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天氣之子》之後:來自古今氣候變遷的呼喊 - 泛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日本,早在13 世紀就面臨了氣候惡化,比歐洲更慘的是,飢荒、瘟疫之外,農民與武士發起的民變頻傳,甚至當時的皇城京都,也飽嚐物資缺乏之苦。
天氣巫女與 ...
051文字分享友善列印繁|简051地球脈動專欄文明足跡環境生態寫在《天氣之子》之後:來自古今氣候變遷的呼喊嚴融怡・2019/11/15・5330字・閱讀時間約11分鐘・SR值530・七年級+追蹤相關標籤:SDGs目標13|氣候行動古代氣候天氣之子小冰河時期日本氣候變遷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編按:本文有動畫電影《天氣之子》劇情。
「晴女」源頭背後的世界:所有人都為大雨所苦的古老時代source:IMDB「這個屋頂上是八百年前的畫了,天氣巫女的使命是治療天氣。
她們可以看到天上的龍;上達天聽,讓人間的天氣回歸正常。
」天氣巫女活躍的八百年前左右,這個世界的天氣是什麼樣子呢?西元1315年,復活節結束不滿一個月的歐洲,被長達四個月的傾盆大雨侵襲,無論城市、農田都未能倖免於難。
這場雨令許多地方農作減產,甚至開始有書籍將這場天災解釋為「天主的復仇」。
然而接下來的1316年並沒有帶來新年新希望,而是在春天再度降下大雨,更糟的是,西歐地區刮起了強風。
這下不僅秧苗全被淹死;畜產也蒙受大量損失,再加上去年的陰霾,全歐洲都陷入了漫長的絕望。
這樣的嚴峻氣候與環境一直持續到了1321年,造成全歐150萬人死於饑荒與瘟疫。
屍體與被拋棄、毀壞的聖物遍佈的慘狀,令過去因職業、宗教對立的人們無暇紛爭,看不到盡頭的清運工作使他們都逐漸相信:這是上帝對人間長年戰爭降下的懲罰。
不過,後世的科學家們發現這為期7年的豪雨循環,其實只是長達6個世紀小冰河時期轉變期的其中一角。
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日本,早在13世紀就面臨了氣候惡化,比歐洲更慘的是,飢荒、瘟疫之外,農民與武士發起的民變頻傳,甚至當時的皇城京都,也飽嚐物資缺乏之苦。
天氣巫女與從13世紀開始的惡劣氣候「這是只有我和她才知道的,世界的秘密。
」一道微光從雲層中照向地面,一個女孩從醫院病房走出去,走進微光祈禱,瞬間,她和周邊的一切一起飄向天空。
電影從驚人的美景與奇蹟開始,預示了男女主角的相遇,也將帶來晴天,無論外在內在。
在雨天抵達東京,卻無從謀生、飢寒交迫的帆高,幸運遇見女服務生陽菜救濟他一個漢堡(這可能成為了他十六年來最美味的一餐)。
不只如此,陽菜還以100%晴女的能力使陽光重現,從此,兩人改變了彼此的生命。
source:IMDB《天氣之子》之所以讓不分世代的日本人都感受深刻,是因為今年東京才剛剛經歷史上少見的漫長梅雨季1,從六月下旬開始東京就幾乎沒有出現過晴天,可想而知,人們多少隨天氣沾上了一抹陰鬱。
13世紀的古代日本人面對的不只是心情上的陰鬱,還包括隨雨水而來的各種天災人禍。
「這個屋頂上是八百年前的畫了,天氣巫女的使命是治療天氣。
她們可以看到天上的龍;上達天聽,讓人間的天氣回歸正常。
但是她們的結局是悲慘的,因為她們是活祭品。
」——2019年,氣象神社的老爺爺如是說。
日本巫女文化大致在平安時代後期到室町時代(約西元11世紀到16世紀)達到最興盛期,爺爺所說,天氣巫女活躍的八百年前,正好非常接近日本氣候劣變的13世紀。
13世紀以後小冰河時期開始的多變氣候,讓人們經常得面臨寒冷、多雨、日照量不足等氣候景況的歲月。
並且世紀阿爾卑斯山冰帽越過高原地帶進入到落葉松樹林區,英法海峽到北海一帶低氣壓發達,暴風雨頻繁,從荷蘭到日耳曼地方沿海有數萬人因此溺斃。
緊接著,1315年引起前文所說的歐洲大饑荒(GreatFamine),14世紀全球氣候不穩加劇,查士丁尼瘟疫、黑死病接二連三席捲歐亞非區域。
在日本,這一波氣候振盪更持續蔓延到15世紀,戰亂也隨之繼續肆虐。
偏偏江戶時代又繼承了中世紀晚期的氣候劣變情勢,時有大風暴與低溫的席捲。
17世紀的平均溫度甚至曾降到過去兩千年以來最低,日本亦因此發生過六次嚴重饑荒。
(與日本相鄰的台灣,也在同一時期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在台紀錄中,留下「台灣北風強勁」的文字記載。
)如果真的曾有過天氣巫女犧牲自己而去換得天氣恢復正常,在這長達幾百年的時間中,更顯得偉大與值得傳頌。
回到近現代的日本,天氣信仰與傳說自然也不斷圍繞著氣象的災變深化。
根據文獻記載,直到江戶時代末,日本都仍流傳著大量和天氣有關的神怪傳說故事,像是可以預測天氣的小孩波小僧;在積雪的地方出現的冰柱姬;流傳在岐阜縣和愛知縣的木曾川流域,會在颱風天和豪雨天引起大洪水的遺水;在颱風旺季司掌暴風雨的獨眼龍一目連;擅長景氣和疾病預言,長有鳥喙的人魚狀妖怪天日子等等。
這些神怪都是科學發展之前,人們對天氣異變的解釋與想像。
同樣面對氣候異常,有些人選擇了科學,有些人選擇了神靈。
哪一邊才是扭轉劣勢的方向呢?source:IMDB然而儘管天氣巫女神話跨越了時空,無私精神令人敬佩,現代人卻早已有了不同的氣候認知,氣象神社老爺爺向都市文明人須賀先生、夏美小姐解說故事的同時,也隱隱透露了古老文化觀與現代科學衝突:浩瀚天地始終運行,而渺小的人類似乎是用科學自顧自地解釋天地的樣貌。
氣候變遷是事實,或是人的誤解呢?近代氣候變遷研究小史:從樂觀看待到發覺大事不妙20世紀初瑞典的阿瑞尼士(SvanteAugustArrhenius)是首批注意到氣候變遷並預言今日全球暖化的科學家之一。
他首次針對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對地球氣候影響進行量化評估。
他當時的估計是,工業革命後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加倍,可以使地球平均溫度上升約攝氏4至6度,這個數字與21世紀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評估報告推估的相距不遠。
不過阿瑞尼士那時並未考慮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永凍土釋放微生物、與區域極端天氣等問題,純粹以自己身處的中高緯度農業區樂觀地認為,氣候增暖將有利於中高緯度地區農作物的生產。
到了1939年,地質學家法蘭索瓦.馬隆斯(FrancoisE.Matthes)在提交美國地球物理學會冰河委員會的報告書當中,首次提出了「小冰河時期(littleiceage)」的概念,開啟我們對於氣候變遷週期的全新研究方向。
而我們今日已知造成小冰河時期氣候寒冷化的原因包括:太陽黑子減少、火山爆發頻仍、地球軌道與傾角變率等等,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更成為人人皆知的氣象研究顯學。
在人類古代歷史當中所見到的氣候變遷,多半是受到天氣變冷(小冰期)所造成的災難,但是當我們放大地質年代的軸線,卻可以發現許多重要的生物滅絕事件與極端氣候暖化的關係卻比較密切。
像是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LateDevonianextinction)、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Permian–Triassicextinctionevent)、古始新世極熱事件(PETM)等等。
其中古始新世極熱事件發生在大約5600萬年前,對地球歷史尺度來講是極快的全球變暖時期,當時大量的碳釋放與溫度峰值極大改變了地球氣候,並使得深海生物體系徹底改變。
必須警惕的是,地球生物自己把自己消滅掉的案例不是沒有發生過。
5億年前,第一批類蠕蟲生物在海底演化時,牠們恣意在海床沉積物當中鑽洞,增進了水下沉積物的分解速度;加劇氧氣消耗與二氧化碳釋放,最終使全球暖化,自取滅亡。
殷鑑不遠,偏偏人類近代持續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的速度,竟是古始新世極熱事件期間所釋放溫室氣體的9至10倍,若再加上其他的環境破壞與污染,是超速拉近我們與滅絕漩渦的距離啊!虛構與現實互相輝映的無奈陽菜竭盡全力扭轉天氣的樣子,與奮力應對氣候變遷的一些學界或生態人士為很相似——充滿無私精神。
然而現實是,他們對抗災難,往往必須犧牲自己。
陽菜為了拯救東京,不得不犧牲與帆高的生命羈絆,甚至是自己。
科學家和氣候工作者則必須走在最危險的氣候工作前線,面對來自四方的政治、經濟巨頭威脅。
而帆高以及科學家、氣候工作者背後的家人,僅管不希望自身的愛人走在最危險的氣候工作前線,卻往往只能默默守候。
此外,在整部電影當中,帆高和陽菜在社會的最邊緣過著飄零的生活,雖然當中有須賀和夏美這些善心的大人給予溫暖義助,更多的卻是警察、告密者、冷漠商家的傷害。
這些或許可以看成在氣候變遷的大時空當中,與先知先覺者拉扯的負面力量:可能是像川普這樣無視氣候變遷的政治人物;也可能是完全不相信氣候日趨嚴峻的市井小民。
《天氣之子》當中最令人感動的是人——那些溫暖人士所帶來的小確幸,但是最讓人悲傷的也是人——大人們名為社會現實的無情枷鎖。
面對天地氣候的變遷,人類能扭轉局面,還是只能順應命運?在《天氣之子》的結尾,須賀曾對帆高不屑地說:「你們還以為你們改變了世界?省省吧。
自戀也要有個限度。
」雖然須賀應該隱約猜測到男女主角確實曾經短暫地改變了東京的天氣,但是少數人的努力和那大千世界的混亂相比真的相當渺小,如果人類繼續沉淪下去,就算犧牲再多晴女也無法挽救世界。
正如同老奶奶對帆高所說的話:「東京在200年前也曾是一片海灣。
如果真的變回一片海灣只是恢復原狀而已。
」新海誠對於這個現代童話的處理相當地另類——沒有好萊塢式的壯烈犧牲挽救全世界,陽菜被勇闖天界的帆高救了回來,而東京繼續被極端豪雨所壟罩,甚至有大半被大水淹沒了。
自然環境的改變下人類依舊渺小,毫無插手改變的餘地。
很多時候,我們說拯救環境,其實是「拯救我們原本所適應的環境」。
畢竟,當環境的劣變達到人們所無法忍受的地步時,輕則中世紀氣候災難的重演,重則也許是人類滅絕。
新海誠在《天氣之子》蘊含的,其實是更深層的氣候警世寓言吧!後話:在現實世界也充滿特色的《天氣之子》場景浮世繪裡的素戔鳴尊形象。
Source:wikipedia 動畫中的氣象神社其實是「高圓寺冰川神社」——日本唯一供奉氣象之神的神社,除了天氣之子,過去也有許多日本電影、動畫以之作為故事場景。
冰川神社的主祭神是素戔鳴尊,在這裡被視為掌理海洋與暴風雨的神明。
2現在除了想要往氣象科學發展的學生會到此地來參拜,一些希望擺脫雨男、雨女身份;或是希望自己和家人的重要行程不會被雨打亂的人,也會來這個神社祈求天晴。
緊扣氣象主軸,冰川神社還有販賣可愛晴天娃娃的造型御守;木屐形狀繪馬供人購買留念。
(日本最久遠的占卜氣象方式,是以木屐拋擲落下的正反面作為判定依據(和台灣的擲筊類似),因此冰川神社才有這樣特殊造型的繪馬。
)表面上是祈求晴天,但每個繪馬上的願望背後都是祈禱者所重視的人生時刻。
source:IMDB讓陽菜變成晴女的廢棄大樓頂樓神社,原型則是隱匿於銀座車站附近大廈中的小神社「朝日稻荷神社」。
在日本傳統文化當中,高天原是天上眾神所住的地方,而在日本各地相傳是高天原;或與高天原相連的地方多為險峻的山岳地帶。
動畫將高樓之上的神社當作人間和天界交會的邊界,這樣的場景設定也與傳說的有部分吻合。
(祈求「生意興隆」的朝日稻荷神社因為《天氣之子》一夕成名,真是有趣的現象呢!)Source:IMDB注解:日本氣象廳已釋出令和元年的夏季天氣報告,詳情請見〈夏(6~8月)の天候〉實際上素戔鳴尊在《日本書紀》、《先代舊事本紀》、《古事記》等古籍中也相當有名,比起作為氣象之神,他在出雲國的事蹟可能更廣為人知:身為葦原中國統治者的素戔鳴尊,因斬殺八岐大蛇挽救出雲國;並迎娶出雲國神么女奇稻田姬,從此成為出雲國守護者。
近日蔚為話題的歷代天皇信物之一——天叢雲劍,傳說便是素戔鳴尊斬殺八岐大蛇時,在蛇尾當中發現的。
參考資料:小松和彦、飯倉義之著,黃昱翔譯。
2015。
《日本妖怪完全圖解事典》(日本の妖怪完全ビジュアルガイド)。
楓樹林出版社。
山口敏太郎著,涂紋凰翻譯。
2019。
《日本妖怪大百科詭祕檔案3:大迫力!世界の妖怪大百科》。
楓樹林出版社。
田家康著,歐凱寧翻譯。
2012。
《氣候文明史:改變世界的攻防八萬年》。
臉譜出版。
平藤喜久子著,陳家恩翻譯。
2019。
《日本神樣解剖圖鑑》。
楓書坊文化出版社。
多田克己著,歐凱寧翻譯。
2009。
《日本神妖博物誌》(GENSOSEKAINOJUNINTACHI4-NIHONHEN)。
商周出版。
村上健司著,蘇暐婷翻譯。
2018。
《日本妖怪物語》(怪しくゆかいな妖怪穴)。
麥浩斯出版。
BrianFagan著,黃煜文翻譯。
《漫長的夏天:氣候如何改變人類文明》(TheLongSummer:HowClimateChangedCivilization)。
麥田出版。
GaleE.Christianson著,達娃翻譯。
2017。
《全球暖化文明史:從18世紀首度發現溫室效應開始,回溯200年來影響人類文明大變化的19個關鍵時刻》(GREENHOUSE:The200-yearstoryofGloabalWarming)。
野人出版。
MarkLynas著,譚家瑜翻譯。
2010。
《改變世界的6℃》(SIXDEGREES:OurFutureonAHotterPlanet)。
天下雜誌出版。
〈「東京・高圓寺」壞天氣快快遠離!天氣之子聖地巡禮・氣象神社〉,《蹦蹦走跳東京的小日子》。
維基百科〈素戔嗚尊〉維基百科〈八岐大蛇〉〈研究發現首批促成全球暖化並自取滅亡的動物〉,環境資訊中心〈新海誠《天氣之子》5個「隱藏彩蛋」揭密!粉絲狂找《你的名字》主角在哪〉,柯夢波丹蓮華胎藏院(Padma-garbha-avasani・きよきあかきはなむすびのみや)〈新海誠《天氣之子》聖地巡禮地圖:新宿歌舞伎町、六本木展望台、台場6大必朝聖景點!〉,樂吃購!日本Earthmaybe140yearsawayfromreachingcarbonlevelsnotseenin56millionyears ,ScienceDailyReview:“WeatheringWithYou”IsaGiantAllegoryforClimateChange ,CINEMAESCAPIST發表意見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嚴融怡12篇文章・
60位粉絲+追蹤曾就讀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曾在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擔任助理,長期作為台北鳥會的生態解說志工,並曾在多個學校社團擔任過講師;喜歡生態學、環境科學、地球科學、生物學、與科學史等領域,對科普教育和環境教育都有著很大的熱情。
居里夫人曾說:『我們應該不虛度一生,應該能夠說我已經做了我能做的事。
』希望一生都徜徉在科學的星河當中。
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皮卡丘的警告,對好奇到欠電的人有用嗎?217小時前用「光」就可以治療癌症?人類一百多年前就發現,讓不正常的細胞通通炸掉的療法——淺談光動力治療PDT217小時前高音唱不上去可以降KEY,高頻聽不清楚可以……?──談助聽器降頻技術12天前在被澳洲喜鵲猛烈攻擊前,跪求交友!13天前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63天前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42022/07/24未知死,焉知生?從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爭議看信仰的存在危機32022/07/17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32022/07/21RELATED相關文章還當氣候變遷是謊言?二氧化碳濃度已跨過警戒線!——《氣候緊急時代來了》最新IPCC報告出爐!作爲地球公民一分子,你不可不知的氣候變遷現況我們真的了解全球暖化嗎?氣候變遷,就在身邊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氣候變遷下的災難須知(一):全球暖化不是你想的那樣陳慈忻・2013/03/01・2112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SR值574・九年級+追蹤相關標籤:SDGs目標13|氣候行動全球暖化常態分布強降雨極端氣候機率氣候變遷氣候變遷下的災難須知海平面上升調適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科學生》科普素養閱讀一篇不到3元!!年訂輸入summer1000,現折1000元全球暖化是今日全民的熱門議題,但科學證據不斷推陳出新,我們的了解正確嗎?我們所知道的足夠嗎?中央研究院劉紹臣院士現擔任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長期投入氣候變遷的研究,近年來以量化方式分析氣候變遷下的影響。
這次專題,我們特別採訪了院士,從他的觀點說明全球暖化對人類社會影響,並且探討學界、政府、社會大眾在氣候變遷議題所面臨的問題。
全球暖化為何受到爭議?劉:很少人會去爭論「現在全球正在暖化」這個現象,但是「全球暖化是不是人為的」這個命題的確有爭議性,在美國,有百分之四十的人不相信全球暖化是人類造成的。
根據我的了解,即便在台灣最大的大氣研究單位,也就是氣象局的上百位的研究人員當中,真正相信全球暖化會帶來嚴重影響的大概只有百分之三十。
對氣象界而言,10天以外的天氣就難以預報準確,50年、100年的氣候能預測嗎?「全球暖化對全球生態會有很大的影響」又更具爭議性了。
當媒體報導溫度增加、海平面上升,往往會選用採訪內容中較聳動的材料報導,例如:「正負二度C」紀錄片中就提到:海平面上升6公尺在本世紀,甚至近至2035年就會發生。
但正式的科學刊物從來沒有提出「海平面上升6公尺在本世紀就會發生」的說法。
台北海拔只有4公尺,如果真如報導所言,那麼2035年台北就淹沒了,許多氣象界的人員認為太過誇大。
以隸屬於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簡稱IPCC)這樣一個專責研究氣候變遷的最高層次跨政府組織來說好了,他們也曾發布錯誤訊息,聲明2035年整個青藏高原冰河會融化。
要知道,融雪是亞洲地區河流的主要水源,一旦冰河融化,旱災將成為更嚴重的問題。
然而IPCC當時是節錄環保團體發表的期刊文章,沒有經過IPCC科學家的檢驗就公開報告,後來才對外承認錯誤並且發表更正聲明,但可惜媒體很少會關注並且報導他們後續更正的內容。
更嚴重的問題是什麼?劉:雖然溫度和海水緩慢上升是不該忽視的,但並不是最即時與急迫的問題。
極端天氣(極端氣候)的影響才是急迫的現在進行式,諸如熱浪、洪水、土石流、旱災發生的風險已經明顯增加。
以量化分析的觀念來看,全球溫度平均15度,因此15度的發生機率最高,非常冷的零下40度和非常熱的40度也會發生,只是機率低,這是一種常態分布(normaldistribution)。
即使溫度平均只增加1度,極端溫度發生的機率就會以倍數增加。
降雨也是同理,溫度上升1度的情況下,台灣強度前百分之十的強降雨發生的機率增加1.4倍。
近一百年,全球溫度已經上升0.7度,因此台灣前百分之十的強降雨發生的機率大概增加1倍(0.7*1.4)。
而越是極端強度的降雨,發生機率的增加倍數可能越大,前百分之十的強降雨增加1倍的同時,前百分之一的強降雨增加超過1倍半。
為什麼科學界未普遍接受?劉:即便在這方面全世界至少有50篇以上的正式論文,學界接受此觀點的人也不超過一半,他們承認強降雨增加的趨勢,但是不認為極端天氣與全球暖化有直接關聯。
有些人將溫度上升視為大氣的自然週期現象,像大西洋的震盪(NorthAtlanticoscillation,北大西洋高緯地區與低緯地區的海平面氣壓呈現週期性異常現象)是60年的波動,現在的全球暖化有可能也只是在某個波動週期中的結果。
一般而言相關性分析是不能作為因果推論,即便強降雨和全球暖化具有相關性,也有可能只是巧合,真正原因卻可能是第3者。
我們也針對緯度進行分析,發現極端天氣發生機率在低緯度地區增加更多,像菲律賓就比台灣嚴重,而相對高緯的日本則比台灣輕微。
這些定性趨勢跟基本理論是吻合的,但是在定量方面,台灣前百分之十的強降雨發生的機率真的增加1.4倍嗎?目前還沒有達成共識。
我國面對天災的調適能力夠嗎?劉:去年中央研究院發表了1份政策建議書,對於全球暖化、水資源、強降雨,建議採取一些調適措施。
但政府只是當作備案而已,不一定實現於政策。
學術的建議在過去不多,平均約一年1份,目前累計7份。
第1份是2008年李遠哲帶領的報告,建議政府針對全球暖化採取一些能源政策,當時藍綠雙方的總統候選團隊都採納了報告的政策建議。
長期的能源的建議,最早都是2025才會實現,是容易簽下的政治支票。
然而長遠建設的成本高,短期又沒有刺激性的效果,很少政治家會真的兌現。
對於氣候變遷問題,我認為台灣目前只是參考國際組織的建議,推行節能減碳來應對全球暖化,這些在極端天氣的威脅下是不夠的,台灣需要公民監督、支持政府做防災建設的投資。
(本文原發表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技大觀園「科技新知」。
歡迎大家到科技大觀園的網站看更多精彩又紮實的科學資訊,也有臉書喔!)延伸學習:管理極端事件和災害風險推進氣候變化適應特別報告發表意見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陳慈忻55篇文章・
0位粉絲+追蹤在丹麥的博士生,專長是用機器學習探索人類生活空間,正在研究都市環境變遷與人類健康的關係。
曾擔任防災科普小組編輯、社會創新電子報主編。
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皮卡丘的警告,對好奇到欠電的人有用嗎?217小時前用「光」就可以治療癌症?人類一百多年前就發現,讓不正常的細胞通通炸掉的療法——淺談光動力治療PDT217小時前高音唱不上去可以降KEY,高頻聽不清楚可以……?──談助聽器降頻技術12天前在被澳洲喜鵲猛烈攻擊前,跪求交友!13天前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63天前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42022/07/24未知死,焉知生?從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爭議看信仰的存在危機32022/07/17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32022/07/21RELATED相關文章最新IPCC報告出爐!作爲地球公民一分子,你不可不知的氣候變遷現況我們真的了解全球暖化嗎?氣候變遷下的災難須知(五):用實踐切入國際議程台灣要更積極氣候變遷下的災難須知(二):決策者需要最完整的災變資訊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還當氣候變遷是謊言?二氧化碳濃度已跨過警戒線!——《氣候緊急時代來了》天下雜誌出版・2020/07/02・3048字・閱讀時間約6分鐘・SR值556・八年級+追蹤相關標籤:SDGs目標13|氣候行動二氧化碳大滅絕巴黎協定暖化氣候氣候緊急時代來了氣候變遷溫室地球溫度碳濃度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科學生》科普素養閱讀一篇不到3元!!年訂輸入summer1000,現折1000元作者/大衛‧華勒斯—威爾斯(DavidWallace-Wells);譯者/張靖之實際情況比你以為的還要糟,而且糟很多。
有人主張氣候變遷是個緩慢的過程,這是個美麗的謊言!就和氣候變遷不存在的論調一樣害人不淺,因為這個主張還造成了幾種錯覺,讓我們以為可以安心。
這些錯覺包括全球暖化是在北極上演的事,離我們尚遠;只會影響海平面和海岸線,不是鋪天蓋地、每個地方和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會被徹底改變的全面性危機;這是自然界災難,不是人類社會的災難,我們今天已經不再倚賴自然界存活,或者說已超越自然界,至少具備抵禦自然力量的能力,不可能無處可逃、毫無招架之力,更何況我們有雄厚財力可以抵禦暖化的破壞;燃燒化石燃料是維持經濟成長之必要,而伴隨經濟成長而來的科技進步可以拯救環境災難;在人類漫長的發展史上,絕對找得到同等規模的威脅,我們有信心克服挑戰⋯⋯這些認知實在錯得離譜,就讓我們先從變遷的速度說起。
氣候變遷的速度有多快?在我們正身歷其中的這次大滅絕之前,地球曾發生過五次大滅絕,每次都把生命的紀錄抹得幾乎一乾二淨,就像演化上的歸零重來。
冰層在幾個月之間快速融化。
圖/giphy(NASA製)地球的種系發生樹像一顆肺,一下膨脹、一下塌縮,每隔一段時間重來一次:距今四億五千萬年前,有86%的物種滅絕;那之後的七千萬年,有75%的物種滅絕;再過一億年後,96%的物種滅絕;再過五千萬年,80%的物種滅絕;再過一億五千萬年,75%的物種滅絕。
事實上,除了恐龍滅絕那一次,其他四次大滅絕都直接和溫室氣體導致的氣候變遷有關。
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二億五千萬年前,一開始,地球因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溫度上升了攝氏5度,而氣溫上升又導致另一種溫室氣體甲烷大量排放,進一步加速暖化,最後地球上的生命消失殆盡。
現在,我們正以更快的速度排放二氧化碳到大氣中。
根據大多數預測,現今的碳排速度至少是地球史上最嚴重大滅絕時期的10倍,也是人類史上工業化之前的100倍。
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已升破411ppm,比1958年首次觀測到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316ppm整整高出30%以上,也創下八十萬年來新高,甚至有研究指出,上次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和現在一樣高可能是一千五百萬年前,當時地球還沒有人類,海平面比現在高30公尺以上。
全球暖化警戒線失守到了2016年,聯合國因氣候進入緊急狀態,終於簽署了巴黎協定。
此時,地球的氣候系統已經走向崩壞,大氣的二氧化碳濃度跨過警戒線400ppm。
這是多年來環境科學家在我們只顧往前衝的現代工業社會面前,拉起的最後一道防線,上面醒目的紅字寫著:禁止跨越。
但我們卻繼續往前衝。
二氧化碳仍持續排放。
圖/giphy短短兩年後,2018年6月的大氣碳濃度月平均升到411ppm,地球空氣中瀰漫著人類的罪孽,和二氧化碳一樣濃,只是我們選擇相信沒有聞到。
長久以來,科學家把比起工業化時代升溫攝氏2度,當作地球從宜居走向氣候大災難的臨界點。
如今我們正邁向那個臨界點。
科學家預估在2100年之前,地球溫度將上升超過攝氏4度。
根據一些預測,這表示整個非洲、澳洲和美國,加上巴塔哥尼亞以北的南美洲地區,以及西伯利亞以南的亞洲地區,都會因為高溫、沙漠化和淹水變得不再適合居住。
其實,不管是這些地區,還是其他許多地區,環境都會變得十分惡劣。
這就是我們正在前進的道路,也是人類未來的底線。
假如地球是在一代人的有生之年被帶到了氣候災難的邊緣,那麼要力挽狂瀾,也要靠一代人來扛起責任。
你我對這一代人的有生之年也不陌生,那就是我們自己的有生之年。
人類準備進入「地獄世紀」?大崩壞的臨界點是升溫2度,最近幾項研究結果都顯示,就算我們即刻停止排放二氧化碳,地球仍會在本世紀末達到這個升溫幅度。
不用下地獄也可能體會到下油鍋的熱了QAQ圖/giphy有些研究全球暖化的專家,把接下來的一百年稱為「地獄世紀」。
氣候變遷發生得很快,快到我們來不及發現和承認,但其影響也極深遠,遠遠超乎我們能夠想像的。
特別令人擔心的是,最近一項針對地球遠古歷史的研究顯示,目前氣候模型針對2100年地球升溫幅度的預測,可能低估了一大半。
換句話說,最終的升溫幅度可能比聯合國IPCC的預測值高,就算真能如期達到巴黎協定的減排目標,我們仍然要面對4度的升溫,這代表撒哈拉沙漠會經常下雨而變得一片蔥綠,熱帶森林則變成野火肆虐的乾草原。
近期一份研究報告中,學者也認為暖化幅度會比原來預期的更劇烈。
就算大幅減排,地球溫度仍會上升4到5度,整個地球的居住環境都將變得非常險惡,學者形容為「溫室地球」。
不過就升溫幾度,對人類真會有影響?升高的溫度,手指頭都數得出來,真的有這麼嚴重嗎?圖/giphy不管是1度、2度、4度、5度,這些數字聽起來好像都差不多,讓人很容易忽略之間的差別。
畢竟人類的經驗和記憶裡,沒有類似的參考時點,讓我們知道該如何去看待這些臨界點。
但就如同世界大戰或癌症復發,你一次都不希望它發生。
升溫2度:冰層就開始崩解,面臨水資源缺乏的人口將多出4億。
赤道上的主要城市變得無法住人,即使是接近赤道、緯度較高的地方,每年夏天的熱浪也會導致成千上萬人死亡。
印度的極端熱浪次數會是現在的32倍,每次持續時間是目前的5倍,波及人數是93倍。
這還是對未來最好的預測狀況。
升溫3度:南歐會處於永久乾旱,中美洲的旱季會增加19個月、加勒比海地區增加21個月,北非地區更增加60個月,也就是足足五年之久。
每年野火成災的地區,在地中海將是現在的兩倍,美國則是6倍以上。
升溫4度:登革熱病例光是在拉丁美洲地區每年就會增加800萬例;全球每年都會發生幾近糧荒的危機,因過熱致死的案例也將增加9%。
河水暴漲造成的損害,在孟加拉是現在的30倍、印度是20倍,在英國最糟糕的情況下甚至到60倍。
在某些地區,會同時遭遇熱浪、野火、暴洪、颶風、乾旱、海平面上升等六種氣候災難,全球損失可能超過600兆美元(目前全球財富總額的兩倍以上),各種衝突和戰爭將更頻繁。
地球正在變得「不宜居」如果把時間跨度拉更長來看,結果可能更令人絕望:宜居的那一半地球環境愈來愈惡化,人類的時代步入尾聲。
人類在地球上毀滅的場景已經被我們召喚出來,我們應該面對這個問題!圖/giphy除非一連串錯誤選擇和各種霉運湊在一起,地球應該不至於在我們的有生之年變得不宜居,但卻是我們讓這個惡夢出現在未來的可能之中。
這一點大概是近代社會最重要的史實和文化特性,未來的歷史學家會以此檢視與定義我們,這也是我們希望上一代人有多一點遠見去處理的問題。
不管我們怎麼防止氣候繼續惡化下去,無論我們如何積極作為,減少暖化的損害,都無法改變人類在地球上毀滅的場景已經被我們召喚出來的事實。
我們如今已夠接近,可以清楚看見將會是怎樣一幅情景,也知道我們的後代子孫會如何受罪。
事實上,只要願意正視的人,就會發現這場景已經近得讓我們開始感受到它的威力了。
——本文摘自《氣候緊急時代來了》,2020年4月,天下雜誌發表意見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天下雜誌出版21篇文章・
17位粉絲+追蹤天下雜誌出版持續製作與出版國內外好書,引進新趨勢、新做法,期盼能透過閱讀與活動實做,分享創新觀點、開拓視野、促進管理、領導、職場能力、教養教育、同時促進身心靈的美好生活。
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皮卡丘的警告,對好奇到欠電的人有用嗎?217小時前用「光」就可以治療癌症?人類一百多年前就發現,讓不正常的細胞通通炸掉的療法——淺談光動力治療PDT217小時前高音唱不上去可以降KEY,高頻聽不清楚可以……?──談助聽器降頻技術12天前在被澳洲喜鵲猛烈攻擊前,跪求交友!13天前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63天前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42022/07/24未知死,焉知生?從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爭議看信仰的存在危機32022/07/17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32022/07/21RELATED相關文章夏天真的「熱死」人!奪命熱浪無法擋?——《氣候緊急時代來了》氣候變遷,就在身邊全球氣候變遷的關鍵報告經濟越好排碳量越多?我們還有辦法踩剎車嗎?——《氣候賭局》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那些關於溫室效應全球暖化的科學討論:眾志成城的IPCC報告是如何誕生的?PanSci・2018/12/05・2468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SR值576・九年級+追蹤相關標籤:SDGs目標13|氣候行動全球暖化國中生物氣候變遷科學生科普閱讀力大賽節能減碳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科學生》科普素養閱讀一篇不到3元!!年訂輸入summer1000,現折1000元文/劉馨香受氣候變遷的影響,天氣變化逐漸偏向兩個極端。
圖/Wikimedia從小我們就學習要節能減碳,舉凡隨手關燈、自備環保筷、調高冷氣溫度到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相信每個人都能信手拈來幾招節能妙計。
不過為什麼要減碳?川普不是說全球暖化是個騙局嗎?氣候就是會變來變去,到時候就變回來了啊,安啦!那簽署協議、推行減碳的國家難道是笨蛋嗎?不是的,國際間進行談判以及各國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時,都是以堅實的科學研究作為基礎,不過面對全球暖化如此高度複雜、牽涉層面極廣的議題,並非幾篇研究或幾個實驗室就能理得清楚的。
這就要感謝IPCC三十年來的努力了。
IPCC全名為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由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環境規劃署(UNEP)於1988年建立,擔綱起彙整科學研究、綜合不同領域、提供完整科學資訊與評估的重任。
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及2015年的《巴黎協議》,就是依據IPCC定期推出的評估報告(AssessmentReport),訂定出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遏阻全球暖化的條約。
工業革命之後,人為產生二氧化碳的行為大量增加。
圖/Pixabay一份報告寫五年,IPCC回答了哪些問題?目前IPCC已經出版了五次評估報告,大約每五到七年推出一次,對氣候變遷的現況進行評估,提供世人最新的科學進展。
其內容包含四大冊,前三冊各由一個工作組負責,第一工作組(WorkingGroupI,WGI)主責關於氣候變遷的科學基礎;第二工作組(WGII)主責分析生態與人文系統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與衝擊、以及不同群體面對氣候變遷的脆弱度與調適方法;而第三工作組(WGIII)則評估減緩氣候變遷的各式方案。
第四冊為綜合報告(SynthesisReport),除了統整了前三冊內容,也特別採用較平易的用詞方式,給決策者更多幫助。
另外,IPCC還會不定期的針對特定主題發布特別報告(SpecialReports),以及政府如何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與清除量的方法論報告(MethodologyReports)。
就在今年的上個月(2018年10月),IPCC才剛於南韓發布《全球升溫1.5度特別報告》,解釋《巴黎協議》中為何訂定全球要努力將升溫幅度控制在攝氏1.5度內,以及升溫1.5度與2度的差別在哪裡。
過去還有就國際社會的需求,發布極端災害(2012)、再生能源(2011)、探捕捉與封存技術(2005)、臭氧層(2005)等主題的特別報告。
這些報告是全球科學家研究集大成的結果,也是被各國政府所採納的權威性報告。
以第五次評估報告(AR5)為例,每個工作小組的報告都是由來自世界各國數百位主要作者、協同作者,以及數十位編審委員來完成報告內容,參考與引用的研究資料高達約一萬份文獻。
而且報告也通過數次嚴謹的審查程序,由超過千位的專家與政府審查者,對於內容之正確性、完整性給予審查意見,到了最終版本還需要195個會員國代表逐條通過,成為全體會員國授權出版的報告。
那麼IPCC認為減緩氣候變遷應該設定的目標是什麼?最新的特別報告指出,若要使全球平均溫度控制在升溫幅度1.5°C以內,2030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應比2010年的排放量少40%-60%,並在2045-2055年間歸零。
真是個超爆難的目標啊!地球人們痛改前非(有嗎?)之後應該怎麼做?盤點面臨全球暖化,人類必須採取的大方向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面臨二氧化碳排放這樣的龐大議題,以大方向來說,究竟要採取哪些策略才有機會達成目標?讓我們參考一下AR5的建議內容:首先是能源供應層面,一方面要使用低碳排的發電方式,如再生能源、核能發電;另一方面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如天然氣複循環發電廠、汽電共生電廠等,並搭配碳捕捉與封存技術,降低發電廠之碳排放。
同時全球資金也要增加投資於這些有助減碳的項目,並減少投資化石燃料的開採。
核能發電能不能解決能源問題呢?圖/Wikimedia其次,則是能源使用層面,像是交通運輸、建築、工業都佔了能源消耗很大的比例,若能調整運作模式節省能源,對於二氧化碳減量也是很大的幫助。
例如運輸業改用碳密集度低的燃料,建築物選用低碳的建材、設計考量採光、通風,工業大規模升級技術、促進材料使用效率、廢棄物減量等作法。
除了前述的技術方法,減少碳排放量還有另一條路徑,透過造林、土壤恢復、以生質能碳捕捉等等,主動將二氧化碳從大氣中移除。
不過在大範圍內使用單一方法時,要小心可能會對糧食生產、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產生龐大的影響,應該要搭配實施小規模但多樣的方案。
同時也要對農地、牧地進行土地管理,減少森林砍伐,從根本改善環境,保育生態。
而全球一半人口居住的都市地區,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若能做好基礎建設和規劃,將會是減緩氣候變遷的一大機會。
例如建設完善的大眾交通路網,搭配自行車專用道,滿足短、中、長等各種距離的運輸需求,或是改善廢棄物的分類、回收與管理,降低垃圾量,不僅減少能源消耗,還能產生像是減少空氣污染的其他公共利益。
氣候變遷迫在眉睫,減碳是每個地球人的責任,IPCC為我們指出了各樣的減緩方案,你是否有決心要邁向零碳排社會了呢?參考資料:IPCC官網科技部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平台-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小組–物理科學基礎-給決策者摘要完整翻譯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新聞資料附件一】:IPCCAR5第三專章《氣候變遷的減緩方式》重點摘要 環境資訊中心-《地球暖化1.5°C》IPCC特別報告-決策者摘要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2018「台達媒體沙龍」摘譯IPCC特別報告《GlobalWarmingof1.5°C》與全球同步關注氣候變遷最新動態哥本哈根與倫敦的低碳城市措施發表意見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PanSci997篇文章・
867位粉絲+追蹤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皮卡丘的警告,對好奇到欠電的人有用嗎?217小時前用「光」就可以治療癌症?人類一百多年前就發現,讓不正常的細胞通通炸掉的療法——淺談光動力治療PDT217小時前高音唱不上去可以降KEY,高頻聽不清楚可以……?──談助聽器降頻技術12天前在被澳洲喜鵲猛烈攻擊前,跪求交友!13天前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63天前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42022/07/24未知死,焉知生?從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爭議看信仰的存在危機32022/07/17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32022/07/21RELATED相關文章我們真的了解全球暖化嗎?以後月底不吃土,吃蟲?——以蟲為食(上)你的減碳目標訂了嗎?看英國氣候變遷法案的頒布與成效鬆餅好朋友!你知道甜滋滋楓糖漿怎麼來的嗎?繁简
延伸文章資訊
- 1天气之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气之子》(日語:天気の子,英語:Weathering With You)是日本動畫導演新海誠編劇及執導, ... 與此同時,須賀和夏美也調查到有關晴女(天氣巫女)的不祥傳說。
- 2《天氣之子》影評:為了妳,我寧願選擇放手讓世界崩壞
「所謂天氣巫女,指的是人世與天空間的連結。」 作為上天與人類溝通的橋樑,儘管天氣巫女具有扭轉天象的能力,但這終究是要付出代價來做交換, ...
- 3看完《天氣之子》,日本的巫女、晴女、神道教到底是怎樣的 ...
看完《天氣之子》,日本的巫女、晴女、神道教. 無論是在前作《你的名字》,或是在本部作品中,自然與人類關係始終是新海誠的主題,影片各處細節也都顯示著對宗教與歷史 ...
- 4動畫[天氣之子]所描繪的古代天氣巫女傳說其實也正是中古 ...
動畫[天氣之子]所描繪的古代天氣巫女傳說其實也正是中古時代日本以及歐洲等地氣候變動相當劇烈的小冰河時期。我們很難預料未來氣候的變遷會如何發展 ...
- 5天氣之子:晴女「巫女宿命」細節被扒?網友:細思密恐
《天氣之子》要下映啦,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看過,但是各位「天子粉」知道嗎?新海誠的動漫,一向以細節著稱,動漫里有很多非常細膩的小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