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類的過敏反應簡述如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變態反應(或稱過敏反應)(Allergy, Anaphylaxis, Hypersensitivity) ... 近來,科學家們將過敏反應是因體液性(即抗體)引起而分類為三種,分別是第一型(Type I)為Ig-E ... 變態反應(或稱過敏反應)(Allergy, Anaphylaxis,Hypersensitivity) 緒 論變態反應指免疫系統對於本身是無害的外來物的過度反應。

通常,對某物質過敏(稱為過敏原, allergen)的人,其免疫系統必須先經歷「致敏(sensitization)」的過程後,才會有過敏症狀出現,即當某人第一次暴露於過敏原時,僅發生一些事件來讓此人成為過敏體質,當再次暴露於相同過敏原後,則導致此人體內發生一些劇烈的免疫反應而造成過敏症狀(紅、腫、熱、痛)的出現。

近來,科學家們將過敏反應是因體液性(即抗體)引起而分類為三種,分別是第一型(Type I)為Ig-E誘發型(IgE-mediated)過敏、第二型(TypeII)為抗體誘發型(antibody-mediated)的細胞毒殺性過敏及第三型(Type III)免疫複合物誘發型(immunecomplex-mediated)過敏;因細胞性(TDTH細胞)引起的過敏反應則只有一種,稱之遲發性過敏(delayed-typed hypersensitivity,DTH),即所謂的第四型(TypeIV)過敏反應。

這四類的過敏反應簡述如下:第一類:Ig-E誘發型(又稱速發型過敏, immediate-typehypersensitivity)過敏原:蛋白質(如外來的血清、疫苗等)植物花粉(裸麥、雜草、牧草、樺樹)真菌孢子藥物(如盤尼西林、磺醯胺、局部麻醉劑及其他藥物等)食物(如核果、海鮮、雞蛋、碗豆或蠶豆類及牛奶等)昆蟲代謝物(如蜜蜂、螞蟻或黃蜂的毒液、塵璊等)免疫球蛋白種類:IgE典型表徵:全身性或局部性過敏、乾草熱、氣喘、蕁麻疹、食物過敏、溼疹等參與細胞:肥大細胞(mast cell)及嗜鹼性球起始時間:2-30分鐘發生過程: 第二類:抗體誘發型過敏原:血球表面抗原,包括ABO血球抗原、Rh抗原免疫球蛋白種類:IgM及IgG典型輸血性疾病:輸血反應、新生兒溶血疾病、藥物引發的溶血性貧血、自體免疫第二型反應起始時間:5-8小時發生過程: 第三類:免疫複合物誘發型過敏原:藥物、細菌、病毒、寄生蟲 免疫球蛋白種類:IgG典型疾病:自體免疫疾病(如血清症):包括全身性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Goodpasture氏症藥物反應:penicillin及sulphonamides感染性疾病(如鏈球菌性腎絲球炎、腦炎、肝炎、瘧疾、單核增生及錐蟲病等)參與細胞及物質:肥大細胞(mast cell)、嗜中性球及補體起始時間:2-8小時發生過程: 第四類:遲發性過敏過敏原:有毒的藤樹、橡樹或漆樹等藥物(甲醛、三硝基酚)紡織品金屬(鎳)染料(染髮劑)化妝品等典型疾病:接觸性皮膚炎、結核性病變、移植排斥參與細胞:TDTH細胞、巨噬細胞或Tc細胞起始時間:24-72小時發生過程: 治療方法 過敏反應的治療要視症狀的嚴重程度而定。

對大多數的過敏反應而言,抗組織胺藥就足夠阻止組織胺造成的作用。

較為嚴重時,可能需要使用腎上腺皮質類固醇(adrenocorticosteroid),其由腎上腺產生,具有較強的抗發炎症的作用。

除上述兩種藥物的治療方式外,尚可由其他途徑進行改善,包括減敏療法或特異性抗體療法,對於過敏性鼻炎還可採用手術或雷射等治療方法。

導致異位性皮膚炎最近台灣地區氣溫開始明顯下降,忽冷忽熱的天氣讓許多人穿衣無所適從。

對於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和父母來說,更是嚴峻的考驗!因為此時此刻,異位性皮膚炎又開始蠢蠢欲動,一些症狀比較嚴重的小朋友甚至是成人,恐怕已經都癢到徹夜難眠!   「異位性皮膚炎」指的是具有「異位性體質」的小朋友,皮膚會因為反覆的發炎而長年皮膚莫名發癢的情況。

而這樣的情況往往會持續數年,直到過敏體質慢慢減輕為止。

 多與遺傳有關   根據估計,台灣異位性皮膚炎罹患率約為11%至13%,全台將近有300萬人口,受到這種疾病的困擾。

而且隨著環境改變,國人過敏體質人數增加,異位性皮膚炎的罹患率更是居高不下。

到底為何會得到異位性皮膚炎呢?真正的原因,其實還不十分清楚。

目前認為這是一種天生皮膚的缺陷,而這樣的缺陷往往和遺傳相關。

  皮膚科醫師把這樣的缺陷,稱為「異位性體質」。

而這樣的體質除了可以用「異位性皮膚炎」來表現之外,還可以用「氣喘」、「過敏性鼻炎」來表現。

也就是說,如果父母親任何一方,有這三種「異位性體質」中的任何一種,生下來的小朋友就有機會有「異位性體質」。

當然,如果父母親都有這樣的「異位性體質」,或是擁有這三種「異位性體質」中的種類越多,生下來的小朋友擁有「異位性體質」的機會也就越高!一、刺激物【葉德香/TrustMed醫學編譯中心】  由於每個人對於刺激物的反應不一,因此只有靠個人的經驗,才能知道哪些物品該被歸類為刺激物,及其對皮膚會產生何種影響。

【常見的異位性皮膚炎刺激物】※羊毛或合成纖維※肥皂和清潔劑 ※香水和彩粧※氯化物、礦物油或溶劑等物質  ※灰塵或沙礫 ※香菸的煙塵   過敏原就是存在於食物、植物或動物身上的物質;過敏原會引起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造成皮膚發炎。

就算僅在有限的時間內,接觸到少量的這一類物質,皮膚還是可能會發炎。

  諸如花粉、或是從貓狗身上掉落的細小毛髮都是過敏原。

當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接觸到會引起過敏的刺激物或過敏原時,發炎細胞就會從身體的其他部分聚集到皮膚內。

這些發炎細胞會釋放出引起發炎反應的化學物質,造成皮膚搔癢和發紅。

當患者無法忍受不適感而抓搔皮膚時,反而會造成更多的傷害。

二、導致異位性皮膚炎的生活習慣 除了刺激物和過敏原外,其他包括情緒問題、溫度和氣候、皮膚感染等因素,都可能會誘發異位性皮膚炎。

雖然異位性皮膚炎不是直接由情緒因素或人格所造成,但是壓力、怒氣和挫折感都會使病情惡化  人際關係方面的問題,或是生活上發生了諸如離婚、換工作、心愛的人過世等重大改變,也會讓病情加劇。

通常,情緒壓力會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的復發。

  沐浴後缺乏適當的滋潤,也是經常誘發異位性皮膚炎復發的因素。

低濕度的冬天,或是終年氣候乾燥的地區,都會使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加劇。

另外,室內溫度過高,或是長時間以高溫的熱水沐浴或淋浴,也會使狀況惡化。

有時候,忽冷忽熱也會使症狀復發。

  細菌感染會誘發或提高異位性皮膚炎的嚴重程度。

如果患者的異位性皮膚炎突然復發,醫師會檢查有無細菌感染(如單純皰疹)或黴菌感染(如錢癬或香港腳)的可能性。

止癢也要保養1. 加強保濕  典型的異位性皮膚炎,常見的症狀是不斷的搔抓臉、頸、手肘窩、膝窩或四肢背側等部位,這些部位不但會出現紅疹,長期下來更會因為皮膚的反覆受傷而漸漸的出現皮膚變厚、變粗糙的現象。

  過去一旦患者出現異位性皮膚炎,除了好好的跟醫師配合擦藥和服用抗組織胺來控制病情之外,能夠做的就是夏天避免流汗,秋冬需要注意皮膚的保濕工作!舉例來說,應該避免用過熱的水沐浴、沐浴時間不宜過久。

清潔沐浴用品以及所有保養乳液、乳霜,都最好不要含有香味和酒精。

  此外,洗完澡時,要在身體處於微濕時(一般是大毛巾擦乾身體後)立刻擦上凡士林,若因黏膩不適,可試著減少使用的量或是使用無香精的保養乳液。

可是許多的家長都會跟醫師反映,儘管已經全力注意,頭痛的皮膚炎還是會出現,心疼的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小朋友因為搔癢徹夜難眠! 2.非類固醇新藥出現  幸好,醫學還是持續的在進步。

最近,皮膚醫學界終於在大家攜手努力下,開發了兩個非類固醇局部免疫調節劑用藥,tacrolimus和pimecrolimus。

這些藥物因為不含類固醇,所以除了初期使用會出現一到兩週的灼熱搔癢刺激,長期使用並不會有傳統上長期使用類固醇外用藥膏所產生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等副作用的憂慮,因此適合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間歇性長期使用,減低異位性皮膚炎隨時復發的機率。

3. 藥物與紫外線治療【葉德香/TrustMed醫學編譯中心】  一旦異位性皮膚炎真的復發,可利用下列的方式進行治療。

醫師會根據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年齡和症狀的嚴重性,採取最適當的治療。

只要治療得當,多數症狀在 3週內就會得到控制。

  若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對治療毫無反應,原因可能有下列幾種:一是症狀的嚴重度強過所服用的藥物治療效力,二是治療計畫對該患者無法完全發揮作用,三是在決定治療計畫時,醫師疏忽了某些誘發症狀的其他因素(包括患者的藥物反應、感染、或情緒壓力)等。

  最後,患者若是沒有嚴格遵守醫師指示,症狀也可能再度發作。

含有皮質類固醇的面霜或藥膏是最常見的藥物治療方式。

有時候,開架式的藥局中也可以買到治療用的皮質類固醇藥劑。

不過,醫師通常給處方藥效較強的面霜或藥膏,讓病患以處方藥的方式來塗抹這些藥品。

  開立處方時,醫師會考慮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年齡、需要治療的皮膚部位、症狀的嚴重性、和藥劑的種類(面霜或藥膏)。

有時候,某些廠牌的皮質類固醇藥品,其面霜或藥膏所含的基劑成分會刺激患者的肌膚。

  反覆或長期使用局部皮質類固醇的副作用,包括皮膚變薄、皮膚容易受到感染、生長發育受到壓抑(發生於幼兒身上),以及皮膚上在抓搔後很容易出現白色條紋。

有些治療對減少異位性皮膚炎的特定症狀很有幫助。

例如,抗生素可用來治療皮膚感染,有直接塗抹於患部皮膚的藥膏和口服藥兩種,但口服抗生素的治療效果較好。

  抗組織胺雖然會使患者出現嗜睡的現象,不過能降低夜間搔癢的情況,讓患者睡得較安穩。

對於常常因為夜間抓搔,而導致病情惡化的患者來說,抗組織胺的幫助特別大。

如果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身上,出現了病毒或黴菌感染,醫師也會另外以其相關的藥物治療感染現象。

【異位性皮膚炎:紫外線治療】  紫外線治療(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照射紫外線光的治療)會使用UVA或UVB,甚至兩者一起使用。

這種治療的適用族群是年齡較大的孩子(12歲以上)和成年人,病情介於輕度到中度之間。

  光化學治療結合了紫外線照射,和一種稱之為psoralen的藥物,能補強單獨使用紫外線治療的不足之處。

光化學治療長期副作用包括:皮膚提早老化和皮膚癌風險。

一旦醫師決定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進行紫外線治療,會盡量將紫外線照射量控制在最小劑量,並小心地監督整個療程。

減敏療法 根除過敏症(2003/3/17;時報)【吳克恭(台北榮總小兒部主治醫師)】 世界衛生組織結合全球各地從事過敏免疫的精英學者,在1997年開會研討減敏療法,首次定名為「過敏性疾病的治療性疫苗」,並聯合發表一份重要文獻。

開宗明義指明,在過敏性疾病的防治上,藥物只能提供症狀的治療及控制,環境控制及減敏療法則是改變氣喘及過敏性鼻炎自然病程的治本方法。

 其實,早在1911年,英國醫師Dr.Noon首先在醫學期刊Lancet報告,使用花粉萃取物長期而規則地在皮下注射,可改善花粉過敏的臨床症狀。

之後,減敏療法被廣泛使用,但直到1978年才有報告指出,使用塵過敏原治療氣喘具有良好療效。

 減敏療法非人人適合 然而,並非所有氣喘病人都適合接受減敏療法,下列條件的過敏者者才能從減敏療法中得到益處,包括: ˙可診斷出明確的過敏原,如塵、花粉等。

 ˙此過敏原是無所不在,且較無法避免的,如果是對食物如蛋、牛奶過敏,很容易避免,並不適合做減敏療法。

 ˙雖然已經努力做環境控制,病患症狀仍無法改善。

 ˙雖然接受藥物治療,但改善程度有限,仍反覆發作。

 目前減敏療法主要使用於過敏性鼻炎、過敏性氣喘,及對有翅動物敏感的治療。

至於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和食物過敏,並不在適應症之列。

 刺激人體產生免疫反應 減敏治療是長期規則性的將過敏原注射到皮下,刺激產生各種免疫反應,包括產生過敏原特異性保護性IgG抗體;降低過敏原誘導後的淋巴球增殖反應及細胞素分泌;增加具保護性的過敏原特異性第一型幫助性T淋巴球反應;降低引起過敏反應的第二型幫助性T淋巴球反應等。

雖然如此,減敏療法的真正機轉目前仍無定論。

 根據國內外的研究,接受減敏治療後,75%以上的病患病況大有進步,僅有不到一成的病患沒能獲益。

若相對於未接受減敏治療的病童,僅三分之一有明顯進步,減敏療法確有明顯療效。

單獨對於塵過敏者接受減敏治療後,可避免對其他過敏原產生敏感。

研究也顯示,過敏性鼻炎患者經減敏治療後,可避免未來罹患氣喘。

 減敏療法通常將過敏原由最低濃度開始,每週循序漸進,將注射濃度按比例漸漸提高,全程需3至5年,視各病患體質和對減敏療法的反應而定。

治療過程中,每次注射完後,常會發現在注射部位有局部紅腫、癢痛的現象,但絕大部分48小時內會消失。

 一般在實施減敏療法後2至3個月,患者可以漸漸感覺到減敏療法的好處,過敏症狀漸減;六個月後,症狀更明顯減輕,但因個人體質和病程不同,反應時間會略有差異。

 副作用多屬暫時性 減敏療法的不良反應包括全身蕁麻疹、氣喘、鼻炎和休克,這些不良反應的發生機會約占注射次數的1.45%,絕大部分發生在注射後30分鐘內,且大多在注射抗組織胺劑後迅速緩解,而沒有後遺症。

 過敏病的產生是多重因子,預後也受到許多因素影響。

因此,治療也該從多方面著手,包括: ˙環境控制,對過敏原如塵、黴菌、蟑螂等和刺激因子,如二手菸、高過敏性食物、冰品的避免。

 ˙適當而規則的藥物治療。

 ˙減敏治療的實行。

 ˙治療團隊的建立,讓父母親、醫師、護士和其他醫療專業人員積極參與;協助病患建立良好的身心狀態;鼓勵病患多從事增強肺活量的運動,如游泳、慢跑等,過敏疾病的治療就能臻於完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