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熵合金之父葉均蔚再獲國際殊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國際合作方面,葉均蔚的團隊也與日本材料科學研究院(NIMS)合作引擎葉片耐高溫噴塗,並將與德國知名團隊合作開發高熵超合金(high-entropy superalloys) ... Togglenavigation AI 產業觀察 創新研發 產業故事書 產業人物雜誌 人物專訪 大學動態 社會公益 高熵合金之父 葉均蔚再獲國際殊榮  2016.06.04 大學人物 不一樣的路 產業故事書 創新研發 圖說:高熵合金之父-清華大學材料系葉均蔚教授,再獲國際殊榮。

國際權威期刊自然(Nature)大幅報導,推崇他的研究是神奇的「金屬調合學」。

圖為他和夫人出席產業人物專書「不一樣的路」新書發表會。

■文:Wa-People/王麗娟JanetWang ■圖:Wa-People/蔡鴻謀H.M.Tsai 科技部支持學術研究有成。

昨天科技部召開記者會,表彰「高熵(音同商)合金」之父葉均蔚在國際材料領域的卓越表現。

葉均蔚是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他發明的「高熵合金」,已成為全球材料學界的顯學,日前更被國際權威期刊大幅報導,被形容為神奇的「金屬調合學」。

記者會上,清大校長賀陳弘表示,自然(Nature)期刊的主動報導,突顯了台灣在材料科學研究重要性。

葉均蔚獨步全球研究出高熵合金,翻轉了傳統合金的概念,如同為新材料與新應用,開啟了四通八達、通往寶山的大門。

宏津今年出版的產業人物專書《不一樣的路:夢想之境 沒有地圖》,深入報導了葉均蔚傑出研究「高熵合金」的故事。

葉均蔚與夫人並出席了該書於三月二十五日舉行的新書發表會。

緊接著,五月十九日出版的頂尖國際期刊「自然(Nature)」更主動以專題,報導清大教授葉均蔚為高熵合金的第一人。

自然(Nature)期刊以神奇的「金屬調合學」來形容高熵合金,成為材料學界的顯學。

產業人物專書「不一樣的路」作者王麗娟還記得,葉均蔚教授在接受該書專訪時表示「天生我材必有用」,「研發「高熵合金」的過程,就是努力把優點各不相同的多種材料,整合在一起。

這和團隊合作很相似,如果能夠把團隊中每個人的優點都發揮出來,就能夠成就大事」。

多種材料的整合,和多人合作一樣,都是不容易的事。

過去大家孰悉的材料整合,大多是以一個主角為主,再搭配一、兩個配角的方式呈現。

例如銅合金的主角是銅,鋁合金的主角則以鋁為主,而鐵中加入微量的碳,就成了碳鋼。

以大家孰悉的鋁門窗材料為例,就是鋁加入了微量的鎂及矽。

葉均蔚研究的「高熵合金」,則是把5個元素都當成主角,讓大家的優點都能夠展現出來。

從概念到實證,歷經許多挑戰,也曾遭到質疑,期間還有人提醒他注意不要「走偏了路」。

但他仍以無比的熱情持續投入,努力多年之後,終於看見金屬材料爆炸性的重大突破。

2004年,葉均蔚發表第一代「高熵合金」,融合至少5種以上金屬元素,5個都是主角,藉以讓合金變得更強(抗折斷)、更韌(抗變形),且耐高溫、腐蝕、輻射、摩擦。

7年前開始,葉均蔚又發表第二代「高熵合金」,每種元素的原子數以不同比例調配,性能比第一代更傑出。

過去10年,許多性能優異的高熵合金已經被研究出來,例如耐磨耐刮的手機外殼、耐高溫達攝氏1150度以上的飛機噴射引擎葉片、壽命超長的刀具模具、以及抗沾黏鍍膜等。

儘管在清華大學指導學生與研究工作相當繁重,但葉均蔚總是對於前來求教與諮詢的產業人士十分重視,他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夠真正落實並幫助產業界。

在「不一樣的路」新書發表會上,葉均蔚表示,工研院院長劉仲明是他的伯樂,是支持他持續多年研究的貴人。

葉均蔚與團隊在2004年發表5篇「高熵合金」研究成果後,引領了全世界的研究風潮,從2013年起「高熵合金」的研究論文篇數大幅成長,到2015年底已經超過1千篇,目前全球至少300個研究單位投入「高熵合金」研究,包括美國數個國家級實驗室、軍方實驗室、著名大學及大型企業。

這股全球性的材料研究風潮,走在最前端的引領者,正是葉均蔚。

清大除了已經發表了120篇論文,研究團隊也和國內上銀科技等多家廠商廠商進行合作。

國際合作方面,葉均蔚的團隊也與日本材料科學研究院(NIMS)合作引擎葉片耐高溫噴塗,並將與德國知名團隊合作開發高熵超合金(high-entropysuperalloys)。

為了進一步推升高熵合金的研究能量,清大宣布將於11月6至9日舉辦第一屆「高熵材料國際會議」。

葉均蔚3月25日親臨《不一樣的路:夢想之境 沒有地圖》新書發表會現場致辭精采畫面。

回上一頁 首頁 延伸閱讀 林本堅、劉克振獲潘文淵獎 高效能運算需求夯 台積推N4X製程 高熵合金之父葉均蔚 獲傑出科技貢獻獎 智慧健康監測與AI機器人 工研院奪2022CES三獎項 心跳摩擦可發電 清華研發自驅動感知系統 標籤 竹科三十 AI 防疫科技 產業觀察 創新研發 產業故事書 產業人物雜誌 人物專訪 大學動態 社會公益 3C 3DIC 3D列印 5G A-SSCC AIoT Android AR BLDC CMP CTOV Display DRAM EDA ESD FinFET flash HPC IEEE IGBT IoT Jazz LED LIFE生活 mcu MEMS MondayBeauty TDUA TPCA TSIA VLSI VR Wa-People WiMAX 不一樣的路 中國 中研院 中科 主筆 交大 人才 企業觀察 伺服器 光陰的故事 兩個關鍵 兩岸 出發 前瞻能源 創新創業 化合物半導體 半導體 南向 南科 國研院 大學人物 大數據 太空 太陽能 宜科 封裝 就業統計 嵌入式系統 工業4.0 工研院 影音專訪 影響-11個故事 成功大學 數位內容 數位轉型 數據治理 新竹中學 新竹高中 景氣 智財IP 書籍 服務 梅竹講堂 機器人 永續 活動 潘文淵 無人機 環保節能 生醫 產業人物 產業筆記 用心創新,站在世界舞台上 異質整合 研發成果 碳排放 科技部 竹科 竹科四十,為年輕人說故事 綠色 線性滑軌 職場故事 自動化 自駕車 航太 英雄榜 行動裝置 資策會 資訊安全 車用電子 車聯網 車輛中心 軟電 軟體 通訊 長照 雲端 雷射 電 電動車 電子書 電子束 電子紙 電池 類比 風電 高科 2016©AllRightsReserved.DesignbyUserYesCo.,Lt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