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部署長壽人生台大院長吳明賢:人如其食,好的飲食習慣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旦老病又該如何補充營養?《康健》2021高齡國際趨勢論壇「精準健康,活躍長壽」,特別邀請國內外專家提精闢見解。
國內腸胃權威、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從腸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大人社團
康健知識庫
癌症問康健
康健線上學習
康健嚴選
康健出版
康健影音
書香花園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電子報
首頁
看文章
高齡
遇見新高齡
超前部署長壽人生 台大院長吳明賢:人如其食,好的飲食習慣培養好的腸道菌
收藏
圖片來源/陳德信攝
瀏覽數33,511
2021/10/21·
作者/邱淑宜
·出處/康健編輯部
放大字體
吃是日常大事,對銀髮族來說更是健康重要課題,如何在上年紀前為老年打好營養底子?一旦老病又該如何補充營養?《康健》2021高齡國際趨勢論壇「精準健康,活躍長壽」,特別邀請國內外專家提精闢見解。
國內腸胃權威、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從腸道菌角度分享如何健康長壽;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老年內科醫療長前田圭介講述日本高齡者營養照護的現況與將來展望,供國人參考。
吳明賢在「腸保安康,健康長壽」為題的演說中指出,決定健康的因素有先天跟後天因素,先天指遺傳,但只佔30%,一個人的健康,70%靠後天因素,包括飲食、運動、睡眠,甚至心情、壓力,「這些後天的因素,總合起來就由腸道菌決定。
」人如其食不好的消化是萬病之源他指出,人體細胞數目為10兆,腸道菌的數量為100兆,10倍於人體細胞,重要性不言可喻。
這麼多腸道菌在人體裡面做什麼?第一負責我們吃進去食物的代謝,依食物的好壞,變成對身體有用或有害物質;二好的腸道菌可以強化人體免疫力,壞的腸道菌則會弱化人體免疫力,換言之,腸道菌的組成跟多樣性也會調控人體免疫反應。
「假如把代謝率比喻為社會的金融體系,把免疫力比喻為社會的司法體系,這兩個體系穩定社會健全運作,但「如果人體的金融體系跟司法體系崩盤,身體就會產生問題。
」腸道菌生態失調,不只會引起腸道疾病,最近研究發現它跟很多疾病,包括神經疾病、精神疾病、自體免疫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甚至是腫瘤以及心血管疾病都息息相關。
可以說「腸道菌失調,跟全身每一個系統的慢性病,甚至跟癌症、跟人體老化都有關係。
」(圖片來源/吳明賢提供)
廣告
「簡單來講,健康者的腸道非常美麗,不健康的人胃腸則是醜陋的,」他表示,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死亡從腸道開始,不好的是消化是萬病之源,」為什麼吃會造成那麼多疾病?主要跟腸道菌的改變有關係,「人如其食,假如把飲食當作藥物,良好的飲食可以治療疾病,」這是「藥食同源」的概念。
運動員及人瑞都有特殊腸道菌吳明賢說,腸道菌組成比較好的人可能運動也比較強,有人分析職業馬拉松運動員,發現他們體內有特殊的腸道菌,可以很快將運動堆積的乳酸變成短鏈脂肪酸,比較不會產生運動後疲勞,難怪可以跑得比別人更快或更遠。
以全球矚目的奧運來說,奧運競技不只是人的競技,也是腸道菌的一個競技。
另日本慶應大學最近在國際知名《自然》期刊發表的研究也指出腸道菌與長壽的關聯,研究團隊分析日本100多位百歲人瑞的腸道菌,發現透過獨特的膽酸代謝途徑產生一種非常特殊的膽酸,讓他們比一般人長壽。
吳明賢指出,想要健康長壽,先要有健康的習慣,只要做到3點:一飲食均衡、二做好情緒跟壓力管理、三避免不良生活習慣,就能保胃固腸,營造好的腸道菌生態,其中第二點常常被忽視。
養生先養心 情緒管理與飲食同樣重要
廣告
「養生其實應該先養心,」他說,因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我們的壓力或心理狀態也會影響腸道菌,腸道菌不好的時候也會影響我們的心情,」做好情緒管理,同時建立運動習慣,心身都健康,才有助腸道菌生態健康。
推薦閱讀:68歲國民奶奶譚艾珍:想開、放下、安心自在,是老後人生的快樂密碼他提供飲食均衡的「123456」口訣:每天1盤青菜、2種水果、3三勺清油,4兩米飯或4個饅頭、5種優質蛋白質、6杯水或6克鹽。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吃飯只吃七分飽,」他說,一個有名的動物研究指出,經常餓肚子的動物比較少生病,反之每天都吃太飽的動物就比較容易老化,所以營養過剩有害健康,所以飲食應守「多樣、均衡、節制」的原則。
(圖片來源/吳明賢提供)吳明賢認為飲食均衡即可有好腸相,有民眾會購買市售益生菌食用來改變腸道菌,他不反對吃益生菌,因為有一些益生菌確實證明有效果,不過多數市售益生菌沒有臨床驗證,無法得知是否效果,而且益生菌只能做為健康或營養補充品,「單靠吃益生菌可能沒辦法改變太多腸道菌的平衡,最重要的還是飲食、運動跟情緒壓力的管理,「這三項才是影響腸道菌組成最重要因素。
」日本高齡營養照護的新思維
廣告
高齡族群的飲食攝取和營養狀態與生活品質息息相關,能以好的腸道菌超前部署健康人生固然好,但事實上很多人做不到,不少銀髮族都有營養不良問題,如何解決?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老年內科醫療長前田圭介在「日本高齡者營養照護的現況與將來展望」的演講中指出,傳統營養觀念少油、少鹽無法增進健康,反而可能帶來反效果,日本目前對高齡的營養照護已有新思維。
推薦閱讀:5G醫療消弭城鄉差距 花蓮打造銀髮智慧照護生活圈(前田圭介認為限制長者飲食無助解決營養問題。
圖片來源/截自論壇畫面)他指出,日本傳統的對高齡慢性病患的「營養照顧」其實是「飲食控制」,比如糖尿病控制熱量、心臟病控制鹽分攝取、胰臟疾病控制脂肪,肝臟疾病控制水分、腎臟病連蛋白質攝取量都要控制;對於一般高齡者也著重控制熱量、減少鹽分攝取,「卻可能讓高齡者產生營養營養不足或肌少症,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惡化產生其他的問題。
」經過研究,他任職的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建立了專門的老年營養照護及治療指南,採取「總合性介入方法」(ComprehensiveGeriatricAssessment,簡稱CGA),針對高齡者不同特性和問題,建立個別化的介入計畫,攝取必要的營養,執行及監控結果後,再次進行多面向評核,不斷重複,直至改善長者的營養狀況,「CGA的重點,不僅在於讓高齡者更容易吃到適合的食物,更要致力進行各式各樣飲食後的評估。
」配合長者飲食能力調整飲食型態 就能改善營養「為了讓高齡者能吃而且能舒適的吃,我們需要用多種方法,」前田圭介表示,比如高齡者住院時,都是由醫院提供飲食對營養做強化,此時增加飲品類的營養補充品,當作零食每天分數次飲用,是增加營養攝取的技巧之一;此外,對於有吞嚥咀嚼問題的長者,必須思考食物的視覺效果以及型態,實證發現配合長者飲食能力調整飲食型態,就能改善營養狀況。
而依日本飲食習慣,環境也很重要,當長者注意力無法集中,或餐桌周圍有其他人做其他事也會讓長輩分心,都會影響進食,因此減少各種外力的影響,也是方法之一。
前田圭介強調,「總合性介入」是高齡者未來的營養照顧應有的模式,考量每位高齡病患的情況,建立個別的營養照護模式非常重要。
責任編輯:陳祖晴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腸道菌
益生菌
台大醫院院長
吳明賢
高齡營養
前田圭介
深度報導
【2021高齡國際趨勢論壇】迎接酷老生活|認識未來的自己|安心熟齡
酷老是一種心態,老這件事不意味著要很沉悶,那是未來的自己也可能遇見想念的回憶。
打造高齡理想國,芬蘭前衛生部長泰帕爾:政策思維須轉向「支持自主生活」
日本高齡學者飯島勝矢倡健康長壽3要素 「人際互動」預防衰弱不可忽視
智慧紙尿褲、跌倒偵測、移位機 樂齡科技賦能長者自立生活
更多文章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2022康健癌症趨勢論壇】重症治療新契機,成人周邊造血幹細胞儲存
熱門文章
1.
可活較久而且較少生病 科學證實2大要點
4.
護腎、改善腰痛來把核桃吧!
2.
你有肌少症嗎?復健醫師:看3個部位、5個症狀就知道
5.
痠痛貼布貼錯小心傷肝腎 專家建議2大使用重點
3.
好入睡,其實是身體發出的警訊!
6.
不是缺幾顆牙就植幾顆牙!?植牙新趨新選擇:植體變少、手術變快、價格更親民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名人
與霸氣郭台銘的相處之道,太太曾馨瑩:柔才能克剛
最新專題
中年後重新愛父母 6個名人故事一起迎接新時代孝順之道
新冠確診、快篩陽怎麼辦?從預防感染到康復完全教戰 新冠復原指南
北榮專家說|讓醫療新知變得更簡單清楚
染疫醫生的確診日記
【母親節特輯】今年,不再與媽媽有距離
測測看,你有沒有心血管疾病?2022心腦血管就醫指南|康健雜誌
延伸文章資訊
- 1台大院長吳明賢:大方向為重症清零 - Yahoo奇摩新聞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今(7)日參加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防疫記者會,吳明賢也以民間醫療院所專家的身份提醒民眾,防疫如同作戰,必須要「相信 ...
- 2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台大存在不是為了獲利 - 康健雜誌
57歲的吳明賢自台大醫學系畢業後,除了第1年住院醫師在馬偕醫院,之後的行醫生涯都在台大醫院,博士學位也在台大讀的。他了解台大、深愛台大,從常德街1號 ...
- 3《醫療急先鋒》調整抗疫腳步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 - 自由健康網
△吳明賢提醒,疾病沒有假期,防疫的同時也要注意其他疾病的防治。 (記者劉信德攝). 記者邱芷柔/專訪.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 ...
- 4超前部署長壽人生台大院長吳明賢:人如其食,好的飲食習慣 ...
一旦老病又該如何補充營養?《康健》2021高齡國際趨勢論壇「精準健康,活躍長壽」,特別邀請國內外專家提精闢見解。國內腸胃權威、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從腸 ...
- 5吳明賢- 國立台灣大學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中心
吳明賢醫師畢業於台大醫學系後於台大醫院接受內科及胃腸次專科訓練,於1995年升主治醫師,1998年取得臨床醫學所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胃癌之流行病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