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你我都不陌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焦慮可以被定義為一種內在憂慮﹑不安﹑擔心﹑煩惱以及因憂心忡忡而引起的高度身體緊張。

這種情緒的產生可能是對某些特定明顯的危險的反應(許多作者稱之為{恐懼}而 ... 焦慮你我都不陌生   一﹑{焦慮}你我都不陌生: 稱{焦慮}為{我們這個時代最緊急的問題之一},焦慮也曾被定義為(現階段所公認的情緒),是所有精神症狀的根源,而且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普遍的心理現象)。

焦慮可以被定義為一種內在憂慮﹑不安﹑擔心﹑煩惱以及因憂心忡忡而引起的高度身體緊張。

這種情緒的產生可能是對某些特定明顯的危險的反應(許多作者稱之為{恐懼}而非{焦慮}),或者它也可能是對想像的或未知的危險所做的反應。

後一種的焦慮可說是{莫名所以的},人會感覺將有可怕的事發生,但卻不知什麼事會發生,也不知何以有此感覺。

最明顯的焦慮有許多種,例如現實的焦慮﹑恐懼症的焦慮﹑自我神經過敏的焦慮﹑基本的以及被隔離的焦慮等。

急性的焦慮來得突然,緊張度高,延續時間則短。

當人們突然或出乎意外的焦慮起來,這種情況稱之為急性焦慮。

慢性的焦慮則相反,持續時間很長,但是緊張度較低。

慢性焦慮者看來似乎隨時對各種狀況都會反應出憂慮,而他們的焦慮往往說不出所以然。

常態的焦慮來自於有實際威脅或有某種狀況的危險時。

這種焦慮度與危險度成正比(威脅愈大,焦慮也愈大)。

神經質的焦慮是一種強烈的被誇大的無助感和恐懼,甚至即使危險已經緩和或不存在時焦慮如故。

通常這類焦慮很難平心靜氣去面對,更無法理性的探討,可能因為這種焦慮來自於潛意識的內在衝突(此乃佛洛依德所相信的)。

即使是信仰最堅定的人,也會有合理的焦慮。

而這種正常的擔心並不會主宰我們,使我們變成習慣性的焦慮,憂慮的人。

一個焦慮的人是[苦惱的﹑紊亂的﹑煩惱的﹑紛擾的﹑憂心的﹑不舒適的﹑易病的﹑不平靜的﹑無法安息的﹑神經質的],聽起來,焦慮是應該撇在一旁。

神所給我們的自由是包括從上述的各種轄制中釋放出來。

苦惱和憂心的生活會阻礙我們向前走。

上帝盼望我們追求最大滿足的平安與安息,在基督裡的平安與安息是真實的。

當苦惱來臨,祂總是正好在那兒,關心我們所關心的。

我們所要做的,只是支取祂的力量與平安。

放下焦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如果你想要在主裡得自由,你一定要放下。

煩躁起因於偏行己路。

我們的主從不擔憂也從不焦慮,因為祂不是[去]瞭解自己的旨意,祂是{去}瞭解父神的旨意﹒…慎重的告訴神,你就不會再為那些事情煩躁。

你所有的煩躁與擔憂都是因為沒有將神計算在內。

焦慮與憂慮兩者都是出自天然而正常的感覺,也是世上生活的一部份。

但是出現一或多種下列情形時,就表示不在正常的控制之下了: (1)變成生活的重心且導至恐懼; (2)破壞我們對生活的期望且使我們忘記神的存在與關心; (3)讓我們對不能掌握的未來抱著持續憂慮的態度。

現在的心理學家說,人類往往耗費心力來避免掛慮,把記憶深藏於潛意識裡,不論我們有什麼計劃,想做些什麼,總是在有意無意間會盡力避免一切使我們擔心的事情。

因為憂慮並不是一種愉快的經驗,所以,我們總是小心翼翼地策畫﹑工作﹑找尋藉口,或者自我欺瞞避開憂慮,免得操心。

  二﹑引起焦慮的原因: 個人在年幼時缺乏親情的愛和照顧,因此情緒不安穩,長大後往往會為生活愁苦。

細察種種不同的理論,我們可以歸納認為焦慮是由於威脅﹑衝突﹑恐懼﹑需求未能滿足以及個別差異所造成。

例如: 1.家庭環境欠佳,孩子多是喜歡收集物品,不願施與,更不敢付出愛。

這些行為表現,並不是理想性的思想,而是受到深藏於意識中事物的影響;而且事情的根源,通常是要追溯到孩童時期。

2.有人喜歡冒險,攀山越嶺,越危險越夠刺激;有些人則懼怕臨崖俯瞰,就算坐升降機也會頭暈心跳,這種一勇一怯,一強一弱的表現,雖是各走極端,可是內在都是因憂慮而如此,不過他們心裡的憂慮不同而已。

他的行為是出於情緒需要,如果不如此行,就算覺得緊張﹑坐立不安和更多的憂慮,招來不少意外的麻煩。

但是憂慮並非都是有害的,有時適量的掛慮能使我們完成任務,成為促進成功的因素。

3.焦慮歸納為是一種不安,這種不安經常是[源於對存在的價值感受到威脅。

這種威脅可能是對生理的生命(如死亡的威脅),也可能是對心理的存在(如失去自由﹑生命無意義),或者是可能對一些其他的生存價值觀有所威脅(如愛國主義﹑對別人的愛﹑[成功]等。

) a.危險犯罪﹑戰爭﹑惡劣的氣候,無法解釋的疾病……甚至看牙醫,都會成為威脅人產生焦慮的事情。

這種焦慮的產生是由於個人對即將發生的事情沒有把握,並且對避免及消除威脅感到無能為力。

有時候,大多數人會對應徵工作﹑發表演說或參加考試覺得焦慮。

這種不安往往是因為沒有把握或覺得無助。

b.自尊大多數人喜歡受重視並且表現自己有能力,當某些狀況發生會破壞我們的形象或顯示[對他人或對自己]我們能力不足時,我們就受到威脅。

c.分離要讓自己與關係密切的人分隔開來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這樣的狀況常使我們不知所措。

要接受一位在我們生命中重人物已經離開或拒絕我們的事實真是非常痛苦。

分離是解釋焦慮一個重要的原因。

d.潛意識的影響潛意識的影響可能是某些焦慮的根本因素。

按照佛洛依德的觀點,一旦威脅與憂慮被壓制到潛意識裏,它們便會從我們的意識認知中消失。

當這些下意識的想法再次浮現到意識層面時,便會成為一種威脅,到那時,我們必須被迫面對那些我們不瞭解﹑也不知該如何解決的困擾問題。

4.衝突另一項造成焦慮的因素是衝突。

當一個人受到兩種或更多壓力影響時,一種沒把握的感覺會導致焦慮。

大多數心理學書籍認為衝突來自兩種不同的傾向:趨與避。

趨是傾向於去做某件事情,或朝向某個導致愉快﹑滿足結果的方向。

避是抗拒做某件事,因為那不會帶來愉快﹑滿足結果。

5.恐懼造成焦慮的內在擔憂也可能是對恐懼的反應。

恐懼可能是對許多種狀況的反應。

不同的人所害怕的也不同,他們怕失敗﹑未來﹑期望成功﹑拒絕﹑親密﹑衝突﹑生命無意義(有時稱為生存的焦慮)﹑病痛﹑死亡﹑孤單,及許多其他真實的或想像的可能狀況。

有時這些恐懼盤據在心中會造成極大的焦慮---但往往並無任何實際的危險。

需求未獲滿足 多年來心理學家和其他學者都在試圖確認人類的基本需求。

歐斯本(Osborne)歸納出人類有六項基本需求: a.生存的需求(可以繼續生存的需求) b.安全的需求(經濟的及情感的安全感) c.性的需求(表達愛與性的需求) d.意義的需求(重要性與價值感的需求) e.自我實現的需求(達到有成就感的某些目標) f.人格的需求(自我認同的需求)   三﹑處理這種不良情緒的幾個辦法: 1.把焦慮傾訴出來   2.設法消除焦慮 3.盡力壓抑焦慮的想法   4.把一切焦慮完全交託於神   四﹑焦慮的特徵: 長期生病 a.矛盾就是憂,就是愁。

內在的矛盾會使內分泌失調是長期生病的主要因素。

b.除了關節炎之外,更多疾病皆因煩惱憂傷而引起,因為我們對自己不忠,不肯面對心中的情緒。

不同的體質對事物的敏感﹑家庭環境和下意識所引發的病症等情形,都會使我們招致不同程度的憂傷掛慮。

古人說憂傷會引起百病,現代的精神心理學也證實了此說不謬。

c.一般來說,患有胃潰瘍的人脾氣暴躁不安,照理很需要別人的照顧,但這種病人卻往往喜歡獨斷獨行,不聽別人的勸告。

同時他們的內在情緒很不一致,一部分恭謹和順,因為父母對他的管教嚴厲;另一部分則拼命掙扎,企圖擺脫人為的羈絆。

他那種內心的爭鬥,意志的對抗,引起周而復始的焦慮和數不清的煩惱,跟著又引起嚴重的胃病,破壞健康。

在生活水準極高的社會裡,工作所得的酬勞絕對比不上我們所付的精神和體力,更不能功成利就,達到心中嚮往的目標。

倘使家人親友對我們期望殷切,我們會更加難過,如果我們限於傳統的風俗習性,不敢盡情發洩內心的抑鬱,滿腹牢騷無處申訴,就算曠古英雄也會愁腸百結,一籌莫展。

d.焦慮是精神病的主要原因,另外常見的疾病如頭痛﹑胃痛和敏感症都是憂慮的病癥。

人們如果不想利用一言一語﹑一顰一笑和適當的行動來消除憂慮,他們就不必費勁去談話或努力做事了。

罪惡感 寧願受身體上的痛苦,而不願受精神上的折磨。

把精神的痛苦轉移到肉體上,使肉體擔負罪惡感﹑自責的心情,希望可以稍減精神的負荷。

精神病治療專家說人們百分之五十到八十的疾病是因不良的情緒所引起,不論喜﹑怒﹑哀﹑樂﹑憎恨﹑憂傷﹑掛慮,對身體各部分器官都有影響。

由情緒所引起的變化,會演變成真正的病症,聖經很早便說到:[心境平和,能使身體安康。

]保羅對腓立比人說:[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

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腓四6-7)當我們放開恐懼和掛慮時,就能獲得神的平安。

  五﹑心有平安: 耶穌將祂的平安賜給我們(約翰福音14:27)。

我們能用3種方法支取祂的平安: 讀經:a.詩篇94:19 b.詩篇119:165 c.以賽亞26:3 禱告:能使我們得到上帝的平安 感恩:使禱告有果效,並脫離過度的憂慮,乃是藉著讚美神所做的一切事。

絕不是對事情的放棄,更不是低聲的喃喃自語。

隨著感恩而來的就是平安。

  回以琳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