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架了人生的「受害者情結」?別再做悲苦的受害主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在遭到打擊時,可能都會希望站在「受害者」的位置。
... 情感匱乏:沒有滋養和滿足自己心理需求的能力、對愛護不信任.
Skiptocontent
Womanvectorcreatedbypch.vector-www.freepik.com
TableofContents
你有試過覺得世界很不公義,身邊的人都看不起自己,所有慘事只發生在自己身上嗎?「明明我這麼努力了卻被惡意對待!」你又有試過總是在釋放孤單、無助的訊號,渴望有救世主的出現讓你得到保護和關心嗎?
🥺我們在遭到打擊時,可能都會希望站在「受害者」的位置。
然而如果長期卡在這位置中,我們真的就能保護自己,不再受傷了嗎?
【「#受害者情結」的8個特徵】
💬「這世界對我有敵意。
這便能解釋為何我這麼痛苦,別人必須為此補償我。
」
💬「都是你害的,你怎麼可以負心於我?」
1.心靈的孤兒原型:別人要為自己的生活困境負責任,讓自己無微不至地被寵愛
2.無助心態:只有強者能保護自己,自己是無助弱小的
3.偏執人格:透過堅持己見、支配別人來獲得權力
4.敵意及攻擊傾向:環境充滿了威脅,隨時會受傷
5.自我中心:認為別人不能、不願意或做不到自己的要求,就是完全不關心自己
6.情感匱乏:沒有滋養和滿足自己心理需求的能力、對愛護不信任
7.不願承擔責任:迴避被指責的機會,包括反省自己
8.病態的悲苦角色:無意識地以吃苦來當作存在的證明
「受害者情結」的本質在於不願意面對生命的真實處境,承擔起會受傷的可能,及承擔要在某程度上保護自己的責任。
在關係中,有「受害者情結」的人會以無助的姿態渴求別人無盡的同情和關愛,甚至用威脅、情感操縱來勾住別人不讓人走。
【「受害者情結」是怎麼形成的?】
👶「受害者」是一個受到很多情感創傷和痛苦的幼兒。
幼兒希望受關注是生存本能,卻沒有能力保護自己。
若他長期也沒有得到大人的關注,會處於恐慌狀態,最後留下受殘害的心靈。
他唯有把所有人都看作為有可能和有意圖傷害、拋棄自己的人,形成「心理情結」的基石。
加上往後的人生經歷不斷反覆確定「他人是有威脅的」的假設,形成「心理情結」。
🧠「心理情結」即是一種接近本能的衝動,強烈而且是人們無意識的精神活動產物。
它也是一種保護自己的生存方法。
⚡️意思是不論對方是誰,當某種人際互動情境發生時(例如:對方不聽自己的要求),有「受害者情結」的人的情感衝動會受到激發,「受害者」角色和一連串的對應情緒、信念和行動都會一一呈現。
例如會以威脅、恐嚇來攻擊對方,讓對方成為「加害者」。
【那怎麼辦?拿起生命的自主權吧!】
「他人」帶著必然的不穩定性,當有「受害者情結」的人依賴別人去得到寵愛,便出現不能避免的矛盾。
要逃離這惡性循環,便需要重整自己情緒失調的狀態,並鬆開綑綁自己的自我認同。
Emotionalintelligencevectorcreatedbypch.vector–www.freepik.com
1.明白能滿足內心需求的人只有自己
學習真正能夠安頓自己情緒,把內心帶回平靜安穩狀態的方法,例如:放鬆、呼吸、身體掃描、正念等。
2.重新理解和詮釋自己受的傷,從痛苦中成長
明白我們可以透過開放自己和學習來修復自己後,我們需要學習怎樣接納過去破碎的自己,用慈愛的目光欣賞自己的生命力。
3.鬆動固有的信念
一些童年形成的自我認同雖能起保護作用,現在卻可能已不適用,我們可以重新定義自己。
4.學習與他人抱持彈性的距離
自己也會有令人不可信任的時候,學習換位思考來明白控制對方完全的揭露不會換來安全感。
對比起一種無助又無辜的姿態,我們拿起生命的自主權代表自己需要為難關負責。
別人可能也是可惡的,但這不代表我們便沒有責任和不能保護自己。
【拯救者的過於熱心也是火上添油!】
與「受害者」對應的往往是「拯救者」角色。
往往有「拯救者情結」的人認為自己位於高位,需要透過服務、幫助別人來獲得生存意義。
反過來,這又是否剝削了對方成長的機會呢?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拯救者」的趨勢,也可以調整自己,建立好自我界線,保持適當的距離來互動,而不被任意擺佈。
每個人也有自己的課題需要處理,絕不處理或太幫別人處理,也不是最好的平衡呢~
(文中內容參考蘇絢慧的《受害者心理》)
小編的話:⚠️並不是每個有受害者特徵的人就代表有「受害者情結」,「情結」的意思以上已經解釋了~跟大家分享是因為我們多多少少都有抱持受害者心態的時候。
這些感到矛盾或抗拒自己的時刻,或許也是機會讓我們重整一個完整和諧的自己🧚♀️
如果你正因為自己或身邊人的「受害者情結」而令生活和人際關係受到嚴重影響,請謹記尋求心理諮詢也是一個改變的出口!
▼想了解更多可以參考▼
蘇絢慧(2020)。
《受害者心理》。
台灣:平安文化。
以下心理諮詢師或能助您走出掙扎...
>更多心理諮詢師
LGBT+群體/盟友
趙承德 先生
服務形式:語音諮詢、視像諮詢
關於:你好,我是Alvis,是一名輔導心理學家。
曾經有個案向我分享認為輔導是一個解開心結的過程,亦有個案認為輔導可以認識自己。
無論你認同或不認同他們的看法,我希望邀請你去自己體驗輔導的本質,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查看更多
預約心理諮詢
馮泳霖 女士
服務形式:語音諮詢、視像諮詢
關於:本人擁有多年心理及職涯輔導經驗,曾於社福機構及大專院校提供輔導服務。
多年來致力於青少年及成人的輔導工作,處理不同精神問題、創傷經驗、人際及家庭關係、自我形象、工作壓力、戀愛及婚姻、信仰等情況……
查看更多
預約心理諮詢
LGBT+群體/盟友
譚嘉宜女士
服務形式:語音諮詢、視像諮詢
關於:譚嘉宜女士是一位輔導心理學家,現於大專院校及社會服務機構提供臨床心理治療予青少年、成人和伴侶等。
譚女士自求學階段一直致力推廣心理學,近年更擔任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部執行委員,繼續向社會大眾推廣心理……
查看更多
預約心理諮詢
Tags:受害者情結,心理韌性,照顧自己,自我成長
YouMightAlsoLike
身累還是心累,測測看我最近有多累
October16,2021
自我破壞?我們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July14,2021
疫情肆虐下你有好好照顧自己嗎?測一測你各方面的自我照顧程度
March8,2022
Searchfor:
RecentPosts
「誰對誰錯」還是「怎樣讓我人生更美好」?非暴力的溝通思維
請坐,我們好好哭一場
離別的規矩,在於感受離別,接納離別,然後放下離別。
尋解導向治療(Solution-focusedBriefTherapy)會如何帶領我衝破難關?
報復性熬夜其實是自我報復?避免「過度補償」心態的5個方法
RecentComments
+85266619520
[email protected](一般查詢)
[email protected](平台事宜)
Facebook-f
Instagram
諮詢平台
預約諮詢
常見問題
成為治療師
緊急援助
社區資源
心理資訊
情緒
人際關係
職場/學業
個人成長
了解心理諮詢
訂閱電子通訊
name
email
訂閱
©2022JustAMomentWellness.Allrightsreserved.
使用條款
私隱政策
延伸文章資訊
- 1蘇絢慧《受害者情結》:建立清晰的「心理界線」 - 關鍵評論網
建立清楚的心理界線和關心界線. 面對具有受害者情結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避免進入「拯救者」的位置,試圖想拉他遠離黑暗地獄。如果一遇到受害者情結 ...
- 2綁架了人生的「受害者情結」?別再做悲苦的受害主角!
我們在遭到打擊時,可能都會希望站在「受害者」的位置。 ... 情感匱乏:沒有滋養和滿足自己心理需求的能力、對愛護不信任.
- 3〈書摘〉如何跳出「我是受害者」的惡性循環? | Anue鉅亨
他們一直在抱怨,卻從來不改變。這就是受害者心態的體現。 奧地利心理學家費尼切爾早在一九四五年就提出了「受害者 ...
- 4請承擔責任,別再以為自己是「受害者」 - *CUP
靈性作家 Mateo Sol 表示,「受害者心態」是心理學術語,形容其中一種功能失調,驅使人以感受迫害,換取注意力及迴避個人責任。處於受害者心態的人, ...
- 5那些常把自己定位成「受害者」的人,通常都是腦補出來的
我們常常把自己定位成受害者,其實是因為心理學中的「思維扭曲」。 然而過去永遠不會再回來了,唯一能抓住的就是當下。我們的選擇決定了我們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