是遇到比較大型的專案時,沒有有效的方法來控管專案,以達到自己想要的成果。

而《搞定》的前半部,正好從觀念與原則上,提出了「實現目標」該有的技術,不久之後,我在出版社寫了自己第一本書,主題是關於如何架設部落格,全書的字數或許比一本論文要求的還多,但這一次我有計畫地完成了。

第2次閱讀時,我慢慢寫部落格寫出成績,又開始在出版社工作,那時候腦袋裡不斷出現好多想做的事情、好多靈感、好多企畫,手上常常同時好幾個專案一起進行,把自己搞得暈頭轉向。

於是我再次重拾《搞定》來閱讀,這一次認真把後半部也讀完,用「搞定」的方法來改造自己的工作流程,於是慢慢地不同專案都能同時進行且步上軌道、可以同時搞定部落格的經營與我的正職工作,到現在很多讀者都還很訝異我如何每天維持寫作與工作的進度? 其實這得益於「搞定」的方法很多,最大的關鍵在於讓我專注在下一步行動,利用有限時間保持每天的進度,但不會焦慮,也不被瑣事干擾,於是看起來就像是很高效率一樣。

第3次閱讀則是在我準備結婚的那一年,在那一年裡,出版社的工作量沒有改變,我也希望自己繼續維持寫部落格的習慣,而且那一年又要寫一本後來成為我最暢銷著作的Evernote筆記術專書,然後還要籌備婚禮、蜜月旅行與新居的所有細節,我忽然覺得人生的所有任務都擠在同一時間出現了。

然而,即使在這麼忙碌的情況下,我忽然覺得自己應該再讀一次《搞定》,於是我偷著許多空檔時間,從頭讀一遍,而經歷過了前面幾次的人生歷練,第3次閱讀時,我發現這不只是一部教我時間管理方法的工具書,其實也是一本人生管理原則指南,尤其當面臨真正龐大、重要的選擇時,我應該怎麼用智慧做出關鍵選擇。

原來「搞定」,不只是要搞定外在的任務,而是要搞定自己的內心、搞定人生的價值,卸下「完成」的壓力,享受「開始做」的樂趣,當壓力去除,自然進入高效狀態。

這就是我3次讀《搞定》,以及我的3次人生突圍,我想下一次我又遇到不同人生困境時,一定還會想再次拿起這本書來讀吧!  推薦序| 完成你想做的事情,完美你想過的人生! 文/王永福(知名企業簡報教練) 靜下來,想一想你腦中有多少待辦事項?10件?20件?30件???還是100件? 工作上可能有個企畫書要寫、8封電子郵件未回、上次答應小李幫他介紹的客戶還沒處理。

還有小朋友下週要做的勞作、別忘了太太交代今天要帶瓶醬油回去,而且下個月家族旅行的飯店還沒訂。

哦??還有!自己年初訂下的個人成長目標,也還沒找好要上哪門課。

對了,書桌也亂了快大半年了,應該整理一下了。

這時忽然手機又震動了一下,原來是長官的信,又傳來一件新的工作??。

就因為我們的生活總是多線進行,在家庭、工作、個人、團體、短期、長期等不同角色間持續切換,所以我們才需要學習「搞定」,協助我們以系統化又有效的方法,完成想要完成的工作,這就是本書最大的核心!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做事方法,對我而言,專注在一件工作是很容易的事,朋友常笑稱我是單CPU腦袋,一次只能專注處理一件事情。

雖然完成關鍵事項後,會有明顯的工作成果,但其他事情常因此被延遲而忽略!身邊也有朋友是待辦事項管理達人,總是可以同時進行多項工作,待辦事項滿滿一堆,無時無刻不是非常忙碌。

「忙得沒有時間思考」是最貼切的寫照。

當然還有更多的人,只是憑著感覺做事,沒有任何系統化的方法(那您真的很需要這本書!)。

其實不同的方法都各有優缺點。

有空的時候,我經常在想:有沒有更平衡、更有效的方法,來處理身邊每天發生的這些事?讓我能更有效率,但是又能更自在、更放鬆? 本書一開始就教大家:什麼是「全力以赴,心無旁騖」的境界。

有幾次我曾經歷過這種聚精會神、感受不到時間流逝的感覺。

在這種狀態下工作效率極高,工作成果也非常驚人。

書上一步一步說明:如何透過「捕捉」、「理清」、「整理」、「回顧」、「執行」這5個步驟,釋放大腦的思緒,讓我們能聚焦在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情上,並達到「心境如水」的狀態。

我一面看書,一面就想動手處理已經亂了很久的書桌!(再回頭看一眼混亂的桌子!)驚訝的是:作者也了解我們的問題,在書中教大家如何開始啟動「搞定」計畫。

書上有些名人話語,像是「任何識字的人都無法成功將閣樓清掃乾淨」,很多建議都讓人會心一笑,又很有道理。

邊看邊想、邊想邊做,這是一本能帶您動手執行的好書! 回到根本,學習如何有效處理事情,並不是要變成更忙碌的人,也不是要變成工作狂,而是可以用更放鬆、更優雅的態度,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日子。

如果你也想體會什麼是全力以赴地工作、放鬆自在地生活,相信你也會跟我一樣,從本書得到一些感動或啟發!{DS} 導讀| 舊雨新知一同快速「搞定」文/張永錫(台灣首位GTD課程講師)  這是一本充滿魅力的書,因為這本書可以幫助你完成大量工作,而且工作及生活的壓力卻能越來越低。

這是真的。

作者大衛‧艾倫累積了35年的時間管理實務經驗,在本書用近20萬字的扎實內容,細細討論一般人在生活及工作中會遇到的失控、壓力、分心及被動。

藉由學習「搞定」(GettingThingsDone;GTD),你能夠逐漸達到掌控、放鬆、專注及有意義的投入,讓生活及工作更加高效,為自己及組織創造更高的價值。

為了幫助大家快速理解本書內容,在此精要說明這15章的最核心概念。

第1篇:第1章到第3章 介紹「搞定」最基礎的概念,藉由橫向思考及縱向思考5步驟,達到「心境如水」(mindlikewater)的境界。

第1章:說明身為知識工作者對於「工作」(work)應有的概念。

例如:捕捉雜事、清空大腦、決定下一步行動、橫向思考與縱向思考等,幫助我們「心境如水」,面對人生大小挑戰。

第2章:橫向思考5步驟簡述,藉由細讀本章即可掌握本書精髓。

介紹掌控工作及生活的「捕捉」、「理清」、「整理」、「回顧」及「執行」5個步驟。

若您覺得需要延伸閱讀,從第5章到第9章有更多詳細的內容。

第3章:介紹「自然計畫模式」(縱向思考),並引用實例說明下列5個階段:定義目標及原則、辨識願景與預期結果、進行腦力激盪、整理,以及決策下一步行動。

  第2篇:第4章到第10章詳細探討「搞定」的方法論、相關工具設定、「捕捉、理清、整理、回顧、執行」5步驟的實踐方式,並闡述專案管理的方法。

第4章:詳細解說設定個人工作管理系統與個人參考資料庫的方法,以及相關注意事項。

第5章:「搞定」第1個步驟是「捕捉」,目的是把所有引起你注意力的事情,全都收集起來,包含外在實體物品及大腦中的雜事,將所有雜事進行大掃除、放入合適的收件匣中。

第6章:「搞定」第2個步驟是「理清」,也就是對捕捉到收件匣的雜事決定下一步行動,並放置到合適的地方;可行動的事情分為「立刻執行」、「委派他人」、「延遲處理」3個地方放置;不能採取行動的事情,可分成「丟棄」、「參考資料」、「孵化事項」3個地方;超過一個行動才能完成的事情,則屬於「專案」。

第7章:「搞定」第3個步驟是「整理」,當雜事「理清」成行動,需要清單、檔案夾來管理行動的提示及參考資料時,本章詳細說明如何架構清單系統(包含行動清單、行事曆、專案清單等清單)及建立參考資料系統的方法。

第8章:「搞定」第4個步驟是「回顧」,每週花1∼2小時做好每週檢視,讓整個系統符合「收集及理清」、「持續更新」及「發揮創造力」3個條件,每週檢視是「搞定」成功的重要關鍵。

第9章:在「搞定」最後步驟的「執行」階段,有3個評估方法,幫助選擇最適合現在執行的行動,首先是4項限制條件(情境、時間、精力及優先順序),接著是6種專注高度(horizonsoffocus),最後是工作的3種類別(three-foldnatureofwork)。

第10章:討論計畫專案的方法及各種工具。

  第3篇:第11章到第15章講述維護「搞定」系統的3個重要原則,並探索認知科學與「搞定」的關係,以及未來「搞定」的精進之路。

第11章:很多人會對做不完的事情感到內疚,卻不知道如果養成捕捉的習慣,而且對承諾要做的事情「重新協議」,就能減輕許多內心的壓力。

第12章:本章提到一個有趣的命題:「為什麼越聰明的人越容易拖延?」在抽絲剝繭的探討中,讓人體會到管理好「下一步行動」的重要。

第13章:本章講述將個人原來的行為模式,轉換成以「預期結果」及「下一步行動」為導向,對個人甚至是企業的幫助。

第14章:介紹「搞定」和認知科學的關係,包含分散式認知、心流理論、實行意願、心理資本等,讓「搞定」和認知理論層面的結合更深。

第15章:介紹「搞定」精進之路,分成精通基礎原理、建立人生管理綜合系統,以及享有專注、方向和創造力3大階段。

從大腦清空開始、逐步提升,讓我們面對大小事情處之泰然又不失高雅(elegantequanimity),這是一種多層次的能力,需要終身學習不斷完善。

附錄:術語表:列出「搞定」理論53個重要專有名詞的定義,讓讀者更容易理解本書論述。

論後的改變,最近一位在深圳工作的台商朋友和我分享他學習「搞定」後的3個心得:首先,他開始在桌面放置實體收件匣(參見第5章),整理工作時的各種紙張及物品,辦公更有效率。

第二,他修正了行動清單類別(參見第7章),增加了「等待清單」、「@深圳宿舍」、「@台灣家」,他會寫下回台灣時可以陪孩子做的事情。

第三,用每週檢視的11個步驟(參見第8章的226∼229頁),每週一次檢視系統,尤其是清空大腦及最後大膽展現創意的步驟,對他幫助很大。

朋友說,他因此更能高效工作,而且壓力大幅降低。

一方面,我為他的學習及實踐結果感到高興;另一方面,我也相信閱讀本書的你,一樣可以做到高效工作、從容以對。

 加油。

{DS} (摘錄1)第1章 新時代要用新方法承諾:武術家的「一切就緒」狀態 深思一下,如果你無論何時都能全面掌握自己的狀態,可能會呈現何種樣貌?心靈完全澄明,任何事都不會牽絆你。

可以心無旁騖、隨心所欲全心投入當下的狀態又是怎樣?這種境界是可能達成的。

從容駕馭一切、花最少的力氣完成有意義的事,兼顧生活與工作各個層面……,這是可能實現的。

置身在複雜的世界中,仍然可以體驗到武術家「心境如水」(mindlikewater),以及頂尖運動員所謂的「化境」(zone,或譯為「忘我」、「身心合一」)狀態。

事實上,你可能曾體驗過這種狀態。

「心境如水」是一種工作、行動處於頭腦清楚,建設性想法層出不窮的狀態。

每個人都可以「心境如水」,想有效處理二十一世紀複雜的生活,大家對這種境界的需求會日益增強。

任何人若希望在工作與生活中維持平衡、持續獲得正向的成果,就需要「心境如水」的境界。

世界級的美國划船運動員奎格‧蘭伯特(CraigLambert)曾在著作《水上的心境》(MindoverWater)中描述這種感覺: 划船運動員會用一個詞來形容流暢狀態:擺盪(swing)。

……回想一下盪鞦韆這件單純的樂事:輕鬆來回的動作,動力全來自鞦韆本身。

鞦韆會帶著我們擺盪,我們不必用力、腿伸直與回勾就能讓自己盪得更高,但盪高的主因來自地心引力。

與其說是我們在盪鞦韆,倒不如說我們被盪了起來。

同理,當船載著人,是船身帶著我們移動更快:船兒就像輕鬆哼著歌,在航道上快速自然地前進。

我們的任務只是與船身合作,不要為了加快速度而使勁划水,讓船反而減速。

過度用力反而會讓船速度更慢。

有些人為了躋身貴族階級竭力攀高結貴,這只會證明他們並不夠格,因為貴族根本不必如此費力,一出生就已是這個位階。

擺盪(swing)正是處在這個「位階」狀態。

  「無論是擦亮窗戶或嘗試寫出傑作,漫不經心必然活不出真實生命。

」──娜迪亞‧布蘭傑「心境如水」的比喻 空手道用「心境如水」的意象來解釋一切就緒的狀態。

想像將小石子丟向平靜無波的池塘,池水的反應是什麼?答案是:會依石子投入的力道與質量,反應出相對應的漣漪,最後水面再度回復平靜。

池水不會反應過度或不足。

水就是水,只是展現水的本質。

可以淹沒一切,本身卻不會被淹沒。

時時平靜無波,卻又不會不耐煩;可以被迫改變流向,但又百折不撓。

懂了嗎? 空手道出拳的力道是來自速度,而非肌肉;在揮擊最後階段所展現的「爆發力」就是力道的來源。

這就是塊頭小的人也可以學會徒手劈開木板與磚頭的原因:不需靠厚皮老繭或蠻力,只要懂得借助速度形成的一股猛勁即可。

不過,當肌肉緊繃速度就會減慢,因此在高階武術訓練中,平衡與放鬆是教學與要求重點。

清除雜念並敞開心胸、適當反應是關鍵所在。

會造成你反應過度或反應不足的事情都會反過來控制你,這種事情反覆發生。

當你回覆電子郵件、回應某個特定行動,以及應對小孩或老闆時,沒有拿捏好分寸,就會導致無法達到預期成效。

大多數人對事情不是過度關注,就是太不專注,就只是因為他們沒能拿捏好「心境如水」的心態。

  你能在必要時刻進入「高效狀態」嗎?回想一下上次進入「高效狀態」的經歷,你可能會覺得一切如在股掌,絲毫不感到緊張,全神貫注在工作中,時間彷彿消失了(怎麼已經是午餐時間?),而且覺得工作起來充滿了意義。

你想再度體驗這種感覺嗎? 萬一你與這種狀態背道而馳,覺得無法掌控情勢、壓力大、無法專注、厭煩與受困時,你有辦法再進入「高效狀態」嗎?這正是本書的宗旨,「搞定」(GettingThingsDone,GTD)是套能大幅改善生活品質的方法,告訴你該如何再次回歸到「心境如水」的境界,將你的大腦才智發揮得淋漓盡致。

很多人面臨一種挑戰,當他們掉出高效狀態時,缺乏一個可以判定的「參考點」,讓他們知道已經不在高效狀態了。

其實大多數人長久以來都活在壓力緊繃狀態下,不曉得日子可以活得截然不同──也就是說,可以用另一種更具建設性的高效狀態,管理自己的世界。

希望本書可以激發你控管壓力的能力,知道你可以隨時降低工作壓力。

  「將心倒空,隨時接納一切,為萬物敞開。

」──鈴木俊隆{DS}(摘錄2)第2章 掌握生活主導權:精通工作流程的5步驟  想要游刃有餘地管理工作,請務必將「工作流程的5步驟」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

人們在面對生活、工作與隨之而來的事務時,都會經歷這5個步驟。

也就是說,不管是在廚房或公司,若想妥善掌握事務的變化,都得精通工作流程的5步驟。

每個步驟各有最佳實務做法與工具,而且必須與其他步驟融成一體,才能在繁務中創造出美妙的高效狀態。

不是變得「有組織條理」或懂得「設定優先順序」而已。

雖然那樣也很好,但卻是施行5步驟所得的結果,而非施行辦法。

採用我稱之為「整體協作發揮」的流程,會創造出比想像中更有成效也更具挑戰性的結果。

  5個步驟包括:(一)「捕捉」(capture)吸引我們注意力的事項。

(二)「理清」(clarify)每件事的意義與下一步行動。

(三)「整理」(organize)上述結果,提出可行動的選項。

(四)「檢視」(reflect)選項清單,接著做出抉擇。

(五)「執行」(engage)決定的行動。

這構成了人們生活橫向的管理,隨時隨地整合向前邁進時必須考慮的所有事項。

  「要確切知道何謂自由,唯有在生活的主要任務中尋求其原則,亦即在訓練自身反應與學習掌控所處環境的過程中探求。

」──沃爾特‧李普曼  上述5個步驟並非空談胡說,而是為了享有高效行動、讓事在掌控之中必須做的事情。

假設你打算煮一頓晚餐宴請朋友,但回家看到廚房一團亂,會怎麼處理?首先,找出放錯地方的物品(捕捉),決定該保留或丟棄(理清),再將各種東西歸位,例如:放回冰箱、丟垃圾桶或收到水槽(整理),然後查閱食譜,檢查自己擁有的食材和器具(檢視),最後是將奶油放到鍋裡加熱融化,開始烹煮(執行)。

這套方法的原則相當簡單明瞭,甚至一般人多已如此處理工作。

不過,大多數人在每個步驟都仍有大幅改善的空間,尤其5個步驟間的連結往往很薄弱,但這卻是造就優質工作管理的關鍵。

因此,每個步驟必須無縫接軌,以一致的標準維持。

在事務繁雜的生活與工作中,大部分人按自己的意思操作上述方法,可能已體會到嚴重效率不彰,周遭增生的環境壓力更是打擊了本來就較脆弱的部分。

即使是在閱讀本書的當下,各種無所不在又瞬息萬變的資訊,更是不斷增加生活與工作的複雜度。

如果只是整理雜亂的廚房可能還沒什麼,但再加上漏水添亂,就會演變成大麻煩。

此外,不小心遺漏的電子郵件、未追蹤進度的任務,或逃避抉擇的事項,也會讓混亂的情況加劇。

因為大量息息相關的事情不會越來越少,進來的速度也不會慢下來,所以若沒做好「工作流程管理」就會陷入險境。

多數人主要的弱點在於(1)「捕捉」的能力。

例如「要做某事」的承諾只停留在腦袋裡,隨之產生的「有點想做」與「應該要做」的念頭多得不得了,卻很少記錄下來。

很多人就算收集了很多想法,卻沒有(2)確實「理清」其意義,與決定該採取的行動(如果必要的話)。

因此,這些人任隨意列下的清單散落各處,比如將會議筆記與含糊的待辦事項寫在便利貼上,黏貼於冰箱或電腦螢幕上,或者利用數位裝置上的「任務」功能記錄全部事項,而不是具體做法,導致最後麻木無感。

這些清單可能不僅無法紓解壓力,反而還會製造更多負擔。

有些人是當下有對雜事做出恰當的決定,卻沒有發揮其價值,只因為缺乏(3)有效「整理」結果。

例如某人決定告訴老闆某件事,但只記在自己的大腦裡,於是當要用到時,就無法適當取用。

還有些人很擅於整理、很有條理,但是(4)不夠持續「檢視」內容,無法總是有系統地處理事情。

例如即使擁有可利用的清單、計畫與形形色色的檢查清單(透過收集、理清與整理所建立的),但沒有跟進或加以善用。

很多人不常看自己的行事曆,導致無法隨時跟進事件、趕上截止期限,最後在緊要關頭中慌亂受害。

最後,如果前述任何一個環節沒做好,就很可能無法在最佳的時間點(5)「執行」選定的行動。

人們大多會因為「期待」(而非「信賴」),選擇先做剛發生或最吸引自己注意的事;還有正事沒做、「沒時間」參與某些重要活動,就會有種事情老是揮之不去的感覺。

此外,無壓高效工作的精髓在於自由不受限地做有意義的事,否則痛苦也會不斷產生。

這工作流程的5步驟可以靈活變化,而且必須有良好的技巧與工具才能發揮到淋漓盡致。

在日常生活中,將這些步驟打散進行會有相當助益(即使不是絕對必要)。

有時候我只需要收集接到的事情,還不必決定該如何處置;有時候我可能只要處理會議筆記,或者剛剛出完差回來,必須整理路上收集與處理過的事情,或者需要檢閱工作清單。

很顯然,我大多時候是在做必須完成的事情。

很多人無法做到「井井有條」的主要原因,就是試圖一次完成5個步驟。

大多數人羅列清單時,會試圖按優先順序寫下「重要的事」,卻沒有提出具體行動。

然而,如果你認定助理的生日「不是重要事項」,因此不必立即決定該做些什麼,這項「開放式迴路」(openloops)就會成為阻力,讓你無法完全清楚、高效地聚焦於真正重要的事。

{DS} (摘錄3)第6章 理清:清空收件匣決定好下一步行動時 下一步行動務必是具體行為。

這些行動必須是具體、可見的行為。

許多人認為寫下「訂定會議時程」幾個字,就等於確認好下一步行動了;然而並不是,因為那完全沒有提到任何具體行為。

該如何安排會議?可以用電話或電子郵件來確認;該聯絡誰?請做出明確的決定。

現在不決定,之後還是得做出決定。

這個步驟的目的在於,讓人們確實完成這些事項必經的思考過程。

若沒有決定能推動進展的下一步具體行動,每次想起這件模糊的事項時,都會產生心理上的落差,進而開始抗拒回想這件事,導致事情延宕、停滯不前。

而一旦決定好所需的下一步行動後,接下來有3個選擇:?●立刻執行(如果該動作可以在2分鐘內完成)。

●委派他人(若自己並非執行該動作的最佳人選)。

?●延後執行(將該事項及行動放入整理系統中,列為之後再進行的事項)。

立刻執行(doit)若下一步行動能在2分鐘或更短的時間內完成,請在從收件匣中拿起時就立刻執行。

若一封電子郵件只要30秒就能讀完,並迅速回覆「是/否/其他」給寄件人,那就馬上做吧!若能在1∼2分鐘內就大致瀏覽過、判斷是否感興趣的商品型錄,請趕快翻閱,然後根據型錄內容決定要丟掉、轉寄或收入參考資料;若某件事的下一步行動是聽取某人的簡短留言,那麼請趕快拿起電話吧! 就算某件事的優先順序並不高,但若想要執行這件事,就馬上做吧!2分鐘定律的目的是,若儲存及追蹤某件事要花的時間,比「立即處理」還多的話,或許初次接觸到這件事時就立刻完成會更有效率。

換言之,就是所謂的效率臨界點。

若某件事沒有重要到必須完成,那就丟了吧!若很重要、也需要在某個時間點前完成的話,「效率」就是應該好好思考的因素。

很多人發現,養成2分鐘定律的習慣,能對工作效率產生極大影響。

一位大型軟體公司的副總裁曾告訴我,2分鐘定律讓他每天多了1小時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他是那種一天會收到300封電子郵件的高科技產業高級主管;他收到的電子郵件大多是來自於他的下屬,需要他注意到某件事、提供意見或表示同意,然後工作才能繼續進行。

然而,由於這些內容並非他個人關注的主要議題,所以信件會被留在收件匣中以待後續處理。

累積了上千封電子郵件之後,他就必須耗費一整個週末來加班、試圖趕上進度。

假如他才26歲、體力豐沛、充滿幹勁,那或許還沒問題,但他不僅已經30多歲,而且孩子們也都還小,再也不能承受加班整個週末的瘋狂行為了。

當我指導他時,他便一一加工好當時還放在收件匣裡的800封電子郵件,結果發現,其中有一大部分可以直接刪除、一些需要存起來作為參考資料,另外還有很多則可以在2分鐘內迅速回覆。

一年後再追蹤,我發現他依然處於極佳狀態,再也不會讓電子郵件多到超出螢幕的範圍。

他表示,自己大幅縮短回信時間的情況,甚至改變了部門的特性,現在他的員工都覺得他是鐵打的! 這是一個頗為戲劇化的實際案例,也顯示基本加工動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對個人而言,待處理的事務數量與接收速度都在增長的時候。

? 2分鐘其實只是一個參考方向。

若有很長的空檔來加工收件匣,也可以將每樣事項的效率臨界點增加為5∼10分鐘。

如果需要迅速看過所有累積的事項,才能判斷該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來運用時間,就將時間縮短至1分鐘、甚至30秒,好讓自己能更快瀏覽過每件事。

在嘗試摸索、熟悉這個過程時,實際測量花了多少時間在處理那些事是個不錯的方法。

大部份我指導過的人都對於「2分鐘實際上到底是多久」感到困惑,導致大幅低估某些行動可能需要的時間。

例如,有項行動是留言給某人,但打過去時是本人接聽而非轉接語音信箱,通常這通電話所需時間就會超過2分鐘。

對於2分鐘內就可以完成的行動,不太需要進行追蹤。

但若執行了一個行動,卻無法因此一口氣完成專案,就需要理清該專案所需的下一步行動,並用相同的標準來管理。

舉例來說,如果你想?更換印表機的墨水匣,卻發現沒有新的墨水匣了,因此決定需採取的下一步行動就是取得墨水匣(如上網訂購印表機墨水匣),以及恰當地選擇該執行、委派或延遲處理。

好好遵循2分鐘定律,就能看見清理收件匣時的驚人效率。

許多人都驚訝於自己居然能採取這麼多2分鐘行動,而且通常還是出現在處理眼下最緊急的那些專案。

此外,這個定律也適用於一些非常細微、已經延誤太久又一直干擾專注力的未完成事項,其成果絕對令人非常驚喜。

2分鐘定律已成為許多人試圖掌管好數量龐大的電子郵件的救星。

在電子郵件往來頻繁的情況下,至少有30%可行動的電子郵件能在2分鐘以內完成回覆(假設打字速度不算太慢的話)。

對於正在執行清理電子郵件的人而言,堅守本定律將能大幅改善個人工作效率生態系統中的反應速度。

當我跟學員一起清理他的電子郵件庫存時,總是會遇到許多能快速採取行動的時刻,這些行動不但可以推動許多方面的進度,也能突破不少瓶頸。

? 話雖如此,但也不要成為2分鐘定律的奴隸,花上一整天的時間進行2分鐘的行動。

這項定律主要適用於執行剛收到的新事項,例如加工收件匣、在辦公室或家裡與人互動,或單純在走廊上面臨岔路的時候。

因為若這件事在出現的當下沒有立刻執行、之後還是必須處理,那就得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去捕捉、理清與追蹤,才能避免這件事占據大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