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國度—俄羅斯位於歐洲的外飛地「加里寧格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被遺忘的國度—俄羅斯位於歐洲的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它是重要的波羅的海出海口 ... 如果我們打開歐洲地圖,會發現夾在波蘭與立陶宛的中間、臨近波羅的海, ... 位於加里寧格勒的一座古老大教堂 如果我們打開歐洲地圖,會發現夾在波蘭與立陶宛的中間、臨近波羅的海,有一塊神秘的土地。

這塊神秘的土地名叫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佔地15,100平方公里,人口約150萬,大約有半個比利時的大小。

雖然位處歐洲,但它不屬於任何歐洲國家,而是俄羅斯在歐洲的外飛地(Exclave)。

瑞典前首相約蘭.佩爾松(GöranPersson)曾這麼形容加里寧格勒:「這個地方污染嚴重、愛滋病橫行、到處都是吸毒者、存在大量核廢料。

你能想像到的社會問題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 地圖上的加里寧格勒 加里寧格勒真的那麼糟糕嗎?的確,走在加里寧格勒的街上,我們到處都不難發現酗酒者和吸毒者的蹤影。

這些問題,也許是一場悲劇。

加里寧格勒的本名是柯尼斯堡(Königsberg),歷史非常悠久。

早在13世紀時,條頓騎士團(TeutonicKnights)便建立了這座城市,後來條頓騎士團國衰落後落入漢薩同盟(HanseaticLeague)的手中,及後又輾轉成為了東普魯士的首府統治達700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柯尼斯堡一直是德國文化中心之一,曾經出現過著名的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Kant)。

康德畢生居住在柯尼斯堡,直至1804年在當地逝世。

柯尼斯堡的文化成就,不亞於當時歐洲的大城市。

然而,柯尼斯堡的璀璨在二戰時期給直接摧毀。

蘇聯軍隊與德國軍隊在這裡爆發了多次焦土戰爭,對柯尼斯堡造成嚴重破壞。

當蘇聯成功佔領這個地方後,蘇聯統治者史達林(JosephStalin)以自己親信的名字米哈伊爾.加里寧(MikhailKalinin)將柯尼斯堡更名為「加里寧格勒」。

米哈伊爾.加里寧(1920) 蘇聯接著將當地人驅逐,使之「去德國化」,昔日璀璨的文化中心變成了冷酷無光的蘇聯軍事基地。

二戰過後,加里寧格勒的地理位置,讓它成了蘇聯的秘密軍事重鎮,內裡的城市高度軍事化,經濟也與軍事發展緊緊連繫著。

在冷戰時期,這裡曾有高達20—50萬的駐軍,而今天則銳減至大約25,000士兵,反映蘇聯和俄羅斯對北約對其的潛在威脅有不一樣的看法。

不過時至今天,加里寧格勒仍然是個軍事重要性非常高的城市。

例如在2013年,俄羅聲稱為回應美國在歐洲的導彈佈署,也在該地佈置了巡航導彈,此舉一直備受歐洲國家的爭議。

而在加里寧格勒的港口,也有一支波羅的海艦隊長駐。

在蘇聯統治時期,加里寧格勒的經濟與軍事關係環環相扣。

蘇聯與美國之間的軍備競賽,也讓這個地方發展異常蓬勃,直至1991年蘇聯的解體。

蘇聯解體後,加里寧格勒成為俄羅斯聯邦的領土。

不過,這個地方的經濟也因此面臨崩潰邊緣:失業率高企、貧窮線上升、罪案率上升和販毒問題嚴重等等也虛耗了整個加里寧格勒,城市破落。

不過,俄羅斯始終明白到加里寧格勒的重要性。

隨著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相繼從蘇聯中獨立及加入歐盟,加里寧格勒成為了一座被歐盟國家包圍著的孤島,也是今俄羅斯唯一一個在歐洲的不結冰港口,因此變得非常重要。

為挽救當地的經濟,俄羅斯嘗試推動加里寧格勒的經濟轉型。

1996年,俄羅斯給予加里寧格勒經濟特權和稅務優惠政策,企圖吸引投資者在當地成立企業。

2007年,加里寧格勒錄得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這個州也開始找到了它在俄羅斯的定位:作為與歐盟貿易的一個窗口。

1895年的柯尼斯城堡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一座當地著名的地標:蘇維埃眾議院(HouseofSoviets)。

蘇維埃眾議院被稱為「全俄羅斯土地裡最醜的建築物」,始建於1960年。

它在柯尼斯堡城堡(註)遺址上興建,外觀充滿未來主義(Futurism),像是一個機械人的頭,當地人戲稱它是「被掩埋的巨型機械人」。

它本來在竣工後會成為加里寧格勒的行政中心,不過由於地基存在很多屬於舊時柯尼斯堡城堡的地下道,因此這座建築很快便出現結構問題,更慢慢出現倒塌現象,所以甫一開始就沒被使用過。

時至今日,雖然它仍屹立在加里寧格勒的市中心,但由於日久失修,猶如鬼屋一樣。

直至2006年,它的外牆才被翻新,油上一層藍白色。

如今這座蘇維埃眾議院卻成為加里寧格勒的一個旅遊勝地,吸引無數遊客,藉由看它的建築風格從而理解當年蘇聯的建築思想。

外牆未被翻新的蘇維埃宮 註:柯尼斯堡城堡的前身早在公元1世紀便存在,後來12世紀時被條頓騎士團佔領。

條頓騎士團在原址建立柯尼斯堡城堡,並在往後的幾個世紀不斷擴建。

二戰時期,柯尼斯堡城堡被英軍空襲而被炸毀,但城堡城牆堅固,除了在轟炸中仍屹立不倒外,還能抵禦紅軍的大炮。

後來蘇聯佔領了柯尼斯堡,為了消除這個地方的「普魯士軍國主義」,下令清除所有城堡仍未倒下的部份,並在原址上興建蘇維埃眾議院。

圖片來源: MapofKaliningrad:作者擁有ichailI.Kalinin,Moskau:WikimediaKönigsbergCastleandMonumentforthegermanEmperorWilliamI.,Kaliningrad,Russia:WikimediaCommonsHouseofSoviets:WikimediaCommonsPhotoofoldcathedralofKaliningradinRussia(formerPrussianKönigsberg):WikimediaCommons 俄羅斯加里寧加里寧格勒史達林普魯士柯尼斯堡條頓騎士團歐洲史漢薩同盟蘇維埃眾議院蘇聯近代 0 作者 seayu 八十後男生,生於香港,靠數學為生卻喜愛研讀歷史,在旁人眼中也許有點怪異。

從小喜愛研究和感受歷史洪流裡的人和事,認為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都能在人類的過去中找到一點端倪。

Website Facebook Instagram 上一篇 中世紀時,為何修道院的僧侶,都要進行剪髮禮? 8月28,2016 下一篇 【從地圖了解羅馬帝國(一)】以17萬軍力,如何防守幅員遼闊的帝國? 9月14,2016 相關文章 中世紀的貓主子一樣調皮 9月10,2021 你知道法國歷史上經歷過的四個王朝,全都是來自同一個家族嗎? 8月26,2020 【鬼的歷史】古代文明中的人們,他們對鬼魂和亡靈有甚麼想法? 7月31,2020 留下回應 訂閱限定 輕圖說史 隨筆隨想 世界遺產 分類文章 專題故事 影片系列 關於這裡 即食歷史 seayu 安裝程式 贊助支持 Submit 請輸入關鍵字然後按Enter開始。

如要取消,請按Esc。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