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變成火爆老人 - 康健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失智症長者會成為「火爆老人」,是他們精神行為症狀(BPSD)之一的攻擊 ... 是非判斷的能力,容易誤解別人的語言及行為而變得易怒、激動或因為幻覺而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大人社團
康健知識庫
癌症問康健
康健線上學習
康健嚴選
康健出版
康健影音
書香花園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電子報
首頁
看文章
專欄
熟年人生
父親變成火爆老人
收藏
瀏覽數59,749
2014/07/11·
作者/伊佳奇
·出處/Webonly
放大字體
失智症長者會成為「火爆老人」,是他們精神行為症狀(BPSD)之一的攻擊行為,照護者及家屬要學會避免,可從生理、照護技巧、照護態度與方式、環境等因素去瞭解,這是他們自己無法控制的行為,勿需與他們計較、生氣、衝突。
飯廳又發出復達父親怒吼聲,接著就聽到75歲的父親打母親,最後是母親哭泣的聲音。
復達趕緊由客廳衝進飯廳先將母親扶回臥室,再回飯廳安撫父親的怒氣,這種狀況是罹患輕度失智症的父親在這一年來經常發生的事。
每次母親被父親打罵,復達都建議母親考慮是否將父親送到安養中心,但母親卻表示,捨不得將父親送去那;復達建議請一位外籍看護來幫忙,母親也反對,她認為,69歲的她還有體力來照顧父親,家裡頭多一個人,就會多一些事出來,所以拒絕請外籍看護來家裡。
復達知道父母感情過去一直很好,最近一年多來,才出現父親經常打人及罵人的事情。
他與太太小孩平常都要上班及上學,只有晚上回到家,才有機會幫忙母親,但自己與太太在外忙了一天都很累,能幫的也很有限,看到母親那麼辛苦照顧父親,卻遭到父親如此對待,他們很不忍心見到母親經常傷心難過,一個人躲到臥房以淚洗面。
溫文儒雅學者變成暴力老人建安82歲的父親是退休的大學教授,2年前被醫師確診為有輕度認知障礙(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去年已退化到輕度失智症(MildDementia),是因為他們發現父親碰到不愉快的事,會已暴力相向,這是過去沒有發生過的事。
譬如,他們安排父親出門散步,請父親穿著輕便服裝,但父親卻會生氣打人,執意穿著身上原有的衣物,讓他們不知如何處理,只好帶父親就醫,經醫師進一步經過心理測驗及核磁共振(MRI)等檢查後,確認父親已經退化成輕度失智症。
芬卿開始無論室內或室外都戴上墨鏡,好友淑美覺得有點奇怪,就問她為什麼一直戴墨鏡?芬卿拿下後,淑美看到她左眼瘀靑,嚇一跳,就問她怎麼一回事,芬卿解釋,因為公公平衡感與肢體功能均有退化的現象,為著能讓公公減緩退化,每天都要扶著86歲輕度失智症的公公走路,每天至少三次,讓公公從輪椅站起來,她與外籍看護一左一右扶養公公慢慢的走一走。
前兩天,公公鬧脾氣,不想走,好不容易勸說成功,站起來走一走,結果走不到一分鐘,公公右手一揮,給她一拐子,打到她左眼,當場痛的她坐在地上,還好沒傷到眼睛,她難過的要命,哭了一晚,第二天,公公看她烏黑的眼睛,還問她,怎麼那?是誰欺負她?已經喪失即時記憶的公公根本忘了,這是他的「傑作」。
失智症精神行為症狀要靠非藥物治療建安與復達分別希望醫師能開藥,以解決父親暴力行為,但醫師表示,此種行為是失智症患者的精神行為症狀(BPSD)之一,藥物會有副作用,幫助有限,藥物是第二線的處方,第一線是應由非藥物療法及生活規劃活動與照護來努力,經醫師轉介都到社區失智症家庭支持中心尋求協助,看看有什麼具體的方法能解決他們的困擾。
社區失智症家庭支持中心資深照護專家表示,現在失智症專科醫師對患者精神行為症狀都有較新的觀念,都支持以非藥物療法作為第一線的努力,非藥物療法的執行則需要家屬及照護者的配合,建立規律化、個人化的生活活動模式,並認識失智症的精神行為症狀,以減少該行為產生的可能前因,就可能降低該行為發生的機率。
失智症長者攻擊行為是無法自控的他進一步解釋,過去台灣的調查,失智症長者的攻擊行為(Aggressivebehavior)發生率為54.7%。
因長者隨著腦神經退化的程度產生病情的變化,對於負面的感覺忍耐力低,自控能力也降低,無法接受外界負面的訊息,再加上認知功能退化,喪失是非判斷的能力,容易誤解別人的語言及行為而變得易怒、激動或因為幻覺而有暴力行為,以言語及暴力的攻擊行為來回應或保護自己。
他表示,失智症長者會出現暴力行為,通常是因為被勉強或被阻止做某些事,感覺受挫而產生的反應。
所以,照護者首先應避免在聲音或行為上讓長者有生氣或不耐煩的感受,應先以正面、接納的態度表達出安撫與關懷的動作。
這位專家以同理心的態度表示,失智症長者的攻擊性行為對照護者壓力非常大的,一方面,他們是長輩,對於他們的行為,晚輩基於倫理,往往無法去指責或糾正,另一方面,照護者情緒受影響會憤怒,失智症長者反擊會更暴力,或會覺得奇怪,照護者為何那麼憤怒。
因此照護者及家屬瞭解攻擊性行為的原因及學習適當的處理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攻擊性行為包括:語言及行為的暴力專家解析,語言及行為的暴力兩者都被視為攻擊性行為的表現方式。
語言的暴力包括:罵髒話、不當的批評控告及威脅;常見失智症患者控訴家人虐待、不給他飯吃等。
身體的暴力包括:敲打、踢、推、咬、抓及任何傷害別人的行為,攻擊性的行為也可能針對自己(咬自己、打自己),甚至嚴重的可能企圖自殺。
他進一步說明造成攻擊性行為的因素:1、攻擊性行為的主要因素是長者缺乏控制力,例如無法自由的選擇日常活動或無能力溝通,都會造成長者的壓力,而產生攻擊性行為。
2、認知障礙的長者往往因精神混亂,譬如:幻覺、懷疑心重等,造成攻擊性行為。
3、其他因素:(1)生理上不適,譬如:疼痛、發燒、感染等。
(2)感覺過度負擔,譬如:環境太吵雜、太多人在同一環境中。
(3)因照護者的不耐煩、壓力、不安所產生的反應。
(4)日常生活有太大的改變。
(5)一次被詢問多個問題。
(6)與他人爭辯所產生的反應等,都可能是造成攻擊性行為的原因。
失智症長者攻擊行為的照護原則這位專家從失智症長者的照顧技巧上,對暴力行為提出處理原則的建議:1、日常生活應盡量規律,避免有「意外」或「太多改變」出現,而且應讓長者有規律的運動,因規律的運動可幫忙長者及照護者減輕壓力。
2、當攻擊行為時,應保護長者避免傷害自己,移開環境中可能傷害的物品,將長者帶離受刺激的現場。
3、適時轉移注意力,譬如:可用長者喜歡的食物或活動來轉移注意力,照護者兩手拍一下對他說:「你看那是什麼?」來轉移長者的注意力。
4、照護者應盡量避免在聲音或行為上表現出生氣或不耐煩,且應盡量正面、接納的態度來表達。
5、隨時觀察長者在何種情況下,較易生氣或有攻擊性的行為,應嘗試辨認早期徵象,可避免下次攻擊行為的發生。
6、照護者不要認為長者是衝著自己而來,實際上是長者認知功能的退化,導致誤解當時的情況,或對自己的無能感到憤怒。
家屬學會避免去勉強失智症長者建安聽完專家的指導後,立即瞭解父親暴力行動的可能原因,是因他們安排父親出門散步,為換穿輕便服裝而請父親更衣這動做,引起父親不快或恐慌。
所以,他將會在下一次嘗試次,先以圖片來說明,做運動時的穿著、出門上班的穿著、在家居家休閒的穿著等圖片,給父親看並請他決定,如果要出門作運動,應穿那一套衣服,引導父親來自己判斷及產生自信心來配合。
復達則需要與母親來共同討論,在那些情況下,父親會產生暴力行為。
他要花多一點時間去觀察父親,每一次暴力行為發生前的因素有那些,並需要經常提醒母親,父親的這些行為不是針對她而來,是因他的病情所導致的。
芬卿理解到下次當公公不想作任何事時,她們不要去勉強他,如果有活動應讓公公覺得是有趣味的,自己願意去參與,如果繼續勉強公公作他不想做的事,雖然是對公公健康好,但他的暴力行為會不自主的出現,芬卿的眼睛或鼻樑的傷就會一直不斷。
學習建立規律化生活模式建安、復達與芬卿也將與照護專家進一步討論,如何為他們父親規劃出個人化及規律化的生活模式,並研究家中是否有不適當的環境因素。
同時,家人都一起來學習照護技巧,營造出家庭快樂和諧的氣氛,朝向降低長者暴力行為共同努力。
經過一、二週後,再回到支持中心與專家來評估成效及改進方向,他們感到很幸運,有專家能支持與協助他們所面臨的困擾,他們會更努力用新的方式來照護失智症長者。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失智症
老年照護
伊佳奇
為了照護失智症的父親:曾在台灣、美國及丹麥哥本哈根生活實驗室參加上百場失智症、老人醫學、老人福祉科技及長期照護等,在醫學上、護理上、職能治療等相關領域的訓練、研討會等活動。
失智老爸也可出國旅遊
失智長者為何從十一樓窗戶「走出去」掛在半空中?
阿茲海默症阿嬤可以開畫展?
更多文章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小心!那些你所不知道造成血糖不穩的元兇
熱門文章
1.
可活較久而且較少生病 科學證實2大要點
4.
診間外病人突失去呼吸心跳、醫護圍上來搶救…醫師感悟:睡著還是醒著好?
2.
飯店乾不乾淨 入住先看這個東西
5.
帶水壺,4大NG做法不要犯
3.
「叫他去死啦!」、「真的很笨!」、「不要臉!」這些惡言你曾經說過或聽過嗎?又跟我們的人生有什麼關係?
6.
保溫瓶裝7分滿就好!用錯更傷身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飲食新知
10大高蛋白質食物排行,蛋白質攝取量、好處一次看
最新專題
一生必修!個人化精準營養學 吃對了,身體最知道
照顧讓位給專業 陪伴,才是新孝道
2022《康健》健康城市大調查 你的城市能放心安老嗎?
吃對營養 打擊日常小病痛
【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Podcast
最佳免疫力平衡術 打造不生病體質
;
延伸文章資訊
- 1被糾正時易怒,可能是失智前兆!醫師:多交差距12歲以上的朋友
失智症,顛覆年齡,情緒易失控,可能罹患輕度知能障礙(MCI)。
- 2失智症早期症狀 - 欣明精神科診所
- 3易怒味覺改變當心失智症前兆 - Yahoo奇摩新聞
易怒味覺改變當心失智症前兆 ... 71歲陳奶奶在鄉下獨居,經常忘東忘西,甚至煮飯忘記關火等異常狀況,經中榮灣橋分院精神部張慧貞醫師檢查,初步判定為失智 ...
- 4老人變得易怒、憂鬱恐是失智症!醫師公布6種不明顯症狀
失智症普遍被認為是認知功能退化的疾病,事實上除了認知退化,會伴隨精神行為症狀。對於許多家屬來說,往往令人不知如何面對,甚至造成生活中很大的困擾跟家人間的衝突 ...
- 5記性變差、脾氣暴躁、妄想?失智症常有「這些」症狀 - 幸福熟齡
台灣約有28 萬人罹患失智症,預計將在2065 年逼近90 萬人,目前仍有一半以上的失智患者尚未確診。醫師分析,原因在於重度失智者可能已臥床、失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