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被家暴還不逃? 從定義、流程到保護令,家防官與社工帶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於家暴,謝家防官表示,所謂的家庭暴力,依據《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條,指「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精神或經濟上之騷擾、控制、脅迫或其他不法侵害之 ... 閱讀全文0陳毅龍2021年12月24日下午12:15·12分鐘(閱讀時間)30年前的鄧如雯殺夫案震驚社會,當時不但喚起許多台灣人開始關注家暴議題,也讓家暴從私領域轉為公領域,因而吹生出了《家庭暴力防治法》。

儘管該法施行至今已有20多年了,但過去幾年家暴事件在台灣一直沒有停過,甚至越演越烈,如前民進黨籍台北市議員童仲彥,2017年被爆出家暴第2任妻子李秀環,到近日更有民進黨立委高嘉瑜遭前男友林秉樞毆打成傷,引發社會關注。

台灣的家暴通報量逐年上升,其中占比最多的就屬親密關係暴力。

(圖片來源/PAKUTASO)因此,太報特別邀請到新北市板橋分局謝家防官,以及在處理成人保護案件上有10年經驗,目前任職於屏東縣政府潮州區家庭福利服務中心的巫宛玲社工。

希望透過以下幾個問題,帶民眾更了解家暴,以及協助受暴者與施暴者從暴力的枷鎖中解放。

何謂家暴?小孩互打也是家暴嗎?小孩互打也算家暴嗎?家防官表示,家長多半是著重於希望警方能告誡小朋友,而非真的想通報家暴。

(圖片來源/PAKUTASO)究竟法律上如何界定家暴?為何許多家暴受害者,最後往往又選擇回到家暴者身邊?如果我們發現疑似家暴的事件,身為外人的我們能不能雞婆去通報呢?另外,其實有一部分家暴者人還是很愛家的,只是需要被正確改造引導,政府也有安排相關的單位做輔導,但這點比較少被外人知曉。

巫社工表示,認知「何謂家暴」是有其必要的,因為有些案件的施暴者,其實連自己在家暴也不知道。

關於家暴,謝家防官表示,所謂的家庭暴力,依據《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條,指「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精神或經濟上之騷擾、控制、脅迫或其他不法侵害之行為。

由條文可知,在人方面主要是「家庭成員」有做出不法侵害的行為時,才會被認為是家暴,因此家庭成員的界定,為判斷家暴的首要任務。

巫社工也認為,要先定義好「家庭成員」才能去談家暴,否則有人會認為與房東發生糾紛,也算是家暴。

至於何謂「家庭成員」,巫社工表示,按《家庭暴力防治法》第3條規定,包括下列各員及其未成年子女:一、配偶或前配偶。

二、現有或曾有同居關係、家長家屬或家屬間關係者。

三、現為或曾為直系血親或直系姻親。

四、現為或曾為四親等以內之旁系血親或旁系姻親。

換言之,家暴主要可區分為親密關係暴力、兒少虐待事件、老人保護事件、四等親內家庭成員暴力事件。

18歲以下的屬於兒童少年保護,18歲以上屬於成人保護的範圍,18歲以上的家庭成員暴力事案又分為「親密」與「非親密」關係。

巫社工表示,親密關係指雙方以情感或性行為為基礎,發展親密之社會互動關係。

因此,按同條規定,包括婚姻關係存續或是離婚,甚至是男女/同志情侶(同居、分手也都算),只要發生騷擾、控制、脅迫或其他不法侵害之行為,都屬於家庭暴力。

「像是這次高嘉瑜的事件,她就算是現有或曾有的親密關係,雖然沒有婚姻,但因為是有親密關係的男女朋友,所以自然屬於家暴事件。

」巫社工說到。

既然家庭成員間也包含未成年子女,那萬一家中兩個小孩子互打的話,也會變成家暴事件嗎?謝家防官表示,因為通常這類通報,家長多半是著重於希望警方能告誡小朋友,而非真的想通報家暴,所以基本上是看現場的情況來處理,有需要的話才會通報社工來協助。

發現疑似家暴事件,身為外人的我們能不能雞婆去通報呢?謝家防官表示,若發生疑似家暴的情形,尤其是「正在發生的」,最建議先打110,「因為警局會及時派警察去了解現況,這樣對現在正遭受家暴的人來說,較能得到立即的保護」。

巫社工強調,113也可以打,而且與110一樣24小時都有人服務,但113按流程,會先做確認的動作,判斷家暴的情形是正在發生或已經結束,若正在發生則會通報警察。

換言之,這樣一來一往有可能會消耗寶貴的搶救時間,因此建議先打110。

家暴通報後,家防官與社工如何處理案件呢?證據雖然重要,但家防官強調,「證據只是輔助,被害人的感受才是重點。

」即使沒有證據,警方與法院一樣會協助民眾受理案件。

(圖片來源/PAKUTASO)謝家防官表示,可以分成法院、警局兩個部分,到法院聲請保護令的話,民眾可以攜帶留存的證據去,法院端會提供聲請書供民眾填寫,之後再依狀況,認定該核發哪種類型的保護令。

若向警察通報的話,警察會先派人到現場了解爭吵的態樣,確認後會請民眾到派出所做筆錄,並填寫通報聲請書或提供證據。

雖然不論走哪一種路線,都需要有證據舉證,但家防官也強調,「證據只是輔助,被害人的感受才是重點。

」即使沒有證據,警方與法院一樣會協助民眾受理案件。

巫社工表示,社工這部分,不管是自己或警察、醫院通報,通報表來了之後會先看轄區分配,之後進入社會局的篩案組,再由篩案組的社工來評估目前人身安全的狀況,若受暴者目前人身不安全的話,社工們就會開始安排安置地點、心理輔導、經濟與法律協助等機制。

若非緊急的話,篩案組社工會考量對方的意願,如果願意接受服務才會進入下個步驟。

薄薄一張的保護令,真的有效嗎?不少人認為,保護令就只是薄薄的一張紙,到底有沒有用?謝家防官表示,保護令的目的,是要提醒雙方在互動上要降低暴力,並冷靜思考,確保彼此的人身安全,而實務上的保護令,也的確具有保護人身安全的效力。

巫社工也認為,保護令是有效的,但她認為僅對於「還保有理性、害怕法律的施暴者有效」。

如果對方已經完全失去理智、一心想讓你死的話,她建議就不要再拿保護令出來擋了,「應以人身安全為重,保護自身安全為首要目標。

」因此,家防官建議,「最好先設幾個緊急求助的號碼。

」另外最好也要先告知親友,目前自己有受到家暴的狀況。

繼續閱讀報導此外,許多人認為聲請了保護令,是否就代表「我們不能再一起住了?」巫社工表示,這樣只對一半。

保護令屬於民事,違反了才會變刑事案件。

保護令可以區分為通常保護令、暫時保護令及緊急保護令三種,裡面有非常多的條款,受害人可以依自己的情形勾選需要、不需要哪些保護。

如最基本的禁止騷擾、接觸、跟蹤、通話、通信或其他非必要聯絡行為,還能再選擇讓施暴者遷出住居所、遠離特定場所特定距離等,所以並非聲請了保護令,就代表不能一起住了。

疫情之下,居家辦公變多,家暴案件的通報是否也變多了呢?近年因為新冠疫情的關係,許多人開始選擇居家辦公,但同時也面臨一個新問題,「與家人的相處時間變多了,磨合似乎也變多了」。

巫社工說:「大家因為疫情而開始居家辦公後,我感覺家暴事件的通報真的有變多一些。

」家防官也表示,有變多。

巫社工解釋,事實上疫情之下,不只家長要居家辦公,小孩也會因為疫情而無法到校。

無法去學校,小孩就會在家裡吵鬧,加上經濟也受到影響,夫妻就會開始因為小孩的管教議題或是金錢問題吵架,最後成為家暴事件的原因之一。

不過,上述僅限於成人家暴事件的通報,兒童保護事件的通報反而是下降的,巫社工表示,因為過去蠻多兒童的家暴事件,都是因為小孩去學校後,老師發現他身上有傷,所以才進行通報。

但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有些小孩不用去學校,所以導致兒童保護事件的通報量反而下降。

但她也強調,台灣的家暴通報量逐年上升,其中疫情只能算是一個誘因而非主因。

根據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的資料顯示,從2005年至2020年,家暴通報的件數呈現逐年成長的趨勢,從116,742件一路飆到141,872件,其中占比最多的就屬親密關係暴力。

關於主因,謝家防官認為,與女性主義的意識抬頭,以及民眾認識到性別平等有關,加上政府與媒體一直宣導,遇到家暴要打110、113通報,因此通報數量才會增多。

他表示,通報數量增多是警方樂見的,因為這樣才有辦法發掘更多暴力的態樣。

不少家暴被害人,選擇「不離開家暴者」的理由多半為何呢?謝家防官與巫社工均表示,主要原因可歸類出4種,尚有未成年子女、經濟無法獨立、情感羈絆,以及礙於社會刻板印象。

「選擇回到施暴者,這種情況非常的普遍」,巫社工說到。

她表示,許多受家暴的人,若身邊有未成年子女的話,他們多半會選擇忍耐,「因為孩子還小,需要有人照顧,所以他們往往都會回到施暴者身邊,想忍到孩子長大了再來談家暴。

」也因為如此,所以現在有不少家暴案件中的當事人,都是屬於中年夫妻。

另外,有些人是因為經濟無法獨立,所以暫不提家暴。

她表示,有些受家暴者,因為長期靠另一半扶養,「所以他們容易陷入覺得自己沒有親友能依靠、沒有工作能力的漩渦中,心想若離開對方,自己可能將無法活下去。

」因而遲遲不提家暴。

關於情感羈絆,她表示,家暴有一個循環,而且會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通常雙方一開始會因為一些小事爭吵,但長久下來壓力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後,施暴者會變得無法控制情緒與行為,最後就出現家暴。

施暴後,加害人會得到部份壓力的紓解,然後對被害人有所歉意,所以他們會回到家暴後的甜蜜期。

但是生活壓力並未得到真正的解決,因此仍會繼續累積壓力,使得暴力過程不斷繞圈圈,最終成為他們離不開的原因。

最後是刻板印象,謝家防官補充,有些人比較容易在意外界的眼光,認為離婚會遭他人指指點點,為了維持幸福、孝順的形象,所以最後還是選擇回到施暴者身邊。

不過,他們坦言,上述4點是他們的個人經驗,因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所以原因有很多不是外人能知道的。

幫施暴者拉一把的「白絲帶學習中心」給予施暴者的服務「白絲帶學習中心」,目的就是要讓施暴者學習到「什麼是家暴」。

(圖片來源/PAKUTASO)巫社工表示,事實上並非每個通報家暴的受暴者,都打著真心想離開對方而來通報的,有不少人其實還想繼續維持這段關係,他們選擇通報,多半只是想讓施暴者學習到「什麼是家暴」,並希望對方可以不要再用這種方式對待自己。

一般人通常認為,只有受暴者有志工服務,但事實上施暴者也會有社工去服務。

謝家防官表示,給施暴者的服務,被稱為「白絲帶學習中心」,目的就是要讓施暴者學習到「什麼是家暴」,並提供法律諮詢和情緒抒發,甚至能安排社工來擔任雙方的溝通橋樑。

也因此,巫社工最後要澄清一點,「許多人會覺得,社工介入就會導致離婚」,但她強調,社工不是扮演鼓吹離婚的角色,「離婚一事會尊重被害人的選擇,因為是成年人了,所以不會去干預。

」社工只會幫你或相對人,去了解正確的家暴認知概念,或是協助你聲請保護令而已。

謝家防官則建議大家要勇於求助、面對,「如果一直執著在一段不好的關係,只會讓自己或身邊的人過得越來越不好。

或許嘗試走出來後,你才會發現,事情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糟也說不定。

」《太報》關心您,勇敢拒絕任何形式暴力,求助專業人員保護自己與他人的安全。

‧全國家暴專線:113‧報警:110‧線上通報:關懷e起來更多太報報導公然與法律對抗!荷蘭女醫數十年開船到公海,幫性侵受害者墮胎高嘉瑜修法防治恐怖情人強化性隱私影片下架罰責1.林志穎駕特斯拉載兒子自撞分隔島路人助脫困、無生命危險2.女軍官衣物沾不明液體…時隔8年真凶竟是同袍3.緊隨斯里蘭卡!EIU:亞洲「這2國」恐在4年內破產4.戰到半夜3點!1千萬房他880萬買到5.高中生服儀不整被罰站 家長找議員施壓慘了「學校再送1支大過」特斯拉燒到剩骨架⋯資深汽車媒體人揭火難滅原因今日新聞NOWnews「優勢不再」好市多20多年會員大歎:考慮斷捨離今日新聞NOWnews「民進黨若發生1情況」吳子嘉:事情就大條了中時新聞網林志穎最新傷勢曝光!弟弟出面說明Yahoo奇摩新聞(記者簡子喬)正面迎擊酸民!張國煒曬照「我就是敗家在這裡」聯合新聞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