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牙還牙?!~孩子為何咬人? - 信誼好好育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何面對有苦說不出的小孩我們可以先用手握成杯狀,輕輕地頂住他的下顎,停止他的咬人,然後把他帶離現場,與他想要的刺激情境(玩具或他想要的東西)隔離幾分鐘;記得要 ... 不分齡 懷孕 0-3歲 3-6歲 6歲以上 搜尋   家裡的小開心果忽然張口咬人,這時候,你用什麼方法來阻止他的野蠻行為?是回咬一口還是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呢? 當你發現家裡那個頗受疼愛的小開心果,有天突然張口咬人,你除了吃一驚之外,會不會跟很多爸爸媽媽有同樣的想法︰這孩子真是不乖,怎麼咬人呢?這時候你又有什麼辦法來阻止他咬人呢?回咬他一口嗎?很多人都教我們這麼做,理由是︰這樣才能讓孩子知道被咬有多痛﹗  你同意這種「以牙還牙」的做法嗎?進入對人體最感興趣的階段  心理學家經過多年的觀察研究發現︰一至二歲的孩子之所以張口咬人,和他的發展階段大大有關;而一旦孩子咬人之後,「回咬他一口」,則是防止他再咬人最不合宜和最沒有效果的方法。

  一歲左右的孩子,仍然習慣用嘴去「嚐試」他所接觸到的東西,而因為他已經長出牙齒,所以就「咬」人了。

同時,這段發展期,也是他對人體最感興趣的階段,有的孩子在被抱著的時候,會拉扯大人的頭髮,或趴在大人身上「吃」將起來,這是一種確認,也是一種探索,甚至是一種親愛的表達。

  也許,你還發現到,小娃兒的牙齒這個時期正一顆一顆地「發牙」了,牙床發癢,咬人的快感正好滿足了他在生理方面的慾求。

  另外,有時「咬的行為本身」,就是他的興趣所在,因為咬人之後,對方會一臉驚痛,父母也會著急,這種結果讓孩子覺得非常有趣,就情不自禁地再咬人囉﹗他當然不會瞭解被咬的人的感受。

此時,輕輕地捏他的鼻子,讓他放開,其他的就先別跟他計較啦﹗受挫時也會咬人  一歲半的孩子,經常想怎麼樣,就得怎麼樣,不能有一點點的折扣,而且,對他來說,只有「現在」才是重要的。

我們很明顯的看到︰他雖然慢慢開始說一點話了,但是大部分還是以聲音或手指來要求他所要的東西,而對於他所抗議和拒絕的事情,則大半還是採用身體的動作來表達,尤其當他眼看著可以拿到的東西被別人捷足先登,或是已到手的東西卻讓別人搶走,他在受挫、著急之餘,就可能會咬人以「挽回」或發洩他心中的挫折。

  的確,大多數的情形看來,孩子咬人,都是他在一個十分難以應付的社交情境中才表現的;也就是在他受了挫折而沒有其他辦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況下,真的急了,才動口咬人的。

如何面對有苦說不出的小孩  我們可以先用手握成杯狀,輕輕地頂住他的下顎,停止他的咬人,然後把他帶離現場,與他想要的刺激情境(玩具或他想要的東西)隔離幾分鐘;記得要溫柔而堅定的抱住他,用平和的心情和簡單的話告訴孩子︰「不可以咬人。

」大人千萬不要在他咬人之後,企圖用同樣的方式去矯正他的行為,「以牙還牙」絕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咬人」只是階段性行為  一般說來,咬人的行為,通常「只是一個階段」,只要孩子的健康情形良好,這種行為很快就會消失了,不必過於擔憂。

  以前,很多人都以為︰孩子可以像黏土一樣,隨外界自由捏塑,等到真的當了爸爸媽媽之後,才知道︰雖然孩子的行為,受他朝夕接觸的人和環境影響,但是他行為中的許多情形,卻完全是他身體裡面決定的,孩子也在服從一種和他生而俱來的--「生長力」。

  所以,當我們接納了孩子這樣的發展,孩子的許多行為就比較不會令人大驚小怪或令人失望了。

咬人行為也是一樣的,不是嗎? 焦點話題 陪寶貝學第一個愛的功課 依戀關係是寶寶和主要照顧者(通常是媽媽)之間一種強烈且特殊的親密情感,而主要照顧者和孩子的互動方式,則影響著依戀關係的品質。

根據研究,依戀關係可以分三類型,來看看你跟寶寶屬於哪一型? 家有嬰幼兒,如何與疫情共存 隨著近期本土疫情快速升溫,單日染疫人數飆破上萬人,尚未獲得免疫保護的未成年族群,確診比例也跟著上揚。

當國內兒童確診人數竄升並且症狀明顯,爸媽留意哪些事才能保護孩子呢? 好好說話培養幼兒表達力 孩子3歲後,一般對話已不是問題,但表達能力卻會因語言經驗多寡而出現明顯差距。

表達力好的孩子,人際關係、情緒能力以及學習方面都較佳。

快幫孩子檢核說話能力、提升口語表達技巧! 最新觀點 翻轉學習力張偉萍 升小一陪讀4技巧,讓閱讀更好玩 幸福好孕氣陳鈺萍 新冠疫情期間,孕媽咪產檢原則 今天照顧自己了嗎?信誼編輯部 減壓心法,來帖媽媽減壓處方 會員限定服務 親子共讀推薦 最新活動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 育兒電子報 線上購物 孕袋索取 教養問答 親子廣場 加入好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