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行動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研究從Watkins(1998)的研究感恩量表(Gratitude,Resentment,and. Appreciation Test)(GRAT)有44題問卷題目,以及McCullough,Emmons, & Tsang(2002)的研究中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67.99.71.17)您好!臺灣時間:2022/05/0305:22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林沛玲研究生(外文):Pei-Ling,Lin論文名稱:以聖經為基礎之感恩課程,對國中一年級學生影響之研究論文名稱(外文):TheEffectofAGratitudeCoursebasedontheHolyBibleforSevenGradeStudents.指導教授:張利中指導教授(外文):Li-Jung,Chang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東海大學系所名稱:宗教研究所學門:教育學門學類:綜合教育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8畢業學年度:96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53中文關鍵詞:生命教育、感恩課程、品格教育外文關鍵詞:Lifeeducation、GratitudeCourse、CharacterEducation.相關次數:
被引用:28點閱:1145評分:下載:504書目收藏:14
以聖經為基礎之感恩課程對國中一年級學生影響之研究摘要本論文研究旨在規劃,並實施以聖經為基礎,適合國中一年級學生的感恩課程教學之後,學生們對感恩態度的改變評估,以瞭解感恩課程,對國中生感恩態度的影響。
本研究從Watkins(1998)的研究感恩量表(Gratitude,Resentment,andAppreciationTest)(GRAT)有44題問卷題目,以及McCullough,Emmons,&Tsang(2002)的研究中的感恩問卷的六個問題GratitudeGuestionnaire6(GQ-6),有6題問卷題目,兩份問卷共計有五十題,測量感恩態度的量化研究。
本研究規劃聖經感恩課程活動設計,以及準實驗研究法,透過量化統計,以瞭解感恩教育對一年級國中生之感恩態度的影響。
感恩是一個非常廣泛的題目,因此在研究本論文必須有一個研究的方向。
本感恩課程是依據研究對象之年齡與需要,經研究者參考國內外文獻和書籍內容,綜合各學者專家對感恩教育之建議,以基督教的聖經故事為啟發,並配合團體遊戲與詩歌的融合,予以彙集整理後定稿。
在教學過程中,經由教學者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反應,予以適當的調整後,所得到教學課程方案。
本研究之受試對象為中部甲公立國中,實施感恩課程教學的三班學生,為實驗組(50人),以中部乙公立國中的未實施感恩課程教學的二班(47人)學生為對照組,共97人,實驗組由研究者教授感恩課程,研究者利用聯課活動時間,(每週一節課),進行教學活動。
研究者使用GRAT及GQ-6量表,在課程開始前,針對實驗組及對照組學生前測,然後在實驗組進行感恩課程與感恩週記八週後,與以兩組後測,再繼續在實驗組進行感恩週記四週後,再與以兩組後後測,觀察兩組學生的感恩態度影響之行動研究。
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計算,及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進行統計分析,以及迴歸分析,作為評量感恩課程對國中生之感恩態度之影響。
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一、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前測各項量表的得分上,未達顯著差異。
二、實驗、對照組後測各量表中得分之t檢定結果:實驗組在GRAT中的富足感量表與對照組沒有顯著差異;實驗組在GRAT中的儉樸感恩量表顯著的進步大於對照組,顯示實驗介入後實驗組同學有儉樸的感恩,對於許多人事物容易有感恩的心;實驗組GRAT中的感激他人量表與對照組沒有顯著差異;實驗組與對照組感恩問卷(GQ-6)量表之分量表中,實驗組顯著的大於對照組,顯示實驗介入後實驗組同學有較高的感恩頻率。
三、實驗、對照組後後測各量表中得分之t檢定結果,和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在GRAT的富足感、儉樸感恩、感激他人量表以及GQ-6量表,皆顯著進步大於對照組,顯示實驗介入後實驗組同學的感恩態度,的確比對照組有顯著的進步。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數項具體可行之建議,以供國內外從事相關研究及實務工作者之參考。
關鍵字:生命教育、感恩課程、品格教育
TheEffectofAGratitudeCoursebasedontheHolyBiblefor7thGradeStudents.AbstractsThisresearchisaimedatevaluatingthechangeoftheseventhgradestudents'attitudestowardgratitudeafterparticipatingthegratitudeprogrambasedontheHolyBiblewhichisappropriateforthesestudents,andwecanrealizetheeffectsofthisprogramonthestudents'viewsaboutgratitude.Therearetwoquestionnairesinthisresearchonexaminingpeople'sattitudestowardgratitude.Onequestionnaireincludes44questionsfromGRAT(Gratitude,Resentment,andAppreciationTest)byWatkins(1998)whiletheotherincludes6questionsfromGQ-6(GratitudeQuestionnaire6)byMcCullough,EmmonsandTsang(2002).Thisresearchcontainsactivitiesofthegratitudeprogramandthequasi-experimentaldesign.Wecanlearnwhattheeffectsofthegratitudeprogramontheseventhgradeswouldbefromthestatistics.Sincegratitudeisageneraltopic,wemustsetupdefiniteresearchingprinciples.Accordingtotheageandneedsofthesubjects,thegratitudeprogramisdesignedbytheresearcherwhoreferstotheliteraturereview.ThisprogramalsocombinesthematerialsinspiredbythestoriesfromtheHolyBiblewithactivitiesandhymns.Thesubjectsoftheresearchareseparatedintoexperimentalandcontrolgroup.Theformergroupconsistsof50studentsfromthreeclassesinApublicjuniorhighschoolinmiddleTaiwanwhopracticethegratitudeprogram,andthelatterconsistsof47studentsfromtwoclassesinBpublicjuniorhighschoolinthesamedistrictwhodonotpracticetheprograminstead.Thetotalsubjectsare97students.Theresearcherteachestheexperimentalgrouptheprogramduringthejointcourseshour,onceaweek.TheresearcherusesGRATandGQ-6intheprogram.Beforetheprogramstarts,theresearchertestsbothgroups.Aftertheexperimentalgroupfinishedthegratitudeprogramandkeepsjournalsofgratitudefor8weeks,theresearchertestsbothgroupsagain.Whentheexperimentalgroupkeepsjournalsforanother4weeks,theresearchertestsbothgroupsagainandstudiestheeffectsonthestudents'attitudestowardgratitude.Thedataiscountedasthefrequencydistribution,ANCOVA,andmultipleregression.Theresultsoftheresearchareasfollows:1)Theexperimentalandcontrastivegroupdonotshowcleardiversitybetweentheirscoresofeveryitemsfromthefirsttest.2)Theresultsofthetscoresofbothexperimentalandcontrastivegroupfromthesecondtest:There'snoobviousdifferencebetweenthescoresofsenseofsatisfactionofbothgroups.TheexperimentalgroupmakesnoticeableprogressintheeconomicalitemfromGRATcomparedwiththecontrastivegroup,whichshowsthatthestudentsoftheexperimentalgrouphavetheeconomicalsenseingratitudewhentheprogramstarted.ThescoresofgratitudetowardpeoplefromGRATofbothgroupsmakenodistinctdifference.ThescoresfromGQ-6oftheexperimentalgroupareapparentlyhigherthanthoseofthecontrastivegroup,whichshowsthatthestudentsoftheexperimentalgrouphavehigherfrequencyingratitude.3)Theresultsofthetscoresofbothexperimentalandcontrastivegroupfromthethirdtestandofregression:Theexperimentalgroupmakessignificantprogressinthesenseofsatisfaction,theeconomicalmanner,gratitudeforpeopleandGQ-6comparedwiththecontrastivegroup,whichshowsthattheformer'sstudents'attitudestowardgratitudehavechangedsignificantlysincetheprogramstarted.Accordingtotheresultsabove,thisresearchendswithconcrete,feasiblesuggestionsforfuturestudies.Keywords:Lifeeducation,Gratitudecourse,CharacterEducation.
目次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動機-----------------------------------------------------------------------01第二節研究目的-----------------------------------------------------------------------03第三節研究假設-----------------------------------------------------------------------03第四節名詞解釋-----------------------------------------------------------------------04第二章文獻探討第一節生命教育的理念與目的----------------------------------------------------05一、生命教育的內涵---------------------------------------------------------05二、生命教育中感恩課程的目的------------------------------------------06第二節感恩的內涵與理念----------------------------------------------------------11一、感恩的內涵---------------------------------------------------------------11二、感恩的對象---------------------------------------------------------------12三、聖經中感恩的教導----------------------------------------------------14四、感恩的特質--------------------------------------------------------------29第三節感恩的教學-------------------------------------------------------------------35一、認識國中生-------------------------------------------------------------35二、感恩方案-----------------------------------------------------------------37第三章研究方法第一節課程對象----------------------------------------------------------------------39第二節實驗設計----------------------------------------------------------------------39第三節課程設計----------------------------------------------------------------------41第四節研究工具----------------------------------------------------------------------46第四章結果分析與討論第一節前測結果----------------------------------------------------------------------49第二節後測結果----------------------------------------------------------------------54第三節後後測結果-------------------------------------------------------------------56第四節共變數分析-------------------------------------------------------------------58第五節階層回歸分析----------------------------------------------------------------58第六節學習成效分析----------------------------------------------------------------69第五章結論與建議第一節結論---------------------------------------------------------------------------76第二節研究限制與建議------------------------------------------------------------78參考文獻----------------------------------------------------------------------------------------83附錄附錄一致老師的信----------------------------------------------------------------------92附錄二教師手冊-------------------------------------------------------------------------93附錄三學生手冊------------------------------------------------------------------------120附錄四課程評估表---------------------------------------------------------------------137附錄五感恩花絮------------------------------------------------------------------------141附錄六感恩態度量表------------------------------------------------------------------142附錄七感恩量表實施手冊------------------------------------------------------------148附錄八學生感恩週記-----------------------------------------------------------------150表目錄表一實驗設計------------------------------------------------------------------------40表二研究個人基本變項分佈情形-------------------------------------------------49表三實驗、對照組感恩態度量表前測得分之t檢定-------------------------53表四男、女組感恩態度量表前測得分之t檢定----------------------------------53表五實驗、對照組感恩態度量表後測得分之t檢定----------------------------54表六感恩態度量表後測的差異分數t考驗---------------------------------------55表七為實驗、對照組後後測各感恩態度量表中得分之t檢定結果----------56表八感恩態度量表前測、後後測的差異分數t考驗---------------------------57表九感恩量表之同質性考驗與共變數分析--------------------------------------58表十富足感後後測階層迴歸分析結果--------------------------------------------59表十一感恩態度中富足感量表的三次測量分數曲線圖------------------------60表十二儉樸的感恩後後測階層迴歸分析結果-----------------------------------62表十三感恩態度中儉樸的感恩量表的三次測量分數曲線圖------------------62表十四感激他人後後測階層迴歸分析結果-------------------------------------64表十五感恩態度中感激他人感量表的三次測量分數曲線圖------------------65表十六感恩問卷(GQ-6)後後測階層迴歸分析結果------------------------------67表十七感恩問卷(GQ-6)量表的三次測量分數曲線圖---------------------------67表十八對感恩達人課程及教材的滿意程度次數分配-------------------------69表十九對自己實踐感恩行動的滿意程度次數分配----------------------------70表二十對感恩課程老師的教學方式滿意程度次數分配----------------------70表二十一對自己的感恩態度的進步程度次數分配----------------------------71表二十二對自己的報恩行善滿意程度次數分配-------------------------------71表二十三影響最大的感恩單元次數分配-------------------------------------72表二十四最喜歡的課程進行方式-----------------------------------------------72表二十五是否願意再接受此類課程--------------------------------------------73
參考文獻:一、西文部分Barusch,A.S.(1999).Religion,adversity,andage:Religionexperiencesoflow-incomeelderlywomen.JournalofSociologyandSocialWelfare,26,125-142.Coffman,S.(1996).Parents’strugglestorebuildfamilylifeafterHurricaneAndrew.IssusesinMentalHealthNursing,17,353-367.ChristopherPrterson&MartinE.P.Seligman,(2004)CharacterStrengthsandVirtues.NewYork:OxfordUniversity,553-568EmmonsR.A.,&Crumpler,(2000).Gratitudeasahumanstrength:Appraisingtheevidence.JouralofSocialandClinicalPsychology,56-69.Emmons,R.A.,McCullough,M.E.,&Jo-AnnTsang.(2003)PositivePsychologicalAssessment.TheAssessmentofGratitude.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327-341.Gallap.G.H(1998)Thankfulness:America’sSavinggracepaperpresentedatthenationaldayprayer.BreakfastThanks-givingSquare,Dallas,TX.J.Piaget,TheOriginsofintelligenceinchildren.NewYork:InternationalUniverstitiesPress,1952,7Hume,D.(1888),Atreatiseofhumannature.Oxford:Clarendon,466McCullough,M.E.,Kilpatrick,S.D.,Emmons,R.A.,&Larson.D.B.,(2001).Isgratitudeamoralaffect?PsychologyBulletin,127,249-266.McCullough,M.E.,Emmons,R.A.,&Tsang,J.(2002).Thegratefuldisposition:Aconceptualandempiricaltopography.Jour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82,112-127.PhilipAnderson,(1965)AMinistrytoTroubledPeople,TheChicagoTheologicalseminaryregister,Feb,5.Schweitzer,(1969)Reverenceforlife(R.H.Fuller,trans.)NewYork:Harper&Row,36-41.Trivers,R.L.(1971)Theevolutionofreciprocalaltruism.QuarterlyReviewofBiology,35-37.Walker,L.J.,&Pitts(1998)Naturalisticconceptionsofmoralmaturity.DevelopmentalPsychology,34,403-419.Watkins,P.C.,Grimm,D.L.,&Hailu,L.(1998)Countingyourblessings:gratefulindividualcallmorepositivememories.Presentedatthe11thAnnualConventionoftheAmericanPsychologicalSociety,Denver,CO.Watkins,P.C.,(2003)Gratefulandhappiness:Developmentofameasureofgratefulandrelationshipswithsubjectivewell-being.SocialBehavior&Personality.32(5)2003,431-452一、中文部分(一)圖書類JohnL.Phillis,Jr著:《皮亞杰理論初階》。
王文科譯,台北:國立編譯館1983,146。
余也魯(1989)。
《聖經啟導本》。
香港:海天書樓。
何福田(2006)。
《生命教育》。
台北:心理。
林治平(2004)。
《生命教育之理論與實踐》。
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治平(2003)。
《全人的思考與落實》。
台北:宇宙光。
吳蘭玉(2002)。
《教學錦囊》。
台北:協傳。
Seligman,M.E.P.(1932)Authentichappiness.洪蘭譯(2003)。
真實的快樂。
台北:遠流。
JamesOrr(1988)。
聖經百科全書。
台北:少年歸主。
J.DonaldWalters(1999)。
生命教育。
台北:張老師。
MelanieKlein著,呂煦宗、劉慧卿譯(2005)。
《嫉羨和感激》。
台北:心靈工坊文化,242-243。
WilliamJBennett著,吳美真譯(1998)。
《美德書偉大立志故事的寶藏》。
台北:圓神。
RobertEmmons著,張美惠譯(2008)。
《愈感恩愈富足》。
台北:張老師,117陳辰杏(1990)。
《感恩與知足》。
台北:耀文。
林生傳(1999)。
《教育社會學》。
高雄:復文。
吳庶深、黃麗花(2001)。
《生命教育概論》。
台北:學富。
吳秀碧(2006)。
《生命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案》。
台北:心理。
葉淑菁、胡杰麟(2007)。
《感恩特刊》。
台北:金點文化。
張蓬潔(2007)。
《感謝ThankYou》。
香港:道聲。
唐佑之(2000)。
《詩中之詩第二集》:感恩詩。
香港:福音證主。
唐佑之(1991)。
《苦難神學》。
香港:卓越。
MarkDevries著,袁達志譯(2001)。
《以家庭為本的青少年事工》。
香港:學生福音。
張國賢(1973)。
《四書讀本》。
台北:祥生。
趙錫如(1984)。
《辭海》。
台北:六統詹棟樑(2004)。
《生命教育》。
台北:師大書苑。
蘇肖好(2005)。
《生命教育》。
香港:澳門大學。
鈕則誠(2004)。
《生命教育概論》。
台北:揚智。
鄔昆如(1987)。
《西洋哲學十二講》。
台北:東大,162。
里查赫爾著(1991)。
《道德思維》。
台北:源流。
張志堅(1986)。
《積極心態為成功之道》。
台北:徐氏基金會。
余德慧(1987)。
《中國人的幸福觀》。
台北:張老師。
鄔昆如(1989)。
《人生哲學》。
台北:五南。
DavidA.Shapiro,吳由美譯(2000)。
用《美德圓融人生》。
台北:世茂。
傅佩容(1992)。
《擇善固執》。
台北:國家文藝。
薛保綸(2001)。
《哲學導論》。
台北:大中國。
郭為藩(1984)。
《人格心理學理論大綱》。
台北:正中,137。
GregHicks(1999)。
《選一條快樂的路》。
台北:中國生產力。
DennisPrager,HappinessisaSeriousProblem(1999)《快樂由心出發》。
台北:天下。
姚磊(2006)。
《諸葛亮鮮為人知的七大力量》。
台北:正展,267-272。
DennisRaineywithDavidBoehi,陳茗芬譯(2000)。
《尊榮父母帶來祝福。
》台北。
中國學園,57-58。
蓮娜瑪莉亞.克林佛(2001)。
《用腳飛翔的女孩》。
台北:傳神。
中見利男(2006)。
《有趣的聖經故事》。
台北:啟示。
胡幼鳳(2000)。
《擁抱:生命中的每一分鐘》。
台北:百巨。
StevenWeinberg,郭中一譯(1997)。
《最初三分鐘》。
台北:牛頓。
PaulDavies,陳芊蓉譯(1995)。
《最後三分鐘》。
台北:天下遠見。
劉清彥(2006)。
《貼在心上的皮膚》。
台北:宇宙光。
林治平(2006)。
《愛寫日記的男孩》。
台北:宇宙光。
劉清彥(2006)。
《我的馬偕報告》。
台北:宇宙光。
安東尼布朗(1985)。
《你看我有什麼!》台北:漢聲。
得勝課程兩性教育編輯小組(2006)。
《得勝課程兩性教育指導手冊、學生手冊》。
》台北:得勝者教育協會。
Varday著,高志仁譯(1996),《一條簡單道路:德蕾沙修女的質樸之道》台北:立緒,64。
(二)聖經聯合聖經公會(2002)。
《聖經和合本》。
台北:聖經公會。
聖經舊約創世紀一章27-28節,1。
聖經舊約出埃及記二章,70。
聖經舊約出埃及記四章10節,72。
聖經舊約出埃及記四章15-16節,72。
聖經舊約出埃及記七章7節,76。
聖經舊約出埃及記七章8-12節,76。
聖經舊約出埃及記七章20-25節,77。
聖經舊約出埃及記八章5-15節,77。
聖經舊約出埃及記八章20-32節,78。
聖經舊約出埃及記九章8-21節,79。
聖經舊約出埃及記九章22-35節,79。
聖經舊約出埃及記十章12-20節,81。
聖經舊約出埃及記十章21-29節,81。
聖經舊約出埃及記十二章29-32節,82。
聖經舊約出埃及記十四章,85。
聖經舊約出埃及記十九章13-27節,92。
聖經舊約出埃及記二十章12節,93。
聖經舊約利未記十九章3節,146。
聖經舊約利未記十九章18節,146。
聖經舊約利未記二十五章1-7節,154。
聖經舊約利未記二十五章8-11節,154。
聖經舊約民數記二十六章51節,200。
聖經舊約申命記二十一章18-21節,242。
聖經舊約申命記三十三章,259。
聖經舊約申命記三十四章8節,260。
聖經舊約申命記三十四章10節,260。
聖經舊約撒母耳記上十六章11節,355。
聖經舊約撒母耳記上十六章18節,356。
聖經舊約撒母耳記上十八至三十章,359。
聖經舊約撒母耳記上二十四章11-14節,368。
聖經舊約撒母耳記下五章1-4節,384。
聖經舊約撒母耳記下七章16-29節,386。
聖經舊約撒母耳記下九章,389。
聖經舊約撒母耳記下十一至二十章,390。
聖經舊約撒母耳記下二十二章,409。
聖經舊約撒母耳記下二十二章21-25節,410。
聖經舊約撒母耳記下二十三章15-17節,411。
聖經舊約約伯記一章1節,627。
聖經舊約約伯記一章21節,628。
聖經舊約約伯記二章7-8節,629。
聖經舊約約伯記二章10節,628。
聖經舊約約伯記四十二章1-6節,657。
聖經舊約約伯記四十二章12-17節,658。
聖經舊約約伯記四十二章10-15節,658。
聖經舊約詩篇五十七章8節,698。
聖經舊約詩篇一百三十九章13-16節,761。
聖經舊約詩篇一百五十章1-6節,766。
聖經舊約箴言四章3-4節,769。
聖經舊約箴言十五章13節,778。
聖經舊約箴言十七章22節,780。
聖經舊約以賽亞書七章14節,815。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一章44節,1。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三章16節,3。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五章1-12節,5。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五章13-16節,5。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六章26-34節,8。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七章13-27節,9。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十三章24-52節,19聖經新約馬太福音十四章4,7,10節,20。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十五章36節,23。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十六章26-29節,24。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十九章19節,28。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二十二章39節,33。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二十六章39節,41。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二十八章18-20節,46。
聖經新約馬可福音十章43-45節,63。
聖經新約馬可福音十二章30節,67。
聖經新約馬可福音十二章31節,67。
聖經新約馬可福音十二章33節,67。
聖經新約馬可福音十四章23節,70。
聖經新約路加福音二章47-52節,71。
聖經新約路加福音十章21節,98。
聖經新約路加福音十章27節,98。
聖經新約路加福音十章30-37節,98。
聖經新約路加福音十四章13-21節,106。
聖經新約路加福音十七章11-19節,110。
聖經新約路加福音二十二章19節,119。
聖經新約路加福音二十三章34節,122。
聖經新約約翰福音一章14節,127。
聖經新約約翰福音三章16節,130。
聖經新約使徒行傳一章8節,165。
聖經新約使徒行傳四章32-35節,170。
聖經新約使徒行傳第九章17-19節,178。
聖經新約使徒行傳第九章19-34,178。
聖經新約使徒行傳二十一章31-36節,198。
聖經新約羅馬書一章14-15節,211。
聖經新約羅馬書七章18-25節,218。
聖經新約羅馬書十三章9節,226。
聖經新約羅馬書十四章16-38節,226。
聖經新約哥林多後書十二章9節,261。
聖經新約加拉太五章14節,270。
聖經新約以弗所書三章20-21節,275。
聖經新約以弗所書五章20節,277。
聖經新約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6-18節,296。
聖經新約雅各書二章8節,334。
聖經新約啟示錄四章9節,365。
聖經新約啟示錄七章12節,368。
聖經新約啟示錄十一章17節,371。
(三)論文期刊周惠賢、楊國強(2002)。
自殺不是個人問題--從自殺行為反思香港生命教育的推廣。
香港:教育通訊。
張乃心(2006)。
生命教育課程對國民小學五年級學生生活意義感之影響。
台北:台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惠群(2001)。
國中生經驗生命教育課程之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效智(2000)。
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
生命教育與教育革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輔仁。
張淑美(2004)點滴皆生命,處處是教育-全方位的生命教育。
台中東海大學生命教育理論在九年一貫課程中之實踐。
陳世佳(2005)生命的希望-對94年度全國生命教育論壇的回應。
台中東海大學94年度全國生命教育論壇。
曾文祥(2006)。
感恩方案對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生幸福感的效果研究。
新竹: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高麗雯(2004)。
大學生的感恩心與知覺支持之相關研究。
台北: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徐培芳(2002)。
感恩與福傳。
台北:輔仁大學碩士論文。
林莉芳(2005)。
感恩經驗與目標設定對幸福感效應之研究。
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彭夢潔(2006)。
湧動生命的活泉--生命教育課程對國中同儕衝突問題影響之探討。
新竹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洪紫原(2007)。
美國新品格教育運動對台灣九年一貫課程的啟示。
台北:學校行政雙月刊,No48,301-310。
徐登志(2008)。
徐老師講往語。
台中:山城週刊20080607。
曠文琪(2008)。
這樣就好快樂學。
台北:商業週刊1074期200806。
黃迺毓(2007)。
親子共讀,在愛裡教養品格。
台北:天下雜誌20070404。
林玉佩(2007)。
校園新品格運動。
台北:天下雜誌20070404。
三、網站:全國家長資訊聯絡網http://www.e.parents.ors.tw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http://gigabyte.fxsh.tyc.edu.tw/life宇宙光網站http://www.CosmicCare.org財團法人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2005)。
全民感恩心生活運動http://Value.yam.com/2005/thanksgiving/pol.html傅佩榮(2003)。
生命意義由何而來。
http://www.cdd.org.tw/costantinian/515/51506.htm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註: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國中學生經驗生命教育課程之研究
2.
感恩經驗與目標設定對幸福感效應之研究
3.
感恩方案對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生幸福感的效果研究
4.
網路服務業者之侵權責任-以著作權侵權為中心
5.
以讀經教學促進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
6.
多元智能融入品格教育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感恩態度影響之研究
7.
情緒語意影片對國中生生命態度影響之研究
8.
國民中學實施感恩課程之歷程探討
9.
劉俠散文融入生命教育研究——以青少年為例
10.
案例教學法結合七年級歷史教材應用於品德教育之行動研究
11.
感恩方案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利社會行為之成效研究
12.
品格教育之課程設計與教學研究
13.
感恩與福傳
14.
正向思考教學方案及其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感恩態度影響之研究
15.
國小二年級學生實施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以「感恩」為主題
1.
洪紫原(2007)。
美國新品格教育運動對台灣九年一貫課程的啟示。
台北:學校行政雙月刊,No48,301-310。
1.
聖經中的生命教育觀之研究
2.
以聖經為基礎之良善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生之影響研究
3.
以聖經經文融入品格教育課程之研究
4.
聖經教學提升國小學童品格之研究:以「關懷」為例
5.
細數福份:感恩課程對國小學童感恩態度之效果研究
6.
新約聖經德行觀及其品格教育蘊義─以耶穌的教導為例
7.
《聖經》中生命教育意涵之研究
8.
基督教教友讀經經驗與數位聖經需求之研究
9.
感恩經驗與目標設定對幸福感效應之研究
10.
感恩方案對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生幸福感的效果研究
11.
《老子》之「道」與《聖經》之「神」比較研究
12.
國民中學實施感恩課程之歷程探討
13.
用符號學方法探討中文漢字的意義-以聖經創世記為例
14.
運用《人間福報》實施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以負責、關懷、感恩為例
15.
實施感恩教學方案對國中生感恩態度與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延伸文章資訊
- 1大學生實施感恩教育課程之研究 - 輔導與諮商學報
Kolts(2003)提出GRAT 量表,把感恩為「足夠. 感(sense of abundance)」、「感激他人」以及「感. 恩簡單幸福」三向度,Adler 和Fagley(2005).
- 2大学生感戴量表(Gratitude,Resentment,and Appreciation Test
大学生感戴量表(Gratitude,Resentment,and Appreciation Test, GRAT). 2020-07-19; 心理量表,人格量表; 553 阅读; 评论. 20世...
- 3博碩士論文行動網
本研究從Watkins(1998)的研究感恩量表(Gratitude,Resentment,and. Appreciation Test)(GRAT)有44題問卷題目,以及McCullough,...
- 4GRAT感恩量表_百度文库
《GRAT (Gratitude Resentment and Appreciation Test) 感恩量表》 是用来测量感恩的量表, 有三个维度, 即富足感、普通感恩、感激别人,共44 道题...
- 5第一章緒論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本研究為檢驗GRAT 的同時效度,以「兒童樂觀信念量表」、「貝. 克兒童及青少年量表」(BYI-II)作為感恩量表的效標,茲以皮爾森積差. 相關分析來進行考驗以提供效度觀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