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一到傍晚就情緒失控!可能是輕微失智症引發「日落症候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長輩一到傍晚就情緒失控! ... 事實上神經內科醫師說,常聽到失智症家屬說類似的心聲,其實可能是「日落症候群」(sundown syndrome),雖然並不是 ... Skiptocontent 明明長輩白天還好好的,但只要到了傍晚、晚上就開始躁動不安、遊走踱步,甚至產生幻覺等等的行為,但隔天起床後又變回正常。

事實上神經內科醫師說,常聽到失智症家屬說類似的心聲,其實可能是「日落症候群」(sundownsyndrome),雖然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由失智症引起的一連串行為的總稱。

患者到晚上變了個人!隔天起床又恢復正常 台中林新醫院神經內科林志豪醫師分享臨床上的個案,門診中遇到一個兒子帶著媽媽就醫,描述著媽媽最近出現了一些奇怪的症狀,雖然平常作息很規律,身體也蠻健康的,但是最近在下午或傍晚的時候,看起來很疲累、嘴巴還會喃喃自語、手腳會躁動的搓揉,甚至還會突然走來走去一直講著:我要回老家。

剛開始家屬還以為媽媽真的很想念老家,老家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拆除了,所以就一直安慰媽媽,可是媽媽彷彿聽不太懂老家已經不在了這件事。

這個狀況持續了一陣子,後來發現媽媽好像在睡完覺,隔天早上起床又好了,整個人彷彿忘記昨天自己有說過要回老家的話。

原本以為可能是媽媽那陣子太累了,沒想到經過一段時間媽媽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甚至常常情緒很不穩定,甚至想要離開家裡。

一開始家人還以為媽媽是不是中邪了? 「日落症候群」不是疾病!隨著季節好發率也不同 兒子開始擔心媽媽是不是身體哪裡不舒服,於是開始帶著媽媽到處求醫,抽血檢查等等的都很正常,之後來到了神經內科,來看是不是腦袋有中風,或是有長腦瘤的問題。

林志豪醫師幫患者做評估時,發現她的腦部沒有中風和長腦瘤的問題,但是發現有輕微的腦部退化,甚至發現有輕微的失智症。

這讓兒子非常驚訝,因為媽媽平常狀況都很好,在家裡都認得、記憶力也還很清楚,真的是失智症嗎? 林志豪醫師解釋:「這可能是輕微失智症,而失智症又合併日落症候群,就是在下午或傍晚的時候可能會出現焦慮不安、遊走踱步,甚至產生幻覺等等的行為。

」日落症候群不是疾病,而是由失智症引起的一連串行為的總稱,原本白天時人還好好的,但是到了太陽快要下山時,就會開始出現失控的行為。

日落症候群的出現也可能因為季節的變換而有不同的發生頻率,過往研究曾發現長者在冬季傍晚比秋季時間更容易出現日落症候群的現象。

打亂生活作息容易讓病情惡化!3要點減緩症狀   如今失智症成了多數家庭關注的議題,因為家中有失智長者就像照顧小孩子一樣,林志豪醫師建議可以從日常生活著手觀察,避免病情惡化: 1.日常作息規律避免惡化 會建議盡量避免打亂長輩的作息規律,如果是患有失智症的長輩被打亂作息規律,日落症候群的行為可能會越來越嚴重。

同時也能從日常作息中,發現長輩是不是有出現行為的異常,及早就醫接受治療。

2.陪伴和關心 多多陪伴長輩,可以讓長輩適當地轉移注意力。

3.打造安全的環境 如果家中有長輩,我也會建議大家將雜物收拾好放櫃子裡,盡量讓空間保持寬敞整潔,不但可以減少居家意外發生的可能性,也能避免有失智症的長輩在游走時發生碰撞意外。

 文、圖/王芊淩 延伸閱讀 「極早期失智量表」8題中2題就建議檢查!每天多走路1小時,延緩1年大腦退化 研究:中年婦女腹部脂肪超標!失智症風險增39%醫師教這樣剷除肥肉 預防失智不只要睡飽!《阿茲海默》期刊:10點睡覺對腦袋最好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BA.5更常出現聲音沙啞2022-10-122.居家隔離整理包/3+4、0+7差在哪?能不能出門工作?常見Q&A一次懂2022-09-293.2022年流感疫苗整理包/自費、公費差在哪?該去哪家診所施打?2022-10-034.確診了要隔離幾天?同樣是居家,一張圖了解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居家照護2022-06-155.COVID-19/BA.5潛伏期僅2天!「這些族群」易再感染,住院、死亡風險增2022-09-05 影音健康 沒確診可以喝清冠一號?清冠一號怎麼喝?醫師大揭秘:不是每個人都適合!2022-05-27【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27歲被宣告肺腺癌第四期!選對基因篩檢、治療策略兩個月腫瘤就消失2022-02-07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相關網站 親子站 生活站 營養N次方 癌症站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新冠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兒童防疫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疾病症狀 人體地圖 臉部 腦部/頸部/胸部 腹部 泌尿/生殖系統 皮膚/骨骼/肌肉 內分泌/免疫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牙醫說 中醫師說 藥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心理師說 護理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醫學健康 夏日消暑大作戰 打擊失眠大作戰 視力保健診療室 未來醫學專區 小手術大困擾 心血管專區 急診室直擊 飲食營養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糖尿病專區 查營養 更多醫學專區▸ 醫學專區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認識癌症 預防癌症 治療癌症 抗癌新知 抗癌故事 康復調理 協助資源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Heho服務 健康管理工具 健康小幫手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Heho服務 HehoApp Heho健康主題特刊 活動特區 健康大調查填問卷抽好禮▸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孕前到產後 親子生活 教育學習 生長曲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