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糖尿病,為何懷孕時高血糖了? 孕婦必知妊娠 ... - 啟新診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懷孕期間最常見且危險的代謝 ... 飢餓感:肚子餓是妊娠糖尿病的早期症狀,但很容易被誤認是「一人吃二人補」的正常 ... 健檢專案 健康促進 最新消息 線上預約 報告查詢 客服中心 健康訊息       沒有糖尿病,為何懷孕時高血糖了? 孕婦必知妊娠糖尿病 保母嬰健康不遺漏〝妊娠糖尿病篩檢〞 文章日期:2019/05/22 分享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是懷孕期間最常見且危險的代謝疾病,指懷孕前沒有糖尿病病史,但在懷孕期間出現高血糖,等到生產過後血糖又恢復到正常的現象。

妊娠糖尿病是如何產生的?  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血糖應該是穩定的;然而懷孕時,因為體內的胎盤素及荷爾蒙產生變化,導致血糖升高。

大多數孕婦可經由分泌較多胰島素來維持正常的血糖濃度,但若胰島素製造不足或產生胰島素抗阻作用,就會形成高血糖,導致妊娠糖尿病。

哪些孕婦是高危險群?  平均來說,約3~4%的孕婦在孕期中會出現妊娠糖尿病,通常發生在懷孕第5、6個月。

下列族群最容易出現妊娠糖尿病,要特別留意── 懷孕期間肥胖的人。

之前曾生下過巨嬰的孕婦。

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孕婦。

孕前有糖尿病或高血壓、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病症的孕婦。

有家族糖尿病史的孕婦。

高齡孕婦,年紀越大風險越高,30歲以下機率約6%,40歲以上增加至36%。

「妊娠糖尿病」對孕婦的影響 容易因為胎兒巨大,增加分娩時的難產、剖腹產風險。

引起羊水過多或羊水感染,導致胎膜早破及增加早產風險;並且羊水過多,容易導致孕婦心肺功能異常。

增加4~8倍罹患妊娠高血壓機率,容易發生妊娠毒血症。

高血糖形成酮酸中毒,對母親和胎兒都有一定程度的傷害。

容易出現產後子宮收縮乏力,引發產後出血。

微細血管容易病變,進而影響眼睛、腎臟和心臟健康。

抵抗力會明顯下降,容易出現泌尿系統感染和呼吸道等感染。

增加孕期併發感染症,例如膀胱炎、腎盂腎炎、乳腺炎、陰道黴菌感染、皮膚疥瘡、傷口感染及產褥感染等。

未來發生第二型糖尿病風險明顯增高,是非妊娠糖尿病患者的7倍以上。

「妊娠糖尿病」對胎兒及新生兒的影響 孕期血糖控制不良,容易造成胎兒發育遲緩。

容易造成「巨嬰症」,增加難產風險,並提高新生兒在生產過程中發生鎖骨骨折、上臂神經叢麻痺及橫膈神經麻痺等風險。

若孕婦的血糖控制不佳,容易造成先天胎兒畸形,例如先天性心臟病、中樞神經系統畸形骨骼系統畸型、無腦兒、脊柱裂等。

高血糖引發肺部延遲成熟,新生兒出生後容易發生呼吸,造成呼吸困難症候群。

出生後容易發生新生兒低血糖、低血鈣、嚴重黃疸等,甚至導致新生兒死亡。

增加兒童期肥胖的機率。

孕婦從哪些症狀可自我警覺有妊娠糖尿病 飢餓感:肚子餓是妊娠糖尿病的早期症狀,但很容易被誤認是「一人吃二人補」的正常現象。

口渴:妊娠期糖尿病早期容易出現不明原因的口渴,喝了水還是感到口乾。

尿頻:口渴導致飲水量增多,經常被誤解是胎兒壓迫膀胱增加尿頻,而忽略是糖尿病。

頭暈: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血糖低症狀,若孕婦出現頭暈,要上醫院驗血糖。

皮膚癢:妊娠期糖尿病初期容易出現皮膚癢,但常被孕婦忽視。

疲倦:糖尿病的孕婦常會感覺很疲乏。

感染:血液中、尿中葡萄糖的含量增加,容易產生感染問題,包括真菌感染。

「妊娠糖尿病篩檢」早期確診妊娠糖尿病  懷孕24~28週產檢時,透過「妊娠糖尿病篩檢」來診斷妊娠糖尿病。

若發現孕婦有糖尿病,只要能在孕期中,監控好血糖,可避免風險發生。

孕婦控制好血糖值有方法 飲食求少量多餐、定時定量、不飽食。

少吃甜食、少喝果汁、少精製糖飲,都可幫助控糖。

注意水果、乳製品、主食的攝取量,水果建議量每天不超過2份(約一飯碗大小),乳製品建議一天1~2杯,主食米飯建議每餐吃約半碗份量。

多攝取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例如蔬菜、糙米、五穀米等,吃含纖維質的新鮮水果取代果汁。

改變烹調方式,儘量選擇較清淡、無負擔的烹煮方式,減少多餘鹽分與脂肪的攝取。

飯後輕度運動,幫助餐後血糖下降。

維持正常體重。

【延伸閱讀】 ■糖尿病 ■糖尿病與飲食 ■孕婦適當做運動媽媽胎兒更健康 ■懷孕的症狀與自療法之一 檢查結果解讀 +一般檢查 +血液尿液糞便 +生化學檢查 +血清學檢查 +癌症學檢查 +X光心電圖檢查 +超音波檢查 +其他檢查 保健知識 +新冠肺炎 +運動篇 +飲食篇 +指壓篇 +保健篇 +寶貝篇 +銀髮篇 自我健康評估 +心理篇 +親密篇 +孕婦篇 +兒童篇 +症狀篇 +日常運動篇 +日常生活篇 健檢服務 個人專案體檢 正確的健康概念 企業健檢 職場活力動起來 學校體檢 健康e起來 保險體檢 安心服務 健康促進 專業規劃 健康訊息 保健知識 本站資訊僅供參考,若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仍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文章圖片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快速回覆,讓你健康,讓你問! 我們重視您提供的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利用線上諮詢,寫下您的訊息與聯繫方式,我們將由專人立即回覆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