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寧格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俄羅斯聯邦[編輯]. 隨著蘇聯解體,加里寧格勒州成為俄羅斯的外飛地,與俄羅斯本土不接壤。

加里寧格勒 ... 加里寧格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加里寧格勒Калининград市[1]漁港一處德國風格建築;哥尼斯堡大教堂;勝利廣場;波羅的海人紀念碑;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海員文化館(英語:PalaceofCulture) 旗幟徽章頌歌:無[2]加里寧格勒的位置 加里寧格勒加里寧格勒的位置坐標:54°42′N20°27′E/54.700°N20.450°E/54.700;20.450座標:54°42′N20°27′E/54.700°N20.450°E/54.700;20.450國家俄羅斯聯邦主體加里寧格勒州[1]建立1255年9月1日[3]政府 • 行政機構市議會[4] • 市長[4]阿列克謝·西拉諾夫[5]面積[3] • 總計223.03 平方公里(86.11 平方英里)海拔5 公尺(16 英尺)人口(2010年普查)[6] • 總計431,402人 • 估計(2018)[7]475,056(+10.1%) • 排名第40位(2010年) • 密度1,900人/平方公里(5,000人/平方英里)行政地位 • 從屬於加里寧格勒聯邦重要城市(英語:cityoffederalsubjectsignificance)[1] • 行政中心加里寧格勒州[8],cityofoblastsignificanceofKaliningrad[1]市政地位 • 城區加里寧格勒市[9] • 行政中心加里寧格勒市[9]時區加里寧格勒時間[10](UTC+2)郵政編碼[11]236ХХХ電話區號+7 4012友好城市克萊佩達、蔡茨、奧爾堡、歐登塞、不萊梅哈芬、基爾、羅斯托克、柏林/東部、南安普敦、科克、考那斯、帕內韋日斯、希奧利艾、維爾紐斯、格羅寧根、比亞韋斯托克、格但斯克、埃爾布隆格、羅茲、奧爾什丁、拉齊布日、托倫、扎布熱、茲沃勒、墨西哥城、馬爾默市、諾福克、布爾勒夫市、卡爾馬市、鄂木斯克、布列斯特、卡利亞里、瑟堡-奧克特維爾、大連市、葉里溫、弗利、戈梅利、固原市、漢堡、格羅德諾、肯琴縣、赫爾松、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明斯克、波茨坦、薩馬拉、北德文斯克、圖爾庫、雅羅斯拉夫爾、巴拉諾維奇、帕特雷、卡爾斯港市、格丁尼亞區劃代碼27701000001網站www.klgd.ru 加里寧格勒(俄語:Калининград,拉丁字母轉寫:Kaliningrad),舊名柯尼斯堡(德語:Königsberg,在德文中意指「國王之山」;俄語:Кёнигсберг;古普魯士語:Twangste,Kunnegsgarbs,Knigsberg;波蘭語:Królewiec;立陶宛語:Karaliaučius),是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的首府,為瀕臨波羅的海的海港城市,市區面積215.7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為431,402人。

此地最早是古普魯士人的定居點,1255年條頓騎士團於北方十字軍入侵期間在此建立據點,並出於對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二世國王的敬意取名「哥尼斯堡」。

之後,該城一直是條頓騎士團國、普魯士和德國東普魯士的一部分,直到二戰末期的1945年,蘇聯紅軍占領整個東普魯士為止。

二戰結束後,根據《波茨坦協定》,東普魯士約三分之一的面積劃歸給蘇聯,其餘部分劃歸給波蘭。

1946年7月4日,蘇聯把劃歸給其的東普魯士部分領土,取名為加里寧格勒州,以紀念當時剛逝世的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米哈伊·加里寧,哥尼斯堡也同步更改為現名,並成為該州之首府至今。

目次 1歷史 1.1德意志城市時代 1.2蘇聯時代 1.3俄羅斯聯邦 2人口 3行政區 3.1分區 4氣候 5知名地標 6名人 7友好城市 8交通 9參考文獻 10外部連結 歷史[編輯] 屬於德國領土時期哥尼斯堡的城徽 康德銅像 加里寧格勒區域歷史和美術館 加里寧格勒區域劇院 國王門 加里寧格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原名柯尼斯堡,是普魯士王國省份之一的東普魯士首府,亦是早期16世紀普魯士公國的首都。

哥尼斯堡與其週邊的地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納粹德國戰敗之後根據波茨坦協定第五條被當時的蘇聯併吞,劃分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一個州。

1946年時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國家元首)加里寧過世,為了紀念他,蘇聯將柯尼斯堡改名為加里寧格勒,而週遭區域也變成今日的加里寧格勒州。

1990年代蘇聯瓦解,原本的加盟共和國立陶宛、拉脫維亞與白俄羅斯紛紛獨立,使得加里寧格勒連同整個加里寧格勒州,與俄羅斯本土之間失去了實體的領土相連,而變成今日被波蘭與立陶宛兩國分離的外飛地狀態。

德意志城市時代[編輯] 柯尼斯堡這個城市的發源地,是一座1255年建立於普列戈利亞河河口的城堡(柯尼斯堡城堡),這座城堡是由條頓騎士團所建,並且為了紀念與騎士團一起參加十字軍東征的波西米亞國王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二世,因此命名為柯尼斯堡。

蘇聯時代[編輯]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根據7月23日蘇美英簽訂的波茨坦協定第五條「將柯尼斯堡及其周圍區域劃歸給蘇聯,美英兩國對此予以支持」。

1946年在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布爾什維克創始人之一米哈伊爾·加里寧逝世後改名為加里寧格勒。

該市與周圍的地區被併入蘇聯,作為蘇聯最西部的領土,成為重要戰略地區。

冷戰時期的1950年代,蘇聯將波羅的海艦隊總部設在該市。

由於其戰略重要性,當時的加里寧格勒是禁止外國遊客前往拜訪的。

俄羅斯聯邦[編輯] 隨著蘇聯解體,加里寧格勒州成為俄羅斯的外飛地,與俄羅斯本土不接壤。

加里寧格勒與聖彼得堡是俄羅斯在波羅的海僅有的兩個不凍港。

1997年,俄聯邦決定在該市設立「特別經濟區」,大力發展製造業。

2004年,波蘭和立陶宛加入歐盟後,該地區完全被歐盟包圍。

人口[編輯] 根據2010年俄羅斯人口普查: 民族 人數 總人口占比 俄羅斯人 351,186 87.4 % 烏克蘭人 16,053 4.0 % 白俄羅斯人 15,077 3.7 % 亞美尼亞人 3,062 0.8 % 韃靼人 2,075 0.5 % 立陶宛人 1,789 0.4 % 日耳曼人 1,676 0.4 % 波蘭人 1,114 0.3 % 其他 10,041 2.5 % 總計 401,649 100.0 % 行政區[編輯] 分區[編輯] 截至2011年,加里寧格勒分為三個區: 區 俄語名 人口2010年人口普查結果[12] 名稱來源 莫斯科區 Московский 151,990 首都莫斯科 列寧格勒區 Ленинградский 159,764 列寧格勒,現在叫聖彼得堡 中央區 Центральный 119,737 中央,位於城市中央 2009年6月撤銷以下兩個區: 區 俄語名 人口2002年人口普查結果[13] 名稱來源 波羅的海區 Балтийский 68,664 波羅的海 十月區 Октябрьский 43,252 十月革命 氣候[編輯] 加里寧格勒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C(°F) 12.7(54.9) 15.6(60.1) 23.0(73.4) 31.7(89.1) 30.6(87.1) 33.5(92.3) 36.3(97.3) 36.5(97.7) 31.2(88.2) 26.4(79.5) 19.4(66.9) 13.3(55.9) 36.5(97.7) 平均高溫°C(°F) 0.7(33.3) 1.5(34.7) 5.6(42.1) 12.3(54.1) 18.0(64.4) 20.5(68.9) 23.0(73.4) 22.6(72.7) 17.6(63.7) 12.1(53.8) 5.6(42.1) 1.9(35.4) 11.8(53.2) 日均氣溫°C(°F) −1.5(29.3) −1.1(30.0) 2.0(35.6) 7.3(45.1) 12.5(54.5) 15.5(59.9) 18.1(64.6) 17.6(63.7) 13.1(55.6) 8.4(47.1) 3.3(37.9) −0.3(31.5) 7.9(46.2) 平均低溫°C(°F) −3.8(25.2) −3.5(25.7) −1.1(30.0) 2.9(37.2) 7.5(45.5) 10.9(51.6) 13.6(56.5) 13.1(55.6) 9.3(48.7) 5.2(41.4) 1.1(34.0) −2.5(27.5) 4.4(39.9) 歷史最低溫°C(°F) −32.5(−26.5) −33.3(−27.9) −21.7(−7.1) −5.4(22.3) −3.1(26.4) 0.7(33.3) 4.5(40.1) 1.6(34.9) −2.0(28.4) −11.2(11.8) −18.7(−1.7) −25.6(−14.1) −33.3(−27.9) 平均降水量mm(英寸) 68(2.7) 49(1.9) 51(2.0) 36(1.4) 54(2.1) 78(3.1) 76(3.0) 96(3.8) 74(2.9) 82(3.2) 82(3.2) 72(2.8) 818(32.2) 平均降水天數(≥0.2mm) 23.0 20.0 19.0 15.0 13.1 16.0 15.0 17.0 17.0 19.1 21.0 22.0 217.2 平均降雨天數(≥0.2mm) 14 13 14 14 14 16 15 16 17 18 18 16 185 平均降雪天數(≥0.2cm) 15 15 10 3 0 0 0 0 0 1 7 13 64 平均相對濕度(%) 85 83 78 72 71 74 75 76 81 83 86 87 79 月均日照時數 34.1 61.6 120.9 171.0 254.2 264.0 257.3 229.4 159.0 96.1 39.0 24.8 1,711.4 數據來源1:Pogoda.ru.net[14] 數據來源2:HongKongObservatory[15] Acropol百貨 哥尼斯堡證券交易所 伍登橋一帶的高級住宅區 Baltika體育館 知名地標[編輯] 哥尼斯堡大教堂 薩克漢門(德:SackheimerTor)、國王門和布蘭登堡門 蘇維埃宮(DomSovyetovofKaliningrad) 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加里寧格勒) 加里寧格勒動物園(原哥尼斯堡動物園,德:KönigsbergTiergarten)和過去舉辦東方祭(德:Ostmesse)的地區 勝利廣場(PloshchadPobedy,加里寧格勒市中心) 康德大學(前「哥尼斯堡雅貝蒂娜(Albertina)大學) 老防禦工事 名人[編輯] 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1690年-1764年),數學家 尤拉(1707年-1783年),著名數學家 伊曼紐爾·康德(1724年-1804年),哲學家。

巧合的是,他正好是出生於哥尼斯堡建城那一年。

范妮·萊瓦爾德(FannyLewald)(1811年-1889年),女性主義者和作家 E·T·A·霍夫曼(1776年-1822年),作家 戈特希爾夫·哈根(GotthilfHagen)(1797年-1884年),物理學家 古斯塔夫·基爾霍夫(1824年-1887年),物理學家 魯道夫·柯尼希(RudolfKönig)(1832年-1901年),天文學家 奧托·瓦拉赫(1847年-1931年),化學家 大衛·希爾伯特(1862年-1943年,Wehlau),數學家 赫爾曼·閔可夫斯基(1864年-1909年),數學家 埃里希·馮·德里加爾斯基(ErichvonDrygalski)(1865年-1949年),探險家 歐根·桑多(EugenSandow)(1867年-1925年),第一位現代健美家,生於哥尼斯堡當地 阿諾爾德·佐默費爾德(1868年-1951年),物理學家 阿格涅·米蓋爾(1879年-1964年),作家 漢娜·阿倫特(1906年-1975年),政治理論家 格爾哈德·巴克霍隆(GerhardBarkhorn)(1919年-1983年),德國二戰王牌飛行員 利婭·拉賓(LeahRabin)(1928年-2000年),作家,同時也是前以色列總理伊扎克·拉賓(YitzhakRabin)之妻 海因里希·奧古斯特·溫克勒(HeinrichAugustWinkler)(1938年-),歷史學家 有許多前蘇聯時代的太空人居住在加里寧格勒,他們包括了: 阿列克謝·列昂諾夫(1934年-2019年),史上第一位進行太空漫步的太空人 維克托·帕察耶夫(ViktorPatsayev)(1933年-1971年),太空人 尤里·羅曼年科(YuriRomanenko)(1971年-),太空人 亞歷山大·維克托連科(AlexanderViktorenko)(1947年-),太空人 奧列格·加茲曼諾夫(OlegGazmanov),俄國流行歌手 柳德米拉·普京娜,2000-2008年以及2012-2013年普京擔任俄羅斯總統期間為該國第一夫人,2013年與普京正式對外宣布離婚。

其幼時生長於加里寧格勒。

謝爾蓋·斯涅戈夫(SergeySnegov),科幻小說作家 友好城市[編輯]  德國基爾  瑞典馬爾默  丹麥奧爾堡  波蘭比亞維斯托克  波蘭艾布隆格  波蘭格但斯克  波蘭格地尼亞  波蘭羅茲  波蘭奧爾什丁  波蘭托倫  波蘭扎布熱  荷蘭格羅寧根  荷蘭茲沃勒  瑞典卡爾馬  立陶宛克萊佩達  立陶宛希奧利艾  墨西哥墨西哥城  俄羅斯摩爾曼斯克  美國諾福克 交通[編輯] 加里寧格勒南站 哈拉波羅夫機場 參考文獻[編輯] ^1.01.11.21.3Resolution#640 ^Article 6oftheCharterofKaliningradstatesthatthecitymayhaveananthem,providingoneisofficiallyadopted.Asof2015,ananthemisnotlistedamongthesymbolsofthecityshownontheofficialwebsiteofKaliningra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03.1加里寧格勒官方網站.PassportofKaliningradUrbanOkru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俄文) ^4.04.1CharterofKaliningrad,Article 25 ^OfficialwebsiteofKaliningrad.[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俄文) ^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переписьнаселения2010года.Том 1[2010All-RussianPopulationCensus,vol. 1].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переписьнаселения2010 года[2010All-RussiaPopulationCensus].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2011(俄語).  ^26.Численностьпостоянногонаселения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помуниципальнымобразованиямна1января2018года.俄羅斯聯邦統計局.[2019年1月23日].  ^Law#463 ^9.09.1Law#397 ^Обисчислениивремени.Официальныйинтернет-порталправовойинформации.2011-06-03[2019-01-19](俄語).  ^ПочтаРоссии.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вычислительныйцентрОАСУРПО.(RussianPost).Поискобъектовпочтовойсвязи(PostalObjectsSearch)(俄文) ^Федеральнаяслужба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статистики(FederalStateStatisticsService).ИнформационныематериалыобокончательныхитогахВсероссийскойпереписинаселения2010года(Informationonthefinalresultsofthe2010All-RussianPopulationCensus).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переписьнаселения2010 года(2010All-RussiaPopulationCensus).FederalStateStatisticsService.2011[2012-02-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7)(俄語).  ^Федеральнаяслужба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статистики(FederalStateStatisticsService).ЧисленностьнаселенияРоссии,субъектов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всоставефедеральныхокругов,районов,городскихпоселений,сельскихнаселённыхпунктов –районныхцентровисельскихнаселённыхпунктовснаселением3тысячииболеечеловек(PopulationofRussia,itsfederaldistricts,federalsubjects,districts,urbanlocalities,rurallocalities—administrativecenters,andrurallocalitieswithpopulationofover3,000).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переписьнаселения2002 года(All-RussiaPopulationCensusof2002).FederalStateStatisticsService.2004-05-21[February9,20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3)(俄語).  ^Pogoda.ru.net.[September8,20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7)(俄語).  ^ClimatologicalNormsofKaliningrad[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trievedon:August24,2011.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加里寧格勒 加里寧格勒市政廳官方網站 加里寧格勒東正教大教堂 加里寧格勒的領土變遷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德文) BBC有關加里寧格勒的文章(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J.Lemmen攝製的東普魯士和哥尼斯堡照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加里寧格勒的照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GND:4031541-1 LCCN:n81086433 NARA:10045601 NDL:01111417 NKC:ge151717 NNL:000986504 SELIBR:237709 VIAF:145427148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加里寧格勒&oldid=68236349」 分類:包含過時地名的俄羅斯聚居地條目加里寧格勒加里寧格勒州城市波羅的海沿海城市漢薩同盟外飛地以人名命名的俄羅斯地名俄羅斯港灣城市隱藏分類:含有非數字formatnum參數的頁面CS1含有俄語文本(ru)CS1俄語來源(ru)含有俄語的條目維基數據存在坐標數據的頁面含有德語的條目含有波蘭語的條目含有立陶宛語的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AR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N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ELIBR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有地圖的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導遊 其他語言 AfrikaansአማርኛÆngliscالعربيةمصرىAsturian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Žemaitėška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বাংলাBrezhonegBosanskiБуряадCatalàChavacanodeZamboangaНохчийнCebuanoQırımtatarcaČeština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ZazakiDolnoserbski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FulfuldeSuomiFøroysktFrançaisNordfriiskFryskGaeilgeGalegoAvañe'ẽHausa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Hornjoserbsce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Qaraqalpaqsha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ПеремкомиКыргызчаLatinaLadinoLimburgsLietuviųLatviešuОлыкмарийMāoriМакедонскиМонголमराठी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ЭрзяньمازِرونیPlattdüütsch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ИронNorfuk/PitkernPolskiPiemontèisپنجابیپښتوPortuguêsRunaSimiRomânăРусскийSarduSicilianu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Ślůnskiதமிழ்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Удмурт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Vepsänkel’TiếngViệtWinarayWolof吴语Хальмг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ייִדיש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