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種種苦 - 佛弟子文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佛教雲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僧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一、生苦:. 生之苦,人多不復記憶,事實上,十月胎獄之苦,且不必說, ...
佛弟子文庫>其他法師>正文人生的種種苦2011/09/22佛教雲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僧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一、生苦:
生之苦,人多不復記憶,事實上,十月胎獄之苦,且不必說,即出生之際,一個六磅八磅重的嬰兒,通過狹窄的生門,這痛苦已非言語所可形容。
脫離母體之後,為外界灼熱或寒冷的空氣所剌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來提去,這對嬰兒細嫩的肌膚而言,其痛苦較皮鞭抽體尤有過之。
嬰兒出生後呱呱大哭,實是肉體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二、老苦:
唐人詩云:「公道人間惟白髮,貴人頭上不會饒。
」老,是任何人無以避免的。
韓愈祭十二郎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四十如此,未免早衰。
但即使天賦過人,或攝生有術,到了七十歲八十歲,上述現象總會發生。
又何況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數十年之後,除了生理機能衰退外,因過去勞苦積累而貽留的腰酸背痛風濕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難以忍受的痛苦,至於衰老對於女人,則更為殘酷,因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著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
由明眉皓齒,傾城傾國而雞皮鶴髮,老態龍鍾,固然使人感慨,但誰又能逃出這個老的公例?
三、病苦:
人自呱呱墮地之日起,就與病結下不解之緣。
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潰瘍肺結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壓心臟病,也許有人說,科學進步,新藥日出,只要有錢,何愁治不好病?其實不然,特效藥固然層出不窮,新的疾病也日有所見,如小兒麻痹癥,癌癥,在近年來日漸增多。
進一步說,即是藥物能治癒身體上的疾患,但由於社會競爭劇烈而致精神緊張憔慮所引起的神經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鬱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豈是藥石所能奏效的?
本來四大假合之身,難免有寒熱失調的時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時間還好受,倘長年纏綿病榻,日與藥物為伍,這種痛苦,豈可言喻?
四、死苦:
一部鋼鐵鑄成的機器,其壽命也不過由數年到數十年,一個血肉之軀的人,到底能支持多久?秦皇漢武求長生之藥,只留下千古笑柄。
蓋宇宙萬象,生住異滅,週而復始。
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壞,法爾如是,安有例外?佛經上說,非想非非想天,壽長八萬四千大劫,但報終仍當墮落,不出六道輪迴。
既然如此,則死之於人,也就不足為異了!無奈「壯志未酬身先死」,每一個死者都有他尚末完成的壯志,因之世界就有多少死不瞑目之人,同時死前肉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四大分離,呼吸困難,心裡有千言萬語,一句也說不出來。
這時嬌姿稚子,環繞榻前,生死離別,淒慘無比,尤以將死未死之際,這一生所作所為,善善惡惡,一一自腦海映過。
對於那些善的,無愧於心的,會感到欣慰寧靜,但對那些惡的,有背天理良心的,將會感到懊悔,痛苦和恐怖。
這時因痛苦恐怖而感召地獄相見,神識受業力牽引,墮入惡道,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人之痛苦,尚有甚於此者乎?
五、愛別離苦:
語云:「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生死離別,人間慘事,青春喪偶,中年喪子,固然悲痛萬分,即使不是死別,或為謀求衣食,或因迫於形勢,與相親相愛的人生離,也將感到痛苦。
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親如父子,近如夫婦,亦難得終身相守,又何況其他呢?萬法無常,愛別離之苦,是誰也無可避免的。
六、怨憎會苦:
和愛別離苦相對的,是怨憎會苦。
意氣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愛人,恩愛情深的夫妻,或膝下承歡的子女,或生離,或死別,一切不能自主。
但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語言乏味;或利害衝突,兩不相容的人,偏又聚會在一起。
像這些可厭可憎的人,能夠終身不見,豈不眼前清淨?無奈社會上人事問題,繁雜萬端,「不是怨家不聚頭」,在某些形勢下,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如影隨形,好像再也沒有分散的時間,這豈不是令人苦惱萬分?
七、求不得苦:
想獲得某一件東西,經濟力量達不到;想謀求某一個位置,僧多粥少謀不到。
甲男愛上了乙女,乙女卻屬意於丙男。
自己的志趣是做計算機行業精英,但為了吃飯卻不得不委曲在網吧做侍應生。
這些都是求不得苦。
莫說求不得,即使第一個願望求得,第二個願望又立即生出來。
山谷易滿,人欲難平,誰會感覺到自己一切都滿足了呢?不滿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豈不苦惱?
八、五陰熾盛苦:
五陰即是五蘊,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
色陰熾盛,四大不調,而有疾病之苦。
受陰熾盛,領納分別,使諸苦轉本加極:想陰熾盛,想相追求,而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諸苦。
行陰熾盛,起造諸業,又為後來得報之因,且因行而遷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
識陰熾盛,起惑造業,三世流轉,而有生死之苦。
佛教中有時又把苦分為苦苦、壞苦、行苦的三類。
苦苦:
是我們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經中既使沒有指出,我們也是認為是苦的,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變的痛苦、死亡的痛苦;由社會環境引起的愛別離苦:即親愛的人不能廝守在一起;求不得苦:是所求不能如願;怨憎會苦:是怨家路窄,低頭不見抬頭見。
以及五蘊熾盛苦:即五蘊身心不平衡的痛苦。
壞苦:
是指我們通常快樂的感受。
以佛法的智慧來看,我們所謂的快樂受並非真正的快樂,其實質也是痛苦的。
例如我們飢餓時想吃,吃飽了就覺得快樂,但如果繼續吃下去,還會覺得快樂嗎?身體髒了,洗澡覺得快樂,但長時間在水裡泡著覺得快樂嗎?無聊時看電視覺得快樂,但沒日沒夜的看下去覺得快樂嗎?由此可見我們的所謂快樂,是因為我們有了某種慾望之後,通過外境的刺激得到滿足心理上出現暫時的平衡,於是我們覺得快樂,然而吃飯的實質並非快樂,倘若吃飯的實質是快樂的話,無論吃多少都應該覺得快樂,然而事實不然,當我們帶著強烈的慾望吃饅頭時,吃一個、兩個、三個感到快樂,吃到四個、五個、六個時,你會發現此時已由原來的快樂轉變為痛苦了。
吃飯是這樣,世間上一切通過慾望得到的快樂莫不如此,因為這種樂受能變壞,因此稱為壞苦。
行苦:
行,是遷流變化義。
世間一切都是無常變化,這乃是宇宙人生之規律。
但世人不識這種規律,追求永恆:希望身體永恆、家庭永恆、婚姻永恆、事業永恆、人際關係永恆、愛情永恆,事實上世間沒有一樣永恆的東西,世事無常,美好的事物往往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
由於我們的認識與世間的事實:行,相違背,因而就有了行苦。
總之,娑婆世界,一切莫非是苦。
生總是苦樂參半,知其樂,忘其苦。
明其心,苦其志。
追其型,忘其意。
所說,所想,所做,所為,所用,所棄,所喜,所怨,所憂,所慮。
皆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發。
那麼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的?生老病死,愛恨情仇,悲歡離合,陰晴圓缺,坎坷迷離,傷痛落失,眾叛親離,流離失所,凡此種種都為苦之表象。
糾其根源與禪說不近相同,看看佛教所說的人生八苦,了解人之痛苦之源。
人生第一苦:生苦。
佛說,現實世界是痛苦的,我們生活在在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
生生死死,何時盡?痛苦源於本身,痛苦源於活著。
所以人生下來的第一聲就是大聲的哭泣。
人生第二苦:老苦。
佛說,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有美麗的想念都將削隱於日漸深刻的皺紋。
活的同時,已經死了。
人得本體隨時都是在新生和死去。
相對與昨天來說你已經老了,生息代謝的變化人怎麼能控制呢?
人生第三苦:病苦。
佛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顛沛於殘酷的現實之中,有誰能保證不受到病魔的折磨?人吃五穀雜糧那有不生病的,隨時的病痛讓人飽受病之苦。
人生第四苦:死之苦。
佛說,死亡也許並無所謂痛苦,死亡的事實給活著的人帶來的恐懼遠遠超過死亡本身。
死亡是新生的開始,輪迴是下一個生命體的誕生,但死時的留戀是痛苦的。
人生第五苦:愛別離苦。
佛說,愛是追求融合克服分裂的表現,愛上帝是追求精神的統一,愛情人是追求生命的統一。
但愛的本身包含的痛苦是人所共知得,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人生第六苦:求不得苦。
佛說,人的慾望不能與慾望的對像聚合為一體,慾望就像拉長的橡皮筋找不到掛*的地方就會彈回來打中自己,痛苦。
追求著痛苦著,同時也在失去著。
人生第七苦:怨恨會苦。
佛說,當愛不能彌合時,就會用感性方式來實現:怨恨,所有外在的怨恨都會被反彈而傷及自己,所有內在的怨恨都會傷及別人。
貪戀、私慾為痛苦之源。
人生第八苦:五陰過盛苦。
佛說,人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遇到的、感受到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假象,就會迷失自我,陷入痛苦。
世人常常為表象所迷惑,因而深陷其中...上篇:老祖宗傳下來的十六個養生抗衰老秘訣下篇:大安法師:十大因緣興起淨土法門 網站郵箱 手機客戶端 WBLineWSA二維碼臉書FB怎樣擁有人生的光彩有一個人去應聘工作時,隨手將走廊上的紙屑撿起來,放進了垃圾桶。
他的舉動恰好被路過的面試官看到了,因此他得到了...心裡只有目標遠在唐朝時期的一個寺院中,有個年輕的和尚因家中貧困,於十幾歲時就在這裡出了家。
他每日除了做早、晚課外,寺裡的...沒有上不去的山,沒有跨不過的海人生總是有那麼多的迷茫和痛苦。
為了生存,很多人為尋找出路正在迷惑、彷徨:我的出路在哪裡?有人在迷惑和矛盾中找...逆境時要積極豁達,多緣光明面我們通常都喜歡陽光明媚的日子,也希望人生一路充滿陽光。
然而,淒風苦雨的日子一定會有,人生中的風雨,即便我們畏...因愛則生憂,因愛便有畏一、《圓覺經》: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慾故有輪迴。
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慾...放得下便能坦然自若誘惑,金錢、權勢、美色等等無一不在向我們招手。
面對種種誘惑,在選擇之前我們應該想好自己要的是什麼。
目標越堅定...善用時間十訣(一)事先要有安排每天應做的事,應有事先的計劃,否則隨便地做,會犯下嚴重的錯誤。
(1)只願處理眼前問題,而眼...三界如糞坑應早求出離如果今生錯過了念佛往生一法,那就無量劫都難以再逢到。
因為一失人身,就萬劫難復。
得人身很難,失去人身很容易。
這...釋門萬行,以佈施為先釋門萬行,以佈施為先。
所謂佈施者,只是捨之一字耳。
達者內捨六根,外捨六塵,一切所有,無不捨者。
苟非能然,先從...人可貴的九種心態做事人生在於做事情的過程,謀事而非謀人。
成功是把事情做好的副產品,重要是體會做事情的良好體驗。
結果非人力所能...研讀經教時,需要注意什麼原文:看經須是週徧廣博,方得融貫,不致偏執。
蓋經有此處建立,彼處掃蕩,此處掃蕩,彼處建立,隨時逐機,無定法故...導致疲勞的七種病如果你感到渾身沒勁,不妨給自己23周時間,改變一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果疲勞感依然揮之不去,就可能是某種疾病的...從妄想躁動歸回於平靜人常常有一種衝動:我一定要到什麼地方去看看!實際去了以後,心從妄想躁動到平靜以後,可能不由地一聲感嘆:哦,原...人的相貌是怎麼來的世上的人,長相千差萬別,全世界的人找不出長相一樣的,這是為什麼?人的相貌是人的善惡業的綜合表現。
-某人經常愛貪...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依於妄念,調修法身故於妄念起者任其起(《圓覺經》云:於諸妄心亦不息滅),應知其所起者,皆為本元清淨性中之道行...修行的真諦心猶如相續的河流,假如你無法運用你的修持來把握它的每個當下,你做的持咒,觀想,念誦,禪修,乃至談吐高超的見地...修行人不要說狂話修行人,別說什麼你有真正的定力,你若想有真正的定力,一定還有魔,有種種的魔,不僅外來的魔,還有自心魔。
從外邊...星雲大師回憶母親的感人事蹟身為佛子的大家,不但要以歷代前賢為根,努力發揚他們利眾無我精神;自己也要健全起來,立志成為萬世子孫的根。
199...不修空性智慧,就很難斷除對三界的攀緣【不具通達實際慧,雖修出離善菩提。
不能斷除有根故,應勤通達緣起法。
】如果一個念佛人,他不能通達真實的空性智慧...威望與卑賤的因果你在一個大眾團體當中,有沒有威信,有沒有威望,你的話,是不是人家願聽,願受你的指揮?有威德的人能夠做領導,沒...欲修淨土佛國者,當發大願《莫到老來方修道》,我們講《西方合論》第九修持門中的淨願門。
在論典裡面也講過,菩薩呢,如果見到佛國淨土,如是...佛家禪語△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虛空無罣礙。
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
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游。
睹人青眼少,問路白雲頭。
...18種抗癌果蔬英雄榜最新科學研究證明,以下18種果蔬因為分別含有針對性的抗癌細胞因子,因此對於多種癌癥具有顯著地治療和抑制功效,經...吾人之身體,不但今生關係密切,還會影響來世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佛法說: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
《法華經》比喻,在廣闊無邊的大海里,一隻獨眼的烏...想往生的人,是否需要戒掉手機和電腦《維摩詰經》當中說:心淨則國土淨。
往生淨土需要以清淨的業來感召,所謂清淨的業就是對往生淨土有清淨的信心、清淨...更多最新文章 返回頂部 文庫首頁投足震動魔宮殿的大勢至菩薩在不堅牢中,求得牢靠的功德利益【淨界法師】你有什麼樣的心量,就有什麼樣的六根【淨界法師】臨命終時一句佛號提起來,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大安法師】業障重到一定程度,念不出來佛號改造命運對治慾望懺悔法門孩子教育金剛經獲得財富工作事業增加福報人生感悟忍辱法門婚姻家庭戒殺放生孝順父母健康素食施食法門地藏經因果報應釋迦牟尼佛超度意義無量壽經廣欽老和尚大安法師如瑞法師虛雲老和尚慧律法師淨慧法師弘一大師智園法師來果老和尚達照法師道證法師淨界法師妙蓮老和尚證嚴法師宏海法師聖嚴法師Copyright©2009-2022佛弟子文庫(fodizi.tw)
延伸文章資訊
- 1談人生與苦痛
人一出生就有苦痛,直到死亡。佛陀有曰:「人生是苦,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這八種苦,每個人都會經歷,上至皇親 ...
- 2人生「八苦」有感@ 閒琴藝誌 - 隨意窩
佛經云,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凡夫之人參不透世間情,六根不能淨,五蘊 ...
- 3人生的種種苦 - 佛弟子文庫
佛教雲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僧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一、生苦:. 生之苦,人多不復記憶,事實上,十月胎獄之苦,且不必說, ...
- 4佛说:人生八苦,每一苦你都逃不掉,看完你就会相信了! - 网易
人生有八苦,即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之苦。佛说:人生八苦,每一苦你都逃不掉,看完你就会相信了!一、生苦:生之 ...
- 5人生,苦嗎? – Middle Path - 中道佛學會
人生,苦嗎?佛陀說:“苦諦,真實是苦,不可令樂!”但是,還是有人會覺得人生不苦啊。佛教談苦是不是太消極,太厭世了?或許,有些人對自己目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