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亂挖耳屎了! 不當清理耳垢恐加重耳鳴 - NOW健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但最近清理耳朵後情況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有更大聲的耳鳴,她趕緊就醫,醫師發現她耳道深處塞著耳垢,研判可能是清耳垢方法不當,讓耳垢往耳道深處推擠,造成耳垢栓塞, ... 焦點新聞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5月15日上路!哪些人受影響1次看 癌症時鐘又快轉11秒!大腸癌連14年居10大癌症榜首 「高齡社會」來了!長者功能評估6大指標護銀髮健康 【武漢肺炎】台灣確診:232,313(含886例死亡)/全球確診:515,594,423/死亡:6,259,298 國衛院、華碩、NVIDIA攜手合作打造生醫AI超級電腦 如果還有明天?癌友盼多元分攤藥費及早使用救命新藥 首頁 醫藥衛生 常見疾病 別再亂挖耳屎了!不當清理耳垢恐加重耳鳴 別再亂挖耳屎了!不當清理耳垢恐加重耳鳴 2018-10-1800:00:00 7549 【NOW健康林雁茹/台北報導】 print A- A+ ▲醫師發現她耳道深處塞著耳垢,研判可能是清耳垢方法不當,讓耳垢往耳道深處推擠,造成耳垢栓塞,耳內鼓膜也受壓迫,進而導致耳鳴更加嚴重。

(圖/宏仁診所提供) 現年30歲的陳小姐,過去沒有耳鳴病史的她有時會突然出現耳鳴,左耳「嗡嗡」響,嚴重時連朋友、同事講話都聽不太清楚,以為是自己耳垢沒有清理乾淨,便會拿起棉花棒自行清理耳朵。

但最近清理耳朵後情況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有更大聲的耳鳴,她趕緊就醫,醫師發現她耳道深處塞著耳垢,研判可能是清耳垢方法不當,讓耳垢往耳道深處推擠,造成耳垢栓塞,耳內鼓膜也受壓迫,進而導致耳鳴更加嚴重。

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外耳道的皮脂腺、耳蠟腺會產生分泌物,其中皮脂腺分泌物可抗菌、防水,而耳蠟與空氣接觸後形成黃褐色物質,這些分泌物與耳道自然脫落的角質細胞混合,就成為「耳垢」。

耳垢有助保護耳內組織,且會自行脫落,若清理過於頻繁,不只容易傷害耳朵,使用的方法、角度不正確導致耳垢推更深,遮蓋到鼓膜,還可能造成耳鳴,像上述陳小姐就是典型案例。

耳鳴是惱人的事情,諸多原因會造成耳鳴,年紀大內耳神經受到破壞、老人血液不暢神經萎縮,若是較年輕族群,則多半為用腦過度、情緒壓力大、過勞,其他像頭外傷、音響傷害、病毒感染、藥物等引起,經常性發作則必須加強治療,以防情況惡化,出現耳鳴症狀時若沒有積極治療,耳鳴聲音越來越大聲,甚至整天24小時不停的耳鳴,令人難以承受,且可能造成聽力逐漸減退或耳聾、失聰等病變,但因治療並非立即見效,需服藥3至6個月才會好轉,對病人及醫生而言都要耐心治療,才能達到效果。

李宏信醫師分析,若是血液循環不良、神經受損所引起的耳鳴,治療上就會建議使用清血、促進血液循環藥物,幫助內耳血液循環更通暢,同時也會給予神經所需營養補充劑,內耳神經獲得充足養分,就有機會活化、恢復正常功能。

另一方面,治療過程也要減少耳內血管過度收縮引發血流不順,這樣才能避免內耳缺血、營養供應不足。

如果病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三高問題,也要加以控制,以免慢性疾病惡化導致耳鳴加劇。

此外,情緒緊張、過勞、焦慮、睡眠不足等,病人都會感到耳鳴變大聲,或耳鳴聲音不停,因此平心靜氣、充分休息對耳鳴的治療也有很大助益。

家醫科醫師李政道也提醒,民眾想要預防耳鳴,平常因盡量遠離噪音、慎防音量過大巨響。

另外,生活上也要舒壓、規律運動,飲食不要過於油膩,睡眠也要充足,這樣全身、耳內的血管與神經較能維持健康、運作正常。

  耳鳴 耳屎 血液循環 耳鼻喉科 李宏信醫師 分享此文: 分享 相關部落格 換季鼻子像水龍頭關不住!想根治鼻過敏須先了解成因 2022-03-2510:00:20 醫藥衛生/常見疾病 2119 該如何永久的擺脫鼻過敏的困擾呢?「鼻過敏患者的症狀通常難以根治」,李宏信醫師表示,最常見的藥物治療或採鼻噴劑抑制過敏的方式,雖然短期之內能見效,但只要停藥不久就會再度復發。

黑眼圈、咬合不正、暴牙害你變醜!鼻過敏可能是禍首 2022-01-1410:56:23 醫藥衛生/常見疾病 1650 至於有鼻過敏的人為何會變醜呢?李宏信進一步分析,是因為當鼻黏膜腫大時,會造成鼻塞、難以呼吸,導致患者很自然地就會張口呼吸,而用口呼吸的影響就是口乾舌燥、睡覺時習慣舌頭下移,又長時間張口呼吸,容易造成打鼾形成呼吸中止症,導致門牙會被往前推而產生暴牙或咬合不正。

跨年演唱會倒數!突發性耳聾求診人數恐再有一波高峰 2021-12-3109:00:00 醫藥衛生/常見疾病 1552 根據耳鼻喉科門診觀察,跨年晚會後的1周內,往往是突發性耳聾求診的患者人數激增的高峰期。

李宏信醫師說,突發性耳聾的醫學定義是指,3天之內、連續3個聲音頻率,發生超過30分貝聽力喪失的,是1種急症。

雖然醫界對於其致病機轉仍不甚明確,但普遍認為與長期處於高分貝環境中、病毒感染、壓力、糖尿病、內耳血管病變……等有關。

眩暈有2種!這種屬現代文明病看iMax電影也可能誘發 2021-12-0909:44:28 醫藥衛生/常見疾病 2049 眩暈症可分為「周邊型眩暈」和「中樞型眩暈」2大類型,約9成以上的患者為內耳前庭不平衡引起的周邊性眩暈,也可簡稱內耳型,包括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耳部前庭及三半規管之神經發炎或梅尼爾氏症;中樞型眩暈通常是腦血管疾病、腫瘤等引起,治療較為棘手。

內耳3病症相互影響耳鳴、眩暈、重聽逗陣來難招架! 2021-11-2511:57:02 醫藥衛生/常見疾病 1900 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許多耳鳴病患會因為初期耳鳴症狀不明顯,僅夜深人靜時才聽得見,因此忽視耳鳴不做積極治療,直到發生眩暈或重聽時,才驚覺內耳疾病會相互影響,甚至同時發生,內耳疾病接踵而來。

然而,耳鳴、重聽和眩暈又有「內耳疾病3兄弟」之稱,主要是因為這3種疾病存在相互關聯性,三者發生主因與內耳的前庭、耳蝸和耳蝸旁的3個半規管等之病變有關。

延伸閱讀 講座報名/耳鼻喉科名醫開講戰勝耳鳴、眩暈和鼻過敏 2022-05-0516:24:10 健康養生/最新消息 1221 台灣季節變換時,日夜溫差變化大,很容易誘發過敏症狀,鼻過敏與鼻竇炎都是國人常見的疾病,發作時的症狀包括流鼻水、流鼻涕、鼻塞和頭痛。

方向錯了當心戳進腦袋!小兒科醫師教你如何正確快篩 2022-05-0313:50:26 健康養生/健康新知 1255 近來不少人都有用家用快篩的需求,包含居家隔離者或是檢疫者,也需要用家用快篩。

戳鼻子成為人人的日常,但是你真的「戳」對了嗎?小兒科陳木榮醫師在FB分享正確的快篩方式,如果走錯方向就戳進腦袋了! 感染Omicron與感冒如何分辨?醫師:咳嗽的咳法不同 2022-04-1814:20:00 健康養生/健康新知 3289 近期本土確診個案屢創新高,COVID-19的疫情進入以Omicron為主的流行樣態。

不過大家都知道,Omicron以輕症為主,目前的輕症率仍維持99%的高點,僅少數人出現肺炎症狀;但可能讓很多人誤以為只是小感冒。

如果我有症狀,我應該以為是Omicron還是當一般感冒呢? 鼻子也會發霉!一直聞到怪味道就醫檢查竟拉出黴菌球 2022-04-0116:05:16 醫藥衛生/常見疾病 1517 長安醫院耳鼻喉科林恆甫醫師表示,引起鼻部異味的原因有很多,像是黴菌或細菌感染、鼻黏膜病變、萎縮性鼻炎、鼻內異物,甚至是鼻咽癌等,可由鼻內視鏡、鼻竇X光片或是電腦斷層掃描來做鑑別診斷。

若長期反覆的鼻竇炎未經妥善的治療,還可能影響周圍的器官:例如壓迫眼眶周圍造成眼周感染及複視;或者往上進入顱內感染造成意識改變等神經學的症狀。

講座報名/耳鼻喉科專家開講戰勝耳鳴、眩暈和鼻過敏 2022-02-2116:52:16 健康養生/最新消息 1423 李宏信醫師受財團法人臺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的邀請,將於3月5日星期六下午,為現場民眾講解「專業醫師教你如何完勝耳鳴、眩暈、鼻病」。

2022-04-14 5/7(六)健康公益講座主題︰腦中風+心房顫動+擺脫耳鳴、眩暈、鼻病 健康傳媒 健康傳媒 NOW健康 醫級邦 健康養生 最新消息 話題懶人包 健康新知 生活保健 視力矯正 口腔植牙 心臟血管 親子育兒 消費生活 老年照護 營養美食 名人健康 寵物健康 好書報報 醫美減重 美容整形 彩妝保養 護髮生髮植髮 體重管理 養生抗老 運動健身 精神健康 心靈成長 生技線上 玻尿酸知識+ 兩性關係 男人幫 女人幫 婦科診療室 更年障礙 嬰兒母親 不孕症 愛愛這檔事 愛滋病防治 醫藥衛生 中醫養生 常見疾病 罕見疾病 慢性疾病 藥品安全 保健專欄 醫藥話題 全民健保 動畫影輯 醫院情報 生醫產業 名家開講 NOW人物 智慧醫療 癌症新知 腸癌 肺癌 肝癌 乳癌 口腔癌 攝護腺癌 胃癌 卵巢.子宮 其他癌症 標靶治療 抗癌密碼 癌症治療 癌症百科 抗癌鬥士 健康專題 影音新聞 最新活動 名醫館 整形達人 耳鼻喉科達人 婦產科達人 中醫達人 眼科達人 皮膚科達人 皓齒達人 精神科達人 醫美達人 醫藥專業達人 心靈療癒達人 寵物達人 主題館 玻尿酸專區 醫美保養專區 內外科健康專區 強骨本顧筋骨專區 曲線窈窕專區 癌症關懷專區 視力保健專區 口腔護理專區 婦幼關懷專區 保健樂活專區 診所行銷專區 品牌館 運動健身 美容保養 健康產業 熱門影音 商品情報 一般內科 中醫 婦產科 心血管科 骨科 寵物科 整形外科 性功能 中醫 耳鼻喉科 眼科 牙科 案例精選 一般內科 中醫 婦產科 心血管科 骨科 寵物科 整形外科 性功能 中醫 耳鼻喉科 眼科 牙科 醫級邦 最新文章 go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