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拒絕應考的孩子:父母、老師,該如何面對眼前的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而這段時間容易引起親子衝突或師生緊張關係的孩子,通常是看起來散漫、相對被動,明明能力不是太差,卻總是考不好的應考生。

我們常聽到師長父母擔憂地提醒 ... 中小學教育 【投書】拒絕應考的孩子:父母、老師,該如何面對眼前的「戰備考生」? 作者 陳姝蓉 2019-08-29 不少父母都過於積極規畫孩子的讀書藍圖,但當選擇權回到孩子手上時,他才能為自己承擔責任。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已成功複製連結 暑假將盡,網路上開始出現許多談論各級學校新鮮人適應問題的相關文章。

但有一群孩子,他(她)們不是新鮮人,卻在暑假過後同樣面臨新的適應議題:應考。

尤其是國三的學生,不到一年之後的會考,恐怕是他們受教育以來第一次碰上這麼大型的重要考試,老師們上緊發條,複習考加上進度考催足馬力,父母們也繃緊神經,補品藥品求神拜佛地協助護持。

但,孩子們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應考生的抗拒與焦慮 筆者家中,目前也有一位正進入國三的應考生。

從暑假開始,孩子就提出大大小小的疑問:老師們幹嘛那麼緊張?為什麼作業都寫不完?考試會不會太多了一點?爸媽幹嘛一直催我去讀書?提出疑問的同時,反映著孩子內心對於進入應考狀態的抗拒。

這樣的抗拒,來自於孩子們不了解:這一連串的考試,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老師和家長到底為什麼這麼焦慮,這個考試真的就決定了自己的一生嗎?有這麼嚴重嗎? 此外,考試規則與標準的變動,也讓應考生們面臨無所適從的焦慮。

錄取標準又要改?比照上一屆的分數落點沒有意義?我到底要怎麼讀書、讀到什麼程度,才算是「準備好了」? 焦慮多而抗拒少的孩子,因為擔心考試成績不佳,比較容易呈現「全力衝刺」的投入行動。

這種狀態的孩子通常會得到師長認同,也可能為自己帶來好的成績表現。

若能因為成績提昇而減緩焦慮,有機會形成一種正向激勵的循環。

然而,抗拒多於焦慮的孩子則可能表現出「無要無緊」的氣氛,面對大考小考愛讀不讀的,成績可能不穩定甚至退步,因而急死老師家長。

父母的提醒,難以激發孩子的讀書動機 全力衝刺的行動,通常出現在成績較好,也對自己有所期待的應考生,但他們不見得知道自己讀書為了什麼。

他們的動機可能是想讓父母開心,也可能是想在競爭中贏過別人,當然也不乏已經給自己設定目標、努力前進的孩子。

他們碰上的若是目標導向的師長,則較少在這樣的時刻特別與這群孩子討論學習動機,因為他們行動的「結果」已然表現得令人滿意。

而這段時間容易引起親子衝突或師生緊張關係的孩子,通常是看起來散漫、相對被動,明明能力不是太差,卻總是考不好的應考生。

我們常聽到師長父母擔憂地提醒甚至催促:「現在不讀書,等考差了才後悔就來不及了!」「叫你讀書不讀,你看考這成績能看嗎?看你以後要怎麼辦?」甚至還有「我這麼辛苦賺錢,讓你生活沒煩惱,就只要你念個書,有這麼難嗎?」 但這些話聽在應考生的耳裡,往往無法發揮預期的效果。

畢竟,那些是師長的焦慮、父母的責備,而不是孩子自己的努力動機。

即使大人們是善意的想幫助孩子提昇成績,但當孩子搞不清楚自己為何而念書,只是一路被推上準備考試的情境時,枯燥的重複練習、怎麼讀都不懂的挫敗、沒有興趣但又不想勉強自己去接觸的學科……,都可能使得孩子們不自覺地使用「愛讀不讀」的逃避策略來面對應考階段的壓力。

此時若加上帶有指責的要求,孩子可能更容易覺得自己是被強迫的、父母只關心成績而不是真正的關心自己,加上青少年期想要「做自己」的需求,則容易以「不讀書」為手段,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與孩子一同面對應考的事實 或許,碰到孩子「拒絕成為應考生」,父母可以做下列幾件事情: 1.試著詢問孩子,不想讀書的原因是什麼?先試著理解孩子可能面臨的挫敗、焦慮或是排斥感,了解孩子應考時的處境,接受孩子有這些經驗與感受。

另外也要避免告訴孩子「這沒什麼困難的,你努力去做就對了」。

2.幫孩子釐清,面對考試時,對自己的期待是什麼?以國三生為例,想讀普通高中或是技職學校?為什麼想要設定這樣的目標?設定的目標與自己的強項或能力是否有落差?若目前能力還沒有達到目標值,是否有什麼改善的想法? 這幾個題目問下來,若孩子能答得出來,有自己的想法,那麼就鼓勵孩子朝著目標前進。

比較困擾的是,有些孩子會說自己不知道、不確定,此時可以從孩子平常比較有興趣、或能力較好的項目,與孩子討論具體可行的目標。

而討論過程中的重點就是,不要強迫孩子接受你認為比較好的目標[1]。

3.鼓勵孩子接受事情的全貌。

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完全充滿樂趣,而沒有辛苦的一面。

讀書這件事情如此,日後的工作也是如此。

有喜歡的科目,就會有相對比較討厭的科目。

但是當孩子能對自己有所期待並訂定目標時,意味著這件事情,是他(她)「自己想做的」,而不是父母或師長所要求的。

即使練習很乏味、考不好很挫敗、有些科目確實沒興趣,也比較能甘之如飴地忍受,知道這是要走向目標的其中一部分,我認為這是一種甘願。

4.陪伴孩子走完全程。

面對大考的歷程,其實是很煎熬的。

父母陪伴孩子面對過程中的不順利,如果他(她)確實努力過,但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請記得,他(她)內心的挫敗一定比父母來得強烈。

此時不需要責備或落井下石,只需要讓孩子知道,你在旁邊守候著。

最後,想與各位師長與父母分享,讀書真的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雖然不少父母都會這樣告訴孩子,但在行動上,因為怕孩子的未來發展不佳,過於積極規畫孩子的讀書藍圖、幫孩子設定目標,其實都已經將孩子讀書成敗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來了。

把選擇權交還給孩子的同時,也就是把責任回歸給孩子,此時即將應考的孩子,才有機會重新意識到:「啊,這真的是我要面對的考試!」 (作者為明如身心診所護理師、彰師大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兩個孩子的母親。

) [1]對於目標的設定,可多鼓勵孩子參加各種職業體驗活動,也可參加學校或機構所舉辦的營隊及活動,接觸不同的人與環境,提供孩子探索的機會。

瀏覽次數:2179 已成功複製連結 訂閱電子報 給您當週最熱議題,飽覽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編輯推薦 【投書】「老師,我女兒為什麼這次考試退步2分?」不打破分數迷思,我們的教育永遠不會進步 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的請舉手!走向未來世界的能力,考試和成績真的不重要 不管推甄或指考,以考試定生死的升學方式都對窮孩子不利! 延伸閱讀 關鍵字: 考生 親子 考試 國中 高中 老師 讀書 讀者投書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獨立評論@天下」歡迎讀者投稿。

投書時請加註「獨立評論@天下讀者投書_您的姓名」字樣,以加快我們的處理速度。

本站有權決定是否刊登及刪修。

投稿請至:[email protected]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讀者投書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獨立評論@天下」歡迎讀者投稿。

投書時請加註「獨立評論@天下讀者投書_您的姓名」字樣,以加快我們的處理速度。

本站有權決定是否刊登及刪修。

投稿請至:[email protected] 熱門文章 1 「印尼人認識台灣嗎?」從印尼百萬釣魚網紅開始,打破台印雙方的刻板印象! 2 華語歌壇有個不老比莉:中華民國、王雪娥和她的美軍駐唱演藝史 3 當台灣人在柬埔寨成為人口販運受害者,政府和民間會怎麼做? 4 越久越甘醇的李安電影《飲食男女》 5 走過教養嚴格的童年,小野:「好好過生活,就是家長留給子女最好的禮物」 訂閱電子報 時事、國際、社會、教育、性別⋯⋯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飽覽當週最熱議題與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支持獨立評論,成為天下雜誌全閱讀訂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