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秒就能拿到所需的廚房收納法!日本整理顧問:東西再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她建議,若空間許可,不妨買個小推車或移動式的矮櫃,收納最常用的料理物品。

內圖. 若自家廚房原本配置的餐具櫃、冰箱離作業區有一段距離,可以善用移動 ... 下一篇 在家防疫也能享受美食!即食料理包、自煮食材包推薦,三餐輕鬆好料上桌 生活 住宅居家 1秒就能拿到所需的廚房收納法!日本整理顧問:東西再多,都把它分成「三條線」 搞定廚房,就是搞定全家。

share 56921 share 編譯/陳莞欣圖片來源/Shutterstock資料來源/NHK、週末ビフォーアフター、lettuceclub、halmek編按:放滿鍋碗瓢盆、各式食材、調味料的廚房,是全家最容易堆積雜物的空間。

日本收納顧問古堅純子觀察,廚房之所以混亂,問題不在於收納空間不足,而是物品多又零碎,再加上收納時沒有章法。

她指出,回歸個人使用習慣,考量動作發生的流程,才能設計出最省力的收納動線。

主理全家三餐的廚房,無疑是家中最難收納的空間。

柴米油鹽、鍋碗瓢盆⋯⋯如果逐一清算廚房裡的物品,數量之多,很可能會讓你嚇一跳!日本到府整理專家古堅純子,曾到2000多個家庭服務,也見過形形色色混亂的廚房。

她認為,廚房收納最大的難處,在於使用者會在此進行許多不同的工作:洗菜、切菜、烹調、盛盤,甚至直接在廚房內飲食。

每個作業流程,都有其相對應的工具。

一不留神,廚房就會被大大小小的零散物品淹沒。

許多人以為,廚房之所以看起來亂,是因為空間小、東西多、收納空間又不足。

但古堅指出,真正的問題與收納空間多寡無關,而是收納時沒有秩序。

她看過許多家庭的廚房,一眼望去面積不大,實際要整理時清點所有物品,總數卻非常驚人。

她分析,所謂的「收納力」,其實有4個元素:提高所有物品的使用率、縮短動作發生點到收納位置的距離、把握黃金動線、使用容易開啟、取用的收納工具。

她依此整理出一系列的廚房收納重點。

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家中其他空間。

可以說,搞定廚房,就是搞定全家。

原則1 物品的斷捨離與分類再怎麼寬敞的廚房,收納空間仍然有限。

古堅指出,在收納之前,不妨先將所有物品從櫥櫃中取出一字排開,分為3大類:幾乎每天都會用到的「愛用品」、有時候會用到的「備用品」,和幾乎不會用到的「二軍」。

分類過後,你會發現廚房中真正需要的東西比你想像中還少。

試著將二軍的物品全數放置於一個紙箱內,若一年內都沒有拿出來使用,就可以整箱丟棄或送人。

原則2  廚房有3條「線」,火線、水線、作業線廚房的物品太多,不知該如何收拾?古堅建議,不妨將廚房空間分成3區:水槽上下的「水線」、瓦斯爐或IH爐上下的「火線」、調理食物的「作業線」,並依此分類物品。

廚房的用品基本上可依功能分成3區收納:烹調、清潔、食材處理(陳莞欣製圖)例如,瓦斯爐上下方的櫃子屬於「火線」收納區,應收納用火烹飪時會一併使用的物品,例如鍋子、鏟子、油、調味料等。

洗碗精、砧板、菜刀、瀝水籃、碗盤等需要用水清洗的器具,則屬「水線」收納的用品,可置於水槽上下方的櫃子。

甚至連食材也可以依照這樣的分類收納,例如需要加水炊煮的白米屬於「水線」,可直接下鍋的義大利麵則是「火線」的食材。

調理食物的「作業線」,則是指水槽到瓦斯爐之間的檯面。

切菜、調味、盛盤,都必須在這個空間進行。

這條線最好保持檯面淨空,盡可能只放幾個個人最常用的物品,例如砧板、食用油等。

原則3  作業區最重要的是「需要的東西能隨手拿到」古堅指出,在烹飪過程中,料理區域離冰箱、垃圾桶愈近愈好,且烹飪會用到的器具如料理筷、碗盤、食用油、調味料等,最好都能隨手取得。

然而有些廚房的面積較大,會導致檯面距離餐具櫃的動線較遠。

她建議,若空間許可,不妨買個小推車或移動式的矮櫃,收納最常用的料理物品。

若自家廚房原本配置的餐具櫃、冰箱離作業區有一段距離,可以善用移動式的小餐車或層架,方便拿取。

(陳莞欣製圖) 原則4  黃金收納區只放最常用的物品古堅指出,所謂「黃金收納區」,指的是使用者不必彎腰、搬椅子就能馬上拿到物品的區域。

每個人身高不同,黃金收納區也有寬窄之分。

一般來說,通常是主要使用者手往上、下伸展,或者轉身可觸及的這段距離。

黃金收納區空間有限,因此適合收納使用頻率最高的物品。

例如和全家人數相當的筷子、湯匙等,其餘少用的廚具就另外收納。

不用彎腰、墊腳就能拿到物品的區域,是黃金收納區,應該放最常用的東西。

(shutterstock) 原則5  會同時用到的東西放在同一個區塊古堅指出,許多人會有個迷思,認為同類型的物品要收納在同一區域。

其實,收納最該優先考慮的是動作發生的順序。

經常一起使用的物品要放在鄰近的區域,動作才會順手。

例如,她會在電鍋下方的抽屜放飯杓、飯碗、筷子和湯匙。

如此一來,從盛飯到端上桌,需要的東西可一次拿齊。

或者,兒子每天早上都要喝高蛋白粉,她會把早餐用的餐具、水杯和高蛋白粉放在同一個櫥櫃裡,方便拿取。

收納前,可先思考動作發生的順序。

同一組動作會用到的物品,可放在同一區。

(shutterstock)原則6  根據家人使用習慣,打造全家都好用的廚房古堅觀察,除了準備食物的人以外,廚房有許多些功能是全家人都會用到的。

例如隨手洗杯子、找熱水壺裝水、打開冰箱拿零食、飲料等。

這些「大家都會用」的設備,如冰箱、熱水壺等,應該置於廚房最外部的空間,才不會干擾準備料理的動線。

不只家電,一般物品也是如此。

她舉例,自家廚房的杯子都是收在櫥櫃最外側、離冰箱和水槽最近的抽屜。

如此一來,家人要倒飲料時,就不必大費周章走到廚房內部打開餐具櫃,喝完清洗、放回原位也很順手。

此外,她也建議,可觀察全家人的使用習慣進行分區收納。

例如家中的男主人身高較高,常用的器具就可放在較高的櫥櫃。

孩子的身高較矮,則可放在較矮的櫥櫃。

即便大家都在廚房裡,動線也很順暢,不會打架。

冰箱、水杯等全家人都會用到的家電或物品,可放在廚房最外側,以免干擾料理者的動線。

(陳莞欣製圖)原則7  使用好清潔的收納工具古堅指出,在廚房當中,最髒的收納器具非垃圾桶莫屬。

除了垃圾本身的氣味外,若是平常使用習慣不佳、垃圾桶本身髒污,也會散發不宜人的氣味。

她推薦,廚房垃圾桶最好選擇有蓋的「抽屜式垃圾桶」,且尺寸不宜過大。

一旦垃圾積得愈多,孳生細菌並發臭的機率就愈高。

她也會在垃圾桶底部鋪一張報紙,防止不小心掉落的垃圾弄髒垃圾桶。

此外,她也觀察到有些人會在料理區域放置吊掛架,收納飯杓、湯杓等廚房用品。

但其實這種多格的吊掛架很容易積灰塵和油汙,不利清潔。

她建議還是收在有門片的櫥櫃或抽屜裡,或者不用吊掛架,直接將掛勾釘在牆壁上,簡化廚房的清潔流程。

原則8  家中要保留一定的「空地」,視覺留白才舒服在你家中,有多少空無一物的清爽空間?古堅認為,家之所以會顯得零亂,很大的原因是缺乏「空地」意識,到處都是隨手放置的物品。

就像蓋滿高樓大廈的城鎮,讓人喘不過氣。

她曾到一位60多歲的獨居男性家中進行收納,協助改善他的生活環境。

她發現,這名男性的桌上到處都是餐具、食物等零碎雜物,桌上的用餐空間有限。

廚房雖有櫥櫃,卻空無一物,碗盤反而都放在桌上或狹小的瀝水架上。

她所做的改變,是將使用率極低的餐櫃移到臥室,空出的空間改放微波爐。

餐桌上的雜物全部移至廚房置物架上,清楚區分「空地」和「置物的地方」。

視覺上保留空白之處,才能讓人好好休息。

此外,她還幫屋主做了另一項改變,把原本擋在餐桌前的沙發移到靠牆的位置。

如此一來,坐在餐桌旁就可以看到電視。

家中動線變得更加清爽,附近的孩子們也樂意前來作客。

試試看,根據自己的使用習慣,重新規劃收納動線。

不用花大錢改造,也能讓家中的氛圍煥然一新。

從此生活更輕鬆、視覺更清爽!2021/06/11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加入50+網站會員!即享專屬7大權益 →https://pse.is/44efyk實踐夢想的第一步「50X50夢想計畫」 →https://pse.is/3gf6fx 生活美學 居家整理 住宅居家 下一篇 在家防疫也能享受美食!即食料理包、自煮食材包推薦,三餐輕鬆好料上桌 50+學院 50+生命寫作工作坊第8期 台北市 2022/10/28~2022/12/02 我要報名 50+聲音表達工作坊第7、8期 台北市 2022/10/13~2022/12/02 我要報名 50+聲音表達工作坊第6期 台北市 2022/08/26~2022/10/07 我要報名 【50+學院╳六號實驗室】台中熟齡古典芭蕾課第2期 純白舍創作空間工作室 2022/08/23~2022/11/04 我要報名 熱門文章 1.老了不靠子女、不住安養院!曹汶龍醫師:5家庭組成社區共老圈,陪伴彼此獨立老 2.年薪千萬竹科副總、大學教師分享:退休後該丟掉的5個東西 3.走過四國遍路,開始在台灣徒步旅行!小歐:每週出走,清除心靈垃圾、挖掘私房景點 4.心不平靜,身體會誠實反應!許瑞云、鄭先安:如何調整飲食、情緒,讓自己活得舒服? 5.女性的家,要有安置自我的天地!蔡珠兒:每晚在舒適的廚房獨處,不做什麼就很滿足 LINE@ 立即加入 FB粉絲團 立即加入 其他人也看的文章 18311 主婦也能成為專業插畫家!林麗琪:午後坐在窗邊看花草畫畫,是最幸福的獨處時光 興趣,是打開世界的一扇窗。

7781 50+追劇推薦:台、日劇《媽!別鬧了》、《持續可能的戀愛?》,追尋熟齡幸福的多種樣貌 愛情和人生,都有各種樣貌與可能。

23742 老年如何活得健康?73歲曹汶龍醫師:退休不當廢人,用40歲的心態過70歲的生活 心態減齡,就會發現有好多事可做! 18875 處理爭產案件20年,體悟人人都該預立遺囑!律師蘇家宏:有錢就有紛爭,別讓最愛的家人為難 照你的意願,把心意留給在乎的人。

21189 單身大齡女子的理想中年!雪兒:心安理得地耍廢,留2成力氣成為喜歡的自己 不需要滿分生活,但需要甘之如飴。

17129 國旅補助入住星級旅館,每晚最高補助1300!賞水景、看夕陽、七夕體驗,夏日旅行頂級旅宿推薦 炎炎夏日,正是出遊好時節! 註冊/登入 購物車 生活百科 50+學院 線上學校 商品評鑑 人物 心靈 中年危機 人際關係 自我成長 兩性家庭 空巢期 照顧者 心靈總覽 健康 性愛 更年期 失智 醫療保健 飲食 運動 慢性病 癌症 健康總覽 生活 熟齡學習 住宅居家 美妝保養 日常穿搭 藝術文化 生活美學 國外旅遊 國內旅遊 創新善終 創新長照 生活總覽 專題 50+人生健康地圖 善終的艱難 老後住哪裡? 【圖片故事】鏡頭下的熟齡生活拼圖 最好的禮物,是讓人愈活愈好! 50+人生便利店 2021高齡友善城市大調查 享受吧!50後的東漂日記 關注!COVID-19疫情下的身心照護 Palette50後人生調色盤 熟齡友善城市 新居住時代 50+後羨代人生 人生第二曲線50後的超前部署 50後同學會之必要 熟年的Sex&Love 50+人生事務所 去遊學! LOVE!打造想住一輩子的家 顛覆老後 美好的告別 省力照顧 50後的自得其樂 50後圓夢 50後的「心裡學」:表演自我 50後的風格革命 專題總覽 理財 職場就業 熟年法律 退休理財 理財總覽 影音 50+讀者Show 熟齡街舞MV 50+Body 50+Living 50+Beauty 神經很有事 張曼娟我輩中人 鄧惠文時光心蘊 影音總覽 專欄 張曼娟 吳淡如 高愛倫 丁菱娟 彭樹君 周輝政 陳乃菁 蘭萱 陳艾妮 彭菊仙 王浩威 林一峰 林黛羚 黃威融 杜丞蕓 王琄 林靜芸 焦雄屏 法律百科Legispedia 梁旅珠 照護線上 智榮基金會龍吟研論 主婦聯盟合作社 楊寧茵 林靜如(律師娘) 洪雪珍 八分生活 元氣網 健康醫療網 Hello醫師 良醫健康網 專欄總覽 生活百科 50+評鑑 50+評鑑介紹 活動進行中 查看評鑑報告 50+評鑑總覽 50+學院 課程報名 表演藝術 實用科技 美學生活 健身舞蹈 活動花絮 專題報導 50+學院總覽 50+線上學校 50+選品 顛覆提案 50+選品總覽 50+會員 玩社團 50+愛旅行 50+夢想計畫 50+學院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 關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