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睡眠障礙?睡眠障礙該看什麼科?能吃什麼改善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相信大家都有失眠經驗,但並非睡不著就是睡眠障礙,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DSM-IV對睡眠障礙所下的定義,包括兩要點: 1. 發生時間連續且長達一個月以上。

2. 程度足以造成主觀 ... 什麼是睡眠障礙?睡眠障礙該看什麼科?能吃什麼改善嗎? 白天精神不濟、晚上難以入眠?夜裡時睡時醒、睡眠品質很差?長期淺眠狀態、怎麼睡都不夠?你有多久沒有一覺好眠到天亮了呢?睡不好、睡不飽、嗜睡、淺眠等等都可能是睡眠障礙的症狀,睡眠障礙不僅影響生活,更威脅身心健康!睡眠障礙的原因是什麼?你是哪一類型的睡眠障礙?睡眠障礙該看什麼科?睡眠障礙吃什麼可以改善呢?以下將為你逐一破解睡眠障礙的難題,帶你邁向好眠新人生! 什麼是睡眠障礙?先了解睡眠障礙的定義! 相信大家都有失眠經驗,但並非睡不著就是睡眠障礙,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DSM-IV對睡眠障礙所下的定義,包括兩要點:1.發生時間連續且長達一個月以上。

2.程度足以造成主觀的疲累、焦慮,或客觀的工作效率下降、角色功能損傷等。

一般常見的「睡不著、睡不好」多屬暫時性失眠,多半是因為近期外在環境因素或是身心狀況所導致。

如果失眠狀況已每週超過三次以上、或是持續時間超過一個月,就可能是睡眠障礙了。

想要知道自己是失眠還是睡眠障礙,可從上述的兩個要點初步判斷。

失眠怎麼辦?睡不著只能吃安眠藥?改善失眠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 為什麼會睡眠障礙?你是哪一型的睡眠障礙? 現代人作息不定、情緒起伏壓力大,加上日常環境聲光刺激多、喜歡睡前滑手機……等等,大腦停不下來、一刻不得閒,自律神經系統裡的交感神經也因不斷受刺激而變得活躍,明明想靜下來休息、精神體力卻依然亢奮,影響睡眠品質和時間長短,就容易出現睡睡醒醒、越睡越累、多夢淺眠、連白天都昏沉愛睏等症狀,這些都是典型的睡眠障礙。

常見的睡眠障礙主要可分為四種類型: 1.難以入睡型:躺平後常要輾轉反側超過30分鐘(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入睡;或是明明很累,眼睛閉上後腦袋卻一直在轉,越想越清醒,睡不著覺。

2.無法熟睡型:長期深層睡眠時間過短、處於淺眠狀態,即使睡得再久,也還是覺得沒睡飽、精神疲憊。

3.睡眠中斷型:這類型的睡眠障礙患者雖然睡得著,一整夜卻是時睡時醒、次數頻繁,且每次醒來再入睡也總需要30分以上;甚至是入睡後不久就醒來,無法再度睡著。

4.多夢易醒型:睡得著不代表睡得好,就是此類型睡眠障礙患者的最佳寫照!常常白天發生過的事,在夢中又重來一遍,或常做夢、夢囈、夢魘驚醒等等,沒睡著很累,有睡著更累。

睡眠障礙該看什麼科? 如果你有以上症狀已經好一段時間了,千萬不要輕忽!長期睡眠障礙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讓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引發各種慢性病,尤其罹患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風險大增!那麼,睡眠障礙該看什麼科?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好好睡一覺呢? 國內已有許多醫院陸續成立睡眠中心,提供睡眠檢測的服務,為睡眠障礙患者分析與解決睡眠困擾;而許多身心科或精神科診所,也設立睡眠障礙門診,提供藥物等治療;有些患者則是會找上心理諮商,希望能解除導致睡眠障礙的心理因素;此外,由於造成睡眠障礙的主因是交感神經太過活躍、亦即自律神經失調,所以也有些人會到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的專科求救,從源頭治癒,才能一勞永逸。

睡眠障礙吃什麼能改善?告訴你6大助眠飲食及避開3大NG習慣! 除了用藥物幫助入睡,不妨從飲食調整來著手,吃對營養就有機會改善睡眠障礙! 可以幫助入睡的六大類飲食: 1.五穀根莖類:胚芽米、糙米、全麥/全榖類製品、蕎麥、紅藜、馬鈴薯 2.蔬菜類:綠花椰菜、甜椒、洋蔥、波菜、酪梨 3.水果類:香蕉、黃金奇異果、小番茄、木瓜 4.蛋豆魚肉類:雞蛋、黃豆、黑豆、鮭魚、秋刀魚、白帶魚、雞胸肉、牛腱、動物肝臟 5.奶類:鮮乳、起司、奶酪 6.堅果類:黑芝麻、南瓜子、腰果、蓮子、胡桃、杏仁 以上食物富含「色胺酸」、「維生素B6」、「鈣」、「鎂」等能幫助睡眠的營養素,均衡攝取,就能促進睡眠! 睡眠障礙要注意的三個NG習慣: 另一方面,也要避開容易引發睡眠障礙的3大NG習慣: 1.少吃精緻加工品、多吃原型食物,避免食入太多不易消化、會干擾睡眠的高糖、高脂肪、高熱量食物。

2.中午過後就要減少飲食具刺激性的食物,例如:含酒精、咖啡因、重鹹、辛辣、易產氣的東西。

3.睡前1至2小時內不宜劇烈運動。

規律運動的確有助改善睡眠及代謝,但是要找對時間,若選在睡前反而會讓身體處於有活力狀態,不利睡眠。

有不用藥的治療方法嗎?怎麼做才能徹底解除睡眠障礙警報? 睡眠障礙患者經常依賴短效型安眠藥,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一年約有420萬人用掉9億顆安眠藥、平均每5到6人就會有1人會服用安眠藥幫助入睡,這是因為很多人認為安眠藥不會成癮且效果最為立即。

事實上,這樣的觀念是錯的!如果平常有服用安眠藥的習慣,一旦停藥之後,生理和心理都會感到不適應,而且減量太快還有可能會引發戒斷症候群。

既然睡眠障礙的疾病源頭是交感神經過於亢奮、也就是自律神經功能協調出了問題所致,若能直接調整失調的自律神經,當功能恢復後,自然就能回歸正常睡眠,不需要長期依賴藥物控制。

要怎麼把失調的自律神經調整回來呢?需要透過治療儀器來模擬神經傳導波頻,在自律神經位於體表的相對應位置直接來調控、把失調的自律神經條回來,這樣具標靶性的物理性新療法,不用藥、無侵入性、也沒有任何副作用,能從根本調整個人體質、恢復健康! 黃忠信院長於年代聚焦2.0節目談相應神經調節療法 文章推薦: 不吃藥就可治好失眠!你還要繼續依賴安眠藥睡覺? 免開刀、無副作用!相應神經新療法治好百病源頭「睡眠呼吸中止症」! 失眠怎麼辦?改善失眠必看QA! 姓名 稱呼 稱呼 先生 小姐 連絡電話 電子信箱 方便聯絡時間 方便聯絡時間 皆可(09:00~21:30) 早上(09:30~12:00) 下午(12:00~18:00) 晚上(18:00~21:30) 居住地區 居住地區 北部地區 桃竹苗地區 中部地區 南部地區 東部地區 離島地區 其他地區 主題 詢問內容 我已閱讀並接受個資保護聲明 送出訊息 站內搜尋 × 搜索 線上檢測&瞭解療法 撥打電話 加入Line好友 聯絡諮詢 連絡電話 × 欲接受相應神經調節療法,請撥打各地區診所電話諮詢。

(假日有專人接聽服務) 地點 電話 台北 (02)2370-1959 桃園 (03)458-5668 台中 (04)2222-1817 高雄 (07)323-0919 加入Line好友 × 欲接受相應神經調節療法,請加入Line好友諮詢。

點擊加入好友 加入Line好友 × 欲接受相應神經調節療法,請加入Line好友諮詢。

點擊加入好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