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革命見證人民力量 - 臺灣讀報教育指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這場「茉莉花革命」起因於突尼西亞一名大學畢業的失業青年,去年十二月無照擺水果攤,遭警察沒收憤而自焚,並引發自殺潮。
這個消息透過社交網站和手機快速傳播,讓原本 ...
茉莉花革命 見證人民力量
★編輯臺觀點
茉莉花革命是二十一世紀的民主大事,這場革命起源於一個小國的平民百姓,之後擴散到北非、中東國家,並推翻牢不可破的政權,讓人民發現自己有爭取自由民主、發動街頭抗爭的權利。
在臺灣,我們看到了革命的過程,也感受到人民對民主、尊嚴與參政權的渴望。
★新聞導讀
去年十二月中旬,「茉莉花革命」(JasmineRevo-lution)在突尼西亞爆發,總統班阿里一個月後流亡海外;二月中旬,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也不敵「茉莉花革命」的威力,宣布卸職。
根據聯合報報導,這股在北非、中東蔓延的人民革命浪潮,越演越烈,葉門、巴林、利比亞等國都發生民眾示威,利比亞甚至引發嚴重流血鎮壓,引起美國、歐盟及聯合國關切。
這場「茉莉花革命」起因於突尼西亞一名大學畢業的失業青年,去年十二月無照擺水果攤,遭警察沒收憤而自焚,並引發自殺潮。
這個消息透過社交網站和手機快速傳播,讓原本就不滿失業率和糧價的民眾走上街頭,演變為人民革命。
這次民主浪潮,以利比亞發生的血腥鎮壓最嚴重,領導者格達費出動傭兵鎮壓民眾,甚至以戰鬥機轟炸平民,造成上百人死傷;美國總統歐巴馬對此表達強烈譴責。
歐盟也向格達費喊話,表示言論自由與和平集會,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必須受到尊重與保護。
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呼籲,北非與中東國家在因應大規模群眾抗爭時,「切勿使用武力,應尊重人民基本自由,並進行對話。
」
報導/諶淑婷
近代民主國家成形可分三個時期,第一波民主潮發生在十八、十九世紀的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帶動了歐洲地區的民主發展。
第二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德、義大利、奧地利等國確立民主制度。
第三波發生在一九七○年代中期到一九九○年代,從葡萄牙與西班牙開始,影響了中南美洲國家,包括祕魯、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國,亞洲的韓國與臺灣、菲律賓,也在此時走向真正的民主制度;最後以東歐國家、蘇聯解體畫下句點。
儘管西非、南非部分國家,幸運跟上了第三波民主潮的腳步,但以阿拉伯人為主、信奉伊斯蘭教的北非和中東地區卻沒有。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美歐研究所研究員嚴震生表示,許多人將北非、中東盛行專制政權,與宗教因素擺在一起,但同樣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耳其、印尼,卻不因此悖離民主;他認為真正原因是訊息封閉,而西方國家為了戰略與石油經濟考量,沒有積極協助民主化,也該負責。
這次由突尼西亞開始點燃的民眾示威活動,證明阿拉伯世界也有對自由和民主的渴望。
這些國家都被第三波民主潮略過,統治者長期執政二三十年,導致權力腐化、貪腐嚴重;社會貧富差距大、年輕人失業率高;某些國家還夾雜了派系之爭或部落衝突。
年輕人善用網路 是關鍵
「這是一場『上升中的期望』所發生的革命。
」嚴震生說,北非、中東出生率高,國民平均年齡僅二十多歲,年輕的國民受過教育,發現貪腐的國家無法滿足人民期望,才會搖身一變成為革命推動者。
加上網路發達,雖然國外記者無法入境採訪,但他們懂得利用衛星電視、電腦、手機和網路等科技,成功串連國民,將政府鎮壓實情傳到國際間。
相較之下,中國「網軍」強大,社會現況或網路控制都比北非、中東嚴格,所以「茉莉花革命」沒有太大影響,而且中國經濟條件與就業率不差,人民對政府沒有嚴重不滿。
多國相繼改善社福、政治
這場民主革命已讓突尼西亞革命成功,埃及可能重建新的集權統治,其他國家也開始有了改變,例如葉門、約旦著手改善社福和政治制度,沙烏地阿拉伯推出三百五十億美元的福利措施,阿爾及利亞考慮解除一九九二年頒行的戒嚴令。
不過,有些國家政府不顧民怨,以暴力鎮壓,例如巴林以鎮暴保安部隊鎮壓聚集民眾;利比亞獨裁者格達費將群眾視為國家公敵,不惜引發內戰,甚至炸油管,影響國際油價。
嚴震生說,這波抗議潮與內戰問題預計持續一年,歐美國家應在人道立場接納政治難民,並及早介入內戰國家,讓民主發展不再沾上鮮血。
讀報熱線
喜歡今天的新聞嗎?歡迎來信和記者分享讀後心得或疑問。
[email protected]
陳佑璇 宜蘭縣竹安國小
■中東人民爭取嚮往已久的民主政治,雖然過程夾雜混亂與暴力,但他們肯為自己的希望及子孫的幸福挑戰威權,精神令人敬佩。
鄭宇杉 高雄市苓雅區中正國小
■看到國外人民以流血甚至生命來爭取人權和民主,覺得自己在臺灣很幸福。
臺灣民眾透過投票就能表達意見,應該好好珍惜這樣的民主制度。
上週讀報回響
物價喊漲
劉縉鍇 嘉義縣溪口國小
■原來政府控制石油、水電價格,以及民生物資的價錢,其實各有利弊。
價格變低,擔心人民不珍惜,太貴又怕民怨四起。
大家應該愛惜物資,需求和供給平衡,價格就不會有太大波動。
讀報講堂
網路無遠弗屆 民主快速蔓延
李麗娜 雲林縣燦林國小教師
從十八、十九世紀起,人們為了追求民主而革命,我們生長在民主自由的國家,更明白民主自由的可貴。
教育啟發人的智能,民主自由的思想,則因為科技進步及網路快速傳播而無遠弗屆。
1.「茉莉花革命」起因於哪個國家?
2.阿拉伯世界的民主浪潮中,哪個國家發生的血腥鎮壓最嚴重?
3.第一波民主潮發生於十八、十九世紀的哪兩次戰爭與革命?
4.有些國家政府不顧民怨,以暴力鎮壓民眾,說說看你對暴力政府的看法。
延伸文章資訊
- 1茉莉花革命
突尼西亞(Tunisia) 是一個北非的. 國家,位於非洲大陸的最北邊。它的. 國土雖小,卻是一個觀光大國,除了. 吸引許多歐洲人前往度假,還是知名. 電影〈 ...
- 2一塊麵包觸發革命!由當年的「茉莉花革命」看起:糧價就是 ...
在一份遭洩露的外交電報中,突尼斯市(Tunis)的美國大使向華盛頓報告:「突尼西亞的政治貪腐愈來愈糟了。」一名突尼西亞的部落客在巴雅提交報告的三週前 ...
- 3茉莉花革命見證人民力量 - 臺灣讀報教育指南
這場「茉莉花革命」起因於突尼西亞一名大學畢業的失業青年,去年十二月無照擺水果攤,遭警察沒收憤而自焚,並引發自殺潮。這個消息透過社交網站和手機快速傳播,讓原本 ...
- 4茉莉花革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茉莉花革命(阿拉伯语:ثورة الياسمين,法語:Révolution de jasmin),指發生於2010年末至2011年初的北非突尼西亞反政府示威導致政權倒台的事件,因茉莉花是其國...
- 5茉莉花革命再起?突尼西亞街頭示威 - Yahoo奇摩
北非國家突尼西亞,2010年爆發茉莉花革命,點燃阿拉伯世界民主浪潮。這個月26號,首都突尼斯街頭,再度出現示威活動,要求現任總統下台。抗議民眾薩伊德:「(總統)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