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歷史博物館- 李鄭屋漢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十字形穹窿頂磚室墓為當時廣東地區流行的墓室形制,出土的三足陶鼎、溫酒尊、陶魁、陶卮等都是民間常用的陶器,也常出現於漢墓的畫像磚中。

一套四件的陶製模型─ 屋、 ... Skiptomaincontent  關於我們簡介理想、使命及信念分館財務資料博物館專家顧問藏品蒐集準則及公眾節目甄選準則常見問題相關網頁展覽及活動經典再現──香港故事精華展囍緣–館藏婚嫁文物選粹常設展覽更新工程展覽回顧公眾活動學校/推廣活動誠徵專業工作人員e度遊參觀指南入場及開放時間如何前往平面圖一般設施無障礙設施博物館通行證團體參觀藏品及服務博物館藏品資源及服務下載區刊物博物館刊物最新刊物紀念品博物館通訊及E資訊專題文章研究報告最新消息Tweet  Close首頁|圖像版本|EnglishVersion|簡体版字型大小:最大|較大|原設定  分館 李鄭屋漢墓1955年,政府在李鄭屋村夷平山地興建徙置大廈時發現一座東漢古墓。

古墓用磚砌成,由前、後、左、右四個墓室及一條羨道組成,形成平面如十字形對稱的佈局。

前室頂部為穹窿頂,其餘三個墓室則為單券頂。

墓磚平均長40、闊20、厚5厘米,多為素面,亦有部分墓磚的側面刻有或印有文字和花紋。

文字有「大吉番禺」、「番禺大治曆」、「薛師」,花紋以菱形及輪形構成的幾何圖案為主,也有簡化的動物形象圖案。

墓中發現五十八件陪葬品,其中五十件陶器可以分為炊煮器、飲食器、貯藏器和模型;另外八件青銅器則有盆、鏡、鈴和碗等。

墓內並沒有人骨。

       從古墓結構、出土器物以及墓磚銘文等方面,考古學家推斷古墓為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所建。

十字形穹窿頂磚室墓為當時廣東地區流行的墓室形制,出土的三足陶鼎、溫酒尊、陶魁、陶卮等都是民間常用的陶器,也常出現於漢墓的畫像磚中。

一套四件的陶製模型─屋、倉、井和灶,更是東漢時期陪葬物的常見組合。

墓磚銘文的「番禺」二字為漢代香港地區所屬縣名,而「薛師」二字採用的字體則常見於東漢金石銘文。

 漢墓在廣東省有不少的發現,但李鄭屋漢墓則是香港迄今唯一一座東漢磚室墓,側面反映東漢時期先民的生活面貌。

 工作紙 (PDF檔案)下載 工作紙(小學) / 答案(小學)下載 工作紙(中學) / 答案(中學)  互通有無:漢代絲綢之路與貿易圖片展     關於我們簡介 理想、使命及信念 分館 財務資料 博物館專家顧問 藏品蒐集準則及公眾節目甄選準則 常見問題 相關網頁        私隱政策 / 重要告示 最後修訂日期:1-8-2022©版權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