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行動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論文名稱: 族群、宗教與認同--西班牙殖民時代菲律賓華人社會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Ethnic, religious and Identity - The Philippine Chinese community during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67.99.71.17)您好!臺灣時間:2021/12/3012:23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趙啟峰研究生(外文):Chao,Chi-Feng論文名稱:族群、宗教與認同--西班牙殖民時代菲律賓華人社會研究論文名稱(外文):Ethnic,religiousandIdentity-ThePhilippineChinesecommunityduringSpanishcolonialera指導教授:鄭永常博士、方志強博士指導教授(外文):Dr.Cheng,Yung-Chang、Dr.Fang,Chih-Chiang口試委員:湯熙勇副教授、李盈慧教授、朱浤源教授、鄭永常教授、邱炫煜副教授口試委員(外文):Dr.Tang,Xi-Yong、Dr.Lee,Ying-Hui、Dr.Zhu,Hong-Yuan、Dr.Cheng,Yung-Chang、Dr.Qiu,Xuan-Yu口試日期:2011-06-09學位類別:博士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學門:人文學門學類:歷史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11畢業學年度:99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246中文關鍵詞:馬尼拉、西班牙殖民、華菲混血人、八連、華人社會外文關鍵詞:Spanishcolonialera、Manila、Pariàn、Chinesecommunity、Sangley-Mestizos相關次數: 被引用:3點閱:1155評分:下載:118書目收藏:1 中文摘要西班牙人未征服菲律賓群島之前,島上呈現「巴朗蓋」的部落組織,中國沿海地區已有零星的華人前來與土著進行貿易(物物交換)。

1565年西班牙征服宿霧群島,1571年在呂宋島的馬尼拉建立殖民政權,成為菲律賓群島往後三百餘年的統治者,從此華人在群島的發展也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由於華人帶來豐厚的物資以及優異的手工業服務,對於西班牙殖民政權的建立有莫大的助益。

同時,華人還從中國載運絲綢等大宗物品,充實了橫跨太平洋兩端的大帆船貿易。

由此觀之,西班牙殖民政權和華人之間存在著微妙的互生關係,表面上是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關係;實際上,華人所創造的龐大商機與商貿利益,都是西班牙人所依賴的。

本論文即以西班牙殖民菲律賓的時代為背景,分析華人社會的發展過程。

西班牙殖民統治下的菲律賓華人社會,宗教政策(因素)是非常關鍵的,這也是與東南亞其他殖民地的華人社會發展的最大差異。

由於西班牙人重視海外的傳教工作,對於殖民地的統治採取政教雙軌並行的方式,在華人管理方面,鼓勵華人接受天主教信仰,可享有其他的優待措施,如減稅、和土著婦女通婚、自由遷居等等。

因此,探討華人社會的發展必須將華人非天主教徒與華人天主教徒加以區隔。

華人非天主教徒的發展可分為三階段:一、16世紀晚期至18世紀末的「住居管控期」(又稱「八連時期」);二、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期的「住居鬆綁期」(又稱「巴斯科總督改革期」);三、19世紀中期至19世紀末的「自由貿易期」(又稱「菲島全面開發期」)。

華人非天主教徒從早年經歷多次的屠殺、驅逐行動,以及苛徵稅收等,至18世紀末期以後馬尼拉港開放後,而逐漸取得菲島的經濟優勢。

19世紀中晚期,菲島進入全面開發之後的商貿地位更加鞏固,甚至發展出華僑意識,渴望清廷的保護。

另一方面,華人天主教徒和土著婦女通婚組成天主教家庭,繁衍出華菲混血族群。

到了19世紀中期後,華菲混血人已自視「菲律賓人」,成為近代菲島領導獨立運動的重要分子。

由此觀之,西班牙殖民政府對華人實施宗教政策,衍生了「華人天主教徒」與「華人非天主教徒」兩種的華人社會,其屬性差異也愈來愈大。

這正是菲律賓地區的華人社會與其他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差異。

ABSTRACTWhentheSpaniardsdidnotconquerbeforetheisland'sindigenousto"Barangay"tribalscatteredthroughout.China'scoastalareastothePhilippineIslandshavebeenChinesetradeactivitieswithindigenous.Until1565theSpanishconqueredtheislandsofCebu,Manila,Luzon1571,formallyestablishedinthecolonialgovernment,PhilippineIslandsbecametherulerofmorethan300yearslater,theChineseintheislandsofdevelopmenttowardadifferentpath.AstheChinesebringinhugematerialandexcellenthandicraftsservicesfortheSpanishcolonialregimetoestablishagreathelp.Inaddition,theChinesealsocarryingsilkfromChinaandotherlargeitemstoenrichtheendsofthetrans-Pacificgalleontrade.Fromthisperspective,betweentheSpanishcolonialregimeandtheChinesethereisasubtlerelationshipbetweenthealternate,intheory,therelationshipbetweenrulersandtheruled;infact,theChinesebroughthugebusinessopportunitiesandbusinessinterests,areSpanishdepend.ThethesisthattheeraofSpanishcolonialPhilippines,analysisofthedevelopmentprocessofChinesesociety.SpaincolonizedthePhilippines,Chinesesocialandreligiouspolicies(factors)iscritical,whichistheChineseandotherSoutheastAsiancoloniesofthebiggestdifferencesinsocialdevelopment.Astheemphasisonoverseasmissionarywork,Spanish,colonialrulefortheparallelapproachtopoliticalandreligious,intheChinesemanagement,toencouragetheChinesetoaccepttheCatholicfaith,thereareotheravailablemeasuresofpreferentialtreatmentsuchastaxbreaks,andindigenouswomen,marriage,movedfreelyandsoon.Therefore,thedevelopmentoftheChinesecommunityofChinesenon-CatholicsmustbeseparatedwiththeChineseCatholics.ThedevelopmentofChinesenon-Catholicswerethreestages:First,thelate16thcenturyto18thcentury"residentialcontrolperiod"(alsoknownasthe"PariànPeriod");Second,the18thcenturytothemid-19thcentury,the"currenthomesrelaxationperiod"(also"theGovernorBascoreformperiod");threemid-19thcenturytothe19thcentury"freetrade"period(alsoknownas"Philippineislandfulldevelopmentperiod").Chinesenon-Catholicsfromtheearlyyearsmanyofthemassacres,deportations,andtheexorbitantlevytaxes,tothelate18thcenturyaftertheopeningoftheportofManila,thePhilippineIslandsandgraduallyachieveeconomicadvantage.Inthelate19thcentury,theislandenteredthePhilippinesafterthebusinessdevelopmentpositiontoconsolidate,orevenaChinesesenseofhopethattheQingcourtprotection.Ontheotherhand,theChineseCatholicsandCatholicfamiliescomposedofmarriedindigenouswomen,reproductionChineseMestizosgroups.Tothemid-1800s,theChinesemestizosthePhilippineshasbeenthat"Filipino"astheleadershipoftheindependencemovementinmodernPhilippineislandofimportantmolecules.Therefore,theimplementationoftheSpanishcolonialgovernmentforChinesereligiouspolicy,derivedfromthe"ChineseCatholics"and"Chinesenon-Catholics"twokindsofChinesesociety,differencesintheirpropertiesisalsoincreasing.ThisistheregionofthePhilippinesandotherSoutheastAsianChinesecommunitiesindifferentregions. 目次第一章、緒論1第一節、研究動機1第二節、相關資料回顧與研究方法3第三節、本文架構概述8第四節、概念釋義10第二章、寶劍與十字架:西班牙統治權的建立11第一節、本土的「巴朗蓋社會」組織11第二節、菲島殖民政權的建立15第三節、政教關係與教會組織22第四節、小結31第三章、牆內的八連(Pariàn):華人社會的形成33第一節、華人社會的誕生33第二節、華人社會的危機40第三節、兩個華人社會:八連和比農多(Binondo)47第四節、小結53第四章、走出八連牆外:華人活動空間的擴張55第一節、科奎拉總督的調查案55第二節、華人社會的騷動63第三節、上帝子民的華人教徒72第四節、小結80第五章、衰退中的八連:華人社會的困境82第一節、驅逐華人與聖費爾南多市場(AlcaicerìaofSanFernando)的設置82第二節、新興的華菲混血族群98第三節、英國人到來的轉折103第四節、小結109第六章、自由港下的華人社會111第一節、巴斯科(JosèBascoyVargas)總督的關鍵改革111第二節、華人政策的鬆綁與商貿活動120第三節、華菲混血人的商貿地位與族群意識134第四節、小結141第七章、菲島全面開發:從華人社會到華僑社會142第一節、活躍的華人經貿142第二節、華人移民與幫群現象149第三節、華人民族意識提昇與清廷設領之交涉162第四節、徘徊中外之間的華人167第五節、小結170第八章、華菲種族:華菲混血族群與本土化運動172第一節、華菲混血族群意識的轉變172第二節、華菲混血族群與革命思想的傳播178第三節、華菲混血族群與革命運動的實踐187第四節、小結196第九章、結論199參考書目203一、史料203二、專書206三、論文217四、網站222五、工具書222附錄224附錄一、西班牙殖民時代(1565~1898)菲律賓華人大事年表224附錄二、西班牙殖民時代(1565~1898)菲律賓總督一覽表240 一、史料趙汝適著,楊博文校釋,《諸蕃志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6。

張燮著,《東西洋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

何喬遠編撰,《閩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

馬士著、中國海關史研究中心譯,《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1~5卷)》,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1。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清季華工出國史料(1863~1910)》,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代中國與東南亞各國關係檔案史料匯編.菲律賓卷》,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4。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北京大學、澳門理工學院編,《清代外務部中外關系檔案史料叢編—中西關係卷》,北京:中華書局,2004。

李毓中主編/譯註,《臺灣與西班牙關係史料彙編I》,南投:國史館台灣史獻館,2008。

吳景宏編,《西班牙時代之菲律賓華僑史料》,新加坡:南洋大學南洋研究所,1959。

中山大學東南亞歷史研究所編,《中國古籍中有關菲律賓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0。

Blair,E.H.,&Robertson,J.A.Editors,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55vols,Cleveland,1903。

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I-1493~1529.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II-1521~1569.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III-1569~1576.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IV-1576~1582.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V-1582~1583.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VI-1583~1588.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VII-1588~1591.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VIII-1591~1593.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IX-1593~1597.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1597~1599.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I-1599~1602.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II-1601~1604.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III-1604~1605.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IV-1605~1609.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V-1609.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VI-1609.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VII-1609~1616.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VIII-1617~1620.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IX-1620~1621.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X-1621~1624.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XI-1624.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XII-1625~1629.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XIII-1629~1630.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XIV-1630~1634.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XV-1635~1636.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XVI-1636.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XVII-1636~1637.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XVIII-1637~1638.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XIX-1638~1640.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XX-1640.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XXI-1640.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XXII-1640.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XXIII-1519~1522.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XXIV-1519~1522;1280~1605.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XXV-1640~1649.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XXVI-1649~1666.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XXVII-1669~1676.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XXVIII-1674~1683.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XXIX-1683~1690.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L-1690~1691.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LI-1691~1700.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LII-1670~1700.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LIII-1670~1700.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LIV-1700~1736.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LV-1736.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LVI-1721-1739.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LVII-1728~1759.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LVIII-1751~1756.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XLIX-1762~1765.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L-1764~1800.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LI-1801~1840.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LII-1841~1898.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LIII-Bibliography.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LIV-AnalyticalIndextotheSeries,A-I.ThePhilippinelslands,1493-1898,VolumeLV-AnalyticalIndextotheSeries,J-Z.Wu,Ching-Hong,ReferencesontheChineseinthePhilippinesDuringtheSpanishPeriodFoundinBlair&Robertson,ThePhilippineIslands,Singapore:NanYangUniversity,1959。

二、專書Pearn.B.R.,著、張奕善譯,《東南亞史導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5。

Pinkney,DavidH.,著、蔡百銓譯,《法國史》,台北:五南書局,1989。

Stavrianos,L.S.著,吳象嬰、梁赤民譯,《全球通史—1500年以後的世界》,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1995。

巴素(H.D.Purcell)著,郭湘章譯,《東南亞之華僑》,台北:正中書局,1966。

霍爾(D.G.E.Hall)著、中山大學東南亞歷史研究所譯,《東南亞史(上、下冊)》,北京:新華出版社,1982。

約翰.F.卡迪(JohnF.Cady)著、姚楠、馬寧譯,《東南亞歷史發展(上、下冊)》,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

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J.Hobsbawm)著、李金梅譯,《民族與民族主義》,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

張雲鵬著,《文化權:自我認同與他者認同的向度》,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朱杰勤著,《東南亞華僑史(外一種)》,北京:中華書局,2008。

牛建強著,《明代人口與社會變遷》,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

王曾才編著,《西洋近世史》,台北:正中書局,1993。

王賡武著,《中國與海外華人》,台北:臺灣商務印館,1994。

王賡武著,《王賡武自選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王賡武著、張奕善譯,《南洋華人簡史》,臺北:水牛出版社,1988。

王賡武、姚楠譯,《東南亞與華人:王賡武教授論文選集》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1987。

田汝康著,《17~19世紀中葉中國帆船在東南亞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楊力、葉小敦著,《東南亞的福建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1993。

林忠強、陳慶地、莊國土、聶德寧主編,《東南亞的福建人》,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

梁英明主編,《近現代東南亞(1511~1992)》,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全漢昇著,《中國近代經濟史論叢》,臺北:稻禾出版社,1996。

牟復禮、崔瑞德編,張書生等譯,《劍橋中國明代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1992。

劉宏、黃堅立主編,《海外海人研究的大視野與新方向—王賡武教授論文選》,新加坡:八方文化,2002。

吳鳳斌主編,《東南亞華僑通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吳龍雲著,《遭遇群幫:檳城華人社會的跨幫組織研究》,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2009。

巫樂華主編,《華僑史概要》,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4。

巫樂華著,《南洋華僑史話》,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

李金明著,《明代海外貿易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周南京著,《風雨同舟—東南亞與華人問題》,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5。

趙振強等著,《菲律賓華文報史稿》,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

邱炫煜著,《明帝國與南海諸蕃國關係的演變》,台北:蘭臺出版社,1995。

金應熙主編,《菲律賓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0。

金應熙主編,《菲律賓民族獨立運動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89。

門多薩著、何高濟譯,《中華大帝國史》,北京:中華書局,1998。

范金民、金文著,《江南絲綢史研究》,北京農業出版社,1993。

唐文基主編,《福建古代經濟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馬敏著,《過渡形態:中國早期資產階級構成之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張奕善著,《東南亞研究論集》,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4。

張奕善譯,《東南亞洲史》,台北:國立編譯館出版,1982。

張增信著,《明季東南中國的海上活動》,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

莊國土著,《中國封建政府的華僑政策》,福州:廈門大學出版社,1989。

郭震唐總編,《世界文明史11:大帆船貿易時代》,台北:地球出版有限公司,1978。

陳台民著,《中菲關係與菲律賓華僑》,香港:朝陽出版社,1985。

陳守國著,吳文煥譯,《華人混血兒與菲律濱民族的形成》,馬尼拉:菲律濱華裔青年聯合會出版,1989。

陳希育著,《中國帆船與海外貿易》,福州:廈門大學出版社,1991。

陳尚勝著,《懷夷與抑商:明代海洋力量興衰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7。

陳東有著,《走向海洋貿易帶》,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

陳烈甫著,《東南亞洲的華僑華人與華裔》,台北:正中書局,1983。

陳烈甫著,《菲律賓的歷史與中菲關係的過去與現在》,台北:正中書局,1970。

陳烈甫著,《菲律賓的民族文化與華僑同化問題》,台北:正中書局,1968。

陳烈甫著,《菲律賓與中國》,台北:海外文庫出版社,民1958。

陳荊和著,《十六世紀之菲律賓華僑》,香港:新亞研究所東南亞研究室,1963。

陳碧笙著,《世界華僑華人簡史》,福州:廈門大學出版社,1991。

陳鴻瑜著,《菲律賓的政治發展》,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

陳鴻瑜編著,《菲律賓史》,台北:三民書局,2003。

馬燕冰、黃鶯編著,《菲律賓》,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趙多洛.阿銀絲溜(TeodoroA.Agoncillo)著、吳文煥譯,《菲律濱簡史》,馬尼拉:菲律濱華裔青年聯合會出版,1996。

格雷戈里奧.F.賽義德(GregorioF.Zaide)著、吳世昌、溫錫增譯,《菲律賓共和國—歷史、政府與文明(全二冊)》,北京:新華書店,1979。

KhinKihnMyintJensen著、吳文煥譯,《美統時期的菲律濱華人(1898~1946)》,馬尼拉:菲律濱華裔青年聯合會、『世界日報』,1991。

魏安國(EdgarWickberg)著、吳文煥譯,《菲律濱生活中的華人(1850~1898)》,馬尼拉:菲律濱華裔青年聯合會、『世界日報』,1989。

郝時遠主編,《海外華人研究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傅衣凌著,《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資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喬明順主編,《世界近現代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0。

曾少聰著,《東洋航路移民》,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

曾少聰著,《漂泊與根植:當代東南亞華人族群關係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方真真、方淑如編,《西班牙史:首開殖民美洲的國家》,台北:三民書局,2003。

方真真著,《明末清初臺灣與馬尼拉的帆船貿易(1664~1684)》,台北:稻鄉出版社,2006。

方真真、方淑如譯註,《臺灣西班牙貿易史料》,台北:稻鄉出版社,2006。

張敏編著,《西班牙(Spain)》,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法)讓.德科拉著、管震湖譯,《西班牙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鄭一省著,《多重網絡的滲透與擴張:海外華僑華人與閩粵僑鄉互動關係研究》,北京:新華書店,2006。

黃滋兵、何思兵著,《菲律賓華僑史》,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馮作民編著,《西洋全史(九)歐洲擴張史》,台北:燕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5年。

楊建成主編,《菲律賓的華僑》,臺北:中華學術院南洋研究所,1986。

菲律濱華裔青年會編,《融合:菲律濱華人》,馬尼拉:菲律濱華裔青年聯合會,1990。

周南京著、吳文煥編,《菲律濱與華人》,馬尼拉:菲律濱華裔青年聯合會,1993。

D.F.Doeppers著、吳文煥譯,《十九世紀菲律濱城市華人移民的目的地、選擇和流動》,馬尼拉:菲律濱華裔青年聯合會,2002。

黃滋生著、吳文煥編,《菲華問題論辨—黃滋生教授論文選編》,馬尼拉:菲律濱華裔青年聯合會,1998。

洪玉華、吳文煥著,《華人與菲律濱革命》,馬尼拉:菲律濱華裔青年聯合會,1996。

安德魯.羅杰.威爾遜(AndrewRogerWilson)著、吳文煥譯,《西統時期菲律濱華人簡史》,馬尼拉:菲律濱華裔青年聯合會,2000。

奧諾弗禮.D.高布斯(OnofreD.Corpuz)著、吳文煥譯,《在我們集體記憶中的菲律濱革命》,馬尼拉:菲律濱華裔青年聯合會,2000。

楊國楨、鄭甫弘、孫謙著,《明清中國沿海社會與海外移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楊國楨著,《閩在海中》,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

趙令揚、李鍔編,《海外華人史資料選編》,香港:香港大學中文系出版,1994。

劉芝田著,《中菲關係史》,臺北正中書局,1979。

劉芝田著,《菲律賓民族的淵源》,香港:新亞研究所東南亞研究室刊,1970。

鄭家馨、何芳川著,《世界歷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蕭曦清著,《中菲外交關係史》,台北:正中書局,1995。

梁志明主編,《殖民主義史—東南亞卷》,北京:北京大學,1999。

張鎧著,《中國與西班牙關係史》,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

方金英著,《東南亞“華人問題"的形成與發展—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案例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

施雪琴著,《菲律賓天主教研究:天主教在菲律賓的殖民擴張與文化調適(1565~1898)》,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

朱德蘭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八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2。

劉序楓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九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5。

梁英明等著,《東南亞近現代史(上、下冊)》,北京:昆侖出版社,2007。

劉宏著,《中國—東南亞學:理論建構.互動模式.個案分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施興和主編,《近代國際關係史》,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

蔣湘澤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近代部分(上、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

劉祚昌、王覺非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上、下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周南京、梁英明選譯,《近代亞洲史料選輯(上、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李安山主編,《中國華僑華人學—學科定位與研究展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楊真著,《基督教史綱(上冊)》,北京:三聯書店,1979。

Abueva,JosèV.edited,TheMakingoftheFilipinoNationandRepublic:FromBaragays,Tribes,Sultanates,andColony,Vol1~2,QuezonCity:UniversityofthePhilippinesPress,1998.Adam,Karl.TheSpirtofCatholicism,NewYork:TheMacmillancompany,1955.Agoncillo,TeodoroA.HistoryoftheFilipinoPeople,QuezonCity:R.P.GarciaPublishingCo.,1970.Alip,Ph.LittD.EufronioM.TheChineseinManila,Manila:NationalHistorycommission,1974.Amyot,JacquesTheManilaChinese:familisminthePhilippineenvironment,QuezonCity:AteneodeManilaUniversity,1973.Azurin,ArnoldMolina.ReiventingtheFilipinoSenseofBeing&Becoming,QuezonCity:UniversityofthePhilippinesPress,1995.Bastin,Johnedited.TheEmergenceofModernSoutheastAsia:1511~1957,N.J.:Prentice-Hall,Inc.,EnglewoodCliffs,1967.Baviera,AileenS.P.&TeresitaAngLee,China,AcrosstheSeas;TheChineseasFilipinos,QuezonCity:PhilipineAssociationforChineseStudies,1992.Benito,M.Vergara,JR.PinoyCapital,Philadelphia:TempleUniversityPress,2009.BlancoHerrero,Miguel.PolìtcadeEspañaenultramar,2d.Ed.Madrid,FranciscoG.Pèrez,1890.Bourne,EdwardGaylord.Discovery,Conquest,AndEarlyHistoryofthePhilippineIslands,Cleveland,TheArthurH.ClarkCompany,1907.Brewer,B.E.ElcultivodeltabacoenlasislasFilipinas,Manila:BureauofPrinting,1910Cariño,JosèMariaA.&SoniaPintoNer.Àlbum:IslasFilipinas1663~1888.MakatiCity,Philippines:ArsMundiPhilippinae,2004.Chu,RichardT.ChineseandChineseMestizosofManila:Family,Identity,andCulture,1860s~1930s,Boston:KoninklijkeBrillNV,2010.Chu,RichardT.“Catholic,”“Mestizo,”“Sangley,”:Negotiating“Chinese”Identities,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fortheDegreeDoctorofPhilosophy(History),2003.Constantino,Renato.Identity&Consciousness:ThePhilippineExperience,QuezonCity出版者不詳,1991.Corpuz,O.D.TheRootoftheFilipinoNation,Vol.1~2,QuezonCity:TheUniversityofthePhilippinesPress,1989.DeViananLoreleiD.C.,ThreeCenturiesofBinondoarchitecture1594~1898,Asocio-historicalperspective,Manila:UniversityofSantoTomasPress,2001.Felix,Jr.Alfonsoedited.TheChineseinthePhilippines,1570~1770vol.1~2,Manila:TheHistoricalConservationSociety,1966.Fernàndez,Pablo,O.P.,Domìniciosdondenaceelsol,Barcelona,Tall.Gràf.Yuste,1958.Gayo,Jesùs,O.P.,“Ensayohistòrico-bibligràfico,”DoctrinaChristiana;PrimerligaroinpresoenFilipinas,Manila,UniversityofSantoTomasPress,1951.Goor,J.vanedited.TradingCompaniesinAsia1600~1800,Utreacht:HesUitgevers,1986.Guerrero,LeònMa.TheFirstFilipino:ABiographyofJosèRizal,Manila:NationalHistoricalInstitute,1991.H.delaCosta,S.J.TheJesuitsinthePhilippines1581~1768,Vol.1~2,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61.Henry,ScottWilliam.Barangay:SixteenthCenturyPhilippineCutureandSociety,QuezonCity:AteneodeManilaUniversityPress,1997.Ileto,ReynaldClemeña.PasyonandRevolution:PopularMovementsinthePhilippines,1840~1910,QuezonCity:AteneodeManilaUniversityPress,1989.JohnN.Schumacher,S.J.FatherJosèBurgos:ADocumentaryHistoryWithSpanishDocumentsandTheirTranslation,QuezonCity:AteneodeManilaUniversityPress,1999.LeonardodeArgenfola,Bartholomew.TheDiscoveryandconquestoftheMoluccoandPhilippineIslands,London:1708.Legarda,BenitoJ.Afterthegalleons:Foreigntrade,economicchangeandentrepreneurshipinthenineteenth-centuryPhilippines,QuezonCity:AteneodeManilaUniversityPresss,1999.Licuanan,V.B.andLlavador,M.J.edited.ThePhilipplnesunderSpain:acompllationandtranslationoforiginaldocuments,Manila:NaionalTrustforHistoricalandCulturealPreservationofthePhilippines,1990.Linn,BrianMcallister.ThePhilippineWar,1899~1902,Kansas:theUniversityPressofKansas,2000.Mabini,Apolinario.LarevolucionFilipina(conotrosdocumentosdelaépoca),Manila:BureauofPrinting,1931.Matatag,O.D.Corpuztranslated,HistoryofOneofTheInitiatorsOftheFilipinoRevolution,Manila:NationalHistoryInstitute,1988.Majul,CesarAdib.MuslimsinthePhilippines,QuezonCity:UniversityofthePhilippinesPress,1999.McCoy,AlfredW.&Ed.C.deJesusEdited.PhilippinesSocialHistory:GlobalTradeandLocalTransformations,QuezonCity:AteneodeManilaUniversityPress,1982.Millan,Camilo.ReformamunicipaldeFilipinas,Manila:Imprentade"ElEcodeFitipinas",1893.Morga,Antoniode,SucesosdelasIslasFilipinas,Cambridge[Eng.]PublishedfortheHakluytSocietyattheUniversityPress,1971.PeterSchreursMSC.MissiontoMindanao,1859~1900,CebuCity:UniversityofSanCarlos,1994.Phelan,JohnLeddy.TheHispanizationofthePhilippines,1565~1700,Milwaukee:TheUniversityofWisconsin,1967.Pobre,Cesar.HistoryoftheArmedForcesoftheFilipinopeople,QuezonCity:NewDayPublishers,1999.Purcell,VictorTheChineseinSoutheastAsia,London;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66.Quesade,Alejandrode.TheSpanish-AmericanWarandPhilippineInsurrection,1898~1902,NewYork:OspreyPublishing,2007.Rafael,VicenteL.ContractingColonialism,Ithaca&London:CornellUniversityPress,1988.Reed,RobertR.ColonialManila:TheContextofHispanicUrbanismAndProcessofMorphogenesis,Berl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78.Rizal,Josè.Rizal`sPoems,Manila:NationalHistoricalInstitute,1995.R.VonDerMehedenFred.ReligionandNationalisminSoutheastAsia,Milwaukee:TheUniversityofWisconsinPress,1968.Saniel,JosefaM.JapanandthePhilippines,1868~1898,QuezonCity:UniversityofthePhilippinesPress,1973.Schumacher,S.J.JohnN.RevolutionaryClergy:TheFilipinoClergyandtheNationalistMovement,1850~1903,QuezonCity:AteneodeManilaUniversityPress,1998.Simoniya,N.A.translated.ResearchServiceOverseasChineseinSoutheastAsia-ARussianStudy,NewYork:SoutheastAsiaprogramDepartmentofFarEasternStudiesCornellUniversity,1961.Skinner,G.William.ReportonTheChineseinSoutheastAsiaDecember1950,NewYork:SoutheastAsiaProgramDepartmentofFarEasternStudies,CornellUniversity,1951.Socolow,Susanedited,AnExpandingWorld:TheEurpoeanImpactonWorldHistory1450~180:TheAtlanticStapleTrade,出版地不詳:AshagePublishingLimited,1996.Stanley,PeterW.ANationalintheMaking:ThePhilippinesandtheUnitedStates,1899~1921,Massachusetts: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4.Steinberg.DavidJoeledited.InSearchofSoutheastAsia,Honolulu:UniversityofHawaiiPress,1987.Tan,AntonioS.TheChineseinthePhilippines,1898~1935:AStudyoftheirNationalAwakening,QuezonCity:R.P.GarciaPublishingCo.1972.Tan,AntonioS.TheChineseMestizosandtheFormationoftheFilipinoNationality,Manila:KAISAPARASAKAUNLARAN,INC.1994.Tan,SamuelK.AhistoryofthePhilippine,QuezonCity:PhilippineNationalHistorySociety,Inc.&PhilippineSocienceCenter,1997.Theresa,CariñoChineseinthePhilippines,Manila,Philippines:DLSUUniversityPresswithassistanceofResearchDisseminationOfficeofDeLaSalleUniversityResearchCenter,1985Wang,Gung-Wu.Chinese&SouthEastAsia,Singapore:WorldScientific,1999.Wang,The-Ming.Sino-FilipinoHistorico-CulturalRelations,QuezonCity:UniversityofthePhilippines,1967.Warren,JamesFrancis.TheSuluzone,1768~1898:thedynamicsofexternaltrade,slavery,andethnicityinthetransformationofaSoutheastAsianmaritimestate,Singapore:NUSPress,2007.Wickberg,Edgar.TheChineseinPhilippineLife,1850-1898,NewHavenandLondon:YaleUniversityPress,1965.WilliamsLeaE.,TheFutureoftheOverseasChineseinSoutheastAsia,NewYork:Mcgraw-HillBookCompany,1996.Wilson,AndrewR.AmbitionandIdentity:ChineseMerchantElitesinColonialManila,1880~1916,Honolulu:UniversityofHawai`IPress,2004.Younghusband,MajorG.J.ThePhilippinesandRoundAboutwithSomeAccountofBritishInterestsinTheseWaters,NewYork:TheMacmillanCompany,1899.Zaide,GregorioF.GreatFiliponosinHistory:AnEpicofFilipinoGreatnessinWarandPeace,Manila:VerdeBookStore,1970.Zaide,GregorioF.ManilaDuringtheRevolutionaryPeriod,Manila:NationalHistoricalCommission,1973.Zaide,GregorioF.&Zaide,SoniaM.PhilippineHistoryandGovernment,QuezonCity:AllnationsPublishingCo.,INC,2002.三、論文何平著,〈西班牙人入侵前菲律賓的巴朗蓋社會〉,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東南亞》,1996年第1期。

何平著,〈菲律賓伊戈洛人與中國仡佬族的關係〉,南寧廣西民族研究編輯部《廣西民族研究》,第95期,2009年。

趙亮著,〈西屬菲律賓“以華養菲"華僑政策的揚抑軌跡〉,蘭州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蘭州學刊》,2007年第8期。

施雪琴著,〈16~17世紀西班牙傳教士與菲律賓民族語言的發展〉,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東南亞》,2003年第3期。

施雪琴著,〈論西班牙天主教在菲律賓傳播的歷史背景〉,廈門大學《南洋問題研究》,2001年第3期。

施雪琴著,〈西班牙天主教語境下的宗教政策—16~18世紀菲律賓華僑皈依天主教研究〉,北京中國華僑歷史學會《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2年第3期。

施雪琴著,〈簡論近代菲律賓傳教士的成長及其意義〉,廈門大學《南洋問題研究》,2004年第4期。

施雪琴著,〈宗教民族主義與文化解殖〉,廣州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2007年第1期。

施雪琴著,〈普世福音與新殖民主義〉,廈門大學《南洋問題研究》,2007年第1期。

施雪琴著,〈16世紀天主教會對西班牙海外管轄權的爭論〉,福建廈門大學《廈門大學歷史學報(哲學社會科學院)》2004年第1期。

施雪琴著,〈中菲混血兒認同觀的形成:歷史與文化的思考〉,廈門大學《南洋問題研究》,2000年第1期。

鄒雲保著,〈西班牙征服中國計畫書的出籠及其破產〉,廈門大學《南洋問題研究》,2001年第3期。

高壽平著,〈從殖民政策看西班牙殖民帝國衰亡的原因〉,安徽皖西學院《皖西學院學報》,第17卷第1期,2001年。

馬鳳崗、郭曉寧著,〈試論殖民地時期拉美城市的建立及其對拉美社會的影響〉,山東師範大學《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6期。

王文仙著,〈論殖民地時期墨西哥大莊園的債役雇農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世界歷史》,2005年第5期。

韓琦著,〈論拉丁美洲殖民制度的遺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歷史研究》,2000年第6期。

江波著,〈“文化帝國主義"和傳教士的行為方式〉,合肥安徽大學《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6期。

張先清著,〈多明我會與明末中西交往〉,上海人民出版社《學術月刊》,第38卷,2006年。

吳杰偉著,〈菲律賓天主教對政治的介入〉,廣州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2005年第6期。

張嵐著,〈西班牙帝國衰落的歷史考察〉,陝西咸陽師專《咸陽師專學報》,第9卷,1994年。

許璐斌著,〈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遠東“保教權"之爭及其歷史影響〉,北京《北京教育學院學報》,第22卷第2期。

潮龍起著,〈清代閩粵移民與東南亞華人秘密結社的流布〉,貴州社會科學院《貴州社會科學》,202期,2006年。

艾周昌、許斌著,〈試論16至18世紀中葉太平洋航海貿易〉,河南大學《史學月刊》,1989年第6期。

吳長春著,〈新航路開闢的宗教動因〉,世界歷史雜誌社出版《世界史》,1989年第4期。

李天榮著,〈菲律賓國父根在中國〉,香港《亞洲週刊》,13卷18期,1999年。

李永錫著,〈馬尼拉—阿卡普魯科貿易中的大帆船〉,中山大學《東南亞歷史學刊》,1983年第1期。

金應熙著,〈宋元時代中史料中所見的菲律賓〉,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東南亞歷史學刊》,1989年第6期。

埃里奧特.C.阿倫斯邁耶著,戴冰譯,〈中國苦力的交易與菲律賓〉,中山大學《東南亞譯叢》,1982年第2期。

張鎧著,〈明清時代中國絲綢在拉丁美洲的傳播〉,世界歷史雜誌社《世界歷史》,1981年第6期。

許斌著,〈試析太平洋海上貿易的近代化發展進程〉,世界歷史雜誌社《世界歷史》,1998年第5期。

鄭德華著,〈馬尼拉的巴利昂華人社區1582~1860〉,中山大學東南亞歷史研究所《華僑華人歷史研究論叢》,1983年第1輯。

錢江著,〈1570~1760年中國和呂宋貿易的發展及貿易額估算〉,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編輯部《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6年第3期。

聶德寧著,〈明代隆、萬年間的海寇商人〉,廈門大學《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1992年第2期。

李毓中著,〈菲律賓近代經濟的肇始:荷西.巴斯克總督及其經濟發展計劃(1778~1787)〉,蕭新煌主編,《東南亞的變貌》,2000年。

李毓中著,〈西屬殖民地法律的形成與編纂:從《布爾戈斯法》、《新法》到《印地亞法典》〉,台北歷史月刊編輯部《歷史月刊》,173期,2002年。

李毓中著,〈遙遠廣大的海外領土:西班牙殖民地管理體系的建構與確立〉,台北歷史月刊編輯部《歷史月刊》,第225期,2006年。

李毓中著,〈葡萄牙與西班牙的大航海時代〉,台北歷史月刊編輯部《歷史月刊》,第197期,2004年。

李毓中著,〈遺落在東亞的美洲島嶼:西屬菲律賓殖民地的形成與變遷〉,台北歷史月刊編輯部《歷史月刊》,第179期,2002年。

李毓中著,〈虛名不義之戰:菲律賓獨立運動與美西戰爭〉,台北歷史月刊編輯部《歷史月刊》,第207期,2005年。

李毓中著,〈《印地亞法典》中的生理人:試論西班牙統治菲律賓初期有關華人的法律規範〉,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8輯,2002年。

李毓中、季鐵生著,〈圖像與歷史:西班牙古地圖與古畫呈現的菲律賓華人生活〉,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9輯,2005年。

鄭永常著,〈鄭成功海洋性格研究〉,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成大歷史學報》第34號,2008年6月。

方真真著,〈還原真相:1684年一位中國海商的案件分析〉,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20卷第2期,2008年。

趙樹岡著,〈菲律賓描東岸的媽祖〉,台北歷史月刊編輯部《歷史月刊》,2000年3月號。

陳衍德著,〈試論菲華社會的宗教融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第1期。

陳衍德著,〈試析菲律賓華人宗教信仰的經濟動〉,廈門大學《南洋問題研究》,1994年第1期。

郭立珍著,〈明朝中後期中菲貿易的迅速發展對馬尼拉華僑華人社會的影響〉,洛陽師範學院《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6期。

黃啟臣著,〈明末在菲律賓的華人經濟〉,北京中國華僑歷史學會《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8年第1期。

喻常森著,〈明清時期中國與西屬菲律賓的貿易〉,厦門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編輯部《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0年第1期。

張衛良著,〈論16~18世紀菲律賓的經濟〉,杭州師範學院《杭州師範學院學報》,1997年第2期。

威廉.斯金納(G.WilliamSkinner)著,〈東南亞的混血化華人社會〉,東京南方華裔研究雜誌社《南方華裔研究雜誌》,第1卷,2007年。

曾少聰、林雲著,〈族群認同:菲律賓華人認同的變遷〉,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硏究所《當代亞太》,2006年第6期。

周東華著,〈黎薩爾與菲律賓現代政治變革模式的形成〉,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史學月刊》,2007年第10期。

邱海燕著,〈試析菲律賓新型知識分子的形成與特點—兼論其在民族解放運動中的作用〉,福建師範大學編輯部《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29期,2004年6月。

賀聖達著,〈菲律賓革命與近代文化的發展〉,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東南亞》,1996年第3期。

賈東榮、趙錦鐸著,〈美西戰爭與菲律賓革命〉,山東師大學報編輯部《山東師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3期。

洪玉華、吳文煥著,〈華人與菲律賓革命〉,北京中國華僑歷史學會《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6年第4期。

RichardT.Chu,The“Chinese"andthe“Mestizos"ofthePhilippines:TowardsaNewInterpretation,Manila:PhilippinesStudies,50:3,2002.MariaLourdes.Diaz-Terchuelo,PhilippineEconomicDevelopmentPlans,1746~1779,Manila:PhilippinesStudies,12,1964.WickbergEdgar,TheChineseMestizoinPhilippineHistory,Manila:InternationalStudiesCenterforEastAsianStudies,JournalofSoutheastAsianHistory5:1,1964.SalvadorP.Escoto,ExpulsionoftheChineseandReadmissiontothePhilippines:1764~1779,Manila:PhilippinesStudies,47:1,1999.SalvadorP.Escoto,ASupplementtotheChineseExpulsionfromthePhilippines:1764~1779,Manila:PhilippinesStudies,48:2,2000.四、網站JosèRizal:http://zh.wikipedia.org/zh-tw/%E9%BB%8E%E5%89%8EAndrèsBonifacio:http://en.wikipedia.org/wiki/Katipunan1897Katipunanflag:http://en.wikipedia.org/wiki/Katipunan五、工具書Marisol,Pales.DiccionarioSinonimosyAntonimos,Madird:EsPropiedadEspasaCalpe,S.A.1994.Pluvier,JanM.HistoricalAtlasofSouth-EastAsia,Netherlands:Leiden,1995.周南京主編,《世界華僑華人歷史辭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姚楠等編輯委員會編譯,《東南亞歷史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5。

梁方仲編著,《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曾伊平、陳麗娘編,《華僑華人研究文獻索引1980~1990》,福州: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

朱浤源、張存武主編,《台灣地區華僑華人著述資料目錄(1950-2000)》,臺北市:中央硏究院亞太區域硏究專題中心,2003。

蕭新煌、林淑慧編,《東南亞研究書目彙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畫,1995。

翦伯贊主編,《中外歷史年表(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10。

江永欣主編,《世界地圖冊》,北京:星球地圖出版社,2001。

李靜主編,《亞洲地圖冊》,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04。

方詩銘編著,《中國歷史紀年表(修訂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華世出版社修訂,《中國歷史紀年表》,台北:華世出版社,1978。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食米抑或食麵-西、荷於馬尼拉、大員的糧食適應研究(1571-1683)   1. 王賡武著,《中國與海外華人》,台北:臺灣商務印館,1994。

2. 陳烈甫著,《菲律賓的民族文化與華僑同化問題》,台北:正中書局,1968。

3. 陳荊和著,《十六世紀之菲律賓華僑》,香港:新亞研究所東南亞研究室,1963。

4. 李天榮著,〈菲律賓國父根在中國〉,香港《亞洲週刊》,13卷18期,1999年。

5. 李毓中著,〈西屬殖民地法律的形成與編纂:從《布爾戈斯法》、《新法》到《印地亞法典》〉,台北歷史月刊編輯部《歷史月刊》,173期,2002年。

6. 李毓中著,〈遙遠廣大的海外領土:西班牙殖民地管理體系的建構與確立〉,台北歷史月刊編輯部《歷史月刊》,第225期,2006年。

7. 李毓中著,〈葡萄牙與西班牙的大航海時代〉,台北歷史月刊編輯部《歷史月刊》,第197期,2004年。

8. 李毓中著,〈遺落在東亞的美洲島嶼:西屬菲律賓殖民地的形成與變遷〉,台北歷史月刊編輯部《歷史月刊》,第179期,2002年。

9. 李毓中著,〈虛名不義之戰:菲律賓獨立運動與美西戰爭〉,台北歷史月刊編輯部《歷史月刊》,第207期,2005年。

10. 鄭永常著,〈鄭成功海洋性格研究〉,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成大歷史學報》第34號,2008年6月。

11. 方真真著,〈還原真相:1684年一位中國海商的案件分析〉,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20卷第2期,2008年。

12. 趙樹岡著,〈菲律賓描東岸的媽祖〉,台北歷史月刊編輯部《歷史月刊》,2000年3月號。

  1. 西屬(1565~1898)菲律賓華人經濟空間之研究 2. 18世紀西班牙人在東亞海域的活動 3. 食米抑或食麵-西、荷於馬尼拉、大員的糧食適應研究(1571-1683) 4. 菲律賓華人家族企業及其社會網絡運用─以宿務與棉蘭佬島北部為例 5. 華族認同影響下的菲律賓華語教學 6. 西班牙殖民時期菲律賓防禦性建築「聖地牙哥堡」研究 7. 菲律賓的華人政策(1946-1986) 8. 西屬初期菲律賓土著的華貨消費市場(1571-1620) 9. 馬來西亞檳城地方華人移民社會的形成與發展 10. 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的臺灣研究-從西班牙傳教士BartoloméMartínez書信為討論中心 11. 十八,十九世紀東南亞「華人公司」型態之研究:以西婆羅洲與新馬地區為例 12. 臺灣總督府對菲律賓政策之研究──以文化面向為中心(1895-1945) 13. 十七世紀初以前的中菲貿易與1603年的馬尼拉大屠殺 14. 菲律賓社群的形成 15. 國家、產業與地方社會的形構:馬來亞拿律地域華人社會的形成與變遷(1848-1911)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