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有那些著名的醫生 - 多學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國歷史上有那些著名的醫生,1樓你好嘛1 蘇頌蘇頌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漢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屬廈門市同安區,後徙居. 在中國歷史上有那些著名的醫生 2021-06-0706:13:49字數5041閱讀1579 1樓:你好嘛 1、蘇頌 蘇頌(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漢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屬廈門市同安區),後徙居潤州丹陽。

北宋中期宰相,傑出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製造家、藥物學家,集賢殿修撰蘇紳之子。

蘇頌出身閩南望族,於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登進士第。

官至刑部尚書、吏部尚書。

宋哲宗時拜相。

他執政時,務使百官守法遵職,量能授任。

宋徽宗時進太子太保,累封趙郡公。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卒,年八十二,追贈司空。

後追封魏國公。

宋理宗時追諡“正簡”。

蘇頌好學,於經史九流、百家之說,至於演算法、地誌、山經、本草、訓詁、律呂等學無所不通。

作為歷史上的傑出人物,其主要貢獻是對科學技術方面,特別是醫藥學和天文學方面的突出貢獻。

他領導製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啟近代鐘錶擒縱器的先河。

李約瑟稱其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

著有《圖經本草》、《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

2、林道飛 林道飛(生不詳),字巨集中,晚年號含雲逸叟,將樂縣人,明朝名醫。

他以醫術高超、多行善事而享譽閩中,曾任福建太醫。

耆年(老年,約60多歲)賑饑濟貧,病者投劑立效。

尤好施不倦。

年八十三。

子孫世其業。

病人服用他開的方劑,藥到病除。

他晚年熱心公益,經常拿出錢糧賑饑濟貧,還捐田120畝給含雲寺。

林享年83歲,著有醫書《濟世良友》傳世。

3、熊宗立 熊宗立(1409--1482年),字道宗,號道軒,別號勿聽子。

明代著名醫家。

福建建陽崇化裡熊屯人。

其先祖熊祕在鄉建鰲峰書院,為子孫肄業之所,故熊宗立自稱“鰲峰後人”。

熊宗立出生於醫學世家,其祖熊鑑(彥明)精醫。

熊宗立自幼多病,喜讀醫書,從熊鑑學醫,長大又隨劉郯學習校書、刻書、陰陽、醫卜之術,深得奧旨。

熊宗立得家傳師承,學術底蘊頗為厚實。

壯年後,結合自己的祖傳醫術,從事醫療和醫書的撰著、校注、刻印工作,從而成為一位整理出版醫學書籍的刻書家和醫學家。

4、扁鵲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緩,字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

春秋戰國時期渤海郡鄭(今河北滄州市任丘市)人。

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

少時學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

在趙為**,在周為五官科,在秦為兒科,名聞天下。

秦太醫李醯術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殺之。

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

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

5、李辰生 1916年,李辰生於日據時期的臺灣嘉義,1945年臺灣光復,他獲得了臺北帝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一名漢族人成為社會地位極高的醫學博士,這在當時的臺灣極為罕見, 1949年4月,他毅然投身革命,並經朝鮮輾轉東北;解放後他參加臺灣民主自治同盟,醉心於祖國的醫學教育和醫學事業,並在文革中紮根遵義十年;63歲時,趕上改革開放春潮初湧,他又南下“創業”,擔任暨南大學副校長、醫學院眼科主任。

2樓:最強大腦花 1、扁鵲,傳說是黃帝時代的名醫。

由於秦越人醫道高明,為百姓治好了許多疾病,趙國勞動人民送他“扁鵲”稱號。

2、李時珍,字東壁,生於公元1518年,卒於1593年.是我國明代卓越的醫藥學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偉大的科學巨匠之一。

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明以前藥物學的總結性鉅著。

3、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毫縣)人,我國古代傑出的醫學家,被稱為“神醫”。

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長外科,精於手術,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

4、孫思邈,隋唐時期,生於公元581年,卒於682年,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

醫藥學家,被人稱為“藥王”。

除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還編寫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

5、張仲景,名機,字仲景,東漢後期,生於公元150年,卒於219年,南陽郡(河南鄧縣)人。

他寫作的《傷寒雜病論》,是中醫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藥具備的經典,喻嘉言稱此書:“為眾方之宗、群方之祖”。

元明以後被奉為“醫聖”。

6、葛洪,字稚川,號抱朴子,人稱“葛仙翁”,丹陽句容縣(今江蘇省句容縣)人,內擅丹道,外習醫術,研精道儒,學貫百家。

7、皇甫謐(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靜,自號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肅靈臺縣)人。

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學者,在文學、史學、醫學諸方面都很有建樹。

8、王叔和(201—280年),名熙,高平(今山東微山縣)人。

魏晉之際的著名醫學家、醫書編纂家。

9、錢乙,字仲陽。

祖籍浙江錢塘,後祖父北遷,遂為東平鄆州(今山東鄆城縣)人。

約生於宋明道元年(公元一o三二年),卒於政和三年(公元一一一三年)。

我國醫學史上第一個著名兒科專家。

錢乙撰寫的《小兒藥證直訣》,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兒科專著。

10、淳于意(約前205—?),西漢初齊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姓淳于,名意。

淳于意曾任齊太倉令,精醫道,辨證審脈,治病多驗。

《史記》記載了他的二十五例醫案,稱為“診籍”,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病史記錄。

3樓:匿名使用者 神農氏:《神農百草經》 扁鵲:戰國時醫學家。

姓秦,名越人,渤海郡囗(今河北任丘)人。

學醫於長桑君。

醫療經驗豐富,遍遊各地行醫,擅長各科。

在趙為“帶下醫”(**),至周為“耳目痺醫”(五官科),入秦為“小兒醫”(兒科),醫名甚著。

華佗(?-208):東漢末醫學家。

又名歫。

字元化。

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

精內、外、婦、兒、鍼灸各科,於外科尢為擅長,施針用藥,簡單有效。

曾以“麻沸散”為“腸胃積聚”等病患者做麻醉,成功施行腹部手術。

反映早在公元二世紀時,古人對於麻醉方法和外科手術的運用已相當成熟。

現存《中藏經》,系後人託名之作。

張仲景:漢末著名醫學家。

名機。

南陽郡(今河南南陽)人。

學醫於同郡張伯祖。

相傳曾任長沙太守。

當時傷寒流行,病死者很多。

經鑽研《內經》、《難經》及《胎臚藥錄》等古代醫書,並廣泛收集有效方劑,著《傷寒卒(雜)病論》。

總結了漢以前民間醫療經驗,對中國醫學的發展有重大貢獻。

孫思邈(581--682):唐醫學家。

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

少時因病學醫,對醫學有較深研究,並博涉經史百家學術,兼通佛典。

曾總結唐以前臨床經驗和醫學理論,收集方藥、鍼灸等內容,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其書首列婦女、幼兒疾病,並倡立髒病、腑病分類,具有新的系統性,在醫學上有較大貢獻。

李時珍(1518--1593):明代傑出醫藥學家。

字東璧,號瀕湖,蘄州(今湖北蘄春)人。

家世業醫,注重藥物研究,重視臨床實踐。

曾長期上山採藥,並深入民間,向農民、漁民、樵民、藥農、鈴醫請教,參考歷代醫藥及有關書籍八百餘種,對各種藥物親自鑑別考證,糾正了古代《本草》書中藥名、品種、產地等錯誤,並收集整理宋、元以來民間發現的多種藥物,經二十七年艱苦勞動,著成《本草綱目》。

其書收錄諸家《本草》所載藥物共一千五百十八種,新增藥物三百七十四種,總結了十六世紀以前我國古代人民的藥物經驗,對後世藥物學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所著又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流傳於世。

另有《五臟圖論》、《三焦客難》、《命門考》等。

王叔和:魏晉間醫學家。

名熙,高平人。

曾任太醫令。

精研醫學,重視診脈,收輯前代診脈文獻,結合自己的體會,編成《脈經》十卷,是現存最早的脈學專書。

皇甫謐(215--282):魏晉間醫學家。

幼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肅平涼西郊)人。

根據《素問》、《針經》、《明堂孔穴鍼灸治要》等書,著成《甲乙經》。

巢元方:隋代醫學家。

曾任太醫博士,隋大業六年(610)主持編撰《諸病源候論》。

其書列述各類病症,為研究古代醫學的重要資料。

王冰:唐代醫學家。

自號啟玄子。

平素鑽研醫學,曾郃時十二年,註釋九卷本《黃帝內經素問》。

所著又有《玄珠密語》、《元和紀用經》等,一說為後人 王惟一:北宋醫學家。

天聖四年(1026)參與官修《銅人腧穴鍼灸圖經》,在總結古人鍼灸醫療實踐基礎上,考定明堂圖經絡孔穴。

並鑄成立體銅人孔穴模型。

後又參預校正《黃帝八十一難經》。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等流傳至日本、朝鮮等國,對東亞地區鍼灸醫學有重要影響。

唐慎微:北宋醫藥學家。

字審元,蜀州晉原(今四川崇慶)人,曾著《補註神農本草》、《圖經本草》兩書,並搜輯經史諸子文獻內所載方藥。

重視民間醫藥經驗,曾赴各地採訪單方、草藥,編為《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總結了宋以前藥物學成就。

許叔微:南宋醫學家。

字知可,紹興二年(1132年)進士,所著《傷寒發微論》、《傷寒百證歌》、《傷寒九十論》等,對漢張仲景《傷寒論》的內容有所發揮。

另著有《普濟本事方》,記錄醫案及經驗諸方。

王好古:元代醫學家。

字進之,號海藏,趙州(今河北趙縣)人。

曾學醫於張潔古、李東垣,並任趙州醫學教授。

所著有《醫壘元戎》、《湯液本草》、《此事難知》、《陰症略例》等,對脾胃學說多所闡發。

朱丹溪(1281--1358):元代醫學家。

名震亨,字彥修,家居丹溪,早年即好醫學,所著《格致餘論》,認為多種疾病的病機,均由“陽有餘、陰不足”所致,其治法主張“滋陰降火”。

對於當時《和劑局方》中用藥偏於溫燥現象,著《局方發揮》加以批評。

另著《素問糾略》、《本草衍義補遺》等。

薛己(1488--1558):明代醫學家。

字新甫,號立齋。

江蘇吳縣人。

家世業醫,曾任太醫院院使。

其醫論重視脾腎,治法善用補益。

自著及註釋醫書十六種,多附治驗病例。

人彙集其著作為《薛氏醫案》七十八卷,其《口齒類要》等,為現存較早的口腔、喉科專著 張景嶽(1562--1639):明代醫學家。

名介賓,字會(惠)卿,會稽(今浙江紹興)人。

曾學醫於金英(夢石)。

精研《內經》,歷時三十年為之整理註釋,著有《類經》、《類經圖翼》、《類經附翼》等、《景嶽全書》、《質疑錄》等,於醫學理論頗多闡發。

張石頑(1617--1701?):清初醫學家。

名璐,字路玉,長洲(今江蘇吳縣)人。

所著有《傷寒纘論》、《傷寒緒論》、《本經逢原》、《診宗三昧》等。

又著《醫通》, 薛雪(1681--1770):清代醫學家。

字生白,號一瓢,江蘇蘇州人。

少習文史,兼擅詩畫,醫術與同郡葉天士齊名。

曾選輯《內經》原文,按陰陽、藏象、論治、疾病等分為十四類,約取諸家註釋,並加入個人體會,編為《醫經原旨》。

又著《溼熱篇》,為論溼熱病之專著。

王清任(1768--1831):清代醫學家。

字勳臣,河北玉田人。

以為“業醫診病,當先明臟腑”。

為明解剖,曾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與非難,親至墳冢間觀察小兒殘屍,並至刑場檢視屍體臟器結構。

所著《醫林改錯》,糾正古代醫書記載臟器結構及功能之錯誤(也有誤改之處)。

其醫論和診治重視氣血、擅長活血化瘀。

相關推薦 在中國歷史上有那些著名的醫生 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可以報考農學職位的公務員嗎 這是什麼植物,這是什麼植物?叫什麼花呀? 苜蓿草共有幾個品種?馬吃的是那個品種?適合在什麼樣的地區種植 有關鐵道的電影有哪些,關於火車鐵路題材的電影或電視劇都有哪些?越全越好 相關推薦 在中國歷史上有那些著名的醫生 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可以報考農學職位的公務員嗎 這是什麼植物,這是什麼植物?叫什麼花呀? 苜蓿草共有幾個品種?馬吃的是那個品種?適合在什麼樣的地區種植 有關鐵道的電影有哪些,關於火車鐵路題材的電影或電視劇都有哪些?越全越好 相關閱讀 在中國歷史上有那些著名的醫生 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可以報考農學職位的公務員嗎 這是什麼植物,這是什麼植物?叫什麼花呀? 苜蓿草共有幾個品種?馬吃的是那個品種?適合在什麼樣的地區種植 有關鐵道的電影有哪些,關於火車鐵路題材的電影或電視劇都有哪些?越全越好 topic 社會 教育 文化 娛樂 健康 心理 科技 時尚 家居 汽車 旅遊 美食 財經 科學 育兒 遊戲 數碼 收藏 寵物 職場 三農 歷史 體育 動漫 國際 軍事 知識 電影 其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