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奢侈的禮物!醫:7種陪伴,提升中風病患的復健療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風的病人中,約有2/3的人可透過復健,改善並恢復部分的行動能力,但前提是儘早開始復健治療。

家屬正確的陪伴,攸關病人復健...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大人社團 康健知識庫 癌症問康健 康健線上學習 康健嚴選 康健出版 康健影音 書香花園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電子報 首頁 看文章 醫療 重大疾病 腦血管疾病 陪伴是最奢侈的禮物!醫:7種陪伴,提升中風病患的復健療效 收藏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瀏覽數43,234 2020/07/28· 作者/毛琪瑛、吳倉華、李宜蓉、黃淑琪 ·出處/資料夾文化出版 放大字體 在中風的病人中,約有2/3的人可透過復健,改善並恢復部分的行動能力,但前提是儘早開始復健治療。

家屬正確的陪伴,攸關病人復健的意願,以及復健的成效。

陪伴中風病患復健,需要哪些技巧與心態?以下內容摘自《讓他自己來》: 不一樣的陪伴 讓中風家人復健更有感「早安!陳先生,你走得很不錯喔。

」陳先生出院後,已經來診所接受復健治療3個月了。

從原本只能坐著輪椅,到現在可以拿著拐杖自己走路,雖然步伐還不是很穩,我們都覺得他很有進步,也常常鼓勵他。

今天進入診間時,他跟太太兩個人的臉卻都是臭臭的。

太太一見到我,劈頭就說:「毛醫師,我要告狀!他好懶。

你們教他做的運動,最近回家怎麼也不肯做!」陳先生聽了一臉委屈沮喪的模樣:「我再怎麼做,也不會跟以前一樣好了!」我聽了,先是很鄭重地告訴陳先生:「你說得對,你不會跟以前一樣好!我也跟以前不一樣啦,我們每個人都比昨天更老了啦!」陳先生聽我這麼說,抬起頭來盯著我,似乎想知道,這個醫師葫蘆裡到底在賣什麼膏藥?我說:「但是我們歲數增加,智慧也要增長啊!你老婆一直唸你,你有聽到她想要告訴你的是什麼嗎?!」「是什麼?」陳先生一臉狐疑。

「她想要告訴你的是『我愛你』啦∼」我打趣地說著。

年過60的陳先生一聽我這麼說,一下子滿臉通紅,又成了一位情竇初開的年輕人了!從那一天起,陳先生更努力復健,因為他看到了太太對他滿滿的愛!陳太太也改變了態度,不是每天一直嘮叨著,她開始少說一些,多做一點,願意更積極陪伴陳先生在家做復健運動,也在診所學習復健團隊如何帶領他的先生。

(推薦閱讀:中風復健還在「好手帶壞手」練習嗎? 復健醫:新思維應該這樣做…) 廣告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3種錯誤陪伴 影響復健療效「我的家人中風了!」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常常看到家屬是抱持著以下幾種不同的態度:放牛吃草,不聞不問:只有在門診的第一天會看到孩子陪伴,之後就不曾再露臉。

亦步亦趨,捧在手心:家屬全心呵護,絲毫不敢放鬆。

也要求外勞要一樣做到,不可有任何閃失!這樣的病人通常進步最慢,復健療效也最有限。

耳提面命,緊迫盯人:「他什麼時候才會好?」在復健治療時,總會在病人旁邊碎碎念:「人家都可以做到,你為什麼不行?」醫療人員還得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重建病人的自信心。

家人中風時,家屬應該這樣陪伴(圖片來源:shutterstock)急性期穩定後,黃金恢復期6個月~1年,一定要用心陪伴,努力復健。

(推薦閱讀:陪伴中風的家人 這樣做可以讓他們很不一樣)千萬不要一味要求病人趕快會走,基本功(軀幹穩定,平衡控制)最重要!萬一步態錯誤定了型,以後很難改,而且常常會引起後續關節疼痛的問題。

日常生活(進食、刷牙洗臉、移位⋯⋯)鼓勵病人只要能力所及,儘量自己來。

適當輔具的協助可以降低難度,讓病人重新找回獨立自主的能力,進而有成就感。

在復健治療中,多結識其他病友與家屬,彼此分享經歷,互相支持鼓勵。

記得多和醫師聯繫溝通!神經恢復穩定時,並不代表病人的功能進步也就此打住!復健科醫師會協助病人在不同階段,透過評估,設定合理目標。

不要比較,不要碎碎念!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擁抱,一個微笑往往更有效!別忘了,你自己也是需要被支持的!必要時的喘息服務,可以聯絡各縣市的「長期照顧管理中心」。

廣告 中風復健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家裡一個人倒下去時,全家都會受到影響。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40幾歲的媽媽中風後,3個孩子都來陪伴復健,其中一位剛考上大學的,還立刻辦理休學1年。

兩年之後的現在,孩子都上班或繼續學業了,媽媽很感謝地說:因為我中風,孩子更成熟了!他們把自己照顧得很好,也在家裡事事幫忙,我覺得我很幸福!她自己來復健,也鼓勵其他的病友。

看著她臉上燦爛的笑容,我真心感受到:只要願意努力,再大的困難也不會被打到!「苦難是上帝化了妝的祝福。

」就看我們能不能領受了。

本文節錄自《讓他自己來: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給長者的復健運動全圖解》,由資料夾文化出版。

責任編輯:高儷綾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中風 復健治療 陪伴 鼓勵 家屬陪伴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熱門文章 1. 不是只要肢體接觸聊聊天更重要 4. 心肌梗塞症狀有哪些?前兆自我檢測,心肌梗塞急救3招 2. 你有肌少症嗎?復健醫師:看3個部位、5個症狀就知道 5. 譚敦慈:酪梨美味變身 一天別吃太多 3. 楊世敏:練對氣功導引,才能開啟自癒力 6. 先生離世、她多年未再婚 為「這問題」求醫卻讓女泌尿醫喜出望外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飲食新知 譚敦慈:酪梨美味變身 一天別吃太多 最新專題 一生必修!個人化精準營養學 吃對了,身體最知道 照顧讓位給專業 陪伴,才是新孝道 2022《康健》健康城市大調查 你的城市能放心安老嗎? 吃對營養 打擊日常小病痛 【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Podcast 最佳免疫力平衡術 打造不生病體質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