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站作家 - 教育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言文理解,是學習者對於理解典籍的一大門檻,往往因為無法順利解讀古代 ... 教學影片「文言閱讀怎理解」所提教學策略,協助學生認識解讀文言文。

跳至主內容 網站導覽 ::: 駐站作家 返回 〈文言一點通〉 策展人:新竹市立培英國中蕭文婷老師 更新時間:2022-01-04 教學設計理念    文言文理解,是學習者對於理解典籍的一大門檻,往往因為無法順利解讀古代文人用句措辭,而使學子產生閱讀誤解或是阻礙。

    PISA將閱讀素養定義為:「提取與檢索」、「詮釋與說明」、「省思與評鑑」三個階段,閱讀文言文的首要步驟,正是能「選擇字詞義的正確解釋,串連字義後理解句旨,進而達到理解作者寫作用意,提升個人思考層次,進而有高層次思惟的『創造』產生」。

因此,結合教育媒體國語文領域教學影片「文言閱讀怎理解」所提教學策略,協助學生認識解讀文言文。

建立先備知識    教師將事先準備的相關影片資料上傳至網路平臺,並提供觀看連結網址給學生,請學生課前觀看,建立本課先備知識。

為了檢核學生答題成果,運用Google表單設計問卷,設計答題問卷,蒐集學生觀後資料。

   在影片中,策略口訣原為:「對換留刪補調」,根據教師教學習慣及課程內容,微調成「留刪換對補調」。

口訣內容未變,詳細介紹如下: 1.留:「保留」古今意思相同的詞,人名、地名等名詞皆是。

  如:「自李唐來」的「李唐」。

2.刪:「刪除」無義的文言文虛詞,如:「因以為號焉」的「焉」。

3.換:「替換」古代詞為現代字詞,如:「余」=「我」、「之」=「的」。

4.對:「對譯」,單音詞補充為雙音詞,   如:「中通外直」即為「中心、通達、外表、挺直」。

5.補:「補充」文句主語或是字詞,   如:「菊,花之隱逸者也」,譯作:「菊是花之隱逸者也」   如:「出淤泥而不染」的「染」,譯作:「受到汙染」。

6.調:「調整」文中倒裝句的順序,如:「蓮之愛」即為「愛蓮」。

運用策略、小組討論、完成翻譯    教師依序引導六字訣。

帶領學生運用策略分析〈木蘭詩〉第一段:先找出文句的標點符號,每一句句子切割成單詞,套入策略解釋每個單詞的意思,並且將課文原文翻譯成白話文。

   文本分析及報告      課程實施過程,能夠發現部分孩子開始接受文言文,因為在拆解字詞、組織句意的過程,就好像在進行猜謎搶答,能夠藉由片段字詞組織成文句的過程,對部分學生而言富吸引力。

少部分學生的文句句讀能力不佳,此時藉由小組討論,協助彼此釐清字義及觀念,獲得不錯的互動結果。

課後詢問學生學習心得,多獲得正面的評價。

    至於文本分析,教師設計提問,請學生根據文本答題,此次課程設計的教學重心,調整成以「小組討論」取代「教師講解」,相信讓學生透過「尋找答案、解釋說明」過的文本,會為學生留下更深刻的想法,而學生們在討論的過程中,的確也給予很大的回饋。

最後,每一組不同題目的答題者,皆需由組內不同學生單認,提供各組學生口說訓練機會,在這次課程中,筆者發現學生不僅能夠訓練完整表達,也會在組員報告時,專心聆聽,並給予建議。

透過互動的小組合作學習氛圍,對整體學習是十分有助益! 參考資源 教育媒體影音-文言閱讀怎理解(http://video.cloud.edu.tw/video/co_video_content.php?p=282713) 分享 看更多 看完覺得 領域/議題 國中 國語文 Top 提醒 × 取消 確定前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